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4
芍药甘草汤治静脉曲张的方剂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药方剂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中,芍药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疗静脉曲张症状。
一、芍药甘草汤的组成与作用芍药甘草汤是由芍药、甘草、桃仁、红花、川芎、白芍组成的中药方剂。
其中,芍药具有祛风去湿、活血止痛的作用,甘草则有调和药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桃仁、红花、川芎、白芍则分别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止痛等作用。
这些中药组合在一起,可以共同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缓解静脉曲张症状。
二、芍药甘草汤的治疗机制芍药甘草汤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祛风除湿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调理体内湿气,消除体内湿热,从而减轻静脉曲张症状。
2.活血化瘀芍药甘草汤中的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流量,从而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3.舒筋活络芍药甘草汤中的白芍、川芎等中药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壁的弹性,从而减轻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三、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芍药甘草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尤其是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疼痛等症状效果显著。
此外,芍药甘草汤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
四、芍药甘草汤的注意事项1.芍药甘草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2.芍药甘草汤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等特殊人群。
3.芍药甘草汤不宜长期使用,一般治疗周期为1-3个月。
4.芍药甘草汤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饮食,保持清淡饮食。
五、结语芍药甘草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使用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应用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
处方一:静脉曲张舒缓汤组成:炙黄芪15-3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桔梗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牡丹皮10克,山栀衣10克,宣木瓜10克,陈皮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
善后制丸药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脾升气,活血通脉。
主治下肢静脉曲张。
医案:吴某,女,40岁,工人。
因久立走路酸胀、疼痛逐渐加重已20年。
腿静脉隆起弯曲如蚯蚓状,团块青紫色,小腿及足背水肿,团块曾喷血1次。
患者脉细涩,苔白舌黯红,为气虚血陷、脉弱瘀滞。
投本方水煎服30余剂,诸症消失。
原方制丸药连服3个月,病获痊愈。
追访1年,未见复发。
处方二: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20-50克,当归10克,赤芍8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
加减:已形成溃疡者加白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下肢静脉曲张。
治本病多例,用药1-3个月后,治愈停药半年以上未复发者为70%,停药3个月又复发者为30%,再服本方又治愈(即症状改善,下肢无沉重、无浮肿,尿量增加,溃疡愈合,表面结痂脱落,紫黯红皮肤变为淡粉色)。
处方三: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一法内服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成:黄芪50-20克,当归15-10克,赤芍8克,地龙6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芨15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酸枣仁10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处方:大黄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地龙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加减:患肢肿胀加苡仁、防己、木通各30克;渗液多加土茯苓、苍术各30克。
用法:水煎取液2000毫升(约4斤),外洗疮面,每次洗30分钟,每天洗1次,1付中药可煎洗2-3次。
若不吃中药,先用外洗加外敷治疗,每天须洗2次,每日1付洗药。
外敷处方(溃疡严重者):黄芪5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轻粉10克,银朱10克,血竭5克,铜绿2克,麻油适量。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一、什么是静脉曲张?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
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寒邪治病为主因《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
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
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
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
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
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
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
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下肢静脉压增高、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壁结构破坏等原因致使大隐静脉及其属支扩张、迂曲、隆起,较甚者扭曲成团块状,上症以站立时明显,易导致下肢、皮炎和下肢溃疡等并发症。
西医对其治疗,保守抑或手术疗效欠理想,近年来中医对其治疗方法居多,现将近5年综述如下。
内治法1中成药通心络胶囊由多种中药制成,具补中益气、扩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功效,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效佳。
