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原料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8
四种饲料原料的真伪鉴别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饲料中添加真菌类、生物菌落类和无机物质等不合格
原料会对动物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鉴定饲料中真伪原料
的方法非常重要。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有效地鉴定饲料原料的真伪呢?
1、鉴定进口饲料原料真伪:对于进口饲料原料,应仔细查看其包装标
签上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等信息,以及与原厂的电话、
网址核实,以确保是否为正规的进口饲料原料。
2、检验粮食中真伪饲料原料:饲料原料外表大都是糠米或粒状物,
可通过可视化检测,鉴定其中是否混杂有有毒微生物或无机物质;同
时也可以采用实验室技术,如吸光光度法、质谱法等,进行深入检测,以准确判断原料的真伪。
3、检验添加剂真伪:一般的添加剂有提高动物发育的营养添加剂和其
他保健品,应看清此类添加剂是否有批准文号,如果没有,应禁止使用,以确保添加剂的真伪。
4、检验谷类中真伪饲料原料:谷类中的饲料原料比较复杂,检验时应
注意饲料成分的比例,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通过和表
格中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饲料中真伪原料比例,从而判断谷类中真
伪饲料原料。
总之,正确有效地鉴定饲料原料真伪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具
体的话一定要根据饲料原料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鉴定原料真伪的相
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饲料的真伪,更好的维护动物的健康。
原料药的鉴别实验常用方法一、引言原料药是制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制剂的质量。
因此,对原料药进行鉴别实验是制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原料药鉴别实验的常用方法。
二、外观特征鉴别法外观特征鉴别法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原料药鉴别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样品与标准品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它们是否相同。
这种方法适用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的样品。
三、熔点测定法熔点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时所显示出来的温度范围来确定其纯度和同质性。
该方法适用于结晶性较好且熔点较低(<300℃)的物质。
四、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样品中功能团基团及其结构,从而判断样品的同质性和纯度。
该方法适用于样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五、紫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定样品在紫外光下吸收的特定波长来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该方法适用于样品中含有芳香环、双键等化合物。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别化学成分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按照其亲水性或亲油性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各成分峰面积或峰高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成分。
该方法适用于样品中含有多种化合物。
七、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鉴别和定量有机物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按照它们在固体载体上的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各成分峰面积或峰高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成分。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较好且分子量适中的有机化合物。
八、结论在制药过程中,原料药鉴别实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外观特征鉴别法、熔点测定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的同质性和纯度,从而保证最终制剂的质量。
