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话语管理创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7.65 KB
- 文档页数:2
民生新闻是指报道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这类栏目致力于为百姓发声,真实地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通常以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为主要宗旨,以城市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关心事以及稀奇事为主要报道题材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南京零距离》,提出“民生新闻”这一概念之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效仿,打破原有的电视新闻模式,开办起各具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如辽宁台的《说天下》山西台的《都市110》广东台的《今日关注》等等。
发展至今,民生新闻占电视新闻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云南电视台的《都市条形码》栏目本着“新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昆明说起”的宗旨讲述昆明街头的大事小情,真实的再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坚持以人为本,为百姓发声的态度而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频创收视奇迹,市场份额高达78%。
通过对该节目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此类地方民生新闻类栏目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道:“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1]民生新闻栏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坚决贯彻倾听人民呼声,解决人民问题的原则,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成是其获得高收视率和好口碑的最重要的因素。
以《都市条形码》节目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例如在2020年4月28日播出的《五一能否出行?来看专家的出行指南》节目中报道了疫情下国内还有一些地方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散发的情况,五一出行相对安全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国外疫情是非常严峻的,不建议出国旅游。
并建议民众在选择目的地时可以提前在微信上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尽量选择近期没有疫情报告的地区出行,如果一旦选择前往高风险地区,回滇之后要接受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并且提出老人、小孩以及学生、教职工不要出行。
管理创新研究中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操作思路: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丁鹏飞;迟考勋;孙大超【摘要】Although case study and grounded theory study are the widely used research methods 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re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sis steps and precautions of case study and grounded theory study, and builds practical operational frameworks. Fin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rong applications of the two research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the accurate and normativ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ers.%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是管理创新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探索性研究方法,然而现有文献却难以对实际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在结合国内外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的分析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建构起具体的操作框架,并在最后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的异同及使用误区,以便为研究者正确、规范地使用两种方法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7【总页数】4页(P229-232)【关键词】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管理创新;探索性研究;操作框架【作者】丁鹏飞;迟考勋;孙大超【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20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目前我国本土化管理思想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来开展管理学研究极为必要。
新闻报道如何创新摘要:文章针对新时代新形式新闻报道的需求,对新闻报道创新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从新闻报道格式、机制、方法技术等领域做了探讨,重点研究了网络技术对新闻报道创新的时代意义特点。
以期对电力等相关企业新闻报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闻报道;创新;网络;立体化新闻报道活动,主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让公民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等情况。
是一种传统的最重要的新闻媒介形式,在国家管理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暴力事件、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特色的宣传品牌,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闻报道的创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已经势在必行,首先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和基础,而新闻资源具有变动性,所以新闻报道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主要改革方向是在对原有业务工作进行总结、再认识的基础上,媒介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新闻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开发和利用。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介所拥有的新闻资源与传播途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受限于信息技术与管理思维,在机制、手段、技术等方面的弊端,严重制约了新闻报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远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1新闻报道改革中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性质及实践需要出发,新闻报道的不能改变基本要求概括为下述四个方面: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通常也叫准确性,既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坚持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坚持新闻报道的时间性。
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
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
要善于选用事实,用事实说话,把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2024.03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方式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进行创新和改进。
一、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新闻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探索和创新采访和写作方式,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互动性和参与度,推动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
首先,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变得多元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多种采访和写作技巧,以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需求。
