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1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组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组成。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
2.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植物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15分钟)- 让学生观察班级里的小植物,观察它们是如何生长的,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探索植物的结构组成(20分钟)- 给学生展示植物标本,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等。
- 利用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的不同部分有什么功能?为什么需要细胞?4. 实验:植物的吸水能力(20分钟)- 将几个小植物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它们的吸水情况。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为什么植物需要吸水?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是什么?5. 小结(10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组成,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或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组成,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2. 鼓励学生种植一盆小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并将观察结果汇总到班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植物吸水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苏教版全篇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内容,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世界1.1.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1.2. 教学策略:- 利用图片、实物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讨论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2. 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2.1.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2.2. 教学策略:- 利用实物、图片和植物标本等教具,生动展示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3. 第三单元:日常物品与材料3.1. 学习目标:- 了解日常物品的材料组成和用途- 掌握一些简单的材料分类方法- 培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意识3.2. 教学策略:- 利用实物和图片等教具,生动展示日常物品的材料组成和用途-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利用问答、观察实验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注意事项:- 本教案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以上为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苏教版全篇的简要内容,供教师参考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教案全集课程概述本学期的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将学习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动植物、天气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活动增强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课程目标学习不同物体的特点和用途,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
课程安排- 课程一:认识物体- 课程二:物体的分类- 课程三:物体的用途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环境课程目标学习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习性,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程安排- 课程一:动物的栖息地- 课程二:动物的食物来源- 课程三:动物的生存策略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课程目标学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课程安排- 课程一:植物的生长过程- 课程二:植物的种子传播- 课程三:植物的繁殖方式第四单元:天气与季节变化课程目标学习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程安排- 课程一:天气的变化- 课程二:季节的变化- 课程三: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通过观察物体、动植物和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参考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师用书》以上为《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教案全集》的概要内容,具体教案可参考相应教材和教师用书。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全册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全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物体的运动与力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 植物与环境第三单元:动物的奥秘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2. 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第四单元:自然的规律1. 天气与气候2. 地球与宇宙三、教学安排每册教材包含8个课时,每周1个课时,共16个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课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4课时)第三单元:动物的奥秘(4课时)第四单元:自然的规律(4课时)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望远镜、实验药品等3.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2. 实验法: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发育过程;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导入: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 学习: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绿色、根茎、叶子等,并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些植物的特征;3. 分类: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4. 小结: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学习: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3. 实验: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发育过程;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学习: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如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3. 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4. 总结:通过讨论结果,总结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和讨论成果;3.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能力;(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和谐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我们周围的物体(1)第1课时:认识物体(2)第2课时:物体的运动(3)第3课时:物体的形状2. 单元二:植物的生长(1)第4课时:认识植物(2)第5课时:植物的生长现象(3)第6课时:植物的繁殖3. 单元三:空气与水(1)第7课时:认识空气(2)第8课时:水的形态与变化(3)第9课时:空气与水的污染4. 单元四:简单的机械(1)第10课时:认识简单的机械(2)第11课时:简单的机械原理(3)第12课时:简单的机械应用5. 单元五: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第13课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第14课时:生活中的科学技巧(3)第15课时:生活中的科学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1)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原理的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和谐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5.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每天气怎么样授课目的: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认识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样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告,并能从天气预告中读到适用的天气信息。
