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导读:>改无所谓;有的教师为难,想改却无从下手。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怎么改革?以此为中心,我们将在“大家谈”专栏开展“怎样教好文言文”的专题讨论。
本期首先发表的两篇文章,思想观点并不一致,却都发人深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热诚欢迎广大教师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尝试改革的经验,共同把讨论引向深入。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
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
所谓“八字真经”,无非就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文言文考试也必须相应改革,这应该另写文章讨论)。
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算夸张。
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
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
于是,几位很权威的专家曾主张取消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理由是:像现在这样蜻蜓点水式地教一点文言文,教学效果又差,与其如此,倒不如干脆不教,以便集中力量教好现代文。
这个主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真要实行的话,恐怕很难得到大家赞同;国家教委近年新颁的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也还有一定的要求。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从确定文章类型、梳理思路、选取角度、撰写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段落六个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改革。
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属于议论文,旨在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措施。
通过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二、梳理思路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这一部分可以列举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等。
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可以包括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
最后,对改革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三、选取角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改革:1、教学内容创新。
针对传统文言文教学过于依赖教材的问题,提出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如选取经典的文言文著作,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2、教学方法改进。
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兴趣激发。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撰写开头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然而,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五、中间段落1、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单一且缺乏趣味性。
因此,我们提倡选取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如《论语》、《诗经》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同时,还可以引入历代的诗词、散文等优秀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文体和风格。
2、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分工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024年《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2024年《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1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一、复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考试的方向。
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已经取消了,我们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当然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在课外延伸学习,但在课堂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
二、复习文言文,教师要十分熟悉文言文考试的知识点。
根据近两年中考出现题型由原文填空、解释词语(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划分节奏、还有根据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题型组成,各个知识点的考核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而且在词语解释上还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答题。
三、复习文言文,根据考试题型。
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复习:首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其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名句,检查上课时候每节两句古诗词听写巩固的情况;再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词语、一词多义词等;再次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及划分节奏训练,在翻译上不提倡学生按注释原样翻译,只要求大体意思一致,但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要求补上,需调整的语序必须调整;在朗读节奏划分上,让学生多读多练,从而明白不管字词多少表达一个意思时才能停顿;最后,根据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方面和现代文阅读基本一致,先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围绕作者思想再来回答问题。
四、复习文言文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在复习文言文词语时不能满足记住本课书中的意思就行,同时必须记住在整个初中阶段课本中的意思,例如,"肉食者鄙"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是身份低微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在词类活用、一词多用方面比较突出,同时文言虚词里边也有体现,只要注重了这些,复习其它文言文时学生也很好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作者: 童悫灵来源: 黄冈新闻网罗田县万密斋中学童悫灵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初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五步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成功的导入能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中尝试过以下方法:题解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视频导入、名句导入、复习导入。
二、朗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语感,对字词句都很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所以“朗读”对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很重要。
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
如读课下注释①了解文章作者及其作品,以扩充学生见闻。
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语气等特点,并对重难点进行标示。
听课文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语气和节奏,在听读的过程中标出疑难字词;结合范读,对朗读不当之处进行自我纠正。
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录音听读和老师范读都不如让学生试读。
在学生个人的试读中,让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读后积极发言,辨析正误。
这样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由被动听读变为主动学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三、翻译《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
我首先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快速梳理重点字句,初步感知文章,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
有关高中语文中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作者:陈世雄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26期摘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文言文生硬难懂,且背景环境与现代文大不相符,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丧失了兴趣,文言文甚至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点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丰富的精神资源,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和情操。