黄小强等选取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慢性心衰、肺心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溃疡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抗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心络胶囊口服,发现30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液黏度显著下降,可减少复发,适宜在临床推广。
2自拟单方张政认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瘀是病之根本,腐是病之标”,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自拟解毒活血化瘀汤(毛冬青30g,鸡血藤30g,三七粉10g,丹参15g,红花15g,木瓜30g,连翘20g,白芨15g,双花20g,牛膝20g,防己15g,黄柏15g)治疗50例下肢静脉曲张,有效率达94%。
周绍荣等指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为本病病机,自拟芪龙祛瘀方(黄芪40g,当归12g,川芎12g,地龙15g,忍冬藤30g,赤芍12g,川牛膝12g,路路通30g,党参15g,升麻9g,牡丹皮12g,甘草3g)以活血行气、补益气血、清利湿热,治疗21例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
李志湘认为,本病由瘀血阻滞所致,气虚为本、毒瘀为标,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和四妙散加减(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熟地黄10g,川芎8g,赤芍10g,红花12g,川牛膝10g,土鳖虫10g,重楼15g,金银花10g,地龙10g)临床效果佳;李秀芳等以活血祛瘀、通脉利湿为组方原则,拟通脉消瘀汤(川牛膝10g,王不留行15g,木瓜20g,地龙10g,茯苓15g,桂枝10g,鸡血藤30g,红花10g,桃仁10g,萆薢15g,当归15g。
中医辩证治疗静脉曲张中医辨证治疗中医理论认为,静脉曲张是因患者先天不足,筋脉孱弱,再加久行久立损伤筋脉,致使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以及脉络扩张充盈;亦有患者因劳累、涉水、遭寒受湿和筋脉瘀滞而成。
1.气血瘀滞型气血瘀滞型患者下肢青筋隆起迂曲,呈团块状。
压之痛感明显,活动刺痛加重,伴有精神烦躁抑郁。
舌质暗紫,脉弦或涩。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治疗方剂:柴胡、枳壳、白芍、川芎、制香附、丹参、鸡血藤、制乳香、水蛭粉、甘草,酌情加减。
2.血燥筋挛型血燥筋挛型患者下肢青筋暴起,挛急疼痛。
伴有眩晕、耳鸣、目涩之感。
舌淡脉细,肝火旺盛。
治疗原则:滋阴清肝,养血舒筋。
治疗方剂:川芎、当归、白芍、生地、芦荟、昆布、木瓜、鸡血藤、防己、甘草,酌情加减。
3.湿寒凝滞型湿寒凝滞型患者下肢青筋浮肿,酸胀不适,按之凹陷,畏寒怕冷。
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濡缓。
治疗原则:温经通络,健脾利湿。
治疗方剂:炙黄芪、桂枝、鸡血藤、党参、泽泻、防己、白芥子、干姜、木瓜,酌情加减。
4.湿热瘀阻型湿热瘀阻型患者下肢疼痛红肿,团块较大,伴有身重倦怠,口中粘腻。
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治疗方剂:中成药通力达®脉络舒通丸用于经中医辩证属湿热瘀阻型的皮肤血管疾病,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的作用。
组方解析: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甘草、水蛭、蜈蚣、全蝎。
黄芪补气利水;金银花清热解毒;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祛湿;当归、白芍、甘草解挛止痛;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水蛭、蜈蚣、全蝎活血消淤、攻毒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芍药甘草汤治静脉曲张的方剂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静脉血管扩张、曲张、变形。
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静脉曲张的症状包括腿部疼痛、痉挛、肿胀、皮肤瘙痒、静脉炎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溃疡和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静脉曲张的治疗非常重要。
芍药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静脉曲张。
芍药甘草汤的主要药材包括芍药、甘草、桃仁、红花和牛膝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
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芍药、桃仁和红花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
2. 清热解毒: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疼痛和炎症。
3. 消肿止痛:牛膝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静脉曲张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芍药甘草汤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后喝下,每日两次,每次服用200毫升左右。
在服用芍药甘草汤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理:静脉曲张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应该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
但是,运动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
3. 睡眠充足:静脉曲张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睡眠不足。
总之,芍药甘草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
但是,使用芍药甘草汤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睡眠充足等方面,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静脉曲张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方剂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
下肢静脉曲张中药方剂:【组成】白藓皮30克马齿苋30克苦参30克苍术15克黄柏15克。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
如有创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治法】清热燥湿。
【主治】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湿疹样皮炎等。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下肢静脉曲张----桂枝茯苓丸合四味健步丸毛某,男,51岁。
2004年11月底因左腿肿痛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长度20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
医生欲手术去栓,患者畏惧手术,但用静脉抗栓治疗无效。
希望服用中药试试。
2005年5月21日开始服用如下汤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怀牛膝30克、丹参12克、石斛20克、红花10克。
服用两月,复查B超下肢静脉血栓已消失。
