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_吴丽蓉
- 格式:pdf
- 大小:124.25 KB
- 文档页数:3
丁苯酞疗效观察:神经系统变性病与遗传性疾病治疗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一直专注于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病和遗传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发现。
我注意到丁苯酞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方面的潜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在我的研究中,我使用了一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并发现丁苯酞显著改善了它们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同时减少了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我还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丁苯酞通过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和减少其降解,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我的实验中,我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了丁苯酞治疗,并观察到丁苯酞显著改善了它们的运动功能,同时减少了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
在遗传性疾病方面,我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亨廷顿病(HD)方面的潜力。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
丁苯酞通过抑制亨廷顿蛋白的异常聚集,减轻了亨廷顿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毒性。
在我的研究中,我使用了一组亨廷顿病模型小鼠,并发现丁苯酞显著减少了亨廷顿蛋白的聚集,同时改善了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我还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方面的疗效。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肌肉萎缩和痉挛为主要特征。
丁苯酞通过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延长了ALS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在我的实验中,我对ALS模型小鼠进行了丁苯酞治疗,并观察到丁苯酞显著减少了神经元的损伤,同时改善了小鼠的运动功能。
在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在探索和研究丁苯酞在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和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潜力。
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深远和痛苦的,因此,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3阎超华 冯亦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丁基苯肽对神经的保护作用,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方法,以LDH和细胞形态等指标,观察了l2丁基苯酞(l2NBP)和d2丁基苯酞(d2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l2NBP和d2NB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并能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此外还能明显减轻低糖低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及多聚核糖体解聚。
提示: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丁基苯酞;神经细胞培养;乳酸脱氢酶 dl232n2丁基苯酞(dl232n2butylphthalide 简称dl2NBP)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能改善脑能量代谢[1]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脑梗塞面积[2],增加局部脑血流[3],防治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脑卒中[4],减轻脑水肿[5],d2NBP和l2NBP还能对抗KCl和N2甲基2D2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6]。
为进一步探讨丁基苯酞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在低糖低氧条件下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方法模拟整体动物的脑缺血缺氧状态,以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形态,细胞死亡率和细胞超微结构为观察指标,研究l2NBP,d2NBP和dl2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 G2 L2精氨酸甲酯(NAM E)进行了比较。
材料和方法本文于1997年10月6日收到。
3国家科委1035工程重大项目基金(942ZD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金(29790122)资助 仪器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产品);超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生产);二氧化碳培养箱(德国Heraeus);倒置显微镜(Olympus);24孔培养板(美国Costar公司生产)。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吴丽蓉;罗勇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6(012)011
【摘要】丁基苯酞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外伤、记忆障碍、惊厥等有治疗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做一概述.
【总页数】3页(P936-938)
【作者】吴丽蓉;罗勇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疗效和作用机制 [J], 李传斌
2.丁基苯酞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J], 赵振华;陈枝挺;刘昌云;吴小敏;李元霄;林汉斌;车春晖;黄华品
3.丁基苯酞上调PGC-1α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J], 魏欢;李玲;战丽萍;张波;赵嘉;裴中;黄如训
4.消旋-3-正丁基苯酞对溴化乙锭诱导脱髓鞘模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董乐;吴
月娟;黄琪;廖宇晗;韦雷;吴原
5.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疗效和作用机制 [J], 李传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基苯酞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危害极大。
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研究,企图阐明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机制,并试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疗效确实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丁基苯酞(NBP)是我组近年来研制的一个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动物实验证明,NBP能缩小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防治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型大鼠的脑卒中。
为进一步探讨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作用机制,我们用生理、生化、放射免疫、组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高效液相(HPLC)、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的实验方法,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调控等不同水平研究了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应用原代培养大鼠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发现,d-NBP(1~100μM)和l-NBP(1~100μM)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甲基-D-门冬氨酸(NMDA,30μM)、KCl(20mM)或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抑制神经细胞内多聚核糖体的解聚。
(2)应用氢清除法连续测定大鼠一侧纹状体脑血流量(rCBF)的方法发现,dl-NBP能在不影响动物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的脑血流,改善脑供血,并能使MCAO大鼠减少的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其作用至少持续3h,而且预防给药或治疗给药,ip或ig同样有效。
(3)用高压液相荧光检测(HPLC-FD)的方法发现,d-NBP(0.1~100μM)能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皮层及小脑突触体胞浆内的原生型NO合酶(cNOS)活性,使L-胍氨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而对缺血再灌后诱导的诱生型NO合酶(iNOS)活性无明显作用;相反,l-NBP则与NO合酶(NOS)抑制剂L-NAME(0.1~100μM)相似,既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脑组织内cNOS活性,又能抑制脑缺血再灌诱导的iNOS活性。
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丁基苯酞,可通过抑制脑内多巴胺降解酶,提高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近年来,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研究却存在争议。
为了观察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24周的临床试验。
