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

一.引言

地貌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制约着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其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在军事战争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对地貌的认识与研究十分重要。地貌区划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布、成因及其异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划分若干等级的地貌区域。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地貌类型特征、组合及其演变趋势的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大,形成地貌的营力过程复杂多样,使得地貌类型与自然景观极为繁多,进行地貌区划对军事行动和生产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地貌界在区域地貌和地貌分类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地貌的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两大系列的分类方案。基本地貌类型是在传统的山地和平原的基础上,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和起伏高差来分为七大类,然后根据五大海拔高度划分为28个基本的地貌类型(表1)。地貌成因类型上主要参考1:100万地貌图例系统来进行汇编,共划分为海积、海积湖积、海积冲积、湖积、盐湖沉积、湖冲积、冲积、冲洪积、洪积、干燥洪积、风积、黄土堆积、冰水沉积、冰碛、熔岩堆积、剥蚀等16种地貌成因类型。

二.各级地貌区划分标准和依据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组合复杂,不同区域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的规模差异很大,因而在进行全国地貌区划时通常采用多级分区。一般采用3~4级分区,即:大区、区、地区和小区,分别表示第一级地貌区至第四级地貌区,即将全国分若干地貌大区,一个大区内分若干个地貌区,依此分级。

从高级地貌区域到低级地貌区域,地貌类型组合通常由复杂到简单,所包括的类型组合数目逐渐减少,地貌类型组合的规模由大而小。在地貌区划中高级地貌区域通常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而低级地貌区域中以外营力塑造的地貌为依据,这一观点目前被普遍采用,但也并非绝对。

当在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划分的地貌区域中地貌组合较复杂,且内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决定区域内的地貌差异时,次级地貌区仍可依此为依据。高级地貌区域中内营力作用控制的地貌类型组合基本相同,而外营力引起的地貌差异占主导地位,则以外营力地貌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当地表组成物质对区内地貌分异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以岩性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如有无黄土覆盖可造成地貌侵蚀强度的明显不同,所产生的地面切割和沟谷发育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黄土地区可以把黄土覆盖与否作为划区的标志。较低级地貌区划通常以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主要依据,但当区域中外营力作用基本相同,而其他因素作用有明显差异时,可以不按外营力为主导因素去进行区划。

全国同级的各个地貌区域的具体情况常常千差万别,因而目前难于提出一个统一的各级地貌分区标准。如果全国某级地貌区使用统一的区划标准,一般也难于反映客观实际。

三.我国的地貌类别区划

按我国的情况,这里提出各级地貌区的面积等级如下:一级区空间规模一般在106km2左右,二级区一般为105km2左右,三级区一般104km2左右,四级区一般103km2左右。本文主要讨论较高的两级地貌区(地貌大区、地貌区)。地貌大区(一级地貌区):主要由大山脉、大高原、大山原、大盆地、大平原等规模的基本地貌类型组合构成,主要是受内营力控制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形轮廓的地貌差异。它们从宏观上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空间规模上一般是106km2级。如青藏高原大区是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形成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绝大部分为各类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基本地貌类型。中国地势上的三大地貌阶梯及其近南北向山地控制着地貌组合的宏观差异,在考虑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外营力差异性基础上,可将中国划分为面积在260×104km2~115×104km2的6个地貌大区。地貌区(二级地貌区):在地貌大区内,根据内营力作用造成的较大规模山地、高原、山原、盆地、平原等次级基本地貌类型组合、地貌形态(包括海拔高度起伏高度)、大面积的物质组成和外营力过程(如:黄土、沙漠、喀斯特和干旱荒漠气候地貌…) 等的区域差异,划分为空间规模一般在105km2左右的若干个地貌区。

根据这些地貌组合在东西、南北向宏观差异可以将中国地貌分成了6个地貌大区。第一级地貌阶梯单独划为一个地貌大区——青藏高原大区。第二级地貌阶梯南部划为一个地貌大区——西南亚高山中山大区,北部以贺兰山为界,西部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东部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第三级地貌阶梯南部为东南低、中山大区,北部是东部低山平原大区。这六个大区的地貌类型组合主要受内营力巨型构造单元控制,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貌轮廓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

表2 中国地貌分区表

各大区内部基本地貌类型、外营力及区域性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所形成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差异是地貌区的划分依据。据此,可将我国的6个地貌大区分别进一步分区,共划分了

38个地貌区(图1、表2)。

四. 我国主要边界的地形地貌特征

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东部是太平洋,。对于各个边界的地形地貌划分类别如下统计(表2)。

