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格式合同

  • 格式:ppt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承担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 损、灭失风险责任是法定义务,《合同法》未规定可以由 合同当事人另行约定,将风险责任转移给托运人或货物所 有人承担。只有这样,承运人才能加强保证货物安全的责 任心。货物运输关系与保险合同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 系。如果托运人同时给货物进行了投保,托运人与保险人 形成保险合同关系,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保险合同 约定的意外损失时,投保人依保险合同可向保险人主张理 赔,如果保险金额不足以赔偿货物的实际损失,托运人对 不足的部份仍有权向承运人主张权利。本案,承运人以格 式条款形式将保价与赔偿损失混为一谈,试图免除对运输 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该条 款是无效条款。
最后,该案进行了调解,旅行社返还王某等3人的 旅行费作为补偿而结案。
【法理评析】
纠纷虽以调解结束,但该案引发的一个法律问题则不能 不引起重视,即旅行社对旅游者的行为是否有说明和警 示义务?
从民法角度分析,旅行合同是一服务合同,即旅行 社根据合同约定的旅行目的地、旅行的线路和旅游的景 点等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一种合同,旅游者是接受 服务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 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对经营者则在第十八条规定: “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 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警示。”由此可知,在旅游服务 中,旅行社除给旅游者提供旅游和因旅游必需的衣食住 行的服务外,还应该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提供人身和财产
一、案情 பைடு நூலகம்002年9月29日,李某所经营的华贸电讯经营部
将客户刘某某需要维修的一部厦新A8手机用盒子包装 好交给张某经营的某汽车货运配载站从漳平送到龙岩 某电讯器材经营部,李某支付了运费2元。张某交给的 李某“货物签收单”第四联,在该“货物签收单”上, 注明了“货物必须按实际价值保险,如遇意外损失本 站按保价赔偿(无投保发生意外,本站按运价的三倍 付赔)”的格式条款。张某在运输过程中将李某的该 货物遗失,造成了李某赔偿客户刘某某一部新手机厦 新A8,李某多次向张某要求赔偿无果向法院起诉。
从行政法角度分析,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规定:“旅行社应当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 益。”第二十一条又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 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 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旅 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 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在该案中,导游明知购物中心可能存在假货,而不向 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存在消极不作 为行为,可视为没有履行保护职责,此行为违反了国 家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分歧意见】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意见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王某等旅游者都是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都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因自己错误的判断 实施了错误的民事行为,购物上当,对自己的判断过 失应自担责任,旅行社没有过错,也不存在违反合同 规定,不能要求旅行社赔偿购物损失。
第二种观点认为,导游明知购物中心的商品可能 是假货而不尽告知义务,属于“服务”不力,可视为 未尽导游职责,主观上存在过错,应对其过错承担相 应的民事责任。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在国内的货物运输合 同,托运人对货物进行保险是任意性的,因为托运人 可基于二点考虑,一是如前面所述,风险责任本来就 是由承运人负担,交纳保费只能增加成本,因此不愿 意投保。另外,货物运输合同常常与货物买卖合同同 时发生,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当 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 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标的物需要运输的, 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 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而这种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则不仅要求旅行社 自己不能有实施损害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 还应包括有阻止他人实施侵害旅游者人身或财产安全 的责任。当旅游者在一个景点或场所可能实施对己不 利的行为时,就应有予以警示的义务。这种义务是主 义务中的附属义务,且这个附属义务与主义务密不可 分,只有在完全履行了附属义务后,才可认为主义务 没有瑕疵。正如顾客在餐馆用膳,餐馆有对顾客停放 在其停车场的车辆有负责看管的从义务一样。因该案 旅行社没有完全履行义务,存在违约,就应承担相应 的违约责任。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保护旅游者 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由于格式合同具备可重复使用之特点,在经济往 来中被大量使用。这便使得格式合同存在许多弊端。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在拟定格式合同时,往往会利 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将一些有利自己而不利于对方或 普通消费者的条款订入合同,提供这样的合同条款让 自己享有较多的权利,承担较少的义务和责任;使对 方或普通消费者享有较少的权利承担较多的义务和责 任。