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4
富兰克林的读书法阅读及答案题目【题文】课外阅读。
富兰克林的读书法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
他的读书方法是:②一借。
由于家境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
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
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
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
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
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
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摘抄下来。
他读过电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④三背。
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
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
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
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
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
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
二是创作。
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选文有删改)【小题1】用“√”标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恶劣(lüèliè)家境(jìn jìng)阐(chǎn shàn)述【小题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第⑥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几层意思?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lièjìng chǎn【小题2】第三种方法“背”的好处是可以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主题群文阅读学习之道(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学习之道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抄书自序顾炎武炎武之先家海上,世为儒。
自先高祖为给事中,当正德之末。
其时天下惟王府、官司及建宁书坊乃有刻板,其流布于人间者,不过《四书》《五经》《通鉴》、性理诸书。
他书即有刻者,非好古之家不蓄,而寒家已有书六七千卷。
嘉靖间,家道中落,而其书尚无恙。
而倭闌入江东郡邑,所藏之书与其室庐俱焚,无孑遗焉。
洎万历初,而先曾祖历官至兵部侍郎,清介之操,虽一钱不以取诸官,而性独嗜书,往往出俸购之,及晚年而所得之书过于其旧,然绝无国初以前之板。
而先曾祖每言:“余所蓄书,求其有字而已,牙签锦轴之工,非所好也。
”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二十年来赢幐担囊以游四方,又别有所得,合诸先世所传,尚不下二三千卷。
其书以选择之善,较之旧日虽少其半,犹为过之。
自少为帖括之学者二十年,已而学为诗古文,以其间篡记故事,年至四十,斐然欲有所作;又十余年,读书日以益多,而悔其向者立言之非也。
本生祖赞善公文集至数百篇,而未有著书以传于世者。
昔时尝以问诸先祖,先祖曰:“著书不如抄书。
凡今人之学,必不及古人也;今人所见之书之博,必不及古人也。
小子勉之,惟读书而已。
”先祖性豪迈不群,然自言少时日课抄古书数纸,今散亡之余犹数十帙,他学士家所未有也。
自炎武十一岁,即授之以温公《资治通鉴》,曰:“世人多习《纲目》,余所不取。
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也。
班孟坚之改《史记》,必不如《史记》也;宋景文之改《旧唐书》,必不如《旧唐书》也;朱子之改《通鉴》,必不如《通鉴》也。
”念先祖之见背,已二十七年,而言犹在耳,乃泫然书之。
(选自《亭林文集》卷二,有删改)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 B.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 C.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 D.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武之先家海上”中“家”字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家”含义不同。
《爱因斯坦的读书法》阅读练习及答案爱因斯坦的读书法:阅读练及答案练一1. 爱因斯坦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答:爱因斯坦认为目标明确和持续研究是最重要的。
2. 为什么目标对于阅读很重要?答:目标能够帮助我们聚焦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3. 爱因斯坦建议如何确保持续研究?答:爱因斯坦建议通过持续研究来不断拓展知识,包括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和研究新的技能。
练二1. 怎样阅读才能最有效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答:爱因斯坦认为,深度阅读是最有效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的方法,即通过仔细阅读并思考内容,而不是仅仅快速阅读和收集信息。
2. 什么是“反思”?为什么反思对于阅读很重要?答:反思是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的过程。
反思对于阅读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3. 如何进行反思?答:爱因斯坦建议采用写作的方式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顾所读内容。
练三1. 为什么爱因斯坦建议选择优质的书籍?答:爱因斯坦认为优质的书籍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思考,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开阔视野。
2. 如何挑选优质的书籍?答:爱因斯坦建议通过参考书评、咨询专家、了解作者背景等方式来挑选优质的书籍。
3. 爱因斯坦对于选择书籍的数量有什么建议?答:爱因斯坦认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建议选择少量但优质的书籍进行阅读。
练四1. 什么是“启示”?为什么启示对于阅读很重要?答:启示是阅读中所获得的新思考、新发现或新观点。
启示对于阅读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开拓思维、促进个人成长和创意思考。
2. 如何应用启示?答:爱因斯坦建议将所获得的启示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尝试应用到实际中,并进行实践和实践。
3. 爱因斯坦认为阅读和启示对于个人的意义是什么?答:爱因斯坦认为阅读和启示是个人成长和智慧的源泉,能够推动个人的进步和创新能力。
以上为阅读练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爱因斯坦的读书法。
顾颉刚《怎样读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怎样读书顾颉刚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
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有特殊的兴趣。
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
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
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
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
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
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
换句话说,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
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
遇到什么有疑惑的地方,就为它查一查。
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
不怕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
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能了。
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为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
其一,不可以有成见。
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
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本身也不能被研究得好。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基础过关练(2024江苏镇江一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
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
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作为读书目的,就和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的真正阅读者。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即使在收音机、电视出现以前,许多资讯与知识也是靠口传或观察而得。
但是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是不够的。
他们知道他们还得阅读,而他们也真的身体力行。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
收音机,特别是电视, ①,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
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②,这使得新闻事件极具代入感,信息变得形象生动。
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 ③,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
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
相反,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
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
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节选自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11.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四川成都开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谈读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谈读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读书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读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
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栗。
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
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
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②读书要忌杂。
()是一流的好书,()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
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
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议论文阅读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现代文(40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孙绍振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
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
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
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
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
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
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
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
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