表我国与主要相邻国家的地形地貌类别统计表

接壤国家省份长度(估) 地貌大区地貌区代码

中朝中俄

中蒙辽、吉

黑龙江

黑、内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675km

1115km

630km

900km

41km

820km

1785km

65km

640km

430km

B.长白山中低山地

A.完达山三江平原

D.小兴安岭中低山

A.大兴安岭低山中山

B.阿尔泰亚高山

A.新甘蒙丘陵平原

C.内蒙古高平原

A.新甘蒙丘陵平原

C.准格尔盆地

B.阿尔泰亚高山

ⅠB

ⅠA

ⅠD

ⅢA

ⅣB

ⅣA

ⅢC

ⅣA

ⅣC

ⅣB

中印中巴新疆

西藏

新疆

222km

63km

1185km

395km

I.喀喇昆仑山极高山

I.喀喇昆仑山极高山

H.喜马拉雅山高山极高山

I.喀喇昆仑山极高山

ⅥI

ⅥI

ⅥH

ⅥI

中越广西

云南

250km

123km

85.2km

176km

210km

B.淮阳低山

B.鄂黔滇中山

B. 鄂黔滇中山

D.川西南、滇中亚高山盆地

E.滇西南亚高山

ⅡB

ⅤB

ⅤB

ⅤD

ⅤE

中老云南293km Ⅴ E. 滇西南亚高山ⅤE

中缅云南955km

491km Ⅴ

E. 滇西南亚高山

D.横断山高山峡谷

ⅤE

ⅥD

中哈中阿新疆

新疆

136km

614km

532km

56km

B.阿尔泰亚高山

C.准格尔盆地

D.天山高山盆地

I. 喀喇昆仑山极高山

ⅥB

ⅥC

ⅥD

ⅥI

中吉中塔中尼中不新疆

新疆

西藏

西藏

650km

349km

780km

665km

D.天山高山盆地

C.昆仑山极高山谷地

H.喜马拉雅山高山极高山

H. 喜马拉雅山高山极高山

ⅣD

ⅥC

ⅥH

ⅥH

①中朝边界

中朝边界位于我国的东北角,横跨辽宁吉林两个省份,边界线绵延约675km,大区地貌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位于第三级地貌阶梯的北部。而中朝边界所属地貌为大区地貌东部的二级地貌-长白中低山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800之间,主要相对高差在400-800之间,最高点是位于长白山白头山的白玉峰,海拔高度2691m。受华夏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相对

于西部隆起为长白山山脉,中朝边界仅为长白山山脉的一段,区域内以中起伏低山、中起伏中山和大起伏中山为主,大起伏的亚高山仅仅分布在长白山主峰周围。长白中低山区域主要位于东亚季风湿润、半湿润区,区内流水左右为主要外营力,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和鸭绿江,其中的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径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区内气候分异直接导致了地貌外营力作用的地域差异,在长白山区冰缘地貌分布比较普遍。此外火山活动在本大区也比较活跃,主要分布于东北山地,在长白山火山带和小兴安岭火山带遗留新生代火山共有500多座。主要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混交林。

图中朝边界的中低山地貌

②中俄边界

中俄边界位于我国的东北角以及西北角一隅,边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零星散落在新疆西北角,边界线绵延约2700km,中俄边界的大区地貌以东部低山平原和中北中山高原为主,另有长约41km的边界线分布在西北高中山盆地地貌大区,在第一、二、三地貌阶梯均有分布。就二级地貌而言,分布在黑龙江境内的有完达山三江平原、小兴安岭中低山以及大兴安岭低山中山地貌区,在内蒙古境内的地貌区有大兴安岭低山中山地貌区,而在新疆境内与俄罗斯接壤边界所处二级地貌则为阿尔泰亚高山。

就边界线长度而言以完达山三江平原地貌类型的最长,计约1115km。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三个相对独立部分之一,位于我国疆域的最东北角,海拔高度低于200m,是位于东部长白中低山隆起带和大兴安岭—太行山为代表的中国地貌第二阶梯前缘隆起带之间凹陷带。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

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图三江平原地貌区

小兴安岭中低山地貌区亦是中俄边界线所处的二级地貌区之一。小兴安岭山势不高,海拔一般500-800米,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表现出明显的成层性,属低山丘陵地形。东部和南部海拔800-1000米的山峰较多,超过1000米的山峰主要沿松花江和呼兰河的分水岭分布,最高峰平顶山,海拔1429米,其次为小城墙砬子,海拔1223米,此外尚有大青山等10余个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多属断块中山地形。围绕中山的是低山和丘陵,海拔500-800米,向西北降为丘陵状台地,到孙吴至黑河一带成为海拔300米左右的宽广台地。小兴安岭南北两坡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的不对称性,地貌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南坡山势浑圆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成阶梯状,水系短促。在东部,北东-南西向和南北向的山文线比较明显,但总体来说,山脉走向很乱,几乎无明显的方向,分水岭蜿蜒曲折。小兴安岭山区的主要河流有:属于黑龙江水系的逊河、沾河、乌云河等;属于松花江水系的有汤旺河、呼兰河等。在西北部,黑龙江和逊河有较宽的冲积平原,东南部除汤旺河上游有一些较宽的谷地外,其中游和下游山势高峻,河流侵蚀强烈,多悬崖绝壁及V形峡谷,水流湍急。小兴安岭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小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有不连续的岛状多年冻土存在。其中,鹤岗北部的乌拉嘎矿区,多年冻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带,厚度约为5-10米,平均地温-0.5--10℃,多为小面积的岛状多年冻土,所以这一带融冻作用较强,形成一些融冻泥流阶地、冻胀丘等冰缘地貌。