静脉血栓绝大多部分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患肢肿胀、增粗、疼痛,发病迅速。
其并发症肺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据说,美国每年约有50000至200000人死于肺梗塞。
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
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后、肾病、静脉插管、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吸烟、口服避孕药、粗暴按摩、肥胖、高龄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
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抬高患肢,自患肢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及小剂量溶栓剂,上述治疗持续3天后症状仍不缓解并加重者,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中药治疗一般也使用活血化瘀药。
从中医的角度看,患者的瘀血不仅是指下肢血管的血栓,而有其特有的诊断着眼点。
首先,患者很一位体格壮实的中年男子,面色暗红,腹部肌肉比较紧张;第二,左下肢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第三,既往有痔疮,近日频发。
痔疮也是瘀血在下的指征。
治疗静脉曲张的特效药,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收集中医治疗本病多为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治疗宜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成药可用脉管炎片和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
这里推荐两个小测试。
偏方一:生地3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熟地黄10g、丹参15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延胡索10g、茯苓12g、泽泻15g。
溃疡患者,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土茯苓20克外治法:根据静脉曲张的局部大小,服用适量云南白药。
与白酒混合成糊状,涂于患处,用塑料袋覆盖,用胶带固定,每24小时更换一次,直至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静脉消退。
针对其并发症的治疗,有如下静脉曲张的偏方:(1)慢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下肢慢性溃疡难以愈合。
除了积极治疗静脉曲张,还应控制感染,应用局部或全身抗生素,清洁疮面,减少分泌物,促进皮肤病变愈合。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宜采用益气活血生肌法,并选用补阳还五汤。
药物:黄芪15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太子参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鸡蛋黄油可以局部涂抹。
制作方法:将5-6个鸡蛋煮熟,剥去蛋黄,取少量芝麻油加热,将蛋黄煎至焦糊,取油去渣,每日两次涂于患处。
(2)静脉曲张性湿疹中医辨证主要是湿热下注、血管阻塞所致。
治疗方法是清热燥湿,活血通络,方为活血四妙汤。
药物:苍术6g、黄柏15g、薏苡仁3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20g、牡丹皮10g、赤芍15g。
水煎服,每日1剂。
其它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1.材料:亚麻籽油,纯植物花粉用法:这两种材料按1:1的比例混合。
搅拌均匀后,涂于静脉曲张处。
病人在晚上睡觉前擦拭药物,然后用纱布包裹。
中医治静脉曲张成功经验静脉曲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一般来说会出现在大腿、小腿和脚踝部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中的血管容易出现退化现象,造成血液循环不流畅的情况,最终导致静脉曲张病情的产生。
虽然西医治疗方法较为先进,但是中医在治疗静脉曲张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与治疗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位得到中医治疗成功的患者,是如何克服静脉曲张这一病情的。
患者小李,今年44岁。
由于长期站立工作,导致腿部出现了明显的静脉曲张,腿部疼痛交替出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西医的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但是症状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后来,小李听说中医对于治疗静脉曲张的疗效非常好,于是决定前往中医门诊进行治疗。
病情诊断后,中医给小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了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采取了“多因素、综合治疗”的方法,既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又针对症状进行调理,使得小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首先,中医针对小李的腿部痛以及静脉曲张的问题,采用了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配方中包括紫草、三七、枸杞、丹参等中药成分,能够帮助血管调节、清除血栓和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中医针对小李的腿部肌肉手法按摩,使得肌肉得到了更好的放松,进一步缓解了病情。
其次,中医还采用了推拿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方式可以刺激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了小李的疼痛症状。
同时,中医还为小李进行了经络针刺,其中包括三阴交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部位。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加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疗效确实非常好。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采用了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只要患者坚持治疗,一般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而言,希望他们可以多往中医院去就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中医偏方以下偏方需要在医生指引下使用:1、红花25g、怀牛膝20g、木瓜50g、透骨草20g、灵仙20g、伸筋草20g、干姜10g2、川椒10g、延胡索20g、细辛5g、枳壳15g、桑枝15g、桂枝15g、鸡血藤20g此方用来泡脚,应该用桶(最好是木桶),没有木桶,塑料的桶也可以,每次要提前把药泡半个小时,然后上火煮(跟喝中药时一样的煮法),然后把煮好的药倒在桶里,凉到可以泡腿的温度,在把脚放进去。
最好是泡到膝盖的位置。
一付药可以连续泡三天脚。
每次泡的时候在热一下。
3、取桂枝50克,木瓜100克。
水煎于每晚临睡前泡足1次,每次30分钟,药液凉后可再加热浸泡,1剂可连续使用2~3天,7天为1疗程,最好在立冬后就开始。