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
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
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
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
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材料一)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读书思考,随手记之,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有删改)(材料二)我的读书经验蔡元培①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
②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
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理解题与答案我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年),有六十年了。
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年底,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游戏》(Quiz Show)的电影。
电影是真实故事,主角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
查尔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
查尔斯·范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今天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
查尔斯?范多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终究不敌良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答案。
电影在查尔斯?范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 J.Adler)收留,以及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的人物。
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
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自传。
艾德勒在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之后,不但为此哲学所着迷,也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正式求学。
(【A】不过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所以没能拿到学士文凭。
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编辑增写,因此,今天我们读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
导语:下面是朱光潜《谈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帮助自己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是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0.结合语境解释“涵泳优游”。
11.“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12.最能表达选段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13.选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
10、意为运用得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的一种境界。
11、指代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以多为贵。
12、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13、比喻论证:“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引用论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对比论证:“少读”与“多读”对比。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试题内容: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我国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选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读书之法阅读答案(样例5)第一篇:读书之法阅读答案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便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联系上下文,“读死书,死读书”的意思是“感情专一”是指1.(因为)(无论)(都)2.鲁迅跳读法/爱因斯坦总分总三步读书法/毛姆乐趣读书法/3.只相信书上的东西而不去实践,不如不看书.4.正如老师所言:“读书切不可囫囵吞枣!”5.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6.(2)7.答:我喜欢鲁迅的“跳读法”.因为鲁迅先生说得对,长期停留在一个不懂的地方,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我们应当学会跳读法,看到不会的地方便跳过去看下一个内容,也许就会看懂前面这些不懂的了.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第二篇:读书之法1、问题:出现阅读疲劳时,怎么办?1.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看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
读书⽼舍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怎样读书,是⾃⼰要解决的问题。
⽼舍的《读书》让我们根据⾃⼰的实际情况⽽定读书的⽅法下⾯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舍的阅读材料 ①怎样读书,在这⾥,是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我读书没系统。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
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读得很快,⽽不记住。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吗?书应该记住⾃⼰。
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
我⼜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页去。
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
书要是不服⽓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
⼀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家都不读《啼笑因缘》,⼈家写它⼲吗呢?⼀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
读完⼀本书再打通⼉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
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得我⾃⼰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私⼀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是书中的⼀段最⼊我的味;因为这⼀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段的美或者正⾜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概是⾼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的书,不愿谈论⾃⼰的书。
“⼉⼦是⾃⼰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还没有过⼉⼦。
有个⼩⼥⼉,⼥⼉能不能代表⼉⼦,就不得⽽知。
“⽼婆是别⼈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
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的好。
别⼈的书⾃然未必都好,可是⾄少给我⼀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的,⼀提都头疼!⾃⼰的书,和⾃⼰的运⽓,好象永远是⼀对⼉累赘。
好读书阅读理解答案读书之美阅读理解答案阅读理解是我们需要接触的一个知识点,各位同学,我们看看下面的好读书阅读理解答案,请看:好读书阅读理解答案①读书啊读书。
自识了字,便年复一年地读着。
不记得读没读过“看图识字”,连环画是看过的,对图的兴趣还不如对文字大。
读了课文,读了小说,“文革”时读“语录”,此后就什么都读,医书也读,再以后便自己也写了。
热衷于买书,买来的书倒不怎么热心读它了。
书是借来的好看。
直到去年底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分送亲友,很希望他们能读一遍。
谁知会不会呢?②人是不可能将书读尽的。
有的书可读多遍(比如自己的书),有的书翻一翻就放回书架了,今生今世也许永不读它。
读书原是做笔记的,记下让以后的自己读它而不必读原著。
后来发现自己并不翻阅笔记,便不做了。
这样可读得飞快,读得不累。
③所读的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在床上看完的。
这不合用眼卫生守则,但合另外的科学。
若身体静了,书才读得下去,读来才有益。
何况身体放平,脑中血量充沛,大脑才活跃得起来。
④读书就是读书。
若读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中奖、应考,以及什么“颜如玉”的。
此书休矣。
读通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
小时候觉得十分乏味、差劲、恶劣的书,长大或许能A。
相反。
以前曾认为最像样的书,再读或许会冷笑数声。
在书中看出有意思和看出没意思都不容易。
⑤读书不是为了写作。
否则,可读的书就非常有限了。
所写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读得入了神,书中自有分子向脑中运动,不牵强,不突兀。
当然,也可边读边想的,想想作者何以要这般写。
能作这种触景生情的思想,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
⑥但最大乐趣无过于挑剔了。
能将一本书读出破绽来。
可算是读得入门了,小到找出个错字。
大到将一本书据理否决了。
我曾当过几天教师,学校不太正规,上课就可以随意发挥。
边教课文,边以小人之心将课文的字词段改一改,自以为得计,心中有了幸福之感。
我改过的诗,他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读书思考,随手记之,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有删改)(材料二)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①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
②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
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
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
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
③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
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
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
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几乎不容易寻到了。
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摘自肖东发、杨承运编写《北大学者谈读书》,有删改)(材料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选自《》)32.上述几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读书应持的方法,请你分别概括。
33.材料一第②③两段列举顾颉刚和钱钟书先生的例子,有何作用?34.请你对材料二的第③段进行改写,使之能放入材料一的第④段,作为反面事例,与顾颉刚、钱钟书的例子形成对比。
35.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在末尾的书名号内填补合适的标题名称(15
字以内)。
36.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以你自己读过的某一本书为例,谈谈你的读书方法。
(要写出书名;字数50以上)
【答案】
32.(1)要做笔记;(2)要专心;(3)要有“慢阅读”的意识。
33.作为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4.示例: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
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35.示例: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我们需要“慢阅读”、要有“慢阅读”的意识……
36.结合具体的书,谈自己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