授课重点:认识各样各样的天气符号。
授课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告,并能从天气预告中读到适用的天气信息。
授课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授课当天当地区的天气预起诉况。
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腿,去路的水花。
2、引学生一。
3、教小:首小了下雨此后,孩子去外活的情况。
一般来,孩子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天气好了孩子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每天气怎么。
4、板: 1、今每天气怎么()二、天气符号1、同学,今天你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呢?学生一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能够最直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指学生符号,天气情况。
:A、天气明亮,引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学生理解天气明亮的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能够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很厚,引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若是是下雨天,再引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笔开始的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认识学生设计情况,而且做适合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显现台上面显现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谈论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特别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特其他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学生交流谈论。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基本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方面的知识、太阳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识、力和光方面的知识等等。
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
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2课,还有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包括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常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
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单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第二单元玩磁铁,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磁铁的吸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通过阅读材料和收集资料,懂得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快捷和舒适,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兴趣。
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分为三课内容,分别为《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
本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陶瓷花瓶1,玻璃杯1,衣服1,塑料碗1,刀1,磁铁1,铜勺1,铁锅1,铝罐1,金链1。
学生材料:陶瓷片10片,玻璃10块,石头10块,布料丝绸10块、麻布10块,木料10块,纸软10张、硬10张,塑料块10块,金属铁、铜各10块,布袋10只,盒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物品,认识材料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的这些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除了这些,老师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物品,小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相机贴出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想一想,像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3.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而陶瓷、玻璃、石材、布料等等都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揭题,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二、辨认物品,归类材料1.过渡:认识了这些材料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
要给这些宝宝找回自己的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素质?(看得清,辨得准,放得快)2.出示要求:(1)每个同学打开你的布袋子,将里面的物品按材料找到它的家里;(2)放好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么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学生活动。
最新2022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全册供交流分享)目录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1 认识常见材料2 各种各样的杯子3 神奇的新材料第二单元玩磁铁4 磁铁的吸力5 磁铁的两极6 自制指南针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7 栽小葱8 养蚂蚁9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10 认识工具11 拧螺丝12 做个小温室最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常见材料》精美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身边常见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能够辨认常见的材料并描述这些材料的材料的轻重、薄厚、颜色、软硬等特征。
(二)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材料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让生活不断改善。
【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难点:辨认物品的组成材料。
【课前准备】教学手段:围绕自主探索展开,经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调动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居室照片、布料、木材、石材、塑料、金属、陶瓷、纸、玻璃、8个小盒子,帆布运动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前几天,老师去同学家做客,一进门就被她家温馨漂亮的客厅所吸引了,带来照片与大家分享。
(出示客厅图片)二、自主探索1、在这个漂亮的客厅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呢?你知道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呢?生1:看到了漂亮的吊灯的灯罩是由塑料做的。
