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0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丰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包括海洋生物体、海洋生态系统、海洋遗传资源、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
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积极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海洋生物的采集与保鲜技术、海洋生物的细胞与分子技术、海洋生物的养殖技术等。
海洋生物的采集与保鲜技术是利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对海洋生物进行捕捞和采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保持新鲜。
这种技术要求捕捞工具和设备先进,能够对海洋生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捕获,并在捕获后迅速进行保鲜处理,以确保海洋生物的品质和价值。
同时,还要在捕捞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海洋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的细胞与分子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对海洋生物的细胞和分子进行研究。
通过此项技术,可以了解海洋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生理机制和遗传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等研究。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技术对海洋生物进行体外繁殖和增殖,以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海洋生物的养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海洋生物进行种质改良、繁殖和培育,以提高其产量和生产效益。
这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进行不同的养殖方法,比如对贝类和鱼类可以进行池塘养殖或海陆养殖,对海藻和微生物可以进行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对海洋生物的可控繁殖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商品化水平。
其次,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海洋生物的食品加工和药物研发等。
海洋生物的食品加工技术是利用各种工艺和设备对海洋生物进行加工和制品化。
这种技术可以将海洋生物进行分离、脱水、提纯、糖化、发酵、熏蒸等加工处理,使其更易于储存、运输和消费。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资源短缺的加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废弃物、废弃能源等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成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一、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概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中,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能源的转化、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的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比如,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废物转化利用体系和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等。
这些体系均需要多种新型技术手段的支持,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关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其中涉及多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其中,废物回收利用方面主要包括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废水、废气等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涉及到物理化学、仿生学、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废物转化利用方面主要是指采用化学等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合物、能源等,其中包括流化床技术、催化剂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能源综合利用方面主要是指综合利用各种能源来进行生产,其中包括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手段。
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需求和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日益减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了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
依据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将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实现将各种废弃物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的目标,达到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目的。
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我国资源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四、当前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决策分析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如何高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不仅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对于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
一、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物质和精神等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但是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地区结构,改善人们的生活等等。
比如,能源开发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路和铁路建设可以改善地区之间的联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等等。
但是,资源开发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包括大面积的土地开垦、森林砍伐、水源污染等等。
这些影响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进行资源开发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确定开发是否有必要,开发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开发后如何进行合理利用等等。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决策分析的过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决策分析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等。
因此,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在制定决策之前评估各种因素的权重,以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1.问题的界定在决策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以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
必须明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进行决策,开发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什么。
2.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包括现存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特征、耕地面积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资料调查和先前研究得出,而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3.分析因素及构建模型在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并收集大量的数据之后,下一步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开发方案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 1.2亿吨。
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等。
3.2资源利用方案太阳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烧的固、液、气体的2000倍左右,40分钟通过阳光抵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消耗的总能量。
所以,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石油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依序递减的,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低,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3.3资源节约措施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 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
目前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日趋紧张的环保问题压力下,太阳能已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并且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1)、贯彻“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
本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的要求,以经济实用、系统简单、最少设备、安设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及合理的工艺系统,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满足合理适用的要求。
通信设备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一、资源开发方案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一)土地资源该项目选址位于某产业示范中心。