图小兴安岭中低山地貌区

其次就是大兴安岭的低山中山地貌区,本大区地貌结构的宏观总体格架受EW和近NS 向两大构造体系控制,大兴安岭山脉就是受NS向构造体系控制的地貌类型之一,大兴安岭低山中山地貌区总体呈现条带状分布,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兴安岭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达2,035米。山脉北段较宽,达306公里,南段仅宽97公里。形成于侏罗纪造山运动时期,沿东侧的走向断层掀升翘起,成为掀斜断块,造成东西两坡的斜度不对称。东坡较陡,西坡则向蒙古高原和缓倾斜,海拔790~1,000米。大兴安岭大部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顶浑圆,山坡较平缓。山脉东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许多支流深深地切割。此外,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

图大兴安岭低山中山地貌区

③中蒙边界

中蒙边界位于我国疆土的北部,边界线横跨内蒙古、甘肃、新疆三个省份。蒙古国是与我国边界线十分绵长,约3800km,是14个相邻国家中最长的。中蒙边界的二级地貌类型包括内蒙古高平原、新甘蒙丘陵平原、准格尔盆地以及阿尔泰亚高山。其中,后三者均属于西北高中山盆地的地貌大区,内蒙古高平原则属于中北中山高原地貌大区。

四种地貌区类型中以内蒙古高平原居多,占比约50%。内蒙古高平原处于太行山-吕梁山和贺兰山两大南北向构造隆起带之间的偏北部地区,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为大面积的缓慢的整体隆升,发育为典型的中海拔的高原地貌。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形断续相连;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④中蒙、中哈、中吉

西北高中山盆地地貌大区共包含5种二级地貌区,分别为新甘蒙丘陵平原地貌、准格尔盆地地貌区、阿尔泰亚高山地貌区、塔里木盆地地貌区及天山高山盆地地貌区。其中有三在中蒙边界线有出现,包括在蒙古、甘肃出现的新甘蒙丘陵平原地貌,在新疆地界的准格尔盆地地貌区和阿尔泰亚高山地貌区,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界的二级地貌亦处于这一地貌大区,包括准格尔盆地、阿尔泰高山和天山高山盆地,而与中吉的边界二级地貌则仅为天山高山盆地地貌区,在地貌类型上具有相似性和整体性,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赘述,仅综合介绍西北高中山盆地地貌大区。

西北中高山盆地大区地处第二级地势阶梯西北部,位于贺兰山以西,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分别与青藏高原大区和中北中山高原大区接壤,西、北分别到国界。本大区地面的平均海拔高度约1370 m,最高峰为位于天山西部的托木尔峰 (7443m)。大区内基本地貌类型差别显著:盆地为平原、台地、丘陵 (含复合型沙丘和沙山) 和少量小起伏山地构成的基本地貌类型组合,占本大区总面积近9成;盆地外围的山地为中、大起伏亚高山和极大起伏高山山地,其面积之和仅占全大区的1成多。

本大区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是比较稳定的塔里木准地台和准噶尔准地台,围绕这两个地台的是活动性强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造山带。各构造单元之间往往以深大断裂分界,它们控制着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对于塑造本区大地形的轮廓起着重大作用。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本大区最显著的地貌组合特点是亚高山、高山为主的山地与中海拔平原为主的盆地相间分布,形成山系—盆地体系。天山山脉横亘中部,将本大区分隔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部是天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以东地区为吐哈盆地、哈顺戈壁、北山山地、阿拉善高平原和河西走廊丘陵平原。大区地处欧亚大陆的腹部,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特征,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为少,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但天山、阿尔泰山的高山、极高山部分降水较多,成为荒漠中的“湿岛”。在这种气候格局下,盆地中干燥剥蚀和风沙作用旺盛,形成干燥剥蚀和风成地貌;山地中自山麓至山顶粉尘堆积作用、流水作用、冰缘作用和冰川作用依次变化,重力作用和湖泊作用夹杂其间,形成黄土地貌、流水地貌、冰水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的垂直分带。