可是,“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可见,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虽然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当时,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部分每个单元导语都有简单的写作提示。
例如,教材指出要注意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会注意体会文言叙事的简洁之美。
对山水游记的特点作了简要说明,提示学生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提示学生在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选文严密周到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提示学生要注意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也要提示学生要注意领味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风格。
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根据主题按板块来编排的。
每个主题单元后都有对应的作文话题,如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中“求学之道”板块收录了《劝学(节选)》以及《师说》两篇古代议论性散文。
该单元的写作指导便是“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写作实践中作文题目便是《读书的快乐之境》,并且明确要求写议论文。
这样的编写体例符合学生模仿的心理需要。
阅读单元中的课文能示范性地把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写作。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材选取、教学手段、课堂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谈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材选取是创新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偏重经典名篇欣赏,以《史记》、《论语》等经典为教材,而忽略了许多其他质量优秀的文言文。
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从时代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选择教材。
在时代性方面,可以选取一些近现代文人的作品作为教材,如鲁迅、韩愈等。
在教育性方面,可以选取一些有启发的作品,帮助学生提高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趣味性方面,可以选取一些富有趣味、生动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讲解,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的创新也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评价方式单一。
创新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
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纳入评价范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从教材选取、教学手段、课堂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视频录制脚本: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力——《曹刿论战》课堂教学评析主讲:莱芜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毕淑娟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徐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张政栋毕:老师们,大家好!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探讨一下文言文教学。
张:有人曾说,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回首中华五千年,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等所有重要典籍,都是用文言来记述的。
徐:是的,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出师表》《岳阳楼记》《陋室铭》《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毕:可以说,这些经典已经化成一种文化基因,融进了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身为中国人,如果不懂文言,就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张: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语言素养的人。
底蕴和素养从哪里来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文言文。
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民族智慧,至今仍然是我们重要的思想和话语资源。
徐: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曾说,如果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文言文就是家园中根深叶茂的大树,现代人与文言文的关系可以这样形容:枝叶相触在云端,根须紧握在地下。
毕:张伟忠老师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就得多学习文言文,现代文多学一篇少学一篇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你学这一篇和不学这一篇,那差别就大了。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你不学,还能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吗?张:张老师的话非常精辟。
可是,在今天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有人曾这样描述当前文言文教学所处的尴尬境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近几年中考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以《愚公移山》为例一.研究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现初高中阶段教材所选文言文大多是流传几千年的经典篇目,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智慧遗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阶段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而时下中学校园里广为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
首当其冲的文言文因时代久远,晦涩难懂,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同样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而不出成效的事。
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对于这座大“山”,我相信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挖“山”不止,一定能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生动而有效起来。
下面我以《愚公移山》为例谈谈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索。
《愚公移山》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是古代神话寓言中的名篇。
它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性强,寓意深刻,现已改编成为多种文化形式,内容上学生容易理解,情感上学生有一定的兴趣。
二.研究课例1.课例的教学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并初步体会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
2.课例形成过程首次教学思路:以江涛歌曲《愚公移山》导入,PPT中配以图片、歌词。
希望借助这一情境快速把学生带入那个宏大的故事背景中。
并结合歌词提出问题“为什么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意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能够体现愚公移山所受阻碍的句子并针对重点字词解释。
再此基础上提问“为什么歌词中后来提到讲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旨在通过这个问题再读文本,探寻愚公移山中所蕴含的道理和精神。
最后PPT出示外国人对愚公移山的看法,破解这篇流传几千年的神话故事中所隐藏的文化密码。
试教下来效果很差,第一第二环节踉跄完成,第三环节还没开始40分钟已经结束。
给文言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串讲模式;反复诵读;对话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目前,文言文教学是个老大难领域,投入多收效微为教者所共识。
这正如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因此,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激活文言文教学呢?另外,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
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要知道他们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要知道他们喜欢怎样学,不喜欢怎样学。