生2:看到了舒适的沙发和抱枕,沙发罩和抱枕套是用布料做的。
生3:看到了水果盘,水果盘是由金属做的。
生4:桌子上还有花盆是用玻璃做的……观察的真仔细,知道的材料也真不少,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材料呢?生:金属、石材、纸、塑料……[意图解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知道一些常见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今天老师带来了八种材料。
(出示八种材料)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别呢?提醒:在观察8好材料时要小心,以免割伤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教学设计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8种材料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生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制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说你猜小游戏)1.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吧,这里有一些物品(板书“物品”),老师在不说出它们的名称的情况下来描述它们的特点,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2.教师描述课本、玻璃杯等让学生猜一猜物品名称。
ppt出示(课本:书包里有的,一页一页的;玻璃杯:喝水的……板书“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子”,金属勺放在最后,学生说出“勺子”即可)3.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回答,板书“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学生可能会说金属勺是铁做的,此时利用磁铁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铁不等同于金属:铁是金属的一种)4.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
(板书“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8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认识常见材料)二、新授(一)辨认材料,按相同材料把物品归类1.(出示多种物品图片)同学们,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是用哪种材料做的呢?2.接下来你们有五分钟时间把你们认为是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品贴在对应的材料后面,你会做吗?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3.小组活动:辨认制作物品的材料,按照制作材料把物品填入记录单一中。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常识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物体和现象,如水的变态、对称性等。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为研究奠定基础。
2. 研究常见物体和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一些常见的
物体和现象,如水的变态,对称性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小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并阐述重要
的概念和规律。
5. 练与拓展:通过练和拓展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时的参与程度,评价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听写等方式进行
评价。
五、教学资源
教师教案、学生教材、实验用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
总结,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
步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1.观察教室里或家里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出示课本P2页图片让学生观察)大家说一说2.思考:通过对家里材料的认识,你们怎么想?小结:我们家里的物品需要许多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我们生活中需要用到许多的材料。
3.拓展延伸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哪些?出示物体举例,帮助学生认知。
4.辨认这些材料,把它们放进相应的盒子里。
(出示课本P3页图片)出示较明显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说出此物体是用什么做成的,采用了什么材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
然后再出示课本中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类别。
思考:你们见过下面的材料吗?(出示课本P3页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结:这些材料都属于金属材料,也就是说,金属材料又可以分为许多种类的材料。
5.交流讨论1金属材料也分很多种,你还知道哪些呢?举一些金属材料的物品让学生观察进一步了解。
思考: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认识,你们怎么想?小结:材料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在同一种类的分类中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6.交流讨论2同学们,用我们上边的观察方法,说一说你们让学生举例或者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
让学生交流讨论,初步认识材料。
通过观察日常使用的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比对。
让学生通过自由交流发挥,对金属材料的分类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各种材料,并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材料的分类并大致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质,明白多种材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教师里的物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
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材料,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日常中的生活用品中都都会用到哪些材料。
(二)活动天地1.观察文具袋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出示课本P4页图片,并附上文具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我的观察发现:2.观察你的鞋子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说用这种材料的好处。
(出示课本P4页图片让学生观察)我的观察结果:3.思考:通过观察认识,你们怎么想?用途相同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成,如文具袋和文具盒,都是用来盛放文具用品的;同一种物品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多种材料制造,如鞋子就是用了三种不同材料来制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能辨认出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常见材料。
3.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难点】辨识物品的组成材料。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生活物品,材料样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揭题活动:观察生活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师:小朋友们托盘里的东西都认识么?我们来玩个游戏,一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要说出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还要说出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东西做的?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师小结:这些东西是用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来做的。
(板书: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4.揭题:像塑料、陶瓷、铁、布这些可以用来制作物品的东西,叫做材料。
(板书:制作物品、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材料。
(板书课题:认识常见材料。
