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制釉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121
瓷砖釉面制造知识点总结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美观、防水、耐磨等特点,因而在建筑装饰中使用广泛。
而瓷砖的釉面则是瓷砖表面的一层釉料,它不仅能够增加瓷砖的美观度,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和防污功能。
因此,瓷砖釉面制造是瓷砖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将对瓷砖釉面制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瓷砖釉面的种类瓷砖釉面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透明釉和不透明釉两种。
1. 透明釉:透明釉是指在瓷砖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玻璃状釉层,其特点是透明度高,能够完全呈现砖体的花纹和颜色,通常在彩色瓷砖上使用较多。
2. 不透明釉:不透明釉是指在瓷砖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明的釉层,其特点是不透明度高,且颜色鲜艳,通常用于地砖和墙砖的表面处理。
二、瓷砖釉面的制造工艺瓷砖釉面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釉料制备、釉料上料、釉面施工和釉面烧制等环节。
1. 原料准备:瓷砖釉面的制造主要材料包括石英、长石、黏土和各种颜料等,其中石英和长石是制作透明釉的主要原料,而黏土多用于制作不透明釉。
此外,为了确保釉面的均匀和一致,原料需要进行粉碎和混合。
2. 釉料制备:制备釉料的主要工艺包括原料称量、混合、过筛、天然熟化等环节。
其中,通过严格控制原料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釉料。
3. 釉料上料:将制备好的釉料通过特定的方式上料到瓷砖表面,然后经过干燥、装载和入窑等工艺,使釉料均匀地附着在瓷砖表面。
4. 釉面施工:釉面施工是瓷砖釉面制造的关键环节,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主要包括刷釉、抛釉、泼釉和喷釉等工艺。
5. 釉面烧制:烧制是瓷砖釉面制造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烧制可以使釉料与瓷砖表面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坚硬、致密的釉面。
此外,烧制的工艺参数也会对釉面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三、瓷砖釉面的质量控制瓷砖釉面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料质量、工艺参数、施工技术等。
为了确保瓷砖釉面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陶瓷的施釉一、釉的概念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二、施釉的概念施釉是将深度一定的釉浆,即悬浮在水中的釉料,利用压缩空气喷到生坯表面上。
生坯很快地吸收湿釉中的水分并形成一定的较硬的表面。
在烧成后的制品表面就形成300到400微米厚度的釉层。
三、施釉步骤1、制釉(分为白釉和色釉两类进行说明)(1)白釉高档的豪华卫生陶瓷产品,已经有了使用锡的氧化物的釉面配方;中低档产品釉的配方中使用了硅酸锆。
使用专用的预混原料,锡熔块釉只需与水混合并加入到原料中。
粒度一般控制在10微以下,颗粒占65%~75%。
当烧到“70~1230℃时,就玻化而形成白釉,几乎可以不考虑缩釉。
这是所用的釉面配方之一。
第二种配方,锆乳浊釉。
要将釉料球磨至粒度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占到75%~85%,才能在1150~1230C温度范围内烧成时,形成比较好的釉面。
乳浊剂费用较低,但准备费用较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颗粒细小,有约3%的产品易发生缩釉缺陷。
这就需要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若其中90%~100%的产品可以卖到标准价格,使用硅酸锆则比较经济合理:若需重烧,考虑到一般重烧损失及费用,就不够经济了。
而第三种釉可以在原料消耗和生产工艺之间达成折衷。
它需要球磨几个小时,使70%~80%的颗粒小于10微米。
考虑产品的外观要求,上述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烧成,而且要达到同样质量。
由于每种成分都经过严格测试,在产品经过窑炉烧成后,就能够获得理想的釉面。
釉浆必须至少一个月测试一次,即将釉浆喷到两个经过标准干燥的、未经烧成的测试片表面。
然后在实验室的窑炉中烧成,这种窑炉可以使其中一个试样升温到1250℃,另一个(放在窑炉尾部区域)则升温到1150℃,分开进行测试烧成。
烧成膨胀率也必须一个月测试一次,并与坯体进行比较。
(2)色釉彩色制品价格较高,而且也比白色制品畅销。
但由有色原料制备色釉要比制备白釉贵得多。