同时,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通过创新采访和写作方式,新闻工作者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收集和整理新闻信息,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音识别和文字转换,可以快速整理采访录音和笔记,减少整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需要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创新采访和写作方式可以增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互动,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最后,创新采访和写作方式可以推动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创新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促进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闻采访方式的创新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采访首先,在融媒体时代,远程采访变得越来越普遍。
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技术手段,新闻工作者可以在不受地点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采访。
新闻工作者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视频会议软件,邀请受访者加入会议。
受访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设备加入会议。
在会议中,新闻工作者可以与受访者进行实时交流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需要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受访者的背景、经历和观点,以便更好地提问和交流;在采访中要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主观臆断或偏见;采访后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素材。
新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采编创新思考摘要: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快。
传统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当前新时代的主要挑战、传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优势和不足,找准融媒体时代下媒体的发展特色,对传统的媒体发展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采编;创新探究引言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媒体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融媒体在信息整合、资源传播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为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就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目光,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报纸新闻采编工作。
1报纸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就概念来说,新媒体主要指各种媒体所呈现的一体化、融合化发展状态。
不同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吸收彼此优势,从而形成覆盖更加全面的媒体形态。
结合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媒体融合的推进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更加速融合,呈现全面性、互补性特点,媒体行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传播方式,使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成为历史,让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权,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选择信息,这一身份变化强化了受众在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目前的媒体环境来看,受众普遍接受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而与之相比,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互动程度低、受众反馈迟缓等弊端几乎不可避免,新媒体则早已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融媒体环境下,更加强调受众自身的体验感、参与感,新闻不仅要高效便捷地传播,更要为受众提供互动机会,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但传统报纸新闻采编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2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采编面临的问题2.1报纸新闻的采编模式相对陈旧由于受内外部客观因素等影响,报纸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大多还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收集、获取新闻的方法和途径相对较为单一,致使新闻报道的内容也相对较为陈旧,缺乏新意。
受传统报纸采写、编辑和印刷方式等的限制,报纸新闻采编人员往往要在这些工作流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法将正在发生过程中的新闻热点事件实时报道给广大受众,进而无法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大众多样化的新闻诉求。
新闻前哨2016年第4期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舆论监督的途径,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异军突起,网络对社会的监督越来越强有力,甚至迎来了“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
但是,一部分人利用媒体特别是网媒,在所谓的公正、公平的旗帜下为患方仗义执言、鸣冤叫屈的同时,过分地加重了感情色彩,把医方假想成了患方的“敌人”及法庭上的“被告”。
在报道或发表议论时,重结果而轻过程,不去认真的调查、分析医疗纠纷的过程及原因,而是对医疗损害的结果或医患冲突的情形情有独钟,甚至少数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一些医疗纠纷进行炒作,哗众取宠,甚至雇佣网络推手恶意渲染,成为导致医疗行业的形象、医患关系跌入历史低谷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医院宣传部门和从业人员应有力提升舆情研判分析能力,科学应对医院危机事件。
医院要认真做好新闻危机事件处置预案,科学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宣传部门要制定包括网络在内的舆情监测和分析评价机制,关注全媒体对医疗行业的监督动态,并进行相应的筛选和跟踪,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和处置。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一旦发现有损于医院形象的危机事件,均应做好舆情分析和引导,在认真调查事件真相的基础上,应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发布信息,特别是新闻发布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千万不要弄虚作假、企图蒙蔽过关。
要在第一时间对媒体不实内容加以澄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要做到有礼有节热情接待,加强对记者现场采访的组织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合理安排,正确对待记者采访是危机新闻处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医院更好地做好舆论导向的把握和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危机新闻事件面前,医院宣传人员要保持与媒体和记者或是网友的真情沟通和全程监测,网上网下互动联动,要有效组织传播力量,特别是网络事件,应根据关注程度的变化,适时适度向公众传递事实真相,减少以讹传讹的被动局面蔓延,并及时进行舆情评价和总结反馈,直至赢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好危机新闻事件,维护医院和医疗行业形象。
新闻传播中的话语分析研究导言话语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新闻事件呈现的文本形式,包括了语言和意义两个层面。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话语承载了记者、媒体、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对话语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话语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中的话语分析研究。
第一章话语的定义话语是指使用语言表达一个特定意义的语言材料,它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意见的基本形式。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话语是记者对事件、事物、人物等的描述和评论,同时也是媒体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反映和呈现。