共纳入了120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病程在210年之间。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
第一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第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丁苯酞治疗(每天30mg),第三组患者接受大剂量丁苯酞治疗(每天60mg)。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帕金森病评分(UPDRS)和不良反应评估。
治疗24周后,我们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UPDR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第一组患者的UPDRS评分没有明显变化。
同时,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第一组。
这些结果表明,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小剂量丁苯酞的治疗效果与大剂量相当,但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我们还对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男性患者。
这些结果提示,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性别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帕金森病,这一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阴影,悄悄地侵蚀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见证了无数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的痛苦与挣扎,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康复的渴望与坚持。
药物治疗作为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一直在不断探索与进步中。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帕金森病药物,承载着患者和家属的期待。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郭铁;沈瑞乐;吴艳芝;滕军放【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7(010)004【摘要】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结果 B组与A组比较,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C、D 组大鼠海马各区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D组与C组比较,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慢性缺血3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中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丁基苯酞能改善这种缺血改变,增加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总页数】3页(P60-62)【作者】郭铁;沈瑞乐;吴艳芝;滕军放【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洛阳,471003;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NO表达的影响 [J], 陈静;杜业亮;李增芬2.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2B表达的特征 [J], 沈瑞乐;郭铁;滕军放3.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mRNA表达的影响 [J], 沈瑞乐;王兴萍;滕军放;卢宏;王凯娟4.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沈瑞乐;王兴萍;滕军放;卢宏5.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p-CREB、CREB mRNA表达的影响 [J], 康康;滕军放;王书霞;邓文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HESISFORPhDDEGREE璺坐丝!塑型!!坚!些型坠!!坚!垒!塑!£塑!!堕!型曼坐!!坠左旋丁基苯酞抗脑缺血和抗老年痴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摘要丁基苯酞(或丁苯酞,3-n.butylphathlide,NBP)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疗效。
2002年9月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类新药。
本研究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它有多方面的药理学活性。
近年来,左旋丁基苯酞(1.NBP)和右旋丁基苯酞(d-NBP)已经被拆分。
并且从以往研究发现.d-NBP对I-NBP有拮抗作用。
既往研究发现,丁基苯酞能改善缺血区局部脑血流,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提高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这些机制均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关。
然而手性丁基苯酞是否对老年痴呆的行为和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观察了手性丁基苯酞抗脑缺血和抗老年痴呆的药理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本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左旋丁基苯酞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梗塞体积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一.左旋丁基苯酞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梗塞体积的影响应用插线法造成大鼠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通过测定脑梗塞体积和行为学评分,比较了I-NBP和d-NBP对局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结果发现,1-NBP组脑梗塞体积明显缩小,而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其中40mg/kg组作用最强,缩小梗塞体积达80.4%,治疗效果接近于MK一801组(81.8%)。
d-NBP和d1.NBP组作用较弱。
并且I-NBP20和40mg/kg组的作用明显大于dl-NBP40和80mg/kg组。
行为学评分与脑梗塞体积的结果相吻合。
本实验提示,dl-NBP中1-NBP抗脑缺血作用较强,而d-NBP不仅作用弱,而且拮抗1-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因此有理由开发1-NBP成为一个新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熊 杰,冯亦璞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摘要 目的:探讨抗脑缺血新药丁基苯酞(NBP)对脑缺血过程中细胞内游离钙升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低糖低氧损伤胎鼠或新生鼠神经细胞以模拟脑缺血,用Fura22/AM作荧光指示剂,观察手性丁基苯酞对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升高的抑制作用,并用内钙释放剂thapsigargin,外源性谷氨酸,高K+及钙离子载体A23187作工具药,对其作用环节进行分析。
结果:d2,l2,dl2丁基苯酞能完全抑制低糖低氧造成的神经细胞内钙升高。
手性NBP 能降低thapsigargin引起的内质网钙库释放,d2NBP还对谷氨酸引起的内钙升高表现出抑制作用。
结论:丁基苯酞抑制低糖低氧条件下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环节主要是抑制细胞内钙库的释放。
关键词 丁基苯酞;低糖低氧;细胞内钙;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2/AM) 丁基苯酞(dl232n2butylphthalide,dl2NBP)是我所研制的抗脑缺血一类新药,药效学研究表明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活性[1~5]。
以往在大鼠尾动脉环实验中曾发现dl2NBP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细胞[Ca2+]i升高作用,而对外钙入胞无影响[6],同时大量实验还提示NBP对脑缺血时细胞内钙升高可能有抑制作用[7]。
为此,我们用Fura22/AM作为荧光指示剂[8],采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了低糖,低氧或低糖低氧处理对大鼠胎鼠神经细胞[Ca2+]i水平的影响及手性丁基苯酞(d2,l2NBP)和消旋丁基苯酞(dl2NBP)的作用;并用内钙释放剂Thapsigargin,外源性谷氨酸,高K+以及钙离子载体A23187作工具药,分析了NBP对[Ca2+]i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动物 清洁级Wistar孕鼠,孕期16~18d,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繁殖中心。
・药 理・丁基苯酞对缺血脑组织中及低糖低氧刺激后培养的神经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的影响种兆忠 冯亦璞(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2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摘要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dl2NBP),d2NBP和l2NBP对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中以及低糖低氧和NMDA刺激后培养的胎鼠皮层神经元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大脑中动脉堵塞起始处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胎鼠皮层神经元以低糖低氧培养基培养造成低糖低氧模型;胆碱乙酰化酶活性以分光度法进行测定。
结果:脑缺血后缺血区皮层和纹状体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1.3%和58.4%。
dl2NBP,d2NBP和l2NBP(10和20mg・kg-1,ip)于脑缺血后5和60min给药2次皆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
dl2NBP,d2NBP和l2NBP(0.1~10μmol・L-1)对低糖低氧及NMDA刺激后神经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结论:dl2NMP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其对胆碱能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关。
