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材料: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授课时间:20XX年1月—20XX年6月

适用年级:四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2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2、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海燕出版社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问题研究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明白问题的来源,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能够通过观察、对比提出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问题与生活进行联系和分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有能力完成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学会僧明白问题是研究和实践的起点。

◆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实践的快乐和意义,提高探究意识。

◆教学安排:

[课时1]课程纲要分享课

[课时2]《学校门口的环境》主题生成课

[课时3]《学校门口的环境》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活动。

[课时4]《学校门口的环境》实践活动成果评价交流延伸。

[课时5]《生活与广告》主题生成课

[课时6]《生活与广告》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活动

[课时7]《生活与广告》实践活动成果评价交流延伸

第二章:项目设计

◆内容标准: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及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章节重难点:通过对进行某一活动进行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规划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课时8]《纸的研究》生成活动主题。

[课时9]《纸的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活动

[课时10]《纸的研究》成果汇报,交流评价延伸

第三章:设计与制作

◆内容标准:能够根据活动资料或教师提供的方案模板,结合选择的活动主题来填充设计活动方案,明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章节重难点:通过设计制作体会实践的快乐,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安排:

[课时11]《制作串珠》主题生成

[课时12]《制作串珠》设计、制作

[课时13]《制作串珠》展示评价

[课时14]《制作串珠》延伸活动、活动总结

第四章:参与与服务

◆内容标准:通过参与服务活动体会大家庭的温暖,养成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选用一定的方法开展调查与研究活动,并能够运用语言叙述调查与研究的过程、结果和收获,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章节重难点: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懂得自食其力自理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教学安排:

[课时15]《走近爸爸妈妈》生成主题

[课时16]《走近爸爸妈妈》进行实践活动

[课时17]《走近爸爸妈妈》交流评价

[课时18]《一元钱的体验》确定活动主题

[课时19]《一元钱的体验》设计活动方案

[课时20]《一元钱的体验》进行交流活动

实施建议

1、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采取措施吸引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家长和社区人士在实践中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陪同者,也可是受教育、受服务的对象。

2、要注意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都不尽相同,自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容易各持一端。因此,要加强交流,使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逐步统一到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上来,实现三方教育人员在思想、情感、行动上的整合一致。

3、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创设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4、要注意组织实施活动的灵活性、选择性。活动的具体课时,组织形式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的活动可安排一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安排几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分组分班进行,有的活动可全年级或全校集中进行,有的活动可在学校开展,有的活动可走入家庭、社区。

教与学的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养成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3、活动方法: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如写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问答、交流、操作、展示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作业、调查日记、问卷调查、作品等途径来实现。

评价

评价方式仍然由平时的学习和日常成绩两项构成。主要从平时的上课状态、活动参与情况以及新增的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方面进行评价。

(一)成长记录袋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串串足迹。评价的方法是合作评价,包括学生互评,集体评价。具体操作是:

每学期班内组织一至两次成长记录袋展评。在每个小组汇报成果,表扬典型的基础上,集体议一议哪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充实而有意义,哪个小组的活动成果突出而有特色,哪个小组的合作最愉快,最有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