因此在喷釉时,应严格控制釉层的厚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灵敏度高的控制系统。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陶瓷釉的制备实训,使学生掌握陶瓷釉的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陶瓷釉料研发和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2年3月15日至2022年3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四、实习单位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材料研究所五、实习主要内容1. 陶瓷釉的基本原理(1)陶瓷釉的定义:陶瓷釉是指在陶瓷坯体表面涂覆的一层玻璃质材料,具有装饰、保护、提高机械强度等作用。
(2)陶瓷釉的组成:陶瓷釉主要由熔剂、助熔剂、色料和填料等组成。
(3)陶瓷釉的性质:陶瓷釉具有熔融温度高、粘度低、流动性好、易于涂覆等特点。
2. 陶瓷釉的制备工艺(1)原料的选择:根据陶瓷釉的种类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
(2)原料的制备:将原料进行粉碎、筛选、干燥等处理,以获得满足制备要求的原料。
(3)熔制: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熔融釉料。
(4)均化:将熔融釉料进行均化处理,使釉料成分均匀。
(5)冷却:将均化后的釉料进行冷却处理,使其凝固成固态釉料。
(6)粉碎:将凝固的釉料进行粉碎,以获得满足要求的釉粉。
3. 陶瓷釉的性能测试(1)熔融温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陶瓷釉的熔融温度。
(2)粘度: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陶瓷釉的粘度。
(3)热膨胀系数:采用热膨胀仪测定陶瓷釉的热膨胀系数。
(4)抗折强度:采用抗折强度试验机测定陶瓷釉的抗折强度。
(5)抗热震性:采用热震试验机测定陶瓷釉的抗热震性。
六、实习收获1. 掌握了陶瓷釉的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
2.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深入了解了陶瓷釉在生产中的应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七、实习体会1. 陶瓷釉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3. 团队合作是完成实习任务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景德镇瓷器基本知识一、瓷器的发展1、制瓷工艺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
瓷器与陶器的烧制过程非常相似。
但瓷器与陶器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商周遗址中出土的青瓷器皿有瓮、罐、瓶、尊、碗、豆等等。
它们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
从此以后,制瓷工艺逐步发展,由青瓷发展到白瓷,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唐代青瓷发展到顶峰。
唐末诗人陆龟蒙曾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越窑(今浙江绍兴)青瓷动人的色泽。
唐宋时期,白瓷也发展到高峰。
唐宋文人是用“类银”、“类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等语句来赞美白瓷的。
明清时期,彩瓷发展起来。
明代的青花瓷、斗彩和清代的素三彩、五彩、珐琅彩,都饮誉中外。
1610年,有一本名为《葡萄牙王国记述》的书,赞美中国瓷器说:“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加可爱”2、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到了清明期的彩瓷的种类有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与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
釉上彩是先烧在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
釉下彩是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青花、釉里红)。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
二、瓷器的类别1、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或者烧成单色釉瓷),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600度—900度)二次烧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2、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彩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瓷器釉色科学原理
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釉色也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釉色是指在瓷器外表面上覆盖的一层涂料,具有保护器物、美化器物的功能,同时还是瓷器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那么釉色科学原理是什么呢?