园区明确了今后五工业行业的房展方向:一是实现在高起点上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重任,形成产业集聚度更高、产业链更完善、产业布局更科学、创新优势更突出的新局面;二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任,形成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基本实现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加快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地经济转型的主导力量,成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深入实施振兴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工作,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了扎实步伐。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预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人均GDP3.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8:38.8:46.4,与201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率提高7.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
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
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进一步理顺行政区划与产业园区、政府部门与产业园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现行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管理体制,规范产业园区内设机构设置,探索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鼓励产业园区兼并重组。
市州、县市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人事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法实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选优配强产业园区领导班子。
产业园区管委会要依法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为产业园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引言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本文将对本单位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工作目标本单位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目标是:1.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2.发展绿色和可再生能源;3.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主要工作内容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本单位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 资源评估和优化利用通过对本单位各种资源的评估和分析,确定了资源利用的潜力和瓶颈。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资源利用的优化方案,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等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化。
2. 发展绿色和可再生能源本单位积极推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项目,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同时,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模式,本单位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制定并实施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与此同时,本单位加强了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拓展废物再利用的渠道。
工作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单位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部分资源利用率明显改善;2.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逐渐扩大,太阳能和风能利用量逐年增加;3.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应用初见成效,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虽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仍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和推动力度;3.循环经济模式推广仍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以及宣传教育工作。
采矿业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引言采矿业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行业,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采矿业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采矿业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资源开采的不合理,导致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二是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
三、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合理开发资源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意义:合理开发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意义:合理开发资源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 环境意义:合理开发资源可以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四、合理开发资源的途径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以下途径:1. 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矿业采掘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回收效率。
2. 加强管理与监管:加强对采矿企业的管理与监管,推动企业合规运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策略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资源优先合理配置。
4. 技术创新: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探和矿产加工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难题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克服:1. 环境风险:采矿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风险,如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等。
2. 能源消耗:采矿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会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社会影响:采矿活动可能给当地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如土地征用和劳动力转移等。
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1. 绿色矿业:倡导绿色矿业发展,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破坏。
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分析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其具体的价值和意义。
1.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的开发,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材料制作、教学环境布置等;二是教育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方式、家长的参与等。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的教育提供支持。
2. 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广度和深度是两个重要的考量标准。
广度包括资源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等;深度则关注资源的有效性和升华性,需要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出发,提供更有深度和内涵的教育支持。
3. 价值的分析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它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他们的教学创新和灵感。
再次,它可以促进家校合作,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度。
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教育模式。
4. 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它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
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不断探索更有创新和实效的教育模式。
总结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支持;在资源的利用中,需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从广度和深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共享了我对这一话题的观点和理解。
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类物质和能量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和有效的利用。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在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福祉和经济繁荣,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资源评估与规划资源的评估与规划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资源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可利用性等因素,以确定资源的潜力和开发利用方向。
