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案例版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72.65 KB
- 文档页数:26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1章绪论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内容。
2.掌握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3.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
4.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5.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概率、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难点:总体和样本;概率、抽样误差、资料的分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督导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收集资料(collection data)⏹整理资料(sorting data)⏹分析资料(analysis data)第三节统计资料的类型⏹变量(variabal)⏹变量值(variabal value)⏹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 )⏹等级分组资料( ordinal data )第四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随机事件(random event)与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2.同质(homogeneity)与变异(variation)3.总体(population)与样本(sample)4.抽样研究(sampling reaserch)与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5.参数(parameter)与统计量(statistic)6.概率(probability )教学步骤1.介绍统计学及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学科特点。
xx大学本专科生实验课教案【结果解释】指导学生能够读懂分析结果,结论为相关系数r=0.849,双侧Pearson检验的概率为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脂病人年龄和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课堂练习作业】教材第11章180页例11-1、11-2。
二、简单直线回归【理论复习】回顾简单直线回归概念与分析方法。
【例题介绍】例 2. 利用例题1数据建立年龄(age)和胆固醇(ch)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1)写出回归方程(2)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3)输出age与ch的相关系数,age与ch的均数和标准差。
【分析步骤】建立数据库(已完成)建立两个变量age和ch,其中age代表年龄,ch代表胆固醇正态性检验(已完成)绘制散点图(已完成)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操作演示】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年龄进入Independent (s) 框作为自变量,选择胆固醇进入Dependent框作为因变量。
单击Statistics →Descriptives →Continue →OK。
【结果输出】【结果解释】指导学生能够读懂分析结果中的系数估计、标准化系数估计,t检验、ANOV A分析的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确定系数、调整的确定系数等结果,以及建立回归方程。
【课堂练习作业】教材第11章183页例11-4。
三、多重线性回归通过简单直线回归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实例演示多重线性回归的意义,以及多重回归模型与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筛选变量的3种方法。
【例题介绍】例3. 29名儿童血液中血红蛋白(Y)与钙、镁、铁、锰和铜的含量的数据,用多重回归方法筛选对血红蛋白(Y)有影响的微量因素。
要求:(1)写出回归方程(2)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3)输出决定系数、调整决定系数。
(4)输出X与Y的相关系数,X与Y的均数及标准差。
(5)比较对血红蛋白有影响的因素的作用大小。
【操作步骤】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选择Y进入Dependent框作为因变量,选择变量X1~X5进入Independent (s) 框作为自变量。
衡水卫生学校教案首页学科名称:医学统计学姓名:许秀军授课题目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二)授课学时 2授课班级医学检验1班授课日期目的与要求1、解释总体、样本、抽样误差等概念。
2、简答抽取样本应遵循的原则。
3、说出常用的抽样方法。
重点与难点1、抽样应遵循的原则。
2、常用抽样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电教课见习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导读法发现法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挂图模型仪器标本幻灯见习用车软件课件音像动物教学后记1、举实例演示抽样方法效果较好,不枯燥。
2、本次课的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慢。
注: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课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时间备注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维持教学秩序,整顿课堂纪律。
二、复习旧课:1、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有()、()、()、()。
2、常见的统计资料类型有()、()、()。
3、统计资料的来源有()、()、()、()、()。
三、导入新课:上一次课中我们讲解了统计资料类型以及统计工作内容,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我们还要明确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抽样原则及方法。
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四、讲解新课:(一)基本概念:1、变异:不同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因素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个体差异或称为变异。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变异的事物。
2、总体和样本:总体是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部(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所抽得的部分称为样本,样本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n)。
1ˊ7ˊ2ˊ2ˊ8ˊ第一节课一问一答式承上启下举例详细讲解举例说明教学过程时间备注3、误差:统计误差泛指观察值与真实值之差,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主要有三类。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为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矫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称作系统误差。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学统计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重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项临床试验为例,介绍t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t检验:(1)讲解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t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t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3. 方差分析:(1)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方差分析的计算和分析。
4. 秩和检验:(1)讲解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秩和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秩和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随机抽取了6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药和乙药治疗,疗程为4周。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假设评价结果如下:甲药组:痊愈20人,显效15人,有效10人,无效5人。
乙药组:痊愈18人,显效12人,有效8人,无效12人。
请运用t检验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答案:(略)2. 题目:某研究者对某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试验,随机抽取了8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法和乙法治疗,疗程为6个月。
医学统计学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学统计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置信区间、p值和假设检验的类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置信区间、p值和假设检验的类型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置信区间、p值和假设检验的类型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医学研究案例,引出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概念。
2. 讲解描述性统计:介绍频数、频率、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和解读。
3. 讲解概率分布:介绍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常见概率分布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讲解参数估计:介绍参数估计的概念、方法,讲解最大似然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5. 讲解假设检验: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步骤,讲解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见假设检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6. 讲解置信区间: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如何判断假设检验的结果。
7. 讲解p值:介绍p值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如何判断p值的大小。
8. 假设检验的类型:讲解单样本、双样本和配对样本假设检验的特点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描述性统计:频数、频率、均数、中位数、标准差2. 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3. 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4. 假设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5. 置信区间:概念、计算方法6. p值:概念、判断方法7. 假设检验的类型:单样本、双样本、配对样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解释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概念。
《医学医学统计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学医学统计学》的第四章,主要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频数分布、图表的编制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图表的编制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图表的编制技巧。
2.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医院对一批病人的身高、体重进行调查为例,引入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
2. 讲解频数分布:讲解频数分布的概念,示范如何编制频数分布表,引导学生随堂练习。
3. 讲解图表的编制方法:讲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编制方法,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随堂练习。
4. 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示范应用实例,引导学生随堂练习。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频数分布概念编制方法2. 图表的编制方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学校对一批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数据如下:160,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请绘制频数分布表和条形图。
2. 答案:频数分布表:| 身高(cm) | 频数 ||||| 160162 | 2 || 163164 | 3 || 165166 | 4 || 167168 | 5 || 169170 | 6 || 171172 | 7 || 173174 | 8 || 175176 | 9 || 177178 | 10 || 179180 | 2 |条形图:(在此处绘制条形图)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图表的编制技巧,以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