此外,湖成地貌、重力地貌等点缀其间。我国风蚀地貌亦以本大区为最典型,自两大盆地的边缘至中心,地貌呈明显的环状条带分布,依次发育干燥作用的亚高山、山前干燥剥蚀丘陵台地、干燥洪积台地、干燥洪积平原 (戈壁)、洪冲积平原、沙漠或冲积湖积平原和盐湖。现代冰川和冻土分布于天山的高山、阿尔泰山的亚高山和两者之间准噶尔西部穆斯套岭亚高山地区,其中天山山系是我国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

图塔里木盆地地貌区

阿尔泰山:阿尔泰山位于新疆最北部,延伸于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边界,是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总长近2000公里。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是“金山”。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脉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以北,东段在蒙古境内,在新疆境内山段属山脉南坡,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山势较低,山脊线海拔约3000米,主要有阿勒泰市及青河县境内的阿尔泰山,奇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部的北塔山和青河县南部的阿尔曼特山,最高峰友谊峰海拨4373米,位于中、俄、蒙三国边界。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米;西部的山体最宽,愈向东南愈狭窄,高度亦渐低下;从东北部国境线,向南西逐渐下降到额尔齐斯河谷地,呈4级阶梯,山地轮廓呈块状和层状;只在高山阿尔泰山脉地区有冰蚀地形并有现代冰川;除沿北西向断裂作串珠状分布有断陷盆地外,无大型纵向谷地;阿尔泰山堪称典型的断块山。阿尔泰山山体浑圆,山坡广布冰碛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斗成层排列,羊背石、侧碛、中碛、终碛等清晰可见。阿尔泰山有多级夷平面,一般公认有4级,海拔分别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带明显,由高而低有:现代冰雪作用带,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谊峰和奎屯峰为中心,发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此外,阿克库里湖周围,阿克土尔滚与阿库里滚河上源也有现代冰川;霜冻作用带,2400~3200米,古冰蚀地形清晰,积雪长达8个月,以寒冻风化为主;侵蚀作用带,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为主;干燥

剥蚀作用带,1500米以下。

图阿尔泰亚高山地貌区

⑤中印、中巴、中阿、中塔、中尼、中不

中印、中巴、中阿、中塔、中尼、中不的边界位于我国疆土的西南部,主要分布的我国的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接壤边界线十分绵长,多处的大区地貌是我国第一级地貌阶梯中的青藏高原大区,主要的二级地貌区为喜马拉雅高山极山区和喀喇昆仑山极高山区。

青藏高原区是一个由多个地块和活动条带 (缝合带) 组成的复合构造区。古近纪晚期至新近纪早中期,发生两期强烈构造隆升和两期地面夷平,喜马拉雅高山极山区和喀喇昆仑极高山区就是在两期强烈隆升时期,主夷平面被抬升解体形成的巨型地貌单元。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最年轻的山系,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其中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周围有42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4座超过8000米。喜马拉雅高山极山区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扶摇而上的高度、极大起伏(大于3000米)的山峰、高山冰川和以及极大深切的地形的山谷与河流峡谷,马拉雅山脉自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三带:南带为山麓低山丘陵带,海拔700—1000米左右;中带为小喜马拉雅山带,海拔3500—4000米左右;北带是大喜马拉雅山带,是喜马拉雅山系的主脉,由许多高山带组成,宽约50—60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数十个山峰的海拔在7000米以上,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

图喜马拉雅高山极高山地貌

喀喇昆仑极高山区,从阿富汗最东部向东南延伸约480公里。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塔吉克斯坦、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辏于这一山系之内,赋予这一僻远的地区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喀喇昆仑山脉总共有19座山超过7260米。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其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喀喇昆仑山是世界中、低纬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山势高大、宽阔,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众多,冰川规模巨大,雪线海拔5000米左右。谷地中以中亚植物区系占优势,而较多的欧洲植被类型则见于海拔较高处。大多数种、属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温带。植物的垂直分带仅限于北坡和西坡,由谷底向上依次为干旱半干旱草原、阿蒂米西亚森林草原、湿润温带针叶林、亚高山桦属和梣属灌丛及高山植被。植被带的界限,向北随干燥度的不断增加而升高,致使中间森林带范围渐小而终于消失。在较温湿的南坡,从谷地到海拔约3000米处,有松林、喜马拉雅山杉生长,邻近河流处可见柳和白杨。

图喀喇昆仑山极高山地貌区

⑥中越、中老、中缅

写不动了,我要写水化学了!

