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地质大学22春“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内容1.() 2.前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经验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 6.提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7.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
A.基本情况概述B.自然现状概述参考答案:A2.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或工程技术等手段。
A.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环境规划C.历史发展过程参考答案:A3.土地开发规划的原则:(),最佳利用原则,可行性原则。
A.土地利用集约原则B.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生态优化原则参考答案:BC4.土地利用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和规划的关系()。
A.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B.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参考答案:AB5.土地复垦主要包括:砖瓦窑取土坑的复垦,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污染地的复垦,建筑地基的复垦。
A.煤矸石堆场的复垦B.城市垃圾场的复垦C.公路铁路路基参考答案:AB6.土地利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土地利用是一项主动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A.采用科学B.技术C.文化D.占领手段E.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参考答案:ABCE7.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调整农地结构、()、改良土壤,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A.归并零散地块B.平整土地C.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参考答案:AB8.自然保护区规划主要结构:()缓冲区和实验区A.完整的自然保护区B.绝对核心区保护区C.土地经营区参考答案:AB9.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B.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参考答案:A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具有商品性,但由于()土地不可能像普通商品一样按需定产。
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土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承载了我们的文明,承载着我们的幸福与梦想。
但是不幸的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日益增长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非法占地、自然灾害的侵袭几乎耗尽了我们所有的可用土地。
因此,研究土地的特性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已经也必须提上日程。
【关键词】国土;土地;资源;土地特性;土地利用; 关系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土地资源是如此的有限,以至于我们有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明天还有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用来搞经济发展。
一旦土地资源制约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停滞不前。
所以在规划土地资源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两难: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土地资源;是要城市化的拓展,还是要耕地资源;是要保工业增长,还是要拒绝污染?究竟哪种方法才能解开这难题中的哪怕一环?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资源的特性,搞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结构。
学术界现在已经展开关于土地资源的大讨论,下面我们就对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资源的利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阐述。
土地资源的特性是指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这方热土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特殊属性。
土地资源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可以买卖,可以用来生产;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又是构成人类与土地关系之中的客体。
一方面土地资源做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具备了经济属性,它做为一种商品可以买卖;另一方面土地具备其他许多生产资料所不具备的自然属性,比如:岩性、坡度、海拔、土壤的质地、地表的形态、有效土层厚度、地下水文地质状况、盐渍化程度、与植被长期作用相互制约的特性等等。
土地资源是一种神奇的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现在更有人称土地资源为“财富之母”。
土地利用则是指人类以经济或社会为目的,通过各种使用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释:(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人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2)位置的固定性。
表现在:①每块土地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②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是固定的;③一般来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每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3)区域的差异性。
各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人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地的地域特征,以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
(4)整体性。
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5)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6)多用途性。
(7)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答案解释: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o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土地利用规划不是一项纯技术性、价值中立的工作,而是一项政府行为,是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服务的;②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要求规划时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选择规划方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③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多维的,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目标,也有公益的、私人的或国家的、地区的目标等,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目标之间的协调;④折中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中性,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个人目的和公共目的调和折中的结果;⑤动态性,规划的动态性是指其微分决策的积分O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答案解释:(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分):(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2分);(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地经济学(⾃⼰)第⼀章1、⼟地的特性:1)⼟地的⾃然特性是⼟地⾃然属性的反映,是⼟地所固有的,与⼈类对⼟地利⽤与否没有必然联系2)⼟地的经济特性是⼈类在⼟地利⽤过程中产⽣的。
⼟地的⾃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
⼟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后果的社会性。
2、⼟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产功能3、资源(⾮⽣物)功能。
3、(⼟地分类)P491(选择题):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地、⼯矿仓储⽤地、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特殊⽤地、交通运输⽤地、⽔域及⽔利设施⽤地、其他⽤地第⼆章⼟地资源利⽤概论(⽼师说看⼤标题)1、⼟地利⽤:是⼈类劳动与⼟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活动表现为⼈类与⼟地进⾏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2、⼟地利⽤的内容:1、⼟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地利⽤现状分析3、⼟地利⽤规划4、⼟地开发5、⼟地保护3、⼟地利⽤的⽬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产资料和⽣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类利⽤⼟地的⽬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可分为:经济⽬标、⽣态⽬标和社会⽬标。
4、⼟地利⽤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地结构。
2、集约利⽤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与综合利⽤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
5、开发利⽤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5、⼟地开发:⼀般来讲⼟地开发是指对未利⽤或利⽤效率低下的⼟地,通过⼯程、⽣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的或效益更⾼的⼟地的过程。
6、我国⼟地利⽤⽅⾯存在的问题:1、⼟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并存2、⼟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3、⼟地利⽤率和利⽤效益还有待提⾼。
第三章⼟地利⽤分区⼟地分区利⽤(论述题)▲⽤理论解释城市的形成与现状1、区位是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