话语通常由语言单位和语义单位组成,语言单位指的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如单词、短语、句子、篇章等;语义单位指的是话语所表达的意义,如陈述、形容、评价、命令等。
第二章话语的分类1.表述型话语表述型话语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描述和报道,是新闻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话语类型。
这种话语通常以陈述的方式呈现,描述所涉及的事物、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2.评价型话语评价型话语是指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评论和态度表达。
这种话语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在新闻传播中用于反映媒体、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立场。
3.概念型话语概念型话语是指对某一概念的诠释、解释和说明。
这种话语通常用于科技新闻、文化新闻、财经新闻等方面的报道,是一种比较抽象和理论化的话语类型。
4.行动型话语行动型话语是指对某种行为、决策或计划的宣布、命令和指示。
这种话语通常以命令或建议的形式出现,在新闻传播中被广泛运用。
第三章话语的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话语是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它通过语言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2.意义建构功能话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同时也是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建构器。
话语的使用可以构建和强化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价值,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态度行为。
3.话语权力功能话语在新闻传播中是一种权力资源,不同的话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权力关系和互动模式。
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应用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流行语不仅可以为新闻报道增加趣味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帮助新闻节目更好地契合当下的社会氛围和观众口味。
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可以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一定的风格和特色,提升其关注度和传播效果。
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现状,对于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现状,本研究将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探讨其对新闻节目的影响以及现阶段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新闻传播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揭示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节目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调查网络流行语在不同类型新闻节目中的使用情况,了解不同主题和受众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度和反馈情况,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还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网络流行语对新闻节目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为新闻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应用现状的全面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电视新闻节目与网络文化的融合,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1.3 研究意义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都大大增加。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成为丰富新闻节目内容的一种方式。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语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揭示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电视新闻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规律,为新闻节目策划和制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第一部分1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媒介融合中的新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手机报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我国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当前我国传媒业投资机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媒介人力资本开发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民营资本投资传媒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跨国传媒集团中国投资策略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的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二部分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一项针对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新闻传播的新式——“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传媒品牌与价值实现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跨国传媒集团并购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传媒集团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三部分1 跨媒介经营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西方传媒家族企业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新财经媒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新闻产品创新与媒介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新传播技术与媒介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新闻的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新时期报纸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地区报业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媒介竞争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中部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和谐社会与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论新闻报道失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四部分1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实践新闻专业性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的领域——基于国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媒介活动策划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卫星电视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新时期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大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五部分1 