)[设计目的:从生活中常见物品入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这些物品所用的材料上。
在对学生头脑中有关材料的前概念有所了解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辨认常见材料1.师: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都是材料,那除了这些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材料?集体交流2.师:材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呢,除了这几个外,还有塑料、玻璃、石材(板书:塑料、玻璃、石材)。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这些常见材料你都见过么?3.分别了解石材、陶瓷、橡胶和金属这几种材料(课件依次出示)[设计目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石材、陶瓷、橡胶、金属这些前概念里比较模糊的材料进行明晰、加深。
]活动:辨认这些常见材料。
4.师:老师这里就有这些种类的材料,可是它们都混在一起了,你们能帮我把它们都认出来了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给材料找个家”。
明确活动要求:辨认这些材料,把它们放进对应的“家”里。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部教学设计第一课:生活中的颜色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颜色及其应用-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颜色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学内容:1. 介绍生活中的常见颜色及其应用场景2.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混合变化3. 制作彩虹模型,展示颜色的变化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2. 观察实验:让学生用水彩颜料和水进行混合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混合变化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彩虹模型制作:引导学生使用彩虹色纸条,按照一定顺序粘贴在白纸板上,制作出彩虹模型,并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4. 总结:让学生回顾实验和制作过程,总结颜色的变化规律,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和实验能力的发展情况。
- 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总结彩虹形成原理的能力,评价其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第二课: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归纳动物的分类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出动物的分类特征3. 进行动物模型制作,展示不同动物的特征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记录下来。
3. 分类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比较的结果,归纳出动物的分类特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动物模型制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出动物模型,并展示给同学们。
5. 总结:让学生回顾观察、比较和制作过程,总结动物的分类特征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
- 通过学生的模型制作和总结能力,评价其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苏教版全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2. 利用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动植物1.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植物教学内容:了解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等,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
2. 第二课时: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3. 第三课时: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的情感,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教学内容:认识简单的机械,如杠杆、滑轮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五课时:身边的科学现象教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影子等,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第六课时:探索身边的物质教学内容: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探究物质的变化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目标】1.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2.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为材料宝宝找家”,认识常见材料并描述它们的优点。
3.通过对一些典型物品的观察归类活动,能够辨认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常见的材料。
4.通过对身边物品的的观察活动,意识到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做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常见物品的观察,识别常见材料。
【教学难点】辨认周围常见物品的组成材料。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塑料果盘、陶瓷盘、橡胶玩具、铝板琴、球鞋、磁铁学生材料:材料杯(里面装有各种常见材料)、贴有名称的材料盒由常见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木材:梳子、积木;陶瓷:勺子、杯子;布料:红领巾、手绢;金属:易拉罐、回形针;玻璃:玻璃球、罐头瓶;纸:纸杯、纸盒;塑料:吸管、尺子等;橡胶:橡皮、手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出示: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分别是由什么做成的?你们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通过看、听、摸、掂等方法进行判断)这架琴是铁做成的吗?(教师演示用磁铁吸)看来,它并不是铁做成的,但是它和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属。
像金属、陶瓷、塑料、橡胶都叫材料,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做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材料。
(出示课题:认识常见材料)[设计意图:“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这些物品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四种物品从外观看好像都是塑料做的,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常见材料的名称:陶瓷、金属、塑料,橡胶。
如橡胶,学生的头脑中没有这一材料。
再如金属,学生易与铁等同,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初步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前概念。
另外,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后面“为材料宝宝找家”的活动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1.谈话:我们家里或学校也有许多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请以“的是用做成的”来说说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里或学校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出其它常见材料:木材、布料、玻璃、石材、纸)[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学生对制作家里物品所用材料的交流,引入常见的其余四种材料,与前面内容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二)辨认常见材料,在辨认中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