调查发现,有79%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想结合,有11%的学生喜欢完全自学,这就说明,文言文教学应把时间和主动权让给学生,一味地讲,只能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由此可知,文言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难的一个板块了,老师在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古书籍、资料,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却都有一种感觉:枯燥、乏味、难懂,往往搞得两败俱伤。
可以说,要使学生学好文言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一个初涉讲台的语言教师,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首先,要改变学生一学文言文就痛苦,望之兴叹的现状。
一到学习文言文,学生就大呼大叫来表达他们的厌恶之情。
文言是一种沿用了两三千年定型化了的语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王力《古代汉语》)。
由于年代久远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词语的难以理解也就成了人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故事吸引法。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讲解枯燥的文言文过程中能时不时搀插一两个有趣的故事是十分可取的,可以调节整堂课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抛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饮酒赋诗”的故事;在讲《陋室铭》是,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刘禹锡和他的陋室之间的故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人名人身上的趣事轶事非常多,只要教师多做准备,下多功夫,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2、日常联系法。
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很多都表现在“怕”上了。
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怕”的心理。
学生片面认为,文言文与自己的生活遥不可及,学习文言文难度很大。
巧用故事,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言丽花(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摘要】怎样教好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
故事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被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文本内容,巧妙利用故事来创设导入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和写作情境,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故事;文言文 ;教学情境【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
它们言简意赅,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学好它们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困惑。
正如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这几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故事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在课堂上被灵活运用。
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深刻把握内容和主旨,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一、巧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一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气氛。
而文言文的背后,常常有生动丰富的故事。
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充满期待时,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创设导入情境,不仅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他们迅速置身文本情境,为把握文意、主旨和情感奠定基础,可谓一石多鸟。
《陋室铭》作为传统名篇,通过描写恬静、雅致的“陋室”环境,抒写了作者高雅的志趣和安平乐道的情怀。
如何让学生对作者、对文本有一个粗浅、快速的了解呢?笔者在课堂开始,就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做一名小小的通判。
《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1文言文经历几千年的淘洗,依然绽放着迷人的光芒,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
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古文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费劲口舌大讲特讲时,台下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甚至昏昏欲睡。
文言文教学的这种高投入、低产出已是教者所共识。
对此特级教师钱梦龙亦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较长时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
如此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不二选择,见“言”重“言”而忽视“文”,漠视“文”的课堂比比皆是。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得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预习法文言学习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实词、虚词、活用、通假、特殊句式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提前根据参考资料归类,实现“知其然”。
老师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理解难点,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课前务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答不上或答不全面的就在难点所在。
(二)诵读法俞平伯曾指出:“古人作__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行:大家好!2011年5月我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在市、县专家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中期总结报告。
敬请指导。
一、提出课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真理,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
这就导致了文言文教学的如此现状: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高中尤甚。
这是一件令人深思亦令人担忧的事。
初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三分之一,师生所花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三分之一。
但令人震惊的是学生的成绩竟然不如人意。
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对此,我们申报了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条件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确立了研究方法与手段,制定了研究计划与步骤。
二、研究情况及进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1----2013年间,课题组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现将两年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报告:㈠、组建队伍,落实职责。
在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调整充实了课题组成员,组成了一个以教学骨干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较丰富的研究经验,从人员上给予切实的保证。
明确每个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如:对文言文课文研究按照模块进行了分工,月报工作确定了专人负责,对于不同策略在教学中的实用,每个课题组成员各有倾向性,新授课以高一、高二教师为主承担,比武课以青年教师为主承担(如桂丽、彭继忠、魏群、王晓燕、吴廷宏等先后在市县校教学比武中出类拔萃),示范课由高三语文老师承担(如戴国兴、黄伟、余桂彬、杨昕媛、陈其华、徐家祥、谢绪凯等在市县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时经常上汇报课)。
自新教改实行以来,在语文教学的领地里,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教学,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一派荒凉寂寞的景象。
文言文教学已经形成刻板的模式———灌输式或串讲式。
这样的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那么在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呢?本文试从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入手,探求教材的构建,端正教学观念,以期能对艰难前行的文言文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激趣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趣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不足,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