地貌划分(个人总结)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 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 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变质岩花岗岩 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砂页岩砂砾质 低山300~500 变质岩 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红岩、花岗岩、砂页岩 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基岩、第四纪物质 平原平坦<50 <5°第四纪物质 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中低山临湘市中山外围,五尖山一带,大云山、相思山的外延部分,幕阜山余脉,连云山西南部,复兴山、汨罗市玉池山等,都属于中低山。主要组成物质为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400~6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河网冲沟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中等切割,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具有山岭陡峻,山脊明显,脉络清晰,走向不定的特征。这类山脊多呈圆滑状,田垅兼有凹形和凸形,山体呈猪背状。 低山华容县桃花山一带,大云山、幕阜山、复兴山外围,汨罗市东南部和东北部智峰山以及南部的密岩山、飘峰山、神鼎山的残留顶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岳阳县麻布大山和岳阳楼区小木岭等,都属于低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和砂砾岩。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面坡度25°~30°。切割轻微,河网冲沟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山脊脉络清晰,但走向较乱。 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 丘陵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地带。丘陵面积为343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按地表形态特征可分为高丘陵与低丘陵两个亚类。 高丘陵一般分布在山地前缘地带,或山地余脉的延伸部分。临湘市忠防、横铺、聂市,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饶村,平江县谈岑、瓮江、三阳、钟洞及连云山一带,分布着由变质岩(或千枚岩、板岩)组成的高丘陵。华容县牛角山、小墨山一带,临湘市詹桥、白羊田、贺畈,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甘田、饶村、凤凰,平江县南江、虹桥、柘庄、瑚

全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全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关于全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城市等级划分 一级城市北京、天津、沈阳、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郑州、福州 二级城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合肥、无锡、苏州、宁波、厦门、南昌、长沙、珠海、海口、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济南、大连、哈尔滨 三级城市河北省:保定秦皇岛唐山邯郸邢台沧州承德廊坊衡水张家口 山西省: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晋中运城晋城忻州朔州吕梁 蒙古省:呼伦贝尔包头赤峰乌海通辽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 辽宁省:盘锦鞍山抚顺本溪铁岭锦州丹东辽阳葫芦岛阜新朝阳营口 吉林省:吉林通化白城四平辽源松原白山 黑龙江:伊春牡丹江大庆鸡西鹤岗绥化市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黑河齐齐哈尔 江苏省:常州扬州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镇江南通泰州 浙江省:绍兴温州湖州嘉兴台州金华舟山衢州丽水 安徽省:芜湖亳州马鞍山池州淮南淮北蚌埠巢湖安庆宿州宣城滁州黄山六安阜阳铜陵 福建省: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龙岩莆田宁德 江西省:赣州景德镇九江萍乡新余抚州宜春上饶鹰潭吉安 山东省:潍坊淄博威海枣庄泰安临沂东营济宁烟台菏泽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莱芜 河南省:洛阳焦作商丘信阳新乡安阳开封漯河南阳鹤壁平顶山濮阳许昌周口三门峡驻马店湖北省:荆门咸宁襄樊荆州黄石宜昌随州鄂州孝感黄冈十堰 湖南省:郴州娄底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邵阳益阳永州张家界怀化 广东省:江门佛山汕头湛江韶关中山茂名肇庆阳江惠州潮州揭阳清远河源东莞汕尾云浮广西省:贺州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钦州百色防城港贵港河池崇左来宾 海南省:三亚 四川省:乐山雅安广安南充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广元达州资阳绵阳眉山巴中攀枝花遂宁德阳贵州省:安顺遵义六盘水 云南省:玉溪大理曲靖昭通保山丽江临沧 陕西省:咸阳榆林宝鸡铜川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 甘肃省:白银武威金昌平凉张掖嘉峪关酒泉庆阳定西陇南天水 宁夏省:固原青铜峡石嘴山中卫 新疆:克拉玛依 四级城市河北省:辛集涿州高碑店任丘定州南宫晋州迁安霸州黄骅遵化沙河三河藁城武安河间鹿泉安国深州冀州新乐泊头 山西省:孝义古交侯马高平霍州介休河津永济汾阳原平潞城 内蒙古: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牙克石额尔古纳霍林郭勒二连浩特扎兰屯丰镇阿尔山临河根河满洲里辽宁省:大石桥海城北票盖州凤城庄河凌源开原瓦房店普兰店新民兴城东港北宁凌海灯塔调兵山 吉林省:双辽集安延吉公主岭九台桦甸榆树蛟河磐石大安德惠洮南龙井珲春梅河口舒兰和龙临江图们敦化 黑龙江省:富锦铁力绥芬河海林北安阿城尚志五常安达双城海伦虎林密山宁安讷河穆棱同江肇东五大连池 江苏省:东台江阴常熟通州海门邳州溧阳泰兴如皋昆山宜兴兴化张家港启东江都丹阳吴江靖江扬中大丰新沂仪征太仓姜堰高邮金坛句容 浙江省:温岭永康瑞安余姚慈溪义乌临海上虞诸暨海宁桐乡兰溪乐清龙泉建德富阳平湖东阳嵊州奉化临安江山 安徽省:明光天长宁国界首桐城

地貌划分

地貌单元分类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

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按照边坡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顺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或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小于15°。 2)斜切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15°~30°。 3)切向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30°~90° 4)逆向边坡(反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等级划分表

