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1.指出下列哪些单位属于SI单位,那些不是。
时间单位min、能量单位J、体积单位L、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2.SI制的大体单位有哪几个?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和SI制单位有什么联系和不同?*******************************************************************************1.答:能量单位J、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属于SI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大体单位:m、kg、s、A、K、mol、cd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习题答案1. 20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4kpa。
若于100g水中溶入10.0g蔗糖(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为M r=342),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2.现有四种处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稀溶液。
(1) 0.1 mol蔗糖溶于8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1(2) 0.1 mol萘溶于80 mol苯中,苯蒸气压为p2(3) 0.1 mol葡萄糖溶于4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3(4) 0.1 mol尿素溶于8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4这四个溶液的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 )(A) p1≠p2≠p3≠p4(B) p2≠p1=p4>p3(C) p1=p2=p4=(1/2)p3(D) p1=p4<2p3≠p23.医治脱水、电解质失调与中毒静脉滴注的林格氏(Ringer)液的处方是:在1.00L 注射用水中溶有8.50gNaCl,0.30gKCl,0.33gCaCl22H2O。
林格氏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101.3kpa下凝固点为多少?它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吗?4.将7.00g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250g水,该溶液在101.325kpa下,沸点为100.510C。
第一章绪论一、重点难点重点: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二、考点测试(一)选择题A1型题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A.“自我保护”式B.家庭式C.宗教式D.社会化服务E.护理社团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A.生活经验缺乏B.社会重男轻女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初期E.20世纪中叶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D.撰写多篇着作指导护理工作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A.4月12日B.5月12日C.5月21日D.12月5日E.6月12日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9.南丁格尔发表的论着中被认为是护士必读的经典着作是A.医院札记B.护理札记C.护理福利札记?D.卫生统计札记E.护理社会学札记10.南丁格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是于A.1850年德国B.1872年美国C.1888年英国D.1860年英国E.1880年意大利1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织性、实务性及科学为基础”,提出此观点的护理学者是A.奥瑞姆B.罗伊C.雷宁格D.南丁格尔E.纽曼12.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 / 18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精神医学模式E.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1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特点不包括A.病人从个体扩展到对群体的护理B.护理教育方面有完善的教育体制C.护士角色呈现多元化发展D.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E.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14.1977年WHO提出的战略目标是A.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B.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C.2000年人人享有均衡的营养D.2000年人人享有公费医疗E.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险15.中医的“三分治,七分养”中的“养”是指A.护理B.中医C.食疗D.医疗E.药疗16.《护士条例》的实施时间是A.1888年5月B.1983年1月C.1995年6月D.2004年1月E.2008年5月17.1884年在上海妇孺医院推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是A.英国传教士巴克尔B.美籍约翰逊女士C.美国护理学者莉迪亚·海尔D.美国护士麦克奇尼E.中国钟茂芳18.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A.1835年广州B.1888年福州C.1920年北京D.1921年上海E.1909年江西19.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A.中华护士会B.中国护士会C.中华护士学会D.中华护理学会E.中国护理学会20.将“nurse”一词译为“护士”的护理前辈是A.南丁格尔B.钟茂芳C.王瑗瑛D.林菊英E.韩德森21.国际护士会的简称是A. ICNB. ANA C CAN D. WHOE.NANDA22.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确定为5 / 18A.岗位培训B.中等护理教育C.专科护理教育D.本科护理教育E.继续教育23.1983年,在全国率先恢复护理本科课程的医学院校是A.燕京大学B.协和医学院C.岭南大学D.天津医学院E.齐鲁大学24.医院设护理部,实行护理三级管理制,要求病床应保证在A.100张以上B.150张以上C.200张以上D.250张以上E.300张以上25.我国首次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是在A.1990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E.1995年26.我国举行首届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是在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E.1996年27.中华护理学会设立护理科技进步奖的时间是在A.1992年B.1993年C.1995年D.1996年E.1998年28.为加强我国护理界与国际间的交流,1985年卫生部在北京设立了A.护理教育中心B.临床护理中心C.全国护理中心D.世界卫生护理发展中心E.国际护理交流中心29.