1. 釉料
釉料是指瓷器上面覆盖的一层涂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硅酸盐和其他助剂物质等。
不同种类的釉料具有不同化学成分,因此其化学反应也会不同。
例如,普通釉的主要成分为钙和二氧化硅,而青花瓷的釉料中则含有许多颜料和物质。
2. 烧成
瓷器在釉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
釉烧的过程中,瓷器内部的热量会逐渐升高,同时釉料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石英砂中的硅酸盐在高温下会发生熔融反应,形成石英晶体。
硅酸盐也是釉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在烧成过程中会发生熔融反应,形成了釉质。
3. 烧温
烧温是影响釉色的三大因素之一。
瓷器烧制的时候,需要控制烧温。
不同种类的瓷器需要不同的烧温。
一般情况下,高温烧制可以使釉料更为熟化,从而增加其表面光洁度和硬度;而低温烧制则会减少熟化程度,使釉色更为清新、透亮。
釉料配方是影响釉色的第四大因素。
为了制作出不同颜色的釉色,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的化学物质。
例如,瓷器釉料中的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不同的颜色,从而导致釉色的差异。
因此,不同的配方会形成不同的釉色。
总的来说,釉色科学原理包括釉料、烧成、烧温和釉料配方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从而创造出更加美丽、精致的瓷器作品。
『景德镇四大名瓷--颜色釉的制作技艺』景德镇瓷业自宋代兴盛以后,元代在技术和艺术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明代更是开一代未有之奇,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赢得了瓷都的佳誉。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真谛,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
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辉煌、明清华丽,象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尤其是元、明、清颜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斓,而且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品种之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颜色釉的瓷色彩缤纷,其色彩变化能使人从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内涵,后人一向推崇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单一的颜色釉瓷,五大名窑均以釉色取胜。
元、明、清颜色釉瓷,更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
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钧红宋代青釉大碗钧红瓷器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
明代霁红留白瓷器清康熙郎窑红釉长颈瓶清代乌金釉胆瓶茶叶末釉水盂颜色釉是将着色颜料,与同它相适应的基础釉料,按适当的比例混合,经过球磨、过筛制成颜色釉浆,施在未经灼烧的坯体,或经烧成的瓷胎上。
低温颜色釉多施在瓷胎上。
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颜色釉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装饰色釉。
先以手工揉泥,揉泥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类似揉面,泥形呈旋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羊头,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卷羊头的揉泥方式。
搓揉成长条形后,竖起压短,再次搓揉,反复数次即可。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且需内外修坯,拉制的坯体均要比其他黏土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比,而且还应注意到造型。
揉泥拉坯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最终确定琢器物的形状,利坯工不仅需要熟识泥料性能,器物造型的直、曲线变化,烧成时各部位留泥、收缩情况,还要首先学会磨制种类、大小繁多的铁质利坯工具。
釉料的性质及制备工艺分析釉料是一种覆盖在陶瓷表面的物质,用于增强陶瓷的装饰效果、提高陶瓷的密度和耐磨性等。
釉料的性质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下面将对釉料的性质及制备工艺进行分析。
一、釉料的性质:1.物理性质:釉料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硬度、熔融温度等。
一般釉料的颜色取决于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如铁氧化物可以使釉料呈现棕色或黑色,钴氧化物可以使釉料呈现蓝色。
光泽度和透明度可以通过控制釉料中的熔融温度和成分实现。
硬度则直接影响釉料的耐磨性,硬度越高则越不容易磨损。
2.化学性质:釉料的化学性质对陶瓷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釉料中的主要成分是氟化物、硅酸盐、硼酸盐等。
氟化物可以提高釉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3.烧结性:釉料的烧结性是指釉料在高温下熔融、涂覆在陶瓷制品上并形成致密均匀的釉面层的能力。
烧结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釉面的质地和外观效果。
釉料的烧结性一般通过控制熔融温度、釉料中的熔融剂和助熔剂的含量等方面来实现。
