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40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制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
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
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制营养液。
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
配制液应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
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使用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3)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
一般浓度从8%~12%,速度以20~40ml/h开始,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4)对于经鼻饲或胃造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每4小时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如残余量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5)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
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打折、和受压。
(2)每天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持续输注时,每4小时冲洗喂养管1次。
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
遵医嘱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
【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1. 引言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通过肠道给予患者所需营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
为了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2. 操作准备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和适应症,确保肠内营养护理适用于该患者。
- 医嘱确认: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医嘱,并明确所需营养成分和剂量。
-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肠内营养管、营养液和输注泵等设备,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3. 操作步骤3.1 插管操作1.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卧位或仰卧位。
2. 管道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如胃管或空肠管。
3. 滴管插入:采用无菌操作,将肠内营养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食管插入到胃或空肠。
确保插管过程中患者感到舒适,避免损伤黏膜。
4. 定位确认:通过X光或其他适当方法,确认肠内营养管的准确位置,避免误导管。
5. 固定固定:将肠内营养管固定在患者体表,确保管道稳固不易脱落。
3.2 营养液输注1. 营养液准备:按照医嘱要求,准备合适的肠内营养液,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输注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的输注泵或滴注装置,确保输注速度和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连接管路:将肠内营养管与输注装置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避免漏液或感染风险。
4. 输注监测:定期检查输注装置的运行情况,避免堵塞或漏液等问题。
同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
4. 操作注意事项为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 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的通畅性和位置,防止误导管或脱落。
- 注意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适应症,及时调整营养液成分和剂量。
-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评估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
-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腹胀等。
5. 总结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最新的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最新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帮助医护人员在
护理过程中提供全面且专业的肠内营养护理服务。
指南内容
1. 肠内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 解释肠内营养的定义,包括各种情况下的使用场景和优势。
- 强调肠内营养在提供全面营养支持方面的重要性。
2. 适应症和禁忌症
- 列出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包括肠功能衰竭、消化系统疾病等。
- 介绍肠内营养的禁忌症,提醒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
情况。
3. 肠内营养方案
- 提供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肠内营养方案的指导原则。
- 建议包括肠内营养的组成、配方选择和个体化调整等方面。
4. 肠内营养的实施与监测
- 介绍肠内营养的实施步骤,包括管道选择、插管技术等。
- 提供监测肠内营养效果的方法和指标,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方案。
5.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罗列常见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感染、呼吸困难等。
- 提供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结论
本指南为医护人员提供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
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时,请严格按照本指南的内容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指南性质,具体护理措施仍需要根据患者状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
*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预防误吸(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
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
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
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肠内营养患者护理规范1、心理护理(清醒病人)2、管饲护理1)体位肠内营养输注时,床头抬高30°。
2)营养管放置后应轻抽吸、X线检查等证实其在消化道内,妥善固定,明确标识,防止滑脱。
给予营养液前后需用温开水30ml冲洗,保持通畅。
3)营养液注意营养液温度、浓度和速度。
滴注时将溶液复温至37℃左右并保温,夏季在室温下可以直接输入,滴速由慢至快(前15分钟速度缓慢15ml/h)、如无不适逐渐增加,最终控制在120-150ml/h,不要持续输入,应有间隔时间,给胃肠以休息,夜间患者入睡时最好停用。
4)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鼻、咽、食管损伤;口腔护理2次/日。
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1)腹痛、腹胀、腹泻观察腹部情况,减慢输注速度,必要时遵医嘱暂停。
2)便秘增加纤维素、水分摄入,保持一定运动量。
3)胃储留经喂养管者第一个48小时每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养的目标速度后或使用小口径的喂养管可每6-8h一次;胃残留量大于500ml时遵医嘱暂停。
4)管道堵塞妥善固定,定期更换营养管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 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前后应以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洗吸,可将胰酶溶于碳酸氢钠后冲管。
5)误吸鼻饲时若病情允许应抬高床头30°或更高,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选择合适营养管;低流速、匀速、恒温喂养方式进行鼻饲;必要时每4小时测定胃内残留量,听诊胃肠蠕动1次/4h。
6)代谢并发症遵医嘱监测微量血糖、电解质、血浆白蛋白等。
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1)帮助患者了解所输营养液的成分与效用。
2)认识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
备注:依据2012肠内营养指南。
1.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它是可以不经过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既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