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等级划分表 (中国一线城市、中国二线城市、中国三线城市) (中国第四线城市、中国第五线城市) 2014年最新中国城市等级划分表 2014年中国城市排名 一线城市(五个)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 二线城市(31个) 二线发达城市(8个): 杭州;南京;济南;重庆;青岛;大连;宁波;厦门;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23个): 成都;武汉;哈尔滨;沈阳;西安;长春;长沙;福州;郑州;石家庄;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烟台;太原;合肥; ◆南昌;南宁;昆明;温州;淄博;唐山(二线中等发达城市但经济水平较弱) 三线城市(61个) 乌鲁木齐;贵阳;海口;兰州;银川;西宁;呼和浩特;洛阳;邯郸;泉州;包头; 南通;大庆;徐州潍坊;常州;鄂尔多斯;绍兴;济宁;盐城;临沂;东营;扬州;台州;嘉兴;沧州;榆林;泰州;镇江;昆山;江阴;张家港;义乌;金华;保定;吉林;鞍山;泰安;宜昌;襄阳;中山;惠州;南阳;威海;德州;岳阳;聊城; 常德;漳州;滨州;茂名;淮安;江门;芜湖;湛江;廊坊;菏泽;柳州;宝鸡; 珠海;绵阳 四线城市(92个) 株洲;枣庄;许昌;通辽;湖州;新乡;咸阳;松原;连云港;安阳;周口;焦作; 赤峰;邢台;安庆;日照;遵义;三明;呼伦贝尔;长治;湘潭;德阳;南充;乐山;达州;盘锦;延安;上饶;锦州;宜春;宜宾;张家口;马鞍山;吕梁;抚顺;临汾;渭南;开封;莆田;荆州;黄冈;四平;承德;齐齐哈尔;三门峡;秦皇岛;本溪;玉林;孝感;牡丹江;荆门;宁德;运城;绥化;永州;怀化;黄石;泸州;清远;邵阳;衡水;益阳;丹东;铁岭;晋城;朔州;吉安;娄底;玉溪;辽阳;南平;濮阳;晋中;资阳;都江堰;攀枝花;衢州;内江;滁州;阜阳;十堰;大同;朝阳 六安;宿州;通化;蚌埠;韶关;丽水;自贡;阳江;毕节 五线城市 拉萨;克拉玛依;库尔勒;昌吉;哈密;伊宁;喀什;阿克苏;石河子;晋江;增城;

常见地貌单元地分类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全国城市土地等级划分表

全国城市土地等级划分表,看看大家都在哪个级别<18554>字节 中新网1月8日电国土资源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通知称,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部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18507-2001)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基准地价水平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定,依据评定结果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土地等别。调整后全国各县、市(区)的土地等别详见附件,此次调整中土地等别发生变化的以黑体标注。 通知还指出,2009年1月1日起,《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按调整后的土地等别执行。 附件:土地等别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 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 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 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 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 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 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 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 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 深圳市宝安区 重庆: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通州区 天津:塘沽区 河北: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 一.引言 地貌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制约着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其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在军事战争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对地貌的认识与研究十分重要。地貌区划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布、成因及其异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划分若干等级的地貌区域。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地貌类型特征、组合及其演变趋势的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大,形成地貌的营力过程复杂多样,使得地貌类型与自然景观极为繁多,进行地貌区划对军事行动和生产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地貌界在区域地貌和地貌分类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地貌的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两大系列的分类方案。基本地貌类型是在传统的山地和平原的基础上,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和起伏高差来分为七大类,然后根据五大海拔高度划分为28个基本的地貌类型(表1)。地貌成因类型上主要参考1:100万地貌图例系统来进行汇编,共划分为海积、海积湖积、海积冲积、湖积、盐湖沉积、湖冲积、冲积、冲洪积、洪积、干燥洪积、风积、黄土堆积、冰水沉积、冰碛、熔岩堆积、剥蚀等16种地貌成因类型。