二、釉料的制备工艺:1.釉料配方的确定:釉料的成分配比是制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所需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原料,如石英、长石、黏土等。
一般情况下,制备釉料需要考虑原料的破碎度、粒度、颗粒分布等因素。
2.原料的研磨:将釉料的原料进行研磨,可以使原料颗粒更加均匀、细腻,并增加原料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磨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的磨料和润滑剂,以提高研磨效果。
3.釉料的混合与过筛:将研磨好的原料进行混合,保持釉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然后进行过筛,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4.釉料的熔炼和熔融:将混合好的釉料投入窑炉进行熔炼,使其达到一定的熔融程度。
在熔融过程中,可以添加助熔剂来提高釉料的熔融性。
5.冷却和粉碎:将熔融好的釉料进行冷却,使其形成坚固的块状。
然后将块状釉料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的细碎釉料。
陶瓷上釉烧制的资料陶瓷上釉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艺,在陶瓷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工艺的制作步骤繁琐,需要精细的技术,下面我为您列出一些关于陶瓷上釉烧制的资料。
一、材料选择1.釉料:釉料是陶瓷上釉烧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选用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如硅酸盐、铝酸盐、锡酸盐等。
同时,还需要控制釉料的粘度和颜色,以确保上釉效果。
2.陶瓷胎体:陶瓷胎体是指采用陶泥制成的基础部分。
不同种类的胎体会对颜色和纹路产生影响,因此制作陶瓷胎体时,需要按照上釉烧制的要求进行精细的设计和制作。
3.着色剂:着色剂是制作陶瓷装饰的必备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氧化物来调整颜色。
着色剂的种类和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制作步骤1.调制釉料:根据不同的釉料配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各种材料,制成釉料。
2.制作陶瓷胎体:把陶泥制成胎体,包括成型、晾干和烧制等步骤。
3.刷釉料:用刷子或喷枪等工具把釉料均匀地涂抹在陶瓷胎体表面,确保每一个部分都覆盖到了。
4.上色:在釉料上涂抹着色剂,根据设计要求做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5.烧制:将上釉的陶瓷放入烧炉中烧制,控制炉温、时间和通风等参数,使釉料烧结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
三、注意事项1.控制炉温:炉温是影响釉层质量的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釉料不均匀或失效。
2.选择合适的釉料和着色剂:不同材料的釉料和着色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3.注意卫生和安全:上釉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和气味,需要做好通风和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陶瓷上釉烧制是一种细致而复杂的工艺,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只有合理地选择材料、调制釉料、制作胎体、上釉和精心烧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作品。
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坯体上的玻璃态薄层,但它的组成较玻璃复杂,其性质和显微结构也和玻璃有较大的差异,如它的高温粘度远大于玻璃;其组成和制备工艺与坯料相接近而不同于玻璃。
釉的作用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表面光滑,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
其次可以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釉还对坯起装饰作用,它可以覆盖坯体的不良颜色和粗糙表面。
许多釉如颜色釉、无光釉、砂金釉、析晶釉等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第一节釉的分类釉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较多,常用的有:1按与其结合的坯体的种类分可分为瓷釉、陶釉。
2.按制备方法分:生料釉——所有制釉的原料均不预先熔制,而是直接加入球磨机混合,制成釉浆。
熔快釉——先将部分易熔、有毒的原料以及辅助原料熔化成熔快,再与粘土等其它原料混合、研磨成釉浆。
盐釉——当坯体煅烧到高温时,向窑内投入挥发性盐(常用NaCl),使之气化后直接与坯体作用形成薄的釉层。
3.按釉的外观特征分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半无光釉、结晶釉、金属光泽釉、裂纹釉等。
4.按釉的成熟温度分可分为高温釉(>釉250℃)、中温釉(釉釉00~釉250℃)、低温釉(<釉釉00℃)。
5.按釉的主要熔剂矿物分类可分为长石釉、石灰釉铅釉、锂釉、镁釉、锌釉等。
长石釉——以长市为主要熔剂,釉式中K2O+Na2O的分子数等于或稍大于RO的分子数,长石釉的高温粘度大、烧成范围宽、硬度较大、热膨胀系数也较大。
石灰釉——主要熔剂为CaO,釉式中CaO的摩尔数≥,石灰釉的光泽很强、硬度大、透明度高,但烧成范围较窄,气氛控制不好易产生“烟熏”。
如果用一部分长石代替石灰石,使CaO含量<8%则称为石灰碱釉,以部分MgO(分子数>)代替部分CaO则称为镁釉,以ZnO代替CaO(分子数>)则称为锌釉. 铅釉——以PbO为助熔剂的易熔釉。
它的特点是成熟温度较低,烧熔范围较宽,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弹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