因此,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帮助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二选择。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探究理解文言作品中某些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
下面本人就以新课的导入为例,谈谈课堂趣味性的提升。
比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从票房大片《赤壁》说起,引导学生谈论诸葛亮、周瑜等人的三国故事,课堂气氛立马能一扫死气。
其次,教师要善于进行科学地引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下面本人就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例,谈谈自主学习的过程。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小人物的传记,课文的讲析,可以以人物专访的形式,让学生对种树模范老郭进行采访,以老郭其人、其事、其言、其理的形式展开。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作者:张丽萍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5期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是中国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认真分析了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之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种改进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是中国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文言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美简练的语言,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可以培养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文言文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下文简要谈谈自己的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观点和看法。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一)文言文教学方法固步自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先是文学常识介绍,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讲解练习、做题巩固。
这样一看也无可厚非,知识点全了,练习也顾及到了,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义,解说词句时,学生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进行口头对译时,学生们就奋笔疾书地记笔记,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学生们就照本宣科念笔记,流利地进行翻译,看着学生能翻译出来,老师也就很满足了。
但是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是固步自封。
(二)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尤其是上公开课时,一节课的高潮在学生们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中结束。
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四部曲摘要:本文结合时下热点,对当前小古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小学语文界名师的经验与作法,认为小古文教学应以趣读古文、深品词义、妙笔童话、欢乐演绎等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从整体把握、抓住细节、巧搭平台、深挖文本的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关键词:小学;小古文;教学策略本文所指小古文,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言篇目,此类文言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故称为小古文。
一、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说起2020庚子年,武汉爆发冠状病毒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一心抗疫。
邻国日本,抛开以往的“恩怨”,无论是物资还是舆论上的援助,都充满了正能量。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日本捐赠物资上的字,它们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热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尤其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日本先后派遣十几次遣唐使学习中华先进的文化。
日本有一个名叫长屋的王子,非常羡慕唐朝先进的文化和佛教,于是他就制做了1000件袈裟送给唐朝的僧人,并在袈裟上绣着一首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王子绣在袈裟上的这首诗被唐朝高僧鉴真看到了,鉴真非常感动,决定东渡日本,经过六次磨难,鉴真终于到达日本弘扬中华文化。
璀璨的中华文化抵达日本,在日本生根发芽,散枝开花。
并演化出诗、和歌、连歌、俳句等文学体裁。
现如今这些措辞优雅、情感充沛的句子让人感叹日本国民的诗文素养之深厚的同时,也不禁发人深省:本是华夏祖先留下的珍宝,为何被国人所忘却,或者说只在考卷上被重视而不能实用于生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下来的文献浩如烟海。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史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文言文,而想破解这一文化宝藏恰恰需要文言文这一密码。
换言之:文言文文化没有得到传承,我们必将止步于文化宝藏之前。
二、剖析古文教学现状《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
让创新之花盛放在文言课堂上
碧空云卷云舒,岁月无声无痕,语文的天地因同学的参与而精彩动人。
回望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无限感触涌上心头。
文言文教学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真理,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舍此别无他途。
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
这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近日,聆听了丁慎杰专家的讲座颇有茅舍顿开之感。
结合自己日常文言文教学实践,现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见解。
一、改教读为导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就像婴儿似的,只是张嘴吞咽。
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学起来没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初语”新大纲“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改过去教读文言文课文为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
二、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
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铁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三、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
并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
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桃花源记》中为什么村中人和渔人的服装是一样的呢,不是说村中人从秦朝就来此了吗;《观潮》中为什么“旗尾略不沾湿”;《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是谁的衣服湿了。
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除第一段,增加文章说服力;《桃花源记》为了说明桃源是真实的;《观潮》中“旗尾略不沾湿”是运用夸张的修辞;《三峡》中的“沾裳”应该是到这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
四、重视现代技术手段和文言文教学的整合
1.重视多媒体和文言文教学的整合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
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
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文言文教学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力为文言文教学所用,例如《口技》可由洛桑学艺的录像导入,《三峡》、《观潮》、《观沧海》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
教师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进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小组合作观察量表,围绕文言文教学重点,研究问题设计,动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对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披文入情。
例如《石壕吏》排演成戏剧,《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
《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
《小石潭记》和《三峡》可作对比阅读训练。
六、激励性评价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
不是随波逐流,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刘勰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