论我国新闻传媒结构的现状与改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与新闻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新闻集团化改制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媒介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城区有线电视台情况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21世纪广播电视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电视科技发展与电视节目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六部分1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七部分1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新闻教育路径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论当代中国传媒容产品的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新兴财经报纸经济新闻传播差异化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新时期中央级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新时期地方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新时期都市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新时期党报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新时期都市报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新时期专业财经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时期专业时尚生活期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新时期大众时尚生活报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新时期专业体育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新时期社区报纸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新时期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竞争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当代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央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央视广告招标活动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八部分1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九部分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伪新闻:虚假新闻的“隐存者”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传媒品牌维护与管理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新时期新闻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当代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当代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论数字化时代下报业容提供商的功能定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数字化转型与期刊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当代电视媒体广告营销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中国传媒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部分1 中国传媒跨媒体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中国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当代传媒多元化经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当代报纸发行网络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当代报纸广告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当代报纸印务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中国传媒投融资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展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业外资本进入我国报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式与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2013)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一部分1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之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 当代中国弱势省级卫视的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 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节目的贸易逆差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弱势群体缺失与传媒经营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 卫星电视媒体的重大新闻直播与品牌构建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 传媒公信力与品牌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 传媒经营的娱乐化现象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 当代中国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 中国传媒区域化发展态势、成因与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 报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二部分1 网络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媒融合与管理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数字传媒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当前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当代媒介数据库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当前报刊媒介的精准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9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0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2学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及其检索意义——计算机科学文献与相关新闻报道文体的比较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3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4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5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6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7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容分析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9 报纸数字化转型与报媒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0 当代中国媒介融资偏好与融资方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第十三部分1 当代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2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3 数字时代新闻生产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4 传统媒体的微信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5 报纸版面的创新商业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6 数字时代纸媒广告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7 数字时代纸媒活动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语料库语用学研究的国际热点解析语料库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语料库语言学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基础,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对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进行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语料库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也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
本文将围绕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对语料库语用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解析。