4、伸筋草40克,灵芝草3克,丹参5克,当归6克,木香7克,甘草4克,艾叶4克,五加皮2克,五味子2克,双花3克。
具有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通经络、活气血、壮肾阳、舒筋骨的优点。
并可以通过刺激脚部穴位,增加血液循环、益气升阳、四肢加力、改善血液循环。
5、养生益寿枸杞叶或桑叶250G泡脚也有益。
6、用红花泡水。
将一个大盆里,放入10克红花,再加入开水。
患者,每天在热水里蒸静脉曲张处,待水晾到身体可以接受时,将静脉曲张处,放在开水里泡.中医解析病机血燥筋挛型此类型小腿静脉曲张的患者以曲张的静脉挛急疼痛以及阴虚肝旺为辨证要点。
具体表现为小腿青筋迂曲,挛急疼痛,由于血燥生风,患者小腿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感,伴耳鸣如蝉、眩晕、肢体麻木、两目干涩等症状。
气滞血瘀型这是最常见类型,以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症状,以及舌脉表现为辨证要点。
具体表现为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患肢压痛,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可见色素沉着;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等症状。
寒湿凝滞型血得寒则凝,血淤积于下肢,长期如此便形成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患者以下肢青筋迂曲、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为辨证要点。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九个方法静脉曲张就是静脉的异常扩张变得扭曲及肿大的一种症状,四十岁以上族群约有一半以上的罹病率。
尤其女人,约2/3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这种变形且有时还相当疼痛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腿部,由于您的直立姿势对腿部静脉构成压力而造成的。
静脉曲张通常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可能有孔静脉在重力及瓣膜失效的双重影响下,使供应组织的血大量减少,造成营养不良而皮肤溃疡。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九个方法一、寒性凝滞法“寒邪容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寒邪侵袭最易导致血脉收引,瘀血内生。
静脉曲张的发生,与寒邪侵袭有关,早期临床表现出肢体疼痛、怕冷,发凉,肤色苍白,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寸口脉紧涩等寒凝血瘀之象。
治疗当温经散寒和活血祛瘀并用,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
本法主要针对血虚多寒、寒凝血滞、血气不行、留阻经脉所设。
通过温通经脉,散寒化瘀,使瘀去新生而血自行,可温通血液。
二、调理气血法气乃人体生命活动之动力,血之产生靠气之生化,血之运行,靠气之推动,“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足则生命活动力旺盛,血液化生充沛,运行流畅,反之,气虚则血液生化不足,血行无力推动,进而血液瘀滞于内。
静脉曲张瘀血的产生常与气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在出现瘀血气滞征象的同时,伴有气虚之征,调理气血法治之常获良效。
本法以益气通络,以求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达到正气得复,脉络以通之目的。
根据中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此法对血脉尤其是络脉瘀阻者尤为有效。
三、清热解毒化瘀法热毒外犯或邪郁化热,致邪热内盛,“血受热则煎敖成块”,“热盛则肉腐”,出现患部红肿疼痛,或局部灼热,或红丝硬索,或腐烂溃脓,疼痛不己,甚伴全身发热,心烦口渴等症。
并发感染、坏疽者,临床即可表现出以上热毒瘀血互结之象。
临床治疗此类病症,若单活血,不仅难以取效,甚至反可致热邪炽盛,邪毒流窜,使病情恶化。
正确的治法是清热解毒化瘀,热毒化火,内蕴血脉,瘀阻不通所致。
静脉曲张的中医经方治疗(芍药甘草附子汤)川乌2012静脉曲张的中医经方治疗2017-09-01 14:47阅读:784“静脉曲张”是西医的病名,俗称“炸筋腿”,是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所容易得到的疾病,比如教师就属于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如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该病患者的小腿部会出现如蚯蚓状索条、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烂、坏死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发展成为“脉管炎”,甚至截肢。
西医认为静脉曲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使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目前西医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都不理想,且认为该病为不可逆。
中医没有与此病证相对应的病名,但有治疗的方法。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了一种叫“脚挛急”的症状,并开出了方剂“芍药甘草汤”(注:药方附后)。
历代医家的无数医案证明“芍药甘草汤”对于今天西医叫“静脉曲张”的病有非常好的疗效,由此也证明了中医对此病证成因的解释:患者肝血不足导致筋脉失濡(注:“濡”为润泽之意)。
我国清代名医曹颖甫所著的《经方实验录》中描写了这么一个医案:“四嫂,十一月十三日。
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
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
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
然天气过冷,则又痛。
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大致意思是说:有一个妇女,路走多了双脚就会肿痛,颜色发紫,怕冷也怕见火,白天还好,到了夜晚就痛。
曹颖甫给患者开了仲景经方“芍药甘草汤”,两剂愈。
《经方实验录》中还有一个曹颖甫的学生姜佐景的医案,因原文较长,我大致说一下:患者是姜佐景的好友张挚甫家里刚来的一个的女佣,年纪已大,她的右脚拘急,走不了路,到了夜晚痛得大喊大叫(“夜则呼痛达旦”),搞得全家人整晚都睡不了觉,已经有七天了。
接着右脚踝骨处又不小心擦伤了,结果溃烂不能收口。
下肢静脉曲张【定义】下肢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是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成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
