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0.90 KB
- 文档页数:1
体育政策法规一、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中专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二、体育课教学的要求:1、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
2、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三、学校体育竞赛贯彻的原则: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为原则。
学校至少每年举行一次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活动。
四、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则:业余资源小型多样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学文明原则。
五、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1、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该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3、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
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具备的要求:1、从事以及体育指导员工作五年以上2、较系统的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
在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播和锻炼指导中取得显著成就,或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3、较系统的掌握社会体育组织家务事的理论与方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0.19•【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2021年10月19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一、体育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立法过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加强体育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前,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尚未得到较好满足,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推动体育领域深化改革,破除束缚体育发展的障碍。
同时还要看到,体育法已经颁布二十多年,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体育事业改革实践需要法律的推动与保障,各类体育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待法律进一步明确,体育法与其他法律冲突的问题亟待解决,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国际赛事相关法律问题急需法律支撑,大量涌现的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活动需要法律监管作出回应。
因此,修改体育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明确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修改体育法。
社会委在前期调研等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体育法修改工作,2021年3月牵头成立了体育法修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中国残联等。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公共理论知识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规定,为了给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公共理论知识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结合目前我国广大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大纲。
一、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准备申报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申请者,进一步加深国家关于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充实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社会体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基本达到《标准》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公共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参加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做好准备。
二、培训对象符合《标准》中申报各个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具体条件,经履行正式申报手续,均可参加该级别的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各级别社会指导员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见表1。
表1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比例分配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解决公共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培训”主要解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任务。
有关专项培训学时及自学学时需参照相关专项培训大纲后执行。
四、师资队伍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专业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师的教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考核要求参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题例,可采用闭卷笔试、实验操作或口试的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为培训合格,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获得各级培训结业证书者方有资格申报参加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六、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
根据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工作的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社会体育指导员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从本质上讲,管理控制是通过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约束,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参考答案:对2.社会体育管理有哪些原则?参考答案:社会性原则、激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3.社会体育管理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宣传教育法、社会调查法、协调引导法、经济杠杆调节法。
4.为什么要进行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参考答案: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保障;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对锻炼者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手段;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5.社会体育管理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协同性、多样性、复杂性、松散性。
6.练习数量的测评方法通常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7.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参考答案:《体育法》和《劳动法》8.动作的经济性是指以消耗最少的()获得最大的动作效应参考答案:能量9.讲解跳远的技术动作时,需重点讲解和示范的部分是()参考答案:起跳10.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答案:《体育法》11.要提高和巩固篮球、足球的运动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则应选择变换练习法和竞赛法()参考答案:对12.《体育法》共有8章56条。
参考答案:对13.1995年 8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了《体育法》。
参考答案:错14.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组织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制度、城乡体育工作制度、社会体育活动与竞赛制度、社会体育物质保障制度、社会体育市场管理制度。
15.社会体育管理具有()的特点。
参考答案:协同性、多样性、复杂性、松散性16.社会体育按照参照人群的成分来划分,常分为参考答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居民体育17.按照参与人群的成分来划分,社会体育常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和参考答案:居民体育18.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目标之一是:2010年以前体育普及程度要达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参考答案:50%19.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
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试命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初级)》为依据,主要考核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应考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该教材由国家体育总局职业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第一版)。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60分钟三、试卷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计40分;是非题15小题,共计30分;简答题2小题,共计30分;合计100分。