语言多样性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产生着重要影响。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语言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提供支持。
全球变暖是全球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全球变暖方面也有所涉及,通过分析大量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语言数据,探究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识、态度和行动,为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交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语料库语用学在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中,通过对大量数字化语言数据的分析,揭示数字化交际的特点、规律和影响,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教育、沟通和跨文化交流提供指导。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国际热点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从语言使用和交际角度的独特视角。
语料库语用学的发展趋势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如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语料库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以更全面地反映国际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现状。
同时,需要加强方法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语料库分析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语料库语用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语料库语用学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跨文化交际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情况,揭示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指导。
调查性报道典型案例篇一:调查性报道案例分析09广电新闻钟小萍 200924118一个调查性报道的典型案例——以淘宝腐败来看调查的回顾与分析《IT时代周刊》于2012年4月26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淘宝腐败黑幕调查:淘宝腐败黑幕调查:商家行贿小二做大销售额》掀起了轩然大波,引来淘宝公司来势汹汹的危急公关,以及商场上的一些口水战。
此时正是店热火朝天,淘宝春风得意马蹄疾起时,淘宝公司却被一篇报到撕开了神秘的面纱,告诉那些聚拢而来的商家们,呵!淘宝后院正失火呢,谁进去谁遭殃!一、淘宝腐败丑闻淘宝是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投资创立。
淘宝拥有几千亿元的年交易额,是目前亚太最大的络零售商圈,肥沃的土地是腐败容易滋生的温床。
淘宝小二为中心的地下黑色产业链由此产生并且蔓延开来,在整个淘宝系统疯长,大有不可挡之势。
《IT时代周刊》记者经过发现、调查,取证,终于挖掘出了这个黑洞,报道一出,嘘嘘声、嗤笑声、辩解声,声声不断。
二、淘宝黑幕调查体现的调查性报道特征该报道记者从“腐败探源”入手,通过列举事实讲述了淘宝小二们的囊中取利的“各种生意”,最后探究了淘宝腐败的根本原因。
报道洋洋洒洒近一万字,从中我们可以找出调查性报道的一般特征和此篇报道的独特性。
(一)该报道体现的调查性报道的基本特征1、以法治的眼光看待腐败是从政治学的眼光来看的,是用法律准绳来作为衡量依据的,调查性报道的着力点也基本上是在政界和商界的腐败上。
淘宝腐败黑幕报道,记者通过法治的眼光,通过淘宝小二这个中间杠杆的不正当的牟利的操作,看到了淘宝交易平台上的不平等;通过淘宝内部高管们的被驱逐、被起诉,阎利珉带出的“泥”看到了淘宝的腐败涉水有多深。
同时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探究淘宝市场占有率近乎垄断、商家行贿淘宝小二、高层管理不善等腐败的根源。
2、故事性故事是件好看的外衣,里面包着调查性报道最严肃而深刻的内核。
记者借助一些列事实材料,把它编织成意见故事的外衣,首先是刻画兴旺而华丽丽的淘宝形象,接着是一些开着宝马挥金如土的淘宝小二活动着的形象,再接着是商家们在淘宝“受伤”的经历,紧接着是马云在淘宝内部针对腐败的开刀,闪电驱逐管理高层,却又通过逻辑分析,得出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结论:反腐败,淘宝亡;不反腐败,阿里亡。
社会舆情监测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
一、研究背景
社会舆情监测的数据源多样化,信息更新快速,具有高度波动性,波动性大,频繁变化,涉及到的范围广。
为了及时发现社会上的舆情变化,以便及时宣传和处理,成为当今社会普遍重视的问题。
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一门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取文本信息,以挖掘意图和预测结果。
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社会舆情监测的效率,得到广泛关注。
二、研究内容
(1)抽取文本特征
抽取文本特征是社会舆情监测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核心,主要有词频特征、语法特征、句法特征、观点特征等。
如利用其中一种分词技术分析文本,抽取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和语句来反映文章的主题。
(2)情感分析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情感分析可以探索舆论的发展趋势,比如把全文或摘要分解为较小的短句,通过情感词典来识别每句的情感倾向,从中提取文本的情感评价,如正面、负面、中性等。
(3)有效性评估
根据社会舆情监测的实际应用,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有效性评估,辅助企业相关决策,使企业能够根据社会舆情数据及时进行反应,提升社会舆情监测效率。
新闻语言规范与创新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7T08:22:54.35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梁秀梅[导读] 摘要:新闻作为传递社会重要事实的一个媒介,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新闻语言规范与创新研究,这样能够发挥出新闻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
平南县融媒体中心广西贵港市 537100摘要:新闻作为传递社会重要事实的一个媒介,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新闻语言规范与创新研究,这样能够发挥出新闻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
新闻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融入到语言规范与创新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新闻事业;语言规范;创新研究引言:新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今随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大数据的应用推进的越来越快,新闻的多元化也呈现了出来。
因此,新闻语言的规范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应该对新闻语言不规范的表现进行分析,并且对新闻语言的规范和创新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这样能够促进我国新闻语言规范与创新水平的提高。
一、新闻语言不规范的表现新闻语言是指在新闻信息当中所运用的语言,具有客观、确切、朴实简练的特点,目前在网络媒体和融媒体等形式的冲击下,新闻语言也出现了不严谨,不规范的现象,这就导致新闻传播的特性与本质被违反。
新闻语言不规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 (一)常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在新闻作品中经常出现,当对出现在新闻作品当中的人的原则物进行描述时,很多新闻工作者往往忘记了原这个字放在某人的职务前面,而将该字放了省份或者地区的前面,如果要是把这个字放在机构的前面,这就表示这个机构已经改名或者已经不再存在,这样就会产生歧义,所以这样的新闻语言是不规范的,在新闻工作者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生活常识的运用,否则就会在报道的过程当中出现贻笑大方的情况[1]。
(二)用词不当,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情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文章横空出世,这些新媒体文章大多数都有博人眼球的特点,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但是如果在正规新闻当中出现了这种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博人眼球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新闻的严谨性受到质疑,受众就会对新闻的严谨性产生误解。
基于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话语管理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27T13:41:22.8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7月作者:陈志磊王士峰
[导读] 本文将以《新闻调查》为例调查性电视新闻报道的话语管理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话语管理创新在实际工作做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掌握着话语权的调查性电视新闻报道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以《新闻调查》为例调查性电视新闻报道的话语管理创新。