本病属中医学的“筋瘤”范畴【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外科学》(陆德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早期可见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逐渐静脉怒张,尤其是小腿部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病程长久者,患肢皮肤血运营养障碍,可发生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发生湿疮和形成溃疡。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辨证分型】(一)劳倦伤气久站或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之气虚之证,中期不足则见脘腹坠胀,肾气亏损则见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二)寒湿凝筋或者骤受风寒或涉水淋浴、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寒邪伤及阳气,则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三)外伤瘀滞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劳倦伤气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8g,人参8g,炙甘草9g,白术15g,当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红花10g,三七粉10g,丹参15g,伸筋草15g,白芍15g。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集锦小腿静脉曲张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发的几率非常高。
尤其是到了夏天,爱美或是怕热的人都爱穿短裙或短裤,却发现不少人小腿上出现“蚯蚓状”的纹路,很不美观,这些蚯蚓状的纹路就是静脉曲张。
“蚯蚓纹”的危害不仅仅是不好看,它还有可能发展出现致命的危险。
“有一部分病人曲张的浅静脉内血流缓慢,或皮肤软组织感染导致静脉炎后,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顺静脉血回流到肺动脉并堵塞,就会就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休克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什么是静脉曲张?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内血液流倒流,远端静脉血液淤滞,继而病变静脉壁扩张、变性、出现不规则膨出和扭曲。
多发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强体力劳动,或久坐少动的人员。
下肢静脉曲张有什么表现?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5.局部坏疽和溃疡。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
静脉曲张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3种严重后果:1.静脉曲张会引起血栓脱落。
一旦血栓经静脉回流到肺部和心脏,会有危险,严重者会危及到生命。
2.会引起腿部溃烂,也就是“老烂腿”。
长期不治疗,患者会感到腿部沉重乏累,严重的话会导致截肢。
患者会感到先痒后痛,最后痛痒交加,难以忍受。
“老烂腿”还将会引发各类并发症。
3.就是静脉曲张会导致皮肤变薄,破裂出血,夜间极容易病发,致死。
因为夜间出血,伤口没有疼痛感,失血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因为失血而休克,在睡眠中悄悄死亡。
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医诊疗方案背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与气滞、湿邪和血瘀等因素有关。
通过望诊、问诊、切诊和脉诊等中医方法,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中医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滞: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2. 湿邪:患者可能出现浮肿、困重等症状。
3. 血瘀:患者可能出现瘀斑、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中医诊疗方案:1. 气滞导引方: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以促进气机畅通、疏解气滞。
2. 消肿化湿方:使用祛湿药物,如白术、茯苓等,以消除湿邪,减轻水肿症状。
3. 活血化瘀方: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红花等,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长期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可以结合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穴位刺激等,以增强疗效。
结论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可以通过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但需要个体化治疗和长期坚持。
在进行治疗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筋瘤是以脉筋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
《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根据上述特点,显属浅表静脉病变,筋瘤主要见于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
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
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诊断西医标准:参照《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标准(略)。
【中医辨证分型】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至痰凝筋脉,血行淤滞而成.或因经久站立,筋膜不和,气血流行不畅,阻滞于筋脉络道不通而为病.受重压易破裂,产生感染。
主要包含有:劳倦伤气、寒湿凝筋、气滞血瘀等证候。
分期分型:1.劳倦伤气临床表现: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辨证分析:久站久行或劳累过度,劳倦伤气,气血流行不畅,筋脉纵横,血壅于下,故久站久行、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劳倦伤气;气虚下陷,故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均为中气不足之象。
2.寒湿凝筋临床表现: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征。
3.气滞血瘀临床表现;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淡,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下肢静脉曲张对应中医什么病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静脉扩张、迂曲、瓣膜功能失调,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造成下肢静脉压力升高,使得毛细血管及表浅静脉扩张变形,从而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出现肿胀、疼痛、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一系列下肢不适症状。
中医学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属于“痹”的范畴,可能与脉络失调、瘀血、湿热、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理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1. 打通经络: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涂抹在患处,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 消肿止痛:山楂、荆芥、薄荷、防风等,制成热敷袋,取适量加入开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捞出,用毛巾包好,敷至患处,可有效缓解肿痛。