四、各章节考核知识点(带“★ ” 为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体育概述1、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2、体育手段的特点3、体育的起源4、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5、中国体育的发展第二章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1、社会体育的概念、基本特点、作用★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及职业资格等级★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须知1、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2、《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守则★4、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原则与规范★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仪表仪态★第四章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1、人体细胞、组织、器官概述★2、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第五章身体锻炼的心理学知识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2、压力与身心变化的关系★3、挫折的心理调适4、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第六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锻炼方法1、身体素质的含义与分类2、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3、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4、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5、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6、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和基本要求★第七章练习指导过程1、讲解法和示范法的运用原则2、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事项3、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原则第八章常用身体练习方法1、重复练习法的概念与特点★2、持续练习法的概念、特点、运用要求★3、变换练习法的概念、特点、具体变换方法★4、间歇练习法的概念、特点、运用要求★第九章常用体育健身器材1、“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发展2、“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锻炼原则与方法3、健身计划制定的内容与要求第十章人体的测量与评价1、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与指数★2、心血管机能的测量与评价指标3、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指标4、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指标★第十一章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1、运动性疾病的防治以及疾病后健身锻炼的安排★2、体育活动的禁忌症★3、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4、体育活动减体重的医务监督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试命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中高级)》为依据,主要考核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应考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社会体育法律法规制度社会体育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个人技能以及增进社会交流与合作。
为了确保社会体育的有序发展,维护公平竞争与健康环境,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体育法律法规制度。
本文将对社会体育法律法规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育组织法律法规1. 体育组织法体育组织法是指对各类体育组织的建立、管理与运营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它包括体育协会法、体育俱乐部法、体育学校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体育组织的法人地位、组织管理、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条例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条例主要针对社会体育组织的注册、备案、许可、自律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该类法规包括社会体育组织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体育组织备案管理规定等,旨在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的规范管理,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场馆建设管理法律法规1. 体育场馆建设管理条例体育场馆建设管理条例是对体育场馆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该条例明确了体育场馆建设的程序、质量要求、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体育场馆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2. 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是针对体育场地的使用管理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体育场地的使用权限、使用秩序、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体育场地的有效利用和永续经营。
三、体育竞赛管理法律法规1. 体育竞赛组织法体育竞赛组织法是指对体育竞赛的组织、安全及管理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该方面的法规包括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办法、体育竞赛参赛规程等。
这些法规确保了体育竞赛的公平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2. 违规违纪处罚规定违规违纪处罚规定是针对体育竞赛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该类法规包括反兴奋剂规定、赛事纪律处罚办法等,旨在维护体育竞赛的公正公平,打击违规行为,维护竞赛秩序。
四、体育运动人员管理法律法规1. 体育人员管理办法体育人员管理办法是对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注册、考核、培养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第一篇: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时间:2004/6/28 12:08:25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一)我国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的发展1954年,以群众性锻炼活动刚刚兴起之时,中央体委经政务院批准发出通告,在全国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颁发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1964年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正式称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又经几次修改,1990年经国务字批准,国家体委发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为了推动职工和军人的锻炼活动,总工会和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还分别制定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配套的《全国职工健身七项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育锻炼标准》。
目前,国家体委正在组织力量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做进一步修改,已进行增加武术内容的试点,并拟增加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标准。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的主要规定根据这一法规的规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可以根据条件施行。
施行工作由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督促所属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卫生部门负责卫生医务监督工作。
各地体育场馆应当创造条件,建立辅导站和测验点,为锻炼者提供方便。
锻炼标准按年龄分为四个组别,19岁以上为成年组。
共设跑、跳、投等五类测验项目,在一年内按测验累积总分确定达标的等级。
二、广播体操、工间操制度(一)广播体操制度1951年,全国体总、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出《关于推选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逐步在全国建立起广播体操制度。
1954年和1955年,国家体委及有关部门分别发出联合通知,先后推出了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
到1989年,已经推出了7套成人广播体操,5套少年广播体操和7套儿童广播体操。
1992年,国家体委等发出了《关于在幼儿园(大班)中施行幼儿广播体操的通知》,建立起幼儿广播体操制度。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培训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体育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民体质,培养体育人才,还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
然而,由于行业监管不力,一些体育培训机构存在不规范经营、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问题。
为了规范体育培训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以下将对体育培训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育培训行业的基本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法》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本法律,其中对体育培训行业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体育培训机构的法律地位。
体育培训机构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依法设立,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2)规定体育培训机构的设立条件。
体育培训机构应当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和教学设备。
(3)规范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行为。
体育培训机构应当依法收取培训费用,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法律,其中对体育培训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1)体育培训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2)体育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收费、财务等活动。
(3)体育培训机构应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体育培训机构的设立与登记1.设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包括教练员、教师、管理人员等。
(3)具备相应的场地设施和教学设备。
(4)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2.设立程序(1)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交设立申请。
(2)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
(3)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4)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三、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与财务管理1.收费标准(1)体育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制定收费标准,并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1.体育法:是研究体育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
