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5章(甘剑梅主编)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五章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重点提示:掌握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人际交往专门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难点提示: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设计专门的人际交往教育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交往专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儿童大、中、小班的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目标做小结:1.识记:(1)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2)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涵盖了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的内容。
2.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目标的规定。
二、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内容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涵盖了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的内容。
1. 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是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幼儿园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相貌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风。
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老师和同伴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围绕生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小小的我”(托班)、“长大的我”(小班)、“了不起的我”(中班)到“独一无二的我”(大班)以及“我长大了”、“不一样的我”、“别人眼中的我”等活动,让学前儿童逐步形成自我概念。
围绕儿童心理自我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我的能力”、“才艺展示会”、“喜好大交流”、“优点大展览”等活动,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形成自信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又如围绕儿童社会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活动“我的老师”、“我爱我家”、“我和我的好朋友”等,使儿童通过交往,学会关系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合作,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2. 自我认识与评价教育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儿童自我认识与评价的活动,使其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感受到趣味性、愉快感、成就感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参考资料:1、李叶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版2、周梅林.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课时(总学时):26周学时: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结构:理论知识15%+实践能力5%成绩匹配:考试总成绩(20%)=平时成绩5%+期末成绩15%平时成绩(5%)=教案设计期末成绩(15%)=笔试职业标准:无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3、掌握专门的社会教育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
4、学会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的设计。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纲要:理论教学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关于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理解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意义;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为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一个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包括其中的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二)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又称为社会性发展。
课题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规范,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结构。
2.能力目标: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
3.素质目标:树立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感。
教案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原则和结构教案难点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教案方法情境教案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案准备教案课件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教案过程教案基本内容教案方法时间分配Ⅰ问题情境(导学)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情境: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幼儿社会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小李老师认为: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交往的,人是群居性动物,所以首先就得学会交往,哪个幼儿会交朋友,朋友多,哪个幼儿就是社会性发展水平高。
小王老师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会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这才是适应社会生活最关键的品质。
小张老则师认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幼儿社会教育就是让孩子爱自己现在的生活,愉快健康地成长,愉快健康本身就说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问题:上面的辩论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教什么(内容)和要达成什么效果(目标)的。
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为什么?小结: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第五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材第五章“家庭中的语言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5.1节)、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5.2节)、家庭语言教育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5.3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认识到家庭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语言教育的指导能力。
3. 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学会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家庭语言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语言教育。
教学重点: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实物展示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家庭语言教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语言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
2)介绍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3)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语言教育。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践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庭语言教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践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2. 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3.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语言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家庭语言教育的意义与特点。
2)举例说明家庭语言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3)分析一个实践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2. 答案:家庭语言教育的特点:个性化、生活化、情感化等。
2)方法与技巧:示范法、提问法、游戏法、情境法等。
3)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庭语言教育的相关研究,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自身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