资源规划则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环境保护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二、技术创新与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技术创新对于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降低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多元化开发。
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改变传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过度开发与利用资源会带来环境破坏和生态崩溃的风险,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环境法规和保护原则,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四、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目标。
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或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开发矿产资源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自然财富之一,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不仅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还可以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矿产资源的采掘和利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环境破坏、能源浪费、资源枯竭等。
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产出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废弃物和副产物的产生,如煤屑、矿渣、矿泥等。
这些废弃物和副产物往往被直接丢弃,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煤炭是常见的矿产资源之一,其综合利用可以通过燃煤发电、工业炉灶、炼钢等方式实现。
同时,煤炭的副产物中还包括煤沥青、煤油、煤焦油等原始化学品,这些原始化学品可以用于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如合成橡胶、塑料、药品等。
金属矿物也是常见的矿产资源之一,包括铁、铜、铝、锌等。
这些金属的采掘和加工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矿渣、矿泥的产生。
这些废弃物和副产物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例如,矿渣可以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矿泥可以用于生产砖块、陶瓷等工业产品。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矿产资源的采掘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开采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露天采矿技术的矿山,应该在矿山废弃期前做好修复和改造工作,将矿山还原成自然环境。
另外,通过重复利用水资源、岩石资源等方式也可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除了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企业还可以通过投入研发资金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矿产品的高效利用。
例如,发展新技术可以提高工艺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研究新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是解决矿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绿色发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开发方案本项目不涉及对矿产、水等重要资源的开发,不属于资源开发类项目,因此不涉及资源开发相关问题。
3.2资源利用方案3.2.1自然资源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项目用地主要为山地和坡地,除了要保护的林地之外,没有其他特殊资源。
本项目将充分考虑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尽量保持自然环境美观,并将项目内的林地作为自然景观保护起来,以形成人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园区。
因此,本项目基本不会对周围自然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3.2原材料及辅助材料项目建设期间主要原材料是建筑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等。
钢材拟从国内大型企业购买,钢材供应已经市场化,项目需求完全有能力在国内市场满足;水泥、砂和石的市场供应也很充足,本项目也能比较容易获得。
项目主要辅助材料是室内、外装修装饰材料,包括石材、玻璃等,辅助材料依靠国内市场供应。
3.2.3交通、供水、供电资源使用情况本项目为会议商务度假旅游类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资源利用应能满足项目运营及使用者对环境、用水、用电、通信等多方面的要求。
3.2.4水资源本项目水日用量约为22189立方米,主要由惠阳区的市政用水供给;惠阳目前供水稳定,本项目供水有保障。
3.3资源节约措施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合理高效利用的机制。
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完善法规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机制。
实行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实施对高消耗及落后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制性淘汰制度。
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价格机制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评价指标体系。
本项目资源节约措施主要集中在节约原材料及节约用水资源等方面。
3.3.1原材料节约措施本项目建设期内应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和材料,如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项目建筑的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同时开展建筑垃圾与废品的综合回收利用,从而降低项目对建筑材料的消耗。
16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修水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利用途径分析陈文华1,杨军彦2,陈 骏2,汪炎炎2,吕岳虎2(1.修水县自然资源局,江西 九江 332400;2.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七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针对修水县矿产资源开发利时存在的问题,对修水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利用途径进行分析。
修水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如下:截止目前,修水县已发现的矿产达35种,已建成矿山116处,固体矿石的年开采量可达320万t。
修水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包括对修水县的矿业生产结构进行积极调整,发挥金属矿产与煤矿产较多的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矿业经济;对其他地区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验进行借鉴,实施矿产资源整合与产品结构优化;围绕修水县的政策,结合其整体发展战略,进行分区开采,合理规划;加强修水县矿山恢复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降低矿业活动对当地与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修水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合利用途径;综合回收利用率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167-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陈文华,男,生于1965年,汉族,江西丰城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等。
修水县是江西省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县,具备齐全的矿种以及丰富的储备含量,其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1]。
在修水县的发展中,矿业是支柱型产业,县内现有冶金、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四大工业化矿产体系,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矿产企业。
县内的矿业能够为燃料工业、制造工业、加工工业、建筑业提供原料,在全省的经济总量内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带动其他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但在修水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矿山的开采规模化程度不高,存在矿山布局不够合理、大矿小开、点多面广、部分矿山由于规模较小无法进行开采的问题,市场竞争力较为缺乏;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较低[2]。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开发方案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 1.2亿吨。
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等。
3.2资源利用方案太阳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烧的固、液、气体的2000倍左右,40分钟通过阳光抵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消耗的总能量。
所以,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石油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依序递减的,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低,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3.3资源节约措施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 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