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平衡,成份明确,无渣滓,不含纤维素。
有压缩性,排便少,携带方便,易保存。
适应症•不能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需经管饲方法来维持营养的患者,如:昏迷、喉部术后、胃部术后、食道粘膜损伤等。
•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肠内营养对治疗有利。
如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等。
禁忌症•年龄<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肠内营养的喂养。
•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 6-8周,以后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胃部分切除后,不能耐受高渗糖的肠内营养,因易产生倾倒综合征。
有的病人只能耐受缓慢的滴注。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如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均不宜给于肠内营养。
膳食种类•2、匀浆混合液:是将膳食中的米、面、肉蛋、奶、菜等煮熟制成半流质状态,置电动打碎机打碎成混合浆液。
•1、混合奶:选用牛奶、豆浆、鸡蛋等蛋白质;浓米汤、冲稀的炒面粉、米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植物油以及菜水、果汁等配置而成。
•3、要素膳:即化学配制膳。
如爱伦多、百普素、安素、能全力等。
特点为:由不需或很少再需要经过消化的营养素配制而成。
对胃肠和胰腺的刺激小,低渣、高营养效能、显著的减少粪便体积供给途径•1、口服口服肠内营养可随病人的喜爱,选择冷饮、热饮或加调味剂。
•2、管饲喂养途径有:(1)鼻胃(肠)管;(2)螺旋形鼻肠管;(3)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4)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管;(5)空肠造口管,如穿刺针引导建立小肠粘膜下隧道的空场造口管。
营养液调配及使用•1、调配营养液应按照医嘱的要求,严格按调配程序进行。
•2、使用温水(40度左右)将要素粉剂调成糊状,和匀后加温水稀释至所需要量。
必要时用纱布过滤后再使用。
最新发布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
背景
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通过肠道输送营养物质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方法。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和有效,制定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发布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以指导医务人员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的操作和决策。
主要内容
最新发布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症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2. 营养目标设定: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目标,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
3. 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肠功能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全营养配方和部分营养配方。
4. 肠内营养管道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道,包括胃肠道通道和肠外引流。
5. 操作步骤:详细介绍肠内营养护理的操作步骤,包括管道插入、配方调制、管道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规范性。
6. 监测与评估:强调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营养监测和评估,包括体重、生化指标、营养摄入量等,以及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7. 并发症管理:介绍常见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胃肠道不耐受、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结论
最新发布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份权威、规范的指南,有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和有效。
在实践中,医务人
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一、营养液的管理:
1、现用现配。
营养液领取后保存在4℃冰箱,不超过24小时。
2、输注前加温至38—40℃。
二、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保持通畅,定时冲管,防止堵塞。
喂养前后用至少50ml温开水冲洗喂养
管。
经喂养管给药,应在给药前后用温开水冲管。
3、按要求更换管道。
喂养管1天,普通胃管7天,鼻胃管1个月。
鼻肠管
42天。
三、病人护理
2、评估病人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
3、喂养时病情允许的患者保持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度,防止反流。
4、气管切开的患者,将气囊充气,密切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以判断是
否发生返流或食管气管瘘。
5、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及停机后30分钟内暂停输注营养液。
6、根据病情准确调节输注速度。
先以40ml—60ml/h开始,患者适应后逐渐
递增,或按医嘱24小时匀速输入。
7、每6小时观察胃排空情况,大于150ml提示胃潴留,要减慢或暂停输注。
8、经鼻置管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另一侧鼻孔的通畅。
9、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3次/天。
10、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患者有无口
渴、恶心、呕吐、腹脹、腹泻、便秘、反流,呛咳,大便的性质、量、
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将含有充分营养成分的液体或半固体饮食直接注入胃肠道,以满足患者营养需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评估患者适宜性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自主进食能力、胃肠道功能、呕吐、腹泻、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史,以及是否存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只有在患者的肠道功能完整且具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后续护理工作。
二、准备和安装肠内营养导管1. 准备肠内营养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导管,如胃管、空肠管或直肠导管。
确保导管的材质、尺寸和长度适合患者的肠道情况。
2. 消毒操作:在安装肠内营养导管前,护士需要确保双手已经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时使用无菌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以保证术前环境洁净。
3. 安装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方法。
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提醒患者保持体位稳定,避免活动。
如果需要,可以辅助导管插入,但要注意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导管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 营养液配制:根据患者的需求,准备合适含有充足营养成分的肠内营养液。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疾病情况,确定营养液配制的浓度、容量和输注速度等参数。
2. 输注营养液:将准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导管输注给患者。
在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检查导管通畅性,确保液体能够无阻塞地进入患者的胃肠道。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监测和维护导管:护士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的位置,避免移位或堵塞。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贴固定的胶布,保持导管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四、观察和记录护士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注液体的量、速度、输注时间、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营养物质的耗损情况等。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进食或需要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肠道功能障碍等。
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消耗量,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消化吸收状况,以及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等。