2、区位理论是关于⾃然物体和⼈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地分区利⽤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内容提要土地资源,是针对人类可以利用而言,因此,土地资源也包含了人类利用、改造的社会经济属性。
在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下,土地资源利用结果因社会经济属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利用结构、利用现状和投入产出结果等。
本章主要介绍人地关系及其发展、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等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分析一、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人类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求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由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统筹考虑与配置。
1.狩猪、采集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早期的狩猎者和采集者从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至此,源于自然界的人类开始了与自然界分离。
由于人数不多,用以改变环境的力量有限,并大有自由迁移的余地,故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很小而且是局部的。
后期的狩猎者和采集者对土地资源环境产生了稍大的影响。
人类能够使用火改变环境,但仍需适应自然求得生存。
2.农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大约10000年前,人类开始了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
人类通过刀耕火种,只能小规模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仍然相对较小。
大约7000年前,随着兽力的使用、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掌握,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多开始定居、开垦土地,进而出现了村庄、城镇,开始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改造以满足人类需求。
3.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17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农业机械,以不可更新资源为原料的化肥,以及新的植物育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但同时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相继产生,对人类生态安全形成威胁。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是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随人类对土地资源环境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
《自然资源学》作业题第一次作业:1.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哪些类型?简述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类型:经济学认为资源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
学科体系: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①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②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③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
2.什么是自然资源?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广义地讲,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物质。
狭义地讲,仅指具有价格属性的自然资源。
分类体系:按照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及应用的目的可将自然资源进行多种科学分类。
①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②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林产品资源、草原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等;③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鱼类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④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源的性质,划分为四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
⑤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耗竭性自然资源,稳定性自然资源,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
⑥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3.简述自然资源的特点。
特点:有限性或稀缺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性,变动性,社会性。
4.什么是资源科学?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简述资源科学的研究方法。
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从土地资源的特性方面上看,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两种类型。
各种不同的土地特性对土地的利用率都会产生不同的限制作用。
土地研究人员只有对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了解之后,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提升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土地特性;土地利用;关系分析在土地资源利用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现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制约形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广,除了包括耕地资源之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
如果仅仅考虑到土地资源的特性,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土地资源的结构的合理程度也不高。
虽然,土地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
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需要改进。
1.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土地资源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形式,土地的特性是一种固有的特性,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主观意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土地的特性却直接影响到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率。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土地位置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土地利用都是以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为主,从土地资源存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经过不断的变化和利用,土地类型和面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但是,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土地的固定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工作仍然是根据土地所固有的位置来进行。
1.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从土地资源本身来看,其有限性是一种特殊的性质。
基于这一性质,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节约土地,提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土地资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这和地球的变化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土地的有限性也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重点。
1.3土地的自然差异性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很容易受到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之间会在性质上出现明显的差异。
精心整理宁波电大开放学院责任教师:俞信吉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1(2(3(4(5(6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3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的度还对作物品质有影响。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
目前,光能利用率是很低的。
亩产500公斤的水稻,按经济产量计算其太阳总辐射能利用率只有0.5%;如按生物学产量计算其生理辐射能利用率,也不过2%。
因此,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日照条件对人的居住环影响很大。
1、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换言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特点,对土地进行利用和改造的社会经济活动。
2、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3、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的功能有: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和时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1)主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2)客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客体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全部土地使用者。
3)实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核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哪些特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的特点。