常见饲料原料的质量鉴别方法作者:杜晓光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6期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养殖效益不同。
养殖生产中,常见“玉米+豆粕”和“玉米+杂粕”型日粮,不论采取哪种日粮模式,养殖场(户)都必须对玉米、豆粕等常见原料的质量进行认真鉴别。
只有采用高质量的原料,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畜禽产品。
一、玉米1. 感官识别优质的玉米,籽粒均匀整齐,在散射光照射下色泽鲜艳、有光泽,哈气后会嗅到本身固有的气味,咀嚼后有甜味;而劣质玉米,颜色发暗、无光泽,有的胚部有黄色、绿色或黑色的菌丝,哈气后会闻到霉味、腐败气味,咀嚼后会有酸味、苦味等不良气味。
2. 水分鉴定手抓玉米,如籽粒较硬,籽粒脐部下凹有皱纹,则水分少;也可根据玉米的破碎程度、牙齿感觉和发出声音的高低,来判断水分的高低。
3. 霉变判断取玉米样品500克,用粉碎机粉碎后放到暗箱中,用紫外灯进行照射,估计荧光面积,按照GB1353-2009标准规定,荧光面积不得超过样品总面积的2%。
二、豆粕1. 感官识别质量好的豆粕呈金黄色或者黄色,有豆类的芳香味,无霉味和酸败味,咀嚼后有甜味,并且比较松散,流动性好。
反之,劣质的豆粕会出现异味、霉变、结块等现象。
2. 水分鉴定手抓豆粕能够明显感觉豆粕碎片很容易散开,这时水分在14%以下;如果感觉碎片发滞,说明水分太高。
3. 掺假鉴别豆粕中常见掺假物有麸皮、稻壳、米糠和磨细的黄土。
鉴别时,把颗粒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后使劲一搓,搓不细的即是真正的豆粕;也可尝一尝,看有无豆子的味道;还可以闻一闻,看是否具有豆香味。
有条件的也可以用碘酊来判断,放一些豆粕于干净的瓷盘上,滴入几滴碘酊,5~6分钟后如果有物质呈蓝紫色,则说明可能掺有玉米、麸皮等。
三、麸皮1. 感官识别麸皮一般呈土黄色,细碎屑状,新鲜一致,可以闻到麦香味,无其他异味。
2. 掺假鉴别麸皮中常见掺假物有稻糠、锯末、滑石粉、钙粉等。
6大原料掺假识别法一、鱼粉。
常掺有棉子饼、菜子饼、尿素、泥沙等物质。
⑴感官检查法:合格的鱼粉颗粒大小一致,肉眼可见大量鱼肌纤维及少量鱼刺、鱼鳞、鱼眼等,颜色呈浅黄色、黄棕色或黄绿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有鱼腥味、无异味。
掺假的鱼粉可见形状、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鱼刺、鱼鳞、鱼眼等,成粉状或颗粒过细,易结块,手握结实成团,鱼腥味淡,有异味。
⑵气味测试法:取鱼粉约20克和大豆饼10克放入三角瓶中,加入适量水,盖紧瓶盖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盖子,若能闻到氨的气味,则说明掺有尿素。
二、豆饼(粕)。
常掺有泥沙、碎玉米或石粉等物质。
⑴水浸法:取样品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碗中,浸泡2-3小时,然后轻轻搅动,若掺有泥沙,则分层明显,上层为豆饼,下层为泥沙。
⑵碘酒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铺平铺薄,滴上几滴碘酒,1分钟后,若有物质变为蓝黑色,则说明掺有玉米、稻壳等物质。
三、麸皮。
常掺有滑石粉、米糠等物质。
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抽出手,若手上粘有白色且不易抖落的细末,则说明掺有滑石粉。
用手抓一把麸皮用力握,能成团的为纯正麸皮,若握时有胀感,则说明掺有稻糠。
四、骨粉。
常掺有石粉、贝壳粉、细砂等。
⑴肉眼观察法:纯正的骨粉呈灰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部分颗粒呈蜂窝状,掺假骨粉的仅有少许蜂窝状,若是假骨粉则完全没有蜂窝状颗粒,掺贝壳粉的骨粉色泽发白。
⑵稀盐酸溶解法:将样品倒入稀盐酸中,真骨粉会发出“沙沙”声,骨粉颗粒表面不产生气泡,最后基本溶解,稀盐酸液变浑浊。
⑶焚烧法:取少许样品放入试管中,置于火上焚烧,真骨粉产生蒸气,并伴有刺鼻的烧头发味,而掺假骨粉焚烧产生的蒸气和气味较少。
五、贝壳粉。
质量差的贝壳粉呈面粉状或碎骨状,含钙量低。
质量好的贝壳粉应含70%以上的高粱粒大小的小贝壳、30%以内的碎面。
大贝壳粉碎后含钙量为36%。
六、蛋氨酸。
市售掺假蛋氨酸常被掺入淀粉、葡萄糖粉、石粉等物质。
食物原料质量标准辨别方法1)生鲜蔬果类品质辨别.A、叶菜类蔬菜的品质判别。
一般优质质量形态为:梗白色或浅绿色,梗细嫩脆,易折断,整棵菜水分充足,棵株挺直,无根.一般劣质质量形态为:有黄叶、枯萎、叶上有斑、虫蛀洞或小虫,腐烂、压伤,散水太多。
B、茄果类蔬菜的品质判别.辣椒类一般优质质量形态为细长圆锥形,颜色黄绿或碧绿、有光泽、表面光滑,饱满有一定硬度和弹性,肉薄籽多,辣味重.而劣质质量形态为腐烂、干尖、表面无光泽、有皱纹、断裂、干软、划痕。
番茄优质为颜色大红、粉红或黄色,光泽亮艳,个大圆整,饱满有弹性,至少八成熟,肉厚籽少、味甜中带酸。
劣质为腐烂、压伤,过软或过硬,表皮有斑点或皱裂,畸形果。
大白菜优质为外叶淡绿色、奶白色,帮白,内叶乳白色,叶新鲜光泽,棵株大、完整、包心坚实紧密,根部断面洁白完整。