因此《合同法》明确要求格式条款应遵循公平原 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一种观点认为,该格式条款其实是免除、减轻承运人的赔偿责 任,是无效条款。笔者赞同这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 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合同法》第三十九 条第一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 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 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 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其 中提请注意义务是格式合同使用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义 务。使用人在提请注意必须达到相当的程度以至于足以 使相对人注意到免责条款提请相对人注意。另外,在提 请同时还要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总是由一方当 事人在未与对方协商的情况下事先拟定,重复地使用。
二、评析
这是一起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遗失,承运方对货物单上格式条 款理解不一而引起的纠纷。本案主要争议焦点就是 “货物签收单” 上注明 “货物必须按实际价值保险,如遇意外损失本站按保价赔偿 (无投保发生意外,本站按运价的三倍付赔)”的格式条款是否有 效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原、被告双方的约定合法有效,未违反法律和 行政法规,也不属于《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免责条款。因为 该条款并非属于免除承运人的丢货赔偿责任,而是意指托运物品必 须投保的意思。如未投保,货物丢失,承运人仍应承担运价三倍负 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约定并未免除承运人的责任,另一方面, 这种约定有利于货物丢失时,减少双方不必要的争议和预防发生不 守信用的“失廉索贵”现象。另
首先,对货物签收单 “货物必须按实际价值保险, 如遇意外损失本站按保价赔偿”,该约定是否有效问题,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 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 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 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 害赔偿责任。”该条规定,承运人要对运输过程中货物 的毁损、灭失承担风险责任。承运人的免责事由只有因 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 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承运人才不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而对托运人或货物所有人来讲,当货物在运输过程 中因非免责事由而发生毁损、灭失,托运人或货物所有 人便可向承运人主张赔偿。
虽然旅游者没有认真鉴别货物的真伪,上当受骗, 造成了财产损失,自己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但这种 损失是在旅游者缺乏识别能力下造成的,如果旅行社 作出了说明和警示,那么就有可能避免损失的发生, 因此,旅游者的损失与旅行社未尽警示义务存在一定 的因果关系,他们要求旅行社赔偿损失是合理和正当 的。
对格式条款理解 不一而引起的纠纷
因此这种情况托运人(出卖人)只要办理了货物 托运手续后,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便完成买卖关 系。是否要投保,义务不在于托运人。在国内的货物 运输合同,根据合同的性质,法律未明确也不允许要 求托运人强制保险,因此,本案被告以格式条款形式 要求托运人投保,也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
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第四 十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要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 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 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 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 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 声明、店党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应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
其次,对货物签收单“无投保发生意外,本站按运 价的三倍付赔”是否有效?虽然根据《合同法》第三百 一十二条规定,货运合同当事人可以对货物的毁损、灭 失的赔偿额进行约定,但从该条款可以看出,承运人对 于无投保发生意外,只能按运价的三倍付赔。其实际上 是为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而加重托运人的负担,因为运 价2元的三倍即6元与手机的价值是相差甚远,所以,该 条款违反了公平原则,损害了托运人的合法权利。另外, 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能否要求托运人强制保险?
案例分析(八)
旅行社对旅游者有警示义务
2005年3月,王某等3人与某旅行社签订了去香港、澳门 七日游的旅游合同,并按合同交纳了旅行费用。到达香港后, 旅行社导游按照旅游线路带领
王某等来到某购物中心参观。王某等3人初来香港,看到 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勾起了他们的购买欲。但他们不知货 物的质量和价格,在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后,他们每人购买了一 个MP3、一个照相机和一只手表,共用去港元两万四千多元。 旅行回来后,他们相继发现手表的时钟每天相差近十分钟,照 相机不能拍出相片,而MP3也老出故障。他们便送有关部门鉴 定,结论是上述物品均属伪劣产品。王某他们一气之下遂将该 旅行社告上法庭。经查,导游明知购物中心的商品多为赝品, 但未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