1)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整体(总体)的特性;2)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4)控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
土地资源有什么特性?-土地代理人考试-考试吧土地资源的特性是指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土地所固有、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特殊属性。
一般认为,土地资源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这是由土地资源的两重性而决定的:土地既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又是构成土地关系的客体。
相应地,土地资源也存在着自然和经济的两种特性。
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与人类利用土地资源并没有必然联系。
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则是在人类利用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人类诞生以前,未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时,土地资源并无经济特性。
因此,土地资源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性。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资源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恩赐于人类的,早在人类诞生前就已存在,而不像其他生产资料那样是劳动的产物。
人能创造其他财富,却不能创造土地。
应当指出的是,人虽然不能创造土地,但却能改良土地或破坏土地。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是不能移动的,具有位置的固定性。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地球表层也存在因各种自然原因而产生的移动变化,但对于整个地球和人类大生产活动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既没有实质意义,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的特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既给我们人类提供了利用各种土地的可能性和生存发展的基础,也限制了人类利用土地的区域性。
(3)土地区位的差异性。
土地存在着区位差异。
地球上任意两块不同位置的土地,无论是土壤的自然性质,还是经济性质,都存在着差异。
我们无法找到两块自然和经济性质完全相同的土地。
由于土地的这种差异性和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导致了土地价值和价格的差异、土地适用性和利用成本的差异,并时时警示人类珍惜并科学合理地利用每一块土地。
(4)土地总量的有限性。
大自然创造了土地,使人类轻而易举地享用到土地带给我们的一切,也使很多人以为土地无限。
事实上,土地总量是有限的,既不能增加也不能用其他物质所代替,人类更不能创造土地。
浅谈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土地资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必须综合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使得土地资源既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又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的特性,就会造成土地结构的不合理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为此本文就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做了相关探讨,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
标签土地资源;特性;土地利用;关系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正确处理还能降低土地利用中的风险,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优化。
土地资源是人类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既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又是构成土地关系的客体,这就导致土地资源兼具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而土地利用则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土地的质量状况所做出的土地利用行为。
通过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开发出土地的质量特性,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 土地的自然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1.1 土地固定性与其利用土地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土地的产生与人类是否对土地利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对其的利用。
土地是不可移动的,土地位置也是固定的,这就要求人们只能就地利用各种土地资源。
大陆漂移、岛屿隐现等对陆地面积和位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这种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可谓微乎其微,在几百年间的变化是不能真正的改变土地的位置,可以说这种影响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并不会产生实际意义,所以土地资源的固定性影响着人们对其的利用程度。
1.2 土地有限性与其利用土地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的自然资源,然而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另外土地的有限性也要求人们必须节约利用土地。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响【摘要】土地资源构成元素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土壤、植被、水文、地形等要素。
这些元素对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产生直接影响。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决定了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对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会导致土地资源特征和利用的差异。
合理配置和优化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挖掘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这将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土地资源特征、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变化、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作为土地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土地资源构成元素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内在组成,为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和作用奠定基础。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的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趋势,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和利用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对土地资源构成元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形成和特点,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构成元素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具有差异性,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资源构成元素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领海....,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部资源条件。
【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可变化)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3)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4)建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5)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土地管理的原理:①现代管理学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管理效益②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报酬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区位理论③土地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运行体现...、价值流...、能量流④土地法学原理——土地法(e.g.《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tc)第三章、地籍管理1、地籍管理:国家为了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评价、登.....、经济状况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一、概念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4、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
5、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6、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7、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8、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9、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10、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1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12、居民点规模: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13、有效库容: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畴比土地资源围大;从概念的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二章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浅谈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摘要】土地资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必须综合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使得土地资源既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又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的特性,就会造成土地结构的不合理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为此本文就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做了相关探讨,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地的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特性;土地利用;关系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正确处理还能降低土地利用中的风险,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优化。