适用于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工作方式为A.个案护理B.功能制护理C.小组护理D.责任制护理E.系统整体化护理30.不属于基础护理解决的问题是A.饮食的护理B.清洁护理C.腹腔穿刺的护理D.口腔护理E.排尿护理31.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门A.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B.研究医学的科学C.综合性应用科学D.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E.研究社会的科学32.下列不属于护理交叉学科的是A.护理心理学B.护理美学C.护理管理学D.护理教育学E.护理学基础33.个案护理的工作特点为A.护士责任明确但耗费人力B.护士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C.护士分为小组进行护理活动D.各级护士各司其职7 / 18E.护士工作任务单34.将护士分为“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用以完成护理任务的工作方式为A.责任制护理B.小组制护理C.综合护理D.功能制护理E.个案护理35.以分组方式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的工作方法为A.个案护理B.功能制护理C.系统化整体护理D.责任制护理E.小组制护理36.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的护理工作方式为A.责任制护理B.小组制护理C.功能制护理D.个案护理E.系统化整体护理37.有关系统化整体护理内涵的叙述不妥的是A.病人是所有的人B.对病人生活和疾病进行护理C.服务于人的生命全过程D.实施全身心整体护理E.重视人与环境的平衡A2型题38.张某,男,52岁。
第一章绪论习题1.热空气与冷水间的总传热系数K值约为42.99k c a l/(m2・h・℃),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K值的单位改为W/(m2・℃)。
[答案:K=50M(m2・C)]。
解:从附录查出:1k c a l=1.1622×10-3K W·h=1.1622W·h所以:K=42.99K c a l/(m2·h·℃)=42.99K c a l/(m2·h·℃)×(1.1622W·h/1k c a l)=50w/(m2·℃)。
2.密度ρ是单位体积物质具有的质量。
在以下两种单位制中,物质密度的单位分别为:S I k g/m2;米制重力单位为:k g f.s2/m4;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k g/m3,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该值换算为米制重力单位的数值。
〔答案:p=101.9k g f/s2/m4〕解:从附录查出:1k g f=9.80665k g·m/s2,所以1000k g/m3=1000k g/m3×[1k g f/(9.80665k g·m/s2)]=101.9k g f·s2/m4.3.甲烷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今需将式中p的单位改为P a,温度单位改为K,试对该式加以变换。
〔答案:〕从附录查出:1m m H g=133.32P a,1℃=K-273.3。
则新旧单位的关系为:P=P’/133.32;t=T-273.3。
代入原式得:l g(P’/133.32)=6.421-352/(T-273.3+261);化简得l g P=8.546-3.52/(T-12.3).4.将A、B、C、D四种组分各为0.25(摩尔分数,下同)的某混合溶液,以1000m o l/h 的流量送入精馏塔内分离,得到塔顶与塔釜两股产品,进料中全部A组分、96%B组分及4%C组分存于塔顶产品中,全部D组分存于塔釜产品中。
第一章绪论习题1.建筑工程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别?1)按使用功能分类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
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2.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如何?1.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废料、能耗低、可循环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天然资源。
2.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即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零排放。
3.做到产品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
4.产品性能要求轻质、高强、多功能,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能净化空气、抗菌、防静电、防电磁波等等。
5.加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和设计。
6.主产品和配套产品同步发展,并解决好利益平衡关系。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脆性材料的如下特征,其中何者是正确的?_a_______A.破坏前无明显变形 B.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较高C.抗冲击破坏时吸收能量大 D.受力破坏时,外力所做的功大2.材料的密度指的是_c_______。
A.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B.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C.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D.在材料的体积不考虑开口孔在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称为_b___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4.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b____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抗冻性5.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a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6.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a____。
A、19.8gB、22gC、20gD、20.2g7.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c_____。
A、表观密度B、堆积密度C、密度D、强度8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MPa,干燥状态测得抗压强度为24.5MPa 。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即()。
A.组织B.群体C.团队D.集体E.文化2.组织的成员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这就是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相应的,能够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是()。
A.权力B.分工C.协作D.分工或协作E.分工和协作3.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是在他的著作()。
A.《组织行为学基础》B.《组织行为学原理》C.《个性与组织》D.《企业的人的方面》E.《创造卓越》4.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B.方法C.对象D.内容E.规律5.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
