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 格式:docx
- 大小:439.58 KB
- 文档页数:147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详细内容:动植物的分类,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现象的认识,季节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主要器官的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季节变化,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器官的功能,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关爱生物,关注自然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列出教学重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
3.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绘制动植物分类图,并注明特点。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原因。
2. 答案:(3)结合教材,观察天气现象,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组织课外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教材章节的对应关系。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二章《动物》:详细内容为各种动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等。
3. 第三章《空气与水》:详细内容为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用途等。
4.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气候变化、气象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类、空气与水的循环、天气现象的形成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特点与分类3. 空气与水的性质、循环4. 天气与气候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类。
(3)调查家乡的空气质量,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3)空气质量原因: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4)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度适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走进科学》: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是什么科学探究的方法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的六大器官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适应性特征4. 《水的奥秘》:探索水的性质,了解水的重要性。
水的形态水的循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2. 使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认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植物的生长与适应、水的循环。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走进科学: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动物的的生活与适应: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水的奥秘:实验探究水的性质,了解水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特征。
调查生活中水的用途,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种子的结构与传播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章:空气与呼吸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三节:空气质量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掌握空气的成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空气的成分及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成分实验器材、呼吸系统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呼吸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植物部分:植物特征、分类、生长过程。
2. 动物部分:动物特征、分类、生活习性。
3. 空气与呼吸部分:空气成分、呼吸系统、空气质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分类图、空气质量调查表。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应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2. 空气的奥秘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和作用3. 水的奇妙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态、性质及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特征。
通过吹气球、倾倒水等生活实例,引出空气和水的性质。
设计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动植物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探讨其作用。
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片。
进行生物分类、空气和水性质、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动植物特征、生物分类。
2. 空气的奥秘:空气存在、成分和作用。
3. 水的奇妙:水形态、水循环。
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空气和水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机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动植物的特征:如动物会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水性质:液态、固态、气态。
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利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生物。
设计实验,探索空气和水的更多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节:植物的生长;1.2节:动物的生存;1.3节: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生命之源2.1节:水的作用;2.2节:空气的成分;2.3节:土壤的特性。
第三章:力的世界3.1节:简单机械;3.2节:力的作用;3.3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认识水、空气、土壤等生命之源,理解简单机械和力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原理、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水、空气、土壤的作用;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天气现象的实物、简单机械模型、力的演示装置等。
2. 学具:放大镜、土壤、水、空气成分测试仪、摩擦力测试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以天气变化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6.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植物生长过程、水的作用、空气成分、土壤特性、简单机械、力的作用。
2. 板书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生长的过程。
(2)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章《水与生命》:探讨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第五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索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6. 第六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了解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概念、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的身体”、“力与运动”等。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展示抽象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
2. 答案:(1)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解毒等。
(2)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如推、拉、提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营养需求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变化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营养需求第二节:动物的生活习性第三节:动物的适应能力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认识它们在生长和适应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适应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植物和动物样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动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和动物的了解。
b. 提问:植物和动物为什么需要营养?它们是如何生长和适应环境的?2. 新课内容:a. 介绍植物的营养需求,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b. 介绍动物的营养需求,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c.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植物和动物在生长和适应环境中的奇妙之处。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植物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b. 让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样本,记录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4. 例题讲解:a.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适应能力。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强调观察、思考、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适应2. 主要内容:a. 植物的营养需求、生长过程、变化b. 动物的营养需求、生活习性、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描述一下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b. 请举例说明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1.1《有趣的现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科学现象。
1.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对生活的作用。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2.1《我们的生物朋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2《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1《物质的状态》:认识固态、液态、气态。
3.2《物质的变化》: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物,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图表: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
绘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图。
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如水沸腾、植物向光性等。
生物与环境关系图:如植物与阳光、水分的关系。
物质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5篇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1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2 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繁殖方式;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 《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生活中的能量》:研究能量转换、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 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天气现象、节能环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能量转换装置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章节主题;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3. 颜色: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难点、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2)了解一种动物,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4)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小方案。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开花结果;(2)动物适应环境特点: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安排等;(4)节能环保小方案: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目录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7. 混合与分离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第3 单元5. 观测风第3 单元6. 观察云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1 《水到哪里去了》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题级科学知识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习科学探索: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科学态度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节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课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回答激发兴趣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讲授新课一、探究 1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学生试着哪里去了? 去解释交初步让学生(展示图片)流:跑到空了解水蒸发气里去了。
是怎么回事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学生回答:水蒸气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学生依次做活动,并认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学生填写活动手心向下,体验探究活动手册,并交流手背向上对一只手吹气甩动一只手(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 2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探索3:模拟实验学生回忆、交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1、导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 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学生准备工具材料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学生回答: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学生回答: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学生研讨(3)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交流,填写活动手册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现象怎么解依据释封口水杯开口水杯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学生实验并观察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研讨交流,填写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
5、研讨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
四、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了解蒸发吸发生变化。
()热的特点(二)问答题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学生思考蒸发?交流培养动手查教师点拨:1、①把衣服展开阅、自主学习的能力②放在阳光下③挂在通风的地方2、①提高液体温度学生课后②加快空气流动完成五、拓展提高: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教师点拨: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六、作业布置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课堂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总结课堂结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板书蒸发板书设计水水蒸气(液体)吸热(气体)1.2 《水沸腾了》课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学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习科学探索目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标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科学态度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重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难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点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课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引发思索,进锅吧。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入学习角色讲授新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一、探索1:怎么测量水温课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说学生或说培养学生先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或画,互相对现象进行法。
教师点拨:交流猜测,为下步的验证做准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备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学生自由教师指导:回答掌握温度计◆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使用方法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实战演练巩固温度计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的使用要领说明理由。
学生演练教师点拨:A. 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B. 温度计碰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C.正确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2)实验装置学生准备工具与材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料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学生会安装(3)酒精灯的结构实验设备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学生按老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
(展示结构示师指导进意图)(4)酒精灯的火焰行组装了解酒精灯的结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学生认真结构以及酒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听精灯的正确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展示结构示意使用方法和图)注意事项(5)酒精灯的使用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学生认真听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酒精灯灯体无破损;◆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学生认真不高于三分之二;听◆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③酒精灯的加热◆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教师点拨: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7)实验操作与要求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学生演练学生按要求实验巩固酒精灯使用方法学生做给水加热实验,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特点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8)温馨提示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 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秒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2、填写活动手册(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学生观察水在沸腾水在沸腾前时填写各项活动体验气泡记录温度声音教师点拨: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巩固沸腾特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点(2)实战演练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学生演练:第一个是(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水沸腾前,第二是是沸腾时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0 1 2 3 4 5 6间温度学生继续填写活动手册教师总结: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展示图像)学生认识了解温度变化曲线图学生在图像上画出3、活动结论(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不同时间的温度点,了解沸腾、沸点的科学概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用线平滑连接念(3)拓展: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4、讨论通过讨论,了(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学生认真解沸腾的条现象?听件等教师提示: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