二.各级地貌区划分标准和依据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组合复杂,不同区域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的规模差异很大,因而在进行全国地貌区划时通常采用多级分区。一般采用3~4级分区,即:大区、区、地区和小区,分别表示第一级地貌区至第四级地貌区,即将全国分若干地貌大区,一个大区内分若干个地貌区,依此分级。 从高级地貌区域到低级地貌区域,地貌类型组合通常由复杂到简单,所包括的类型组合数目逐渐减少,地貌类型组合的规模由大而小。在地貌区划中高级地貌区域通常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而低级地貌区域中以外营力塑造的地貌为依据,这一观点目前被普遍采用,但也并非绝对。 当在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划分的地貌区域中地貌组合较复杂,且内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决定区域内的地貌差异时,次级地貌区仍可依此为依据。高级地貌区域中内营力作用控制的地貌类型组合基本相同,而外营力引起的地貌差异占主导地位,则以外营力地貌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当地表组成物质对区内地貌分异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以岩性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如有无黄土覆盖可造成地貌侵蚀强度的明显不同,所产生的地面切割和沟谷发育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黄土地区可以把黄土覆盖与否作为划区的标志。较低级地貌区划通常以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主要依据,但当区域中外营力作用基本相同,而其他因素作用有明显差异时,可以不按外营力为主导因素去进行区划。 全国同级的各个地貌区域的具体情况常常千差万别,因而目前难于提出一个统一的各级地貌分区标准。如果全国某级地貌区使用统一的区划标准,一般也难于反映客观实际。 三.我国的地貌类别区划 按我国的情况,这里提出各级地貌区的面积等级如下:一级区空间规模一般在106km2左右,二级区一般为105km2左右,三级区一般104km2左右,四级区一般103km2左右。本文主要讨论较高的两级地貌区(地貌大区、地貌区)。地貌大区(一级地貌区):主要由大山脉、大高原、大山原、大盆地、大平原等规模的基本地貌类型组合构成,主要是受内营力控制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形轮廓的地貌差异。它们从宏观上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空间规模上一般是106km2级。如青藏高原大区是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形成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绝大部分为各类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基本地貌类型。中国地势上的三大地貌阶梯及其近南北向山地控制着地貌组合的宏观差异,在考虑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外营力差异性基础上,可将中国划分为面积在260×104km2~115×104km2的6个地貌大区。地貌区(二级地貌区):在地貌大区内,根据内营力作用造成的较大规模山地、高原、山原、盆地、平原等次级基本地貌类型组合、地貌形态(包括海拔高度起伏高度)、大面积的物质组成和外营力过程(如:黄土、沙漠、喀斯特和干旱荒漠气候地貌…) 等的区域差异,划分为空间规模一般在105km2左右的若干个地貌区。 根据这些地貌组合在东西、南北向宏观差异可以将中国地貌分成了6个地貌大区。第一级地貌阶梯单独划为一个地貌大区——青藏高原大区。第二级地貌阶梯南部划为一个地貌大区——西南亚高山中山大区,北部以贺兰山为界,西部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东部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第三级地貌阶梯南部为东南低、中山大区,北部是东部低山平原大区。这六个大区的地貌类型组合主要受内营力巨型构造单元控制,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貌轮廓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10月23日,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会”在长沙县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绿皮书显示,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原有的城市划分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 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按照全新标准统计,绿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5个,其中地级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均超过百万;省会城市中,除银川、拉萨外,其他城市市辖区人口也超过百万(也就是说,省会城市中只有银川、拉萨属于中小城市);地级城市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东部地区的地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大多超过百万,以山东省为例,15个地级城市中,只有滨州、德州、威海、东营等四个城市城区人口低于百万。与此相对应,中西部地区的多数地级城市市区人口均未超过百万。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市辖区常住人口低于百万的地级以上城市数量,在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62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6%。 在368个县级建制市中,除了昆山等极个别发达城市的市区人口接近或略超过百万之外,多数建制市市区人口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都归属为中小城市。此外,全国有50个地级区划、1580个县级行政区划(1463个县、117个自治旗县)并非建制市,但这些地区(州、盟)、县(自治旗县、旗)的中心城镇,也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建制市的市区较为接近,中心城镇居民享受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也归属于中小城市。 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160个,其中地级建制市162个,非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50个,县级建制市368个,非建制市的县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1580个。 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 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

中国城市行政级别分级

中国城市行政级别分级 1级:准国级,香港,澳门2特区(对外享受国家和地区中的地区级,可以单独参加国际的经济,社交,体育活动和申办国际级的活动,如奥运会等,高度自制,有自己的区旗,区徽) 2级:正部级: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3级:副部级: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西安,成都,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4级:准副省级: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十个“较大的市”。 5级:正厅级:一般地级市 6级:副厅级:省直管县级市 7级:正处级:一般县级市 按照综合指标“城市IT级别指数”的数值,进行排名: 1、城市IT级别指数在50以上的,列为1级城市。 2、城市IT级别指数在10以上的,列为2级城市。

3、城市IT级别指数在5以上的,列为3A级城市。 4、城市IT级别指数在3以上的,列为3B级城市。 5、城市IT级别指数在2以上的,列为4A级城市。 6、城市IT级别指数在2以下的,列为4B级城市。 所谓的(城市IT级别指数)是指综合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总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软件业规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各项指标,考察了城市IT市场发达程度,并通过精细的调查研究、计量研究和案例研究,形成了对中国城市IT环境的现状倾向性、变化趋势和规律性的重要发现——城市分级标准。 中国大陆现行城市行政级别一览 一、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直辖市与省辖市、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市(县级)。现时中国大陆有四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二、副省级市: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同级。副省级市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中国国务院同意才能成为副省级市。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 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中国城市级别划分