以体育法律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2.体育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体育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体育法的调整对象及体系;各种体育运动的管理及法律责任;有关体育纠纷的法律适用及仲裁问题等。
3.体育法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研究对象:首先,它的研究总是指向具体的体育法律现象和体育法律关系;其次,体育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最后,体育法学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
4.广义的体育法:与体育有关的法律。
狭义的体育法:部门法意义上的体育法或成文的体育法典。
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5.体育法与别的法律部门比较起来,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1.体育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2.体育法调整的是特定的体育社会关系 3.它调整的体育社会关系是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6.体育法的调整对象:1体育关系关系2体育民商事关系3体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
7.体育法的基本原则:指能体现体育法的本质和特征,贯穿于体育法律规范之中,并对体育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起知道作用的根本准则。
1符合宪法原则2坚持体育对外交往,遵守国际条约及国际公约原则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体育运动协调发展的原则4保护各体育主体的合法权益原则5维护公共利益原则。
8.体育法的本质:1.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体育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它的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
9.体育法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征象和标志所在。
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规范性:体育法是调节人们体育行为的规范;它规范人们体育行为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2.社会性。
3.技术性。
4.国家性。
5.综合性:它调整体育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它调整体育行为手段的多样性;体育法兼有公法与私法的因素。
10.体育法的特征:1.有特色的调整对象2.具有综合性3.实体兼具程序法4.具有国际性。
11.法律关系:指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一、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我国的社会体育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3、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1、体育法制与社会体育法规制度2、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3、社会体育工作的有关法规知识三、依法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1、社会体育指导与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1)公民享有法律保障的体育健身权利(2)获得体育指导是公民体育的权利(3)社会体育指导与公民健身权利的实现2、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各种关系(1)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管理组织的关系(2)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关系(3)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群众的关系3、依法维护健身群众的合法权益(1)保证体育健身指导的科学性(2)提高体育健身指导的服务质量(3)维护健身群众的尊严和安全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行为规范1、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1)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规范化的意义(2)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内容(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2、业务指导方面的基本规范(1)业务指导方面应坚持的主要原则(2)业务指导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3、管理服务方面的基本规范(1)管理服务方面应坚持一健身群众为本的原则(2)管理服务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4、礼仪举止方面的基本规范(1)礼仪举止方面的应坚持的主要原则(2)礼仪举止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1)经常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服务(2)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3)增强健身群众的体质与健康(4)促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2、传授健身技能中的主要职责(1)传授体育项目动作技能(2)传授恰当运用体育项目技能健身的职责要求(3)传授合理安排健身锻炼的职责要求3、组织健身活动中的主要职责(1)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技能教学活动的职责要求(2)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职责要求(3)组织开展健身培训交流展示活动的职责要求4、健身咨询宣传中的主要职责(1)宣传科学健身的理念和知识中的职责要求(2)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和经验中的职责要求(3)科学解答健身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中的职责要求六、基层业余训练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1、基层业余训练概述2、基层业余训练计划的内容与制定3、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工作特点4、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组织发动与实施5、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计划与安排。
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考试大纲(试用)第一讲《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讲,了解《制度》制定与实施的背景,明确《制度》的性质和意义,熟悉《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对本级别具体条件的要求。
第一节《制度》是社会体育发展与改革的产物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与改革1.党和政府怎样重视社会体育工作2.我国社会体育改革方向是什么二、世界性的大众体育发展潮流1.为什么体育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2.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怎样重视大众体育发展三、《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1.《制度》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和制定的2.建立《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节《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体育法规制度一、我国的体育法制建设1.我国体育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进展2.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二、我国的社会体育法规制度1.国家怎样对社会体育的地位予以立法保证2.我国现行的社会体育法规制度主要有哪些三、《制度》的基本性质1.《制度》是一部什么样的法规文件2.《制度》是一项什么样的体育制度第三节《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和职责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社会作用是什么2.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行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哪些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条件与素质1.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要求是什么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级条件包括哪两个方面3.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考核1.三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怎佯参加培训2.对三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怎样进行考核四、社会体育捐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申请与审批1.怎样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2.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主要程序有哪些五、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主要方式1.《制度》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如何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2.为什么要从事一定的义务指导工作3.进行有偿服务和经营性指导时应注意什么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管理1.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管理的机构是什么2.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在哪些方面接受管理机构的工作管理第四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具体条件与要求**一、了解社会体育指导的一般知识1.为什么要了解社会体育指导的一般知识2.应了解哪些社会体育指导的一般知识二、初步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方法1.为什么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方法2.应初步掌握哪些社会体育指导的方法三、承担基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1.对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应承担哪些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第五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具体条件与要求*一、基本掌握社会体育理论与方法1.在掌握社会体育理论与方法上比三级有那些更高的要求2.应基本掌握哪些社会体育指导的理论与方法二、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1.在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上比三级有哪些更高的要求2.应独立承担哪些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三、取得比较明显的社会体育指导业绩1.为什么要提出工作业绩方面的要求2.要求在哪些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指导业绩四、具有一定的社会体育工作资历和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1.为什么要求从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二年以上2.应怎样对低一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注::表示本讲要点* :表示只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表示只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下同)第二讲社会体育的特点与作用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讲,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涵义,明确社会体育的特点,把握社会体育的作用,弄清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与目标,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下是对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主要内容的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阐述。