A.内在依据B.外在依据C.外在表现D.内在表现E.运行基础6.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凸显出群体规范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研究者是()。
A.罗伯特・欧文B.泰勒C.西蒙D.梅奥E.麦格雷戈7.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 理论与Y理论的是()。
A.阿吉雷斯B.威廉大内C.西蒙D.麦格雷戈8.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E.问卷调查法9.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境,用文字如实记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模拟的具体管理情境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B.实验室实验C.现场研究D.描述性研究E.问卷调查10.现场研究就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境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它具有更强的()。
第一章 绪论 习题答案1-1、 指出下列分子中官能团类型答案:(1)羟基;(2)羰基;(3)氨基、羧基;(4)酰胺;(5)羰基、双键;(6)羟基、羰基;(7)羧基;(8)羟基1-2、 下列化合物中标出的两根键哪个更短,为什么?答案:(1)a 小于b ,双键原因;(2)b 小于a ,sp 电负性大;(3)a 小于b ,共轭 1-4 答案:(1)C HHH 3COH(2)Na +O -CH 3(3)H 2C CH 2O(4)CH 3NH 2CH 2ClF3HHC CH H 2CCH2sp 23CH 333(5)CH 2SHCH 3OH 2CP(CH 3)3(6)Lewis 酸Lewis 碱(CH 3)2S BF 3Me 3N AlCl 3HCHOBF 31-4、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习题及答案2-1 用中文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答案: (1)2,6,6-三甲基-3-乙基辛烷 (2)2,6,7-三甲基壬烷(3)1-甲基-1-氯环己烷 (4) 顺-1,2-二溴环己烷 (5(6)(7)CCCC CH 3CH 3CH 3CH 3H 3H 3(8) (CH 3)2CHCH 2CH 2CH 32-2 用不同符号标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并给以命名。
答案: (1) CH 3CH CH 2C C CH 3CH 3CH 2CH 3CH 3CH 3CH 2CH 31o 1o 1o1o1o1oo 2o2o 21o o 3o4o 43,3,4,4,6-五甲基辛烷 (2) CH3CH(CH 3)CH 2C(CH 3)2CH(CH 3)CH 2CH31o1o1o1o1oo2o2o 3o 3o 42,4,4,5-四甲基庚烷2-3 指出下列四个化合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地方并给以重新命名。
答案: (1)主链选错。
应为:2,4,6-三甲基-6-乙基辛烷 (2)主链、碳原子编号错。
应为:2-甲基-3乙基己烷 (3)碳原子编号错。
绪言【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和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和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xx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绪论章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是稀缺的。
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得最大福利的一门学科。
3.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微观理论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
5.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经济学。
6.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或“应该如何”问题的经济学。
7.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格。
如果用价值来衡量就是,选择一种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其他备选项中价值最大的事项。
8.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最有效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曲线。
二、判断对错题。
正确的在()内打“√”,错误打“×”。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关于解剖学姿势,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手背和足尖向前
D.手掌和足尖朝前
E.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2.更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方位称为
A.前
B.内
C.内侧
D.近侧
E.上
3.在上肢,与内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
A.桡侧
B.胫侧
C.尺侧
D.腓侧
E.远侧
4.在下肢,与外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
A.桡侧
B.胫侧
C.尺侧
D.腓侧
E.近侧
5.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为
A.矢状面
B.冠状面
C.水平面
D.额状面
E.正中矢状面
6.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建人是
A.希波克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盖仑
D.维萨里
E.达芬奇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案】
◇A1型题
1.C
2.C
3.C
4.D
5.E
6.D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指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这是描述人体结构器官位置方位的前提。
第1章绪论习题答案1.简述我国审计发展中的重要史实。
答: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官厅(政府)审计的萌芽时期:在春秋时期,则建立了“复计著”的报告制度,即由乡到什、伍等各级官吏要逐级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上级对下级进行审核考查。
在《管子》中还提出了“明法审数”的主张,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审计原则。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官厅审计的形成与缓慢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推行“上计”制度、秦朝推行御史监察制度、汉代继续推行御史监察制度、隋朝推行御史监察制度和比部制度、唐代发展了比部制度并形成了御史台制度、宋代发展了审计院制度、元朝推行监察审计制度、明朝建立了都察院审计制度、清代继续推行都察院审计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制度——现代审计制度形成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由大总统批准施行《审计处暂行章程》、1929年10月公布了《审计部组织法》。