1.谈话: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材料,老师这里就有11种材料,你们能辨别它们是谁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辨别它们?(进一步强化观察的方法:看,闻,听、摸等)2.提出要求:在组长桌格里的塑料烧杯里有各种材料,在组员的桌格里有贴有材料名称的纸盒。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辨认它们,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把这些材料宝宝送回家,放在相应的盒子里。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3.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想说一说哪种材料宝宝的特点?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关于常见材料的特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能描述即可,不需准确,也不需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为材料宝宝找家这一活动,一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运用感官观察这些材料,了解常见材料在视觉、手感、气味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通过形象具体的动手,形象的认识常见材料的一些基本特点,为后面辨认常见物品的制作材料做铺垫。
]4.谈话:我们家里的许多物品是由这些常见材料做成的,老师这里有一些我们常见的物品,你们能辨别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5.谈话:先来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然后用你们的方法辨认它们,帮它们找到家,放在相应的盒子里,并说说你们又发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活动要求:1、先在小组内认一认它们,然后用你们的方法观察他们,确定是用做成的;2、如果小组成员都同意,把它们分别送回家,放在各自的家里。
6.小组活动:辨认教师准备物品的的制作材料,教师给予指导。
先完成的小组完成板贴。
7.全班交流:哪些物品在辨认时难度很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判断的?(这里对于橡皮的辨认,学生会纠结,通过这里引导学生了解橡胶的特点,为后面更多的橡胶材料部分奠定认知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常见物品所用材料的辨认这一活动,巩固常见材料在视觉、手感、气味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为后面辨认更多的常见材料做铺垫。
](三)辨认同一物品不同部分的构成材料。
1.谈话:我们可以辨认出一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那么我们身边的物品又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孩子们,我们身边现在都有笔袋,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观察小组内同学的笔袋及其物品,辨认所用材料,不认识的以“不知名材料”进行记录,统计材料的数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笔袋及文具,并统计。
3.学生交流:我们小组的笔袋和文具是用种材料做成的,其中不知名的材料有几种。
4.谈话:看来材料还有很多。
请看,这是什么?你们有类似的鞋吗?这双鞋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手边同一物品使用材料的分辨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同一种物品通常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通过对孩子们常穿的一双球鞋的观察,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材料的特征决定着它的用途。
]三、拓展延伸1.谈话:设计师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设计出了这双球鞋,那么这双球鞋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现在如果你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你会给自己设计一双怎样的鞋,会使用什么材料?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材料?(我想使用的材料,做一双的鞋。
)2.谈话:你们一个个不愧是小小设计师,设计的各有特色!今天呢真正的设计师也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视频:各种各样的鞋)认真观看,视频中的鞋使用了什么材料,这种材料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鞋,通过学生对鞋的设计这一活动,再次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鞋需要利用不同特点的材料来制作,同一种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为后续材料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视频,扩充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要研究新材料的兴趣。
]3.小结:设计师应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制作了不同的鞋,不仅是鞋,还有许多物品都是这样做成的,正如课堂上大家发现的一样,材料还有很多,它们又各有什么优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继续来研究!【板书设计】1.认识常见材料【课后反思】1.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
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
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
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 石材 陶瓷 金属 布料 木材塑料玻璃 纸 橡胶 轻、 有弹性 不易碎 软 光滑、 易碎 有弹性 粗糙 不透气 亮、 硬 光滑 有木纹 光滑、 透明 易碎 轻、 易折 硬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
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辨别各种不同的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比出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的特点。
3.能运用生活经验和课堂中的观察,说一说不同材料的杯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能根据找到的问题,想出解决方法。
5.了解集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可以优化产品设计。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以优补缺。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花茶。
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花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纸杯,谈话:看看今天老师来上课带了什么?2.学生:杯子。
3.追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杯子?4.学生:纸杯子。
5.谈话:这里有纸做的杯子,那你还见过什么其他材质做的杯子吗?6.学生:玻璃做的杯子、塑料做的杯子......7.出示材料: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能认出它们是什么做的吗?8.小组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杯子。
9.创设情境:有了这么多杯子,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开一个杯子商店。
请大家来做一做杯子推销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再认各种材料的杯子。
并创设杯子商店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新课展开活动一:比较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的不同创设情境:要想成为金牌推销员,就需要给客人推荐合适的杯子。
我们商店里有玻璃杯、木杯、陶瓷杯、金属杯、纸杯、塑料杯,金牌推销员不仅要能做出推荐,还要说出理由。
(一)情境一:出示小孩子图片。
提问:客人想为这样一个刚学会自己喝水的小孩子买杯子,你会怎么推荐?为什么选它?其他杯子为什么不推荐呢?1.分发材料,请将你们小组想选用的杯子在活动记录表上勾选出来,可以不止选一样,记得要有理由哦。
2.小组展示,说一说理由是什么。
(板书学生理由)3.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观点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4.小结:同学们推荐了金属杯、木头杯、塑料杯,因为它们不容易摔碎;有同学推荐了玻璃杯,因为可以看见小孩子喝掉了多少水;也有同学不同意,因为玻璃杯容易碎;不推荐陶瓷杯是因为它重而且容易摔碎,不推荐纸杯是因为纸杯虽然不容易摔碎但是容易被撕破。
(二)情境二:客人想在冬天买个杯子暖暖手,你给她推荐哪种杯子呢?1.谈话:为了选出合适的杯子,我们倒入热水试一试,出示活动注意点:小心热水烫伤。
2.请将你们小组想选用的杯子放到水槽外。
3.小组展示,说一说为什么。
(简单板书学生理由)4.小结:同学们推荐了塑料杯、玻璃杯和陶瓷杯,因为它们摸起来正好暖和,金属杯摸起来太烫了、木杯摸起来不暖和、纸杯比较软,装水时间长了容易变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