土地资源是人类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既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又是构成土地关系的客体,这就导致土地资源兼具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而土地利用则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土地的质量状况所做出的土地利用行为。
通过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开发出土地的质量特性,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 土地的自然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1.1 土地固定性与其利用
土地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土地的产生与人类是否对土地利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人类对其的利用。
土地是不可移动的,土地位置也是固定的,这就要求人们只能就地利用各种土地资源。
大陆漂移、岛屿隐现等对陆地面积和位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这种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可谓微乎其微,在几百年间的变化是不能真正的改变土地的位置,可以说这种影响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并不会产生实际意义,所以土地资源的固定性影响着人们对其的利用程度。
1.2 土地有限性与其利用
土地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的自然资源,然而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另外土地的有限性也要求人们必须节约利用土地。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采取来做好土地资源的开发。
土地是自然形成的,人类可以改变土地的质量,随着人类利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还能通过填海造陆或天湖造地等形式来实现土地资源面积的扩大,然而这也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无限扩大,总体上看,地球陆地面积是不可再生的。
1.3 土地的自然差异性与其利用
土地资源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及位置的不同,加上人们对其影响程度的不同,使得土地资源具有很多自然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就决定了人们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人们在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中,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状况合理的确定土地的利用结构与方式,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实现各种类型土地资源利
用的最佳综合效益。
土地由于自身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巨大的自然差异性,加之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会不断增大土地的利用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土地的自然差异性会逐渐扩大。
1.4 土地的功能永久性与其利用
土地的功能永久性给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很多客观要求,也为人类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可能。
土地的功能永久性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土地
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用地的利用方面,可以通过生态绿色种植法来实现土地肥力的不断提升,而土地肥力的提升能够让人们的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非农用地上,土地的永久性功能使其能够得到反复利用,在非农业用地方面,要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规划,来实现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序进行合理规划,还能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良序开发。
2 土地的经济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土地的经济特性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的,这一特性是人们在长期的土地利用中逐渐产生的,要正确认识土地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处理好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们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1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产生土地供给稀缺的经济特性
在土地的利用中,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和人类的利用需求之间存在
的矛盾性,使得土地资源具有了稀缺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人们生产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在增多,这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
由于土地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加上土地具有其不同的自然差异性,使得一些地区的某种土地供给也会出现紧缺,甚至有的地区还会发生土地的竞争和垄断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迫切需要人们加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满足人们的土地需求。
2.2 土地利用方式和方向的分散造成土地用途多样的经济特性
土地具有一定的特性,由于其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自然差异性,使得人们在土地的利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因地制宜利用。
要做好土地资源的区位选择,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其综合效益。
人们在利用土地时,如果在土地投入某一用途之后想改变其利用方向,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势必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中,如果将农业同地向非农业用地的方向转变,就会导致农业用地的经济损失,这种用途的轻易改变即使做好耕地的复垦工作,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同的作物其生长特点是不同的,加上其生产季节也会不同,在不同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其产量也是不同的。
作为农业生产者,在多年的种植实践中也很难及时的调整种植面积和产量。
土地利用中,如果想在非农产业之间改变用途,也会由于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和使用周期更长,导致建成后,如果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
就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特性要求人们在规划利用土地时,必须科学慎重
地进行决策,以实现选择最恰当的利用方向去实现土地的利用。
2.3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土地报酬递减的经济特性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就是指在技术条件等不变的情况下,对,单位土地面积的投人在超过了一定的边际投入临界值之后,每追加一单位投入的报酬增加量就会递减。
土地报酬的这种递减规律就要求人们在土地利用中,要谨慎的进行投资结构的的选择。
这一规律要求在利用土地时要不断的改进技术,以实现土地报酬的递增。
由此可见咋土地资源的利用中,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改变单位面积的报酬,为此必须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采用了节约型的立体绿色农业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应用,不仅能够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报酬,还能有效的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性利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们利用土地自然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土地特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只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到这一问题,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并开展了一系列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研究,这能够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的有效控制,还能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
先进技术的运用还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优化。
通过充分认识土地特性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和限制,才能做到正确权衡得失,最终降低土地利用风险,
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paul a. samuelson,william d. nordhaus;萧琛.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盖秀茹,刘强,王秋兵.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再思考.北方经济,2006,第5期:58-59.
[4]师学义,王云平.对土地利用基本特性的新认识.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7(4):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