劣质为空心、烂心、压伤、冻伤、虫蛀、雨淋水浸、裂缝,老帮黄叶、外叶萎、包心松,有泥土.茄子优质为色正(紫、青、白)、形正(棒形、卵形、灯泡形),表面光滑有色泽,有弹性不软,皮薄肉嫩籽少,个体均匀。
劣质为表皮有皱,压伤、虫蛀、烂斑,籽肉分离,太软。
西兰花优质为花蕾颜色深绿、细密紧实不散,球形完整、表面有白霜,花梗深绿、紧凑,外叶绿色且少,主茎短。
劣质为花蕾有烂斑、污点、粗而松,表皮发干,压伤、刀伤、虫害,主茎长.C、瓜类蔬菜的品质判别。
优质质量形态为瓜身条直均匀,皮颜色翠绿、薄嫩,丝瓜易断无弹性,苦瓜有一定硬度,囊黄白,子小,味苦.南瓜瓜形周正,肉金黄、紧密、粉甜,表面硬实。
劣质的为颜色泛黄、皮粗糙,弯曲、不均,伤疤、烂斑、黄斑,丝瓜较软有弹性,肉松软或空。
苦瓜有虫洞、斑点,颜色发黄、甚至发红,瓜身软。
D、豆荚类蔬菜的品质判别。
优质质量形态为颜色嫩绿有光泽,豆荚细长、均匀挺直、饱满,水分充足,有韧性、弯曲,豆粒大(荷兰豆粒小而无),豆芽挺直,芽身短而粗,根须少,芽色洁白晶莹.劣质的为虫洞、黄斑、烂斑,粗细不均,豆荚松软、有空,折之不断、筋丝较韧。
烹饪原料感官辨别方法烹饪原料感官辨别方法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坏。
④听觉检验:通过耳朵听被检原料主动或被动发出的响声来鉴定其品质的好坏。
⑤触觉检验:就是通过手接触原料,检验原料的重量、质感(弹性、硬度、粗细)等,从而来判断原料的质量。
以种感官检验的方法,有时用一种,有时会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感官鉴定简单易行,宜于企业使用,但容易产生偏差。
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可以迅速地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
但感官鉴定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凭人的感觉对原料的某些外形特点进行大致判断,不能完全反映其内部的本质变化,其准确度不及理化检验。
而且,人的感觉和经验有差别,往往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常用烹饪原料的营养 1.谷类谷类所含的营养素因种类、品种、地区、加工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其主要的成分有:(l)糖类(碳水化合物)在谷类中约含70—8o%,主要存在于胚乳中。
谷类所含的糖类被机体利用率很高,如小麦93%,大米达95%。
(2)脂肪:谷类含脂肪量很低,仅为1.5%左右。
玉米和小米的含量较高,约为4%,主要在粉糊层和谷胚部。
(3)蛋白质:粮谷类蛋白质所台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相同,所以各种粮食混合食用,可令氨基酸互补,使蛋白质的质量提高。
(4)维生素:谷类中主要含维生素bl及少量维生素a和e。
b 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胚和皮内,故粮食不宣加工得过于精白。
(5)矿物质:米、麦中含有磷、钾、镁、钙等,但加工图越精,损失越大。
2.豆类豆类含蛋白质量很高,一般在20—50%之间。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一)鱼粉的掺假检验A.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1、海参海参以体形大,肉质厚,体内无沙者为上品;体小,肉质薄、硬,不开背,体内有沙者为次品。
2、鲍鱼鲍鱼以金黄色,体厚饱满,肉质细致,表皮平滑有光泽者为上品;体形小,色泽灰暗,有斑点或霉味者为次品。
3、鱼鳔鱼鳔以张大体厚,干燥,无虫蛀,色泽明亮为上品;色泽春暗,片薄张小者质量较次。
4、鱼脑鱼脑以光泽明亮,呈乳白色,骨质较硬,无杂色者为上品;色暗、大小不均,染污物者为次品。
5、鱼唇鱼唇以体形大,肉质厚,色泽鲜明透亮者为上品;体小且色暗淡者质量较次。
6、虾米虾米以色红光亮,粒大肉肥,干爽纯净无皮壳,盐轻味鲜者为上品;色浊身湿粒小,且盐重有杂质与异味者为次品。
7、干贝干贝以粒大干燥,色鲜黄亮,呈圆柱形而粒头均匀者为上品;色泽暗淡且粒小破碎者为次品。
8、鱼翅鱼翅有多种多样,一般以体大干爽,表皮无疵点或疵点少,且质地坚实者为好。
但因鱼翅的生长部位不同和品种不同,应注意从内部质量鉴别:(1)弓线包。
弓线包指鱼翅中有不能用的细长芒骨,翅体多黑混色,翅筋细软,质量差。
(2)石灰筋。
指翅板中夹有白色坚硬状如石灰的物质,翅板较大,翅筋粗糙,一般不宜食用。
(3)熏板。
指鱼翅干制时因自然环境关系,不是用日晒而是用炭火烘焙,使翅体灰暗坚硬,不易脱沙,非佳品。
(4)油根。
指翅体带咸质,产地保藏不善,刀割处的残肉发生腐烂,有腥臭味,须切除才可食用。
(5)夹沙。
捕鲨时伤其皮使沙粒陷入翅内,板翅不平,板翅不平,皱纹陷入,沙粒较难除去,品质较差。
白木耳以朵大,色泽鲜明(黄白色),似梅花状,无碎渣而带韧性者为上品,色苋赤兼间,花状子实体似枯萎及朵小者质量差。
作文400字/zt/7/ cddfee。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一)鱼粉的掺假检验A.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 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 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