2.设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
这包括确定营养目标、计算能量和营养素需求量,并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同时,还需考虑引流的途径(胃管、空肠管等),以及安装和维护导管的方法。
3.插入和维护肠内营养导管:经过医生的安排和指导,护士进行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明确肠内导管引流的途径和确定位置。
在插入导管时,护士需采取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插入导管后,护士需定期观察患者的肠内导管引流情况,避免导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4.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护士需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这包括每天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重、摄入量和排出量,观察患者的粪便性状和肠内导管引流情况,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评估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5.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护士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包括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注意观察和解释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6.定期评估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如肠内导管引流不良、营养代谢紊乱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与医生讨论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总之,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关注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生理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肠内营养护理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有研究表明,与延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减少住院费用。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
通常早期肠内营养在进入ICU24-48小时内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
一、准备用物鼻饲管、20ml注射器、纱布、压舌板、棉签、治疗巾、一次性治疗盘、胶布、听诊器、一次性手套、温开水、鼻饲液、手电、肠内营养标志牌。
二、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在置管前需向清醒患者解释留置鼻饲管及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操作过程,已取得患者配合,消除顾虑。
三、操作流程1.双人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至患者床边,放置鼻饲管。
2.置管成功后,检查鼻饲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妥善固定。
(1)方法一:如果回抽有胃液引出,则置管成功、位置适当。
(2)方法二:快速注入20ml空气,胃部听诊有气过水声,则置管成功、位置适当。
(3)方法三:将鼻饲管末端置于水杯内,无水泡溢出,则表明鼻饲管未进入气道。
3.患者取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45°,重症患者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4.肠内营养患者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发生误吸: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通常每四小时抽吸一次胃腔残留量。
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果潴留量≤100ml,则通知医师,可遵医嘱增加输注速度20ml每小时;如果残留量≥200ml,应通知医师,可遵医嘱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5.当回抽出血性胃液时,应立即通知医师,暂停肠内营养。
6.肠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次配制量不能超过500ml。
7.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鼻饲管后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液温度38-40℃,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至合适温度。
8.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时,应遵循由稀到浓,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原则;尽量保证营养液匀速注入,最好应用胃肠营养泵持续匀速泵入。
最新发布的肠内营养护理标准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腔或鼻饲管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肠道内,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肠内营养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我国最新发布了肠内营养护理标准。
二、肠内营养护理标准2.1 前期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 营养状况评估:通过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 胃肠道功能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胃肠道出血、腹泻、便秘等。
- 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心理状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2.2 营养配方制定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 能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等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 蛋白质:根据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来源。
- 脂肪:提供必需脂肪酸,注意脂肪的消化吸收情况。
- 碳水化合物: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 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水分: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和水分平衡状况。
2.3 营养液的配制与输注- 营养液的配制:按照营养配方,准确称量各种营养素,进行配制。
- 营养液的输注: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或胃造瘘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和剂量。
- 输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输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
2.4 监测与评估- 营养状况的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了解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
- 胃肠道功能的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便秘等,及时处理。
-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
2.5 健康教育与家属支持- 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肠内营养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鼻饲管是否在位通畅。
2、观察胃腔残留量。
3、观察胃肠道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双人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至患者床边,放置鼻饲管。
2、置管成功后,检查鼻饲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妥善固
定。
3、患者取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45°,重症患者往往合并
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4、肠内营养患者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发生误吸;持
续肠内营养的患者,通常每4小时抽吸一次胃腔残留量。
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果潴留量≤100ml,则通知医师,可遵医嘱增加输注速度20ml/h;如果残留量≥200ml,应通知医师,可遵医嘱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5、当回抽出血性胃液时,应立即通知医师,暂停肠内营养。
6、肠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次配制量不能超过500ml.
7、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鼻饲管后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