目前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日趋紧张的环保问题压力下,太阳能已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并且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1.1计原则和依据4.1.1.1设计原则(1)、贯彻“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
本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的要求,以经济实用、系统简单、最少设备、安设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及合理的工艺系统,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满足合理适用的要求。
尽量做到技术方案可靠实用,内容新颖,材料节约,结构简单;(3)、运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手段,优化布置。
使设备布置紧凑,建筑体积小,维护使用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4)、严格控制电站用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5)、电站水耗、污染物排放、定员、发电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达到先进水平;(6)、贯彻节约用水的原则,积极采取节水措施,一水多用;(7)、提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实现全场监控和信息系统网络化,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电站运行后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创造条件;(8)、满足国家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效、节水、控制各种染物排放,珍惜有限资源。
设计应满足各项环保要求,确保将该光伏电站建成环保绿色发电企业。
4.1.1.2设计依据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将遵循如下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 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 月1 日起施行;(3)、JB/J14—2004《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4)、GB50189 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6)、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建设部令第76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8)、建设部令第8l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9)、建科[2004]74号《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10)、国务院国发[2006]28 号档《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11)、国务院[2010]6号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6]2787 号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7]2l 号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2.1运行期能耗分析本工程施工期消耗能源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临时施工用地和建筑材料等。
4.2.1.1施工用电施工电源从附近已有电源点接入,设变压器降压后供混凝土搅拌站、钢筋(钢结构)加工生产等生产、生活建筑的用电,另外选择使用两台65kW柴油发电机备用发电。
经初步计算,本工程高峰期施工用电负荷约为250kW。
4.2.1.2施工用水本工程光伏电站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
施工用水从已有水源取水,生活用水来源为市政用水。
高峰期施工用水量为150m3/d。
4.2.1.3施工临时用地本工程施工临建工程全部位于光伏电站永久征地范围内,主要有综合加工厂、材料及设备仓库、混凝土搅拌站、小型修配厂等临时生产设施和生活建筑设施。
初步估算工程临时设施总面积为4600m2。
工程场址位于国有荒地之中,地表植被稀少,地表经施工机械等人为扰动后易形成扬尘,影响环境。
因此,施工总布置设计中,对场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及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布置,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达到合理布局,减少用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临时用地对当地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无不利长期影响。
4.2.1.4建筑用材料主要建筑物材料来源充足,所有建筑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至施工现场。
主要建筑物材料及生活用品可从附近采购。
4..2.2运行期能耗分析本工程运行期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工程永久用地等。
4.2.2.1电气损耗本工程发电设备损耗总量约为35.478万kW.h/a,该损耗在计算年平均发电量时已经扣除。
4.2.2.2水资源消耗本工程运行期水资源消耗主要为管理运行人员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清洗电池板用水。
4.2.2.3油料消耗本工程运行期需生产生活用车约2辆,主要消耗汽油,耗油量约5.8t/a。
综上所述,本电站运行期各项能耗指标相对较低,且对当地能源供应无不利影响。
4.3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1节能降耗的措施4.3.1.1电气设计节能降耗措施(1)、系统工程电力从电站送至电网过程中,在主干网络和配电网络均引起电能损失即功率损耗,输电功率损耗是输电线路功率损耗和变压器功率损耗。
功率损耗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有功损耗伴随电能损耗,使能源消费增加,无功损耗不直接引起电能损耗,但通过增大电流而增加有功功率损耗,从而加大电能损耗。
本电站系统送出工程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电站建设规模、地区电网规划、电站有效运行小时数等情况,并结合电站总体规模考虑送出。
另外,本工程选用的逆变器功率因子≥0.99,为电网提供了高质量、低损耗的电能,系统无需安装补偿装置。
(2)、变电工程通用性:主设备的设计应考虑设备及其备品备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通用互换使用。
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应考虑通用互换使用。
设计阶段的设备选型要考虑通用互换。
经济性: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不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进行经济技术综合分析,优先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技术和设备。
(3)线路工程本工程线路工程指点站内机电线路。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线路设计节能降耗的原则指导下,从路径方案、导线选型及绝缘配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a)、路径方案。
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线路设计的关键,其优与劣、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运行安全等综合效益,因此本工程按照路径最短,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进行场内线路设计,以达到最优的目标。
(b)、导线选型结合电站有效运行小时数、建设规模、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线型号。
通过集电线路负荷以及经济输送容量的计算,求得线路造价最低并且线路损耗最低来选择电站集电线路电压等级。
(c)、绝缘配合设计结合现场污源调查,确定工程各阶段的污秽等级。
绝缘子金具串采取均压、屏蔽等措施,加强制造工艺,减少泄漏,减少电晕,降低损耗。
(d)、基础设计结合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光伏电站的特点,在保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耗量。
(4)其他电气部分优化设计,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材料用量。
通过多种方案布置的比较,选择最优方阵布置,节约材料用量,节省电缆的长度。
其主要措施如下:(a)、降低子线路导线的表面电位梯度,要求导体光滑、避免棱角,以减少电量损耗,达到节能目的;(b)、箱式升压站变压器、所用变压器等设备选用节能产品,降低变压器损耗;(c)、有效减少电缆使用量、减少导体的截面,在有效降低电缆使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电能损失的目的;(d)、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减少采暖面积,有效降低相应的能耗;(e)、采用节能灯具,可节省电能。
合理设计灯具,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灯具的数量。
4.3.1.2建筑节能(1)、建筑节能设计原则;(a)、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造节约型社会;(b)、采用节能设计后,与未采用节能设计的建筑物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约50%;(c)、根据本工程所处气候分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2)、建筑节能措施管理站、水泵房、逆变器室等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选用绝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对保温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损失。
(a)、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建筑物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b)、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材料宜选用高效环保型;(c)、为减少热量损失,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并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
外窗可开启的面积不大于窗面积的30%;(d)、外门窗应采用节能门窗。
屋面保温材料采用100mm厚聚苯板保温;(c)、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3.1.3电站布置中的节能降耗措施厂区设计的合理与否关键在规划,在本电站的规划中着重抓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配合电气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站机电线路、送出线路的分布。
结合场址的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充分比较并优化了电气总平面布置的方案,从而做到布局合理、出线顺畅、节约占地、减少土方等。
优化场区的道路、电缆沟及综合管线的布置,做到合理布局,电缆敷设路径最佳。
4.3.1.4水资源节约本工程运行期水消耗较少,主要为站内运行人员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约为35.54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