新中国时期的审计制度——现代审计重建与蓬勃发展时期。
2.简述国外审计发展中的重要史实。
答:在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创设了一种机构,负责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吏是否忠实地履行委托事项,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无误加以间接管理与监督,行使这种职权的官吏就是监督官。
英国、法国是国外近代政府审计的典型。
公元11世纪,英国财政部下设的上院就负责审查下院编制的账簿,处理财政收支方面的纠纷。
1215年,英王还签发了对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大宪章》。
1314年,英国任命了第一任国库审计长。
1256年,法国国王颁布“伟大法令”,其中要求各城邦的市长每年11月10日携带城市的收支账目到巴黎接受王室审计官的审查。
1320年,设立审计院,负责对王室所有会计账目进行审计监督,并可对有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官员进行刑事处罚。
英国是最早迈进政府审计现代化的国家。
早在1785年,英国就取消了国库审计官,组建了五人审计委员会,拥有审查各部门公共账目最大且最严格的权力。
1866年,通过了《国库与审计部法案》,规定政府的一切收支应由代表议会、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主计审计长实施审查。
第一章绪论1-1 扼要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2) 键能、键的离解能(3) 键长(4) 极性键(5) σ键(6)π键(7) 活性中间体(8) 亲电试剂(9) 亲核试剂(10)Lewis碱(11)溶剂化作用(12) 诱导效应(13)动力学控制反应(14) 热力学控制反应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 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键的离解能: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以双原子分子AB为例,将1mol气态的AB拆开成气态的A和B原子所需的能量,叫做A—B键的离解能。
应注意的是,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
分子中多个同类型的键的离解能之平均值为键能E(kJ.mol-1)。
(3)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称为键长。
(4) 极性键: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成键电子云非对称地分布在两原子核周围,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性质,另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性质,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
(5) 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6) π键:由原子轨道侧面交叠时而产生π分子轨道,所形成的键叫π键。
(7) 活性中间体:通常是指高活泼性的物质,在反应中只以一种”短寿命”的中间物种存在,很难分离出来,,如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等。
(8) 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9) 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核试剂。
(10) Lewis碱: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称为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第一章 绪论习题
1、根据碳是四价,氢是一价,氧是二价,把下列分子式写成一种可能的构造式 (1) C 3H 8 (2) C 3H 8O (3) C 4H 10
2、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3、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
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δ+和δ-表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带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2、解:键能是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气态的双原子分子键能就是键的解离能。
多原子分子的键能与键的解离能并不完全一致,是指同一类的共价键的解离能的平均值。
键能的大小反映了共价键的强弱,通常键能越大则键越牢固。
3、解:
(1) 双键;(2) 卤素;(3) 羟基;(4) 醛基;
(5) 羰基;(6) 羧基;(7) 氨基;(8) 三键。
4、解:
(完)。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 B )学科。
A、数学B、经济C、统计D、测量2、计量经济模型分为单方程模型和( C )。
A、随机方程模型B、行为方程模型C、联立方程模型D、非随机方程模型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平行数据4、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 B )。
A、时效性B、一致性C、广泛性D、系统性5、有人采用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的截面数据,估计生产函数模型,然后用该模型预测未来煤炭行业的产出量,这是违反了数据的( A )原则。
A、一致性B、准确性C、可比性D、完整性6、对下列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哪一个模型通常被认为没有实际价值的( B )。
A、C(消费)=500+0.8I(收入)B、Q(商品需求)=10+0.8I(收入)+0.9P(价格)C、Q(商品供给)=20+075P(价格)D、Y(产出量)=0.65K0.6(资本)L0.4(劳动)7、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8、下列检验中属于经济计量准则检验的有( B )。
A、方程的显著性检验B、序列相关检验C、变量的显著性检验D、受约束的检验9、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 B )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B、经济理论准则C、统计准则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10、狭义计量经济模型是指( C )。
A、投入产出模型B、数学规划模型C、包含随机项的经济数学模型D、模糊数学模型二.多选题1、计量经济学是以下哪些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ADE )。
A、统计学B、数理经济学C、经济统计学D、数学E、经济学2、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点不同,计量经济学可分为( AC )。
第一章绪论习题练习答案1.1 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类型、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 数据: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载体。