关键词 丁基苯酞;脑缺血;神经元;低糖低氧;胆碱乙酰化酶E ffect of dl232n2butylphthalide on the activity of the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in ischemic brain and cultured neurons subjected to hypoglycemia/hypoxiaChong Zhaozhong(Chong ZZ),Feng Y ipu(Feng YP)(Institute of M 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2 ences,Peking U 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050)ABSTRACT OB 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l232n2butylphthalide(dl2NBP),d2NBP and l2NBP on the activity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 T)in ischemic brai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 neurons sub jected to hypoglgcemia/hypoxia. METH ODS: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blockade of the origi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O)and perinatal cortical rat neurons was cultured with hypohlycemia/hypoxic medium to induce hypoglycemia/hypoxia injury.The activity of ChA T was deter2 min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RESU 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ChA T was decreased by61.3%and58.4%re2 spectively in cerebral cortex and striatum after six hours of MCAO.dl2NBP,d2NBP and l2NBP(10and20mg・kg-1,ip)were shownto increase ChA T activity in ischemic brain significantly.The decreased activity of ChA T in cultured perinatal rat cortical neurons in2 duced by hypoglycemia/hypoxia or by NMDA was also improved by dl2NBP,d2NBP and l2NBP(0.1~10μmol・L-1).CONC L U2 SION:The effect of dl2NBP on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 impaired by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ay be related to its protective ef2 fect on the activity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KE Y WOR DS dl232n2butylphthalide,cerebral ischemia,neuron,hypoglycemia/hypoxia,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我们的实验发现,丁基苯酞(dl232n2butylph2 thalide,dl2NBP)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大鼠[1]及闭合性脑外伤后小鼠记忆功能障碍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8年3月第25卷第5期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章颖李旦梁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指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病情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且呈阶梯性加重,能够持续6小时至数天[1]。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由多种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共同作用所致[2]。
笔者旨在观察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1例,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MRI和/或CT证实且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或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意识障碍,合并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异常,大面积脑梗死及过敏体质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
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2~74岁,平均(61.4±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9小时,平均(23.6±3.2)小时。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4.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67小时,平均(23.0±3.0)小时。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预防缺血性脑水肿、抗凝、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ml∶30mg)30mg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作者单位:310000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通信作者:章颖,Email:52948804@ 每日2次。
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0.1g/粒)每次2粒,每日3次。
两组均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包含11个条目,分别为意识、面瘫、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视野、感觉、失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凝视、忽视证,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RP。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197例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实验组(99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丁苯酞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9.87±2.98)d明显短于对照组(13.10±2.46)d,显效率(9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1%),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实施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关键词丁苯酞;神经系统变性病;遗传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主要与患者体内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障碍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属于治疗重点,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采用维生素B、神经节苷脂、多巴胺替代剂、金刚烷胺及胞二磷胆碱等药物进行治疗[1],临床治疗效果一般,因此,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为分析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院针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97例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实验组(99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4.10±7.97)岁;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4.15±8.2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存在心、肺、肾功能不足患者及不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患者。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刘鸣银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4(30)2
【摘要】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butylphthalide,NBP)又称丁基苯酞(dinbente),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石药集团共同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是我国心、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其主要成分为丁苯酞,化学名为dl-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为
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为190.24,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左旋体存在于芹菜籽中,但含量极低.
【总页数】4页(P212-215)
【作者】刘鸣银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丁苯酞防治神经系统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廖应养;罗友华
2.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纪海茹;孔维;赵淑敏;桑晓一
3.丁苯酞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黄骏文;李浪
4.钩藤碱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凤萍;楼小亮
5.丁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J], 陈雅静;吴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