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3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电流和电路教案

073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电流和电路教案

073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电流和电路教案
073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电流和电路教案

二、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策略】

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我将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让学生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方法】

教法构想: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教学器材】

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电池、小灯泡、小开关、导线等若干。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

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