● 数据元素:就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某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
数据元素有时可以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通常数据类型可以看作是程序设计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 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线性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中的一类。
它的特征是若结构为非空集,则该结构有且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并且所有结点都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
线性表就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结构。
栈、队列、串等都是线性结构。
● 非线性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中的另一大类,它的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都是非线性结构。
1.2 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运算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例如有一张学生体检情况登记表,记录了一个班的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各项体检信息。
这张登记表中,每个学生的各项体检信息排在一行上。
这个表就是一个数据结构。
每个记录(有姓名,学号,身高和体重等字段)就是一个结点,对于整个表来说,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它的前面无记录)和一个终端结点(它的后面无记录),其他的结点则各有一个也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它的前面和后面均有且只有一个记录)。
这几个关系就确定了这个表的逻辑结构是线性结构。
这个表中的数据如何存储到计算机里,并且如何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呢? 即用一片连续的内存单元来存放这些记录(如用数组表示)还是随机存放各结点数据再用指针进行链接呢? 这就是存储结构的问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生理学是讨论①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讨论①____的科学。
2.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①____和①____三个不同水平举行讨论。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①____、①____和①____。
4.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代谢和①____代谢两个方面。
5.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①____和①____。
6.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
它是机体与外环境举行物质交换的①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①____的状态,称为①____。
7.机体活动的调整方式有①____、①____和①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整方式是①____。
8.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①____。
9.按照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反射和①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整控制有①____和①____两种类型。
11.可高兴细胞包括①____、①____和①_____。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①____反应。
二、挑选题[A型题]1.最能反映内环境情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B.脑脊液C.尿液D.淋巴液E.血液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常常处于()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肯定不变E.强烈波动3.可高兴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A.分泌活动B.收缩反应C.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E.反射活动4.机体处于严寒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神经调整B.体液调整C.自身调整D.神经-体液调整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比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A.控制信息B.偏差信息C.参考信息D.干扰信息E.调整信息6.反馈信息是指()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调定点的转变C.外界干扰的强度D.中枢的紧急性E.受控变量的转变状况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整将不能举行?()A.神经调整B.体液调整C.自身调整D.旁分泌调整E.自分泌调整8.条件反射属于()A.正反馈调整C.自身调整D.前馈调整E.后馈调整[B型题]A.神经调整B.体液调整C.自身调整D.负反馈调整E.正反馈调整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整过程是()2.分娩过程属于()3.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主要属于()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mmHg(1mmHg=9.806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5.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C型题]A.机体的内环境B.机体的外环境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血浆属于()2.细胞内液属于()3.脑脊液属于()[X型题]1.下列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A.吸吮反射B.杯弓蛇影C.谈虎色变D.望梅止渴E.严寒引起立毛肌收缩2.下列中属于正反馈调整的有()A.降压反射B.血液凝固过程C.分娩过程D.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E.神经动作电位去极化期时的Nat内流3.下列中属于负反馈调整的有()A.降压反射B.体温调整C.甲状腺激素的分法D.糖皮质激素的分泌E.吞咽反射4.神经调整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较精确C.作用持续时光题D.基本方式是反射E.是机体最主要的调整方式5.体液调整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慢B.作用xxC.作用持续时光长D.作用很精确E.参加维持机体的稳态6.自身调整的特点有()A.调整幅度较小B.调整范围小C.调整不够xxD.不依靠于神经或体液调整E.