3. 补气养血:枸杞、当归、熟地等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初期可使用。
二、针灸1. 针刺穴位:穴位选取以肝、脾、肾经为主,如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可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止痛退肿的作用。
2. 立刺法:用针刺刺在皮下2-3cm处,由轻微刺激,缓慢增加刺激,再缓慢减轻刺激,再让患者动一下脚或腰部等活动一下关节,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三、推拿按摩1. 腿部推拿:将少量植物油涂在下肢,用手指和手掌推按患者的腿部,从下往上,从肌肉移到腘窝,以刺激运动,促进循环。
2. 足底按摩:将患者的脚底按摩,挤压、推拿,可刺激下肢的肌肉,增强血液循环。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使治疗更全面、更彻底。
西药治疗主要以去水肿剂、抗凝剂、降低血脂药物为主,而中药治疗则主要注重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注意事项:1. 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合理饮食,忌烟酒、辛辣刺激食品等。
2. 及时做好护理,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饮食应该适当控制盐分,多饮水,避免便秘等情况,保持心情愉悦。
3. 尽可能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穿紧超过鞋码的鞋子,特别是高跟鞋。
筋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依据: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
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
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
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
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
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
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
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二)证候诊断
1.劳倦伤气证: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筋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2.寒湿凝筋证: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3.外伤瘀滞证:清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
1.劳倦伤气证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
2.寒湿凝筋证
治法:暖肝散结,益气通络
方剂: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茴香、当归、枸杞、乌药、茯苓、生姜、细辛、通草、大枣。
3.外伤瘀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合营消肿
方剂:活血散瘀汤,当归尾红花、乳香、没药、熟地、当归、赤芍、川芎、柴胡、枳实、甘草。
中成药:葛根素注射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马粟子提取物等等。
(二)外治法
1.弹力绷带:长期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
2.中药熏洗:活血消肿洗药、活血止痛散熏洗患肢。
3.外敷治疗:药物和基质制成的糊膏、软膏摊于敷料上,外贴患处,促进炎症消散、消肿止痛。
(如复方荨麻膏、黑药膏等膏药)
4.耳穴、针灸治疗:耳穴:心、脾、肾、三阴交;针灸治疗: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5.肢体气体加压治疗: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
6.氦氖激光治疗: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与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2、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改善机体中毒状态;3、能使血液中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从而降低全血粘度。
7.手术治疗(略)
(三)治未病及饮食疗法
1.导引、运动。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酒,避多食肥甘厚腻,合理控制主食。
3.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偏差引入饮食疗法。
(四)护理措施
1.嘱病人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30 ~
40 ,使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从而减轻患肢水肿,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
2.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习惯性便秘者,睡前饮白开水一杯或口服轻泻剂,避免长期长时间蹲位;
3.告诉病人患肢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减轻患肢症状;
4.天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擦干后涂护肤脂保护;
5.溃疡处给予湿敷或清创后定期换药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天天(2~3)次。
三、难点分析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缓慢渐进的疾病,初起时症状不明显甚至除体征外无任何症状,多不引起患者重视,一旦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溃疡等症状时治疗难度常常加重,溃疡一旦出现常因静脉回流不畅而致溃疡久治不愈,并且易发感染,治疗难度加大,下肢静脉曲张后期还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淤血性皮炎,常引起皮肤的慢性炎症,久治不愈。
中医特色治疗可干预本病早期,抑制本病的发展,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熏洗、中药药膏涂擦并结合气体加压治疗早期即可明显改善肢体静脉的回流,减轻双下肢麻木、肿胀、皮肤瘙痒等早期症状。
四、疗效评价
1.显效:患者症状基本缓解,曲张静脉基本缓解。
2.好转: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曲张静脉明显好转。
3.无效:患者症状无好转,曲张静脉无缓解,甚至较前扩张。
五、评价标准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迂曲扩张静脉基本缓解。
显效:迂曲扩张静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