首先,体育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体育事业的目标和任务。
该法规表示,我国的体育目标是加强全民体质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全民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
同时,该法规要求体育事业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快乐、美丽、向往的需求,促进体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深入落地。
其次,体育法规强调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全民健身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享受体育福利的重要途径。
体育法规规定了各级政府要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健身场所和设施,并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水平。
另外,体育法规还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该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投资和运营,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发展。
法规规定各级政府要提供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和服务支持,加强体育产业的市场监管和规范,保护体育产业的知识产权,促进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体育法规还明确了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和管理要求。
法规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推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提高。
此外,法规还加强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秩序。
最后,体育法规还提出了对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的管理要求。
法规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倡导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推动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提升。
以上是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
这些法规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体育福利,也为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体育法律法规体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法律法规则是保障体育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参与者权益、维护体育公平竞赛和秩序的法律规章。
体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及实施对于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体育法律法规的视角。
一、体育法律法规的定义体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针对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体育法、体育管理条例、体育竞赛规程等相关规定。
这些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体育活动,维护体育秩序,保障运动员和体育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体育总则》《体育总则》是我国体育立法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总则中强调体育事业的普及性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规定了国家对体育运动的支持和保障等内容。
2. 《体育法》《体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体育事业、体育运动为对象的立法规范,明确了体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规范了国家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责。
该法规对体育运动员的权益保护、体育组织的规范管理、体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3.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执行、监督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规章,旨在保障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确保赛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 《体育场馆管理办法》此法规规定了体育场馆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保障场馆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5. 《体育裁判员管理办法》该法规规定了对体育裁判员的资格认定、注册管理、职业道德要求等内容,旨在提高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保障比赛的公平竞争。
三、体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体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体育法律法规规范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保障了运动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了体育公平竞赛的基本原则。
其次,体育法律法规强化了体育行业自律和管理,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体育法治规范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体水平——《“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法治内容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1.11.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完善体育法治规范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体水平——《“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法治内容解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开启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具有标志性意义。
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在体育领域的具化,“依法治体”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关于体育法治的内容,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方面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进行了全面谋划。
一、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体育领域初步建立起以《体育法》为龙头,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等为支撑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成为依法治体的基础保障。
但是,相对于体育事业改革快速发展的进程而言,体育法律规范体系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已不能满足体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比如立法相对陈旧、亟待修改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重要领域的政策法规缺失的问题等。
《规划》提出的内容正是对体育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后,总结梳理出的体育领域重大制度缺失以及需要予以明确的体育法律关系。
《体育法》的修改是完善体育法治规范体系的核心,配套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是支撑。
体育法治规范体系,需要将能够反映体育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体育领域普遍认可的做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与教育等其他领域形成的共识以及未来将着手开展的内容用法律条款固化下来,更好地指导体育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二、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
1. 体育基本法:规定了体育的地位、目的、方针和基本政策,强调体育的普及、发
展和利用,保障公民的体育权益。
2. 体育组织管理法:规定了体育组织的设立、管理和运作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确保
体育组织依法独立运行。
3. 全民健身促进法:推动和规划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强调平等参与、普及健身知识、提升健身水平,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4. 学校体育法:规定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内容、方式和要求,保障学生的体育权益,提倡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5. 体育产业发展法: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规范体育市场秩序,提升体育产业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运动伤害保险法: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提供保险保障,承担因体育活动造成的
人身伤害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责任。
7. 体育赛事管理法:规定了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赛事
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8. 运动员管理法:保障运动员的权益,规定了运动员的培养、选拔、待遇等方面的
具体制度,提供良好的竞技环境和条件。
9. 违法行为处罚法:对体育领域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维护社会体育秩序,确保体
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其中涵盖了体育基本法、全民健身促进法、学校体育法、体育产业发展法、运动伤害保险法、体育赛事管理法、运动员管理法和违法
行为处罚法等方面。
这些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