关键词:新闻调查内容管理创新
《新闻调查》在1996年5月17日首次播出,迅速在众多该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了新闻深度报道的市场,《新闻调查》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类节目的重头戏,节目选取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人物,把新闻事件或人物与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联系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事件进行深度调查报道,充分体现的节目的主流价值观及对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的命运的关注的历史使命。
1、叙事题目——立场鲜明指向清晰
调查性电视新闻报道作为深度新闻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对词、句的选择与运用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制于观点倾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媒介宣传属性的定位,记者的言辞往往很难做到哲学层面的绝对客观,而是隐含着传媒机构和记者个人的倾向、观点……具体句、词的运用取决于传播目标和预期的传播效果”,[1]借此使受众在价值取向上与媒介自身保持认同与一致,这在《调查调查》的题目上的应用甚为突出。
《新闻调查》的新闻标题通常字数不多,一般是对该期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但是,经过考察《新闻调查》多期标题设置,不难发现主创者“匠心”之所在。
如《被质疑的红十字》,《天价医药费》,从“被质疑”、“天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编导对社会权力机构自身弊病的质疑与批判态度;《被遗忘的尘肺病》、《李坑之困》、《养老之困》、《成长的困境》、《温江村的噩梦》,“被遗忘”、“困”、“困境”、“噩梦”,这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则昭示着创作者对访谈对象处境的基本判断以及对弱者的同情。
观众收看节目时,首先看到的即是片头的新闻标题,通过倾向性鲜明的语词,对新闻标题予以精心设置,在其中植入创作者的基本价值倾向,容易对观众实现意图引导,给他们造成“先入为主”的收视心理与接受期待,从而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创作者的观点倾向,在价值立场选择上与《新闻调查》的主创者站在一起,而这对于增强《新闻调查》这一以深刻、严肃为特征的深度调查类新闻节目的接受程度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标题犹如新闻节目的题眼,醒目的新闻标题有助于吸引更多受众,相形之下,国内不少调查类节目的新闻标题或者字数太多,过于“冗长”;或者就事论事,仅仅描述新闻事实,而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有时不免误导观众,走上窥视个人隐私的歧途。
(比如,“被‘掉包’的新郎”,“生子大战”之类就是如此。
)
2、叙事角度——众多视角拓宽视域
叙事角度的多样化,是《新闻调查》的法宝,更是《新闻调查》一个万能的工具。
叙事角度多样化,能够使观众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件的方方面面,从而从横向上了解事件的宽度,从纵向上触摸事件的深度。
如《回家(20120121)》,选取了生活在儿童希望之家患有痉挛性脑瘫的儿童、收入微薄生活节俭的农民工、单身大龄女白领、没有正式职业的美术老师、独立纪录片导演张铭、个体户冉德仓兄弟辆六个事例,从脑瘫儿童、农民工、白领、自由职业者、导演、个体户六个角度以蒙太奇的手法,共同表达了异地留守与回家过年,爱心与亲情乃是共同主题。
每个事例里面又有若干个不同的小事例,如收入微薄生活节俭的农民工这个事例,讲的是农民工想理发,由于感觉理发价格太贵放弃理发,去海洋公园票价太贵放弃入园,改成动物园,给女儿买个子高一点毛毛熊结果却买了一只巴掌大的毛毛熊。
这四个小事例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反映了农民工生活的拮据和对回家过年团聚的期盼。
对同一新闻事件,从不同的叙事角度进行调查论述,可以从多方面丰富新闻事件,拓展新闻调查的视域,从而使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能从被调查事件中找到自己的替代性身份,增强观众的节目认同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闻调查》对事件当中的弱者给予了更多的同情与关注,使得常常被社会忽视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是《新闻调查》能在众多调查类电视新闻报道中被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
3、叙事立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罗兰·巴特认为:“身份不在身内,那是因为身份仅存在于叙事之中。
我说这话的意思有二:一是我们解释自身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选择能表现我们特性的时间,并按叙事的形式原则将它们组织起来,以仿佛在跟人说话的方式将我们自己外化,从而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
二是我们要学会从外部,从别的故事,尤其是通过与别的人物融为一体的过程进行自我叙述。
”[2]罗兰·巴特所说的是两种叙事立场,一是同质叙述,在叙事过程中,叙事者被卷入叙述事件,另一种是异质叙述,在叙事过程中,叙事者相对独立于叙述事件之外,成为见证者,调查性电视新闻的叙事立场也不外乎这两种类型,而无论哪种类型,调查记者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社会偏见、个人修养等都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实的看法,造成对事实真相的扭曲;因此,记者的叙事立场在调查采访中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价值取向。
在《新闻调查》中,调查记者拥有着另外一种功能,即叙事;他们通常能够将两种叙述立场进行有效的融合,既能适度地“入乎其内”,增强电视报道的人性味道,比如,在《百万大移民》(20111105)中有一个片段,记者在采访禹万喜的过程中,一辆农用车忽然侧翻在了路边,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记者及时中断了采访谈话,但是,她没有站在一边袖手旁观,而是主动上前帮忙;类似的还有《双城的创伤》,面对哭泣的孩子,记者柴静没有进一步发出理性的提问,而是用手轻轻为其拭去眼泪。
在这些段落中,记者的“入”充满温情、而不矫情,带给观众的是温暖人心的叙事感动。
反观国内同类调查类电视新闻报道节目,不少记者在面对遭遇不幸、备受创伤的采访对象时,不仅不能上前表示安慰,反而不依不饶地继续进行理性的追问,比如,“你现在感想如何?”,“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之类,不断触及被访对象的创伤,伤害采访对象的情感,表现出极端的冷漠与无知。
与此同时,《新闻调查》又能很好地“出乎其外”,尽量做到对事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报道中给受众展现出一个客观真实的事实。
具体的做法则是,出镜记者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绝不止于表面现象,而是追根究底,深挖本质,比如《脏油之链(20111217)》,记
者一步步探寻,时刻质疑出现的“事实真相”,最终发现了一条地沟油回流餐桌之链;而在面对多个采访对象,尤其是彼此互有争端的采访对象时,出镜记者则绝不盲从某一个人的回答,而是使每一方的当事人都能拥有发言机会,享有公正平等的话语权,从而也将判断的资质留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但是,国内其他同类调查类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记者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通常止于事件的表象,没有继续深挖事件本质,对采访对象的表现也是止于一家之言,电视媒体上时有出现的假新闻即是明证。
“在当今世界,电视是最多产最重要的叙事媒体”[3],新闻即是其中最常见、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叙事文体,它主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传递信息。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开始从叙事学角度对新闻进行研究,对《新闻调查》这类调查类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叙事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还不成熟,这些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所做的努力或许正在于此。
注释:
[1]陈显君杨改学.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记者话语分析[J].东南传媒,2009,(5):120
[2]阙华燕.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的叙事立场分析[J].考试周刊.2011:45
[3][美]罗伯特·艾伦.再说TV·重组话语频道·第二版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6 参考文献:
[1]曾祥敏.电视采访-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晓红.电视画面编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任金州陈刚.电视摄影造型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4]高鑫周文.电视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5]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6]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