中国城市级别划分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5个)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这些城市是中国的“108好汉”,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第一档: 中央直辖市(4个):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第二档: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 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特区是优惠政策但不是城市级别) 第三档:“较大的市”(49个) 邯郸、大同、鞍山、抚顺、本溪、吉林、齐齐哈尔、无锡、苏州、徐州、淮南、淄博、汕头、珠海……等。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具有形态特征和成因相同的地貌单元。它们形成的地貌分类方案是地貌研究的基础。中国地貌类型分布图中的地貌类型分布图,人们早已形成了地貌类型的概念,并使用了山、丘、平原等按形态特征简单划分的词语。现代地貌学诞生后,依据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仍然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种方法。 例如,德国a. penke 在1894年的分类划分平原,悬崖,山谷,山脉,洼地,洞穴和其他类型。然而,更多的学者使用形态学原理来进行分类。例如,1884年和1899年,美国戴维斯根据构造、力和时间三要素提出了分类; 1929年,苏联的k. k. 马尔科夫提出,侵蚀-大地构造地形、构造地形、蚀刻或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应根据地形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形状、起源和年龄)进行划分。1958年,根据成因划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和火山地貌5种类型。 按地貌形成原理划分的地貌类型也十分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此外,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除了内力和外力外,还包括地表成分。不同的成分经常形成不同的地球表面形态。因此,建议根据形态标记、遗传标记、材料组成标记、发育阶段和年龄标记进行综合分类。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出现了应用地貌类型,目前形态学分类较为流行,主要包括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动力地貌学。

陆上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海底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 1个相对稳定的屏障,2个相对稳定的台地,3个弱活动台地边缘,4个活动屏障造山带,5个台地边缘造山带,6个年轻的地槽边缘造山带,6个火山、8个边缘或山间洼地、9个台地或地台洼地、10个隆起地台上的累积地形、□水下大陆斜坡、□过渡带、□海底、□中海王乃梁将中国陆地划分为4种断陷平原和9种隆起山地、高原和丘陵: (1)燕山运动以来以沉降为主的平原,(2)自第一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平原为主要沉降区,(3)第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主要沉降区,(4)第一、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沉降区,(5)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6)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7)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喜马拉雅运动大幅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盆地,燕山运动不同上升、下降的山丘和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喜马拉雅运动主要形成的是□熔岩台地和高原。

中国销售大区及城市级别的划分

中国销售大区及城市级别的划分 2014-05-21数据化管理数据化管理 按行政区域划分渠道是企业一种常规的做法,如图所示,是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统计表。 这种行政区域的划分每年都会有些小的调整,如图6-7所示,是2010-2012年的行政区域统计,其中地级市、县级区、市辖区、县级市、县几乎每年都有变化。 同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还把全国分成了七大区(不含港澳台地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以上的分类更多是行政管理的一种分类方法,在我们实际以销售为导向的渠道管理过程中,大区分法会有些不同,常规会有四大区、六大区、八大区三种分法(不含港澳台地区),具体明细如图6-8所示。当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业务阶段都会有略微不同的分法。

这三种销售区域分法的原则是区域间销售额和行政管理的一种平衡。 我们一般不对省级进行分级管理,不过会按级别对城市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一般会参考该城市的人口数,人均年收入、经济实力、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等因素。 特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是传统的四个特级城市,不过随着成都在西部零售市场的崛起,有些零售公司或品牌商将成都替代了深圳)一线城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福州、厦门、长沙、武汉、天津、济南、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成都、重庆、西安 二线城市:珠海、佛山、泉州、东莞、南宁、海口、三亚、昆明、绵阳、贵阳、拉萨、石家庄、太原、包头、、呼和浩特、、烟台、长春、鞍山、南昌、郑州、合肥、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 三线城市:唐山、秦皇岛、邯郸、保定、廊坊、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抚顺、本溪、锦州、吉林、四平、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常熟、镇江、连云港、江阴、宜兴、昆山、湖州、丽水、萧山、瑞安、义乌、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莆田、漳州、石狮、景德镇、九江、鹰潭、东营、潍坊、泰安、威海、滨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十堰、宜昌、襄樊、株洲、湘潭、衡阳、邵阳、韶关、汕头、江门、茂名、中山、潮州、柳州、桂林、北海、自贡、攀枝花、乐山、宜宾、南充、曲靖、玉溪、保山、大理、遵义、铜川、宝鸡、咸阳、汉中四线城市:除上面城市之外的所有城市 乡镇市场:位于农村的乡镇,全国有40,446个乡级市场 目前我国的高线城市竞争都非常激烈,现在大家都将重心向下移,未来二三线城市将是竞争的主战场。 点击“原文链接”可以阅读本人的【零售店铺销售追踪预测分析模板】介绍。 阅读原文举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