调整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7.负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可逆B.有波动性C.有滞后现象D.无预见性E.维持机休的稳态8.正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不行逆B.能反复再生C.反应不断增加D.输出变量可加大反馈信息E.使反应快速完成9.下列中属于自身调整的有()A.一定范围内,心肌收缩力与其纤维初长度成正比B.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C.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D.动脉血压骤然上升时,血压可以回降E.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温保持相对恒定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3.反射(reflex)4.神经调整(nervous regulation)5.体液调整(humoral regulation)6.自身调整(autoregulation)7.神经-体液调整(neuro-humoral regulation)8.反馈(feedback)9.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10.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11.调定点(set point)12.重调定(resetting)13.前馈(feedforward)四、问答题1.试比较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的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第一章绪 论1.举例说明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答: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以能量转换为例,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通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而被氧化,产生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贮存于高能化合物ATP中,以供应肌肉收缩及其他耗能反应的需要。
线粒体内膜就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酶系的所在部位,在细胞内发挥着电站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通过光合磷酸化而生成ATP则是在叶绿体膜中进行的。
以上这些研究就是应用化学的理论来研究生命现象的。
又如,所有的生命体,从大肠杆菌到人类,从藻类到高等植物,虽然表面千差万别,但是,都存在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点:几乎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以及水和无机离子组成;几乎所有的生命体的遗传信息物质都是DNA(极少数是RNA),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信息传递模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具有相似的能量转换机制,ATP是所有生物的能量转换中间体。
这就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了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和生物化学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试解释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生物大分子不仅分子量较大,而且其结构比较复杂。
生物大分子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即结构单元分子组合而成,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生物大分子与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同之处在于:(1)共价键是维系它们结构的最主要的键;(2)有一定的立体形象和空间大小;(3)化学和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存在的官能团。
生物大分子与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1)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要比小分子化合物大得多,分子的粒径大小差异很大;(2)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要复杂得多,维系空间结构的力主要是各种非共价作用力;(3)生物大分子特征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小分子化合物所不具有的性专一性识别和结合位点,这些位点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能形成超分子,这种特性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分子基础。
第1章绪论习题
第1部分:填空题
1.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
2. 电能变换的含义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将(电压)、(电流)、(频率(含直流))、(相位)、(相数)中的一项以上加以改变。
3. 电力变换的四大类型是:(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交流变交流)。
4. 在功率变换电路中,为了尽量提高电能变换的效率,所以器件只能工作在(开关)状态,这样才能降低(变换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5. 电力电子器件按照其控制通断的能力可分为三类,即:(不控型)、(半控型)、(全控型)。
6. 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分支:(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技术。
7.半导体变流技术包括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电力变换)电路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技术,以及构成(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电子)系统的技术。
8.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在(电力变换)领域的电子技术。
9.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由(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形成的新的边缘技术学科。
第2部分:简答题
1. 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
答: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
2. 电能变换电路的有什么特点?机械式开关为什么不适于做电能变换电路中的开关?
答:特点是采用开关型变换器。
机械开关虽满足关断状态漏泻电流为零,导通状态端电
压为零,但切换时所需开关时间较长,且寿命较短。
3. 电力变换电路包括哪几大类?
答:分四大类:
(1)交流变直流—整流(2)直流变交流—逆变
(3)直流变直流—斩波(4)交流变交流—交流电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