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课时心中有数上职场【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关系;2.劳动者的维权路: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素养目标法治意识通过明明白白工作、清清楚楚维权的探究,使学生知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关系,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关系;劳动者的维权路: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诉讼学习重点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关系;劳动者的维权路: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诉讼学习难点劳动者的维权路: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知识点一明明白白工作1.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特别提示】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5)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2.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特别提示】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知识点二清清楚楚维权1.协商、调解(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妨先试试“有话好好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课时1保障各类物权[课标要求] 1.列举物权的主要类型。
2.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财产制度。
2.法治意识:利用产权制度、民法典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3.科学精神:正确认识财产权及其分类,尊重他物权,创造社会财富。
一、定分止争——所有权1.财产权(1)财产制度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________关系,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__________法律制度。
(2)法律规定财产权,有利于确定财产________,并以此促进财产的________使用。
(3)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______财产、________财产和公民________的私有财产。
(4)财产权的种类和内容①财产权包括________、债权、__________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②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______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________、他物权。
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5)物权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________和________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________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想一想:物权和债权有什么不同?2.所有权(1)含义: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________、使用、________和处分的权利。
(2)类型: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全民所有)、________所有、________所有。
(3)取得方式取得方式阐释动产依照法律规定____ 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动产依照法律规定____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4)共有关系: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________关系。
想一想: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都是一样的吗?二、物尽其用——他物权1.用益物权(1)含义: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________、________和收益的权利。
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知识网络】【知识总结】1.法律守护劳动者(1)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
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
可以说,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4)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5)劳动法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合同(1)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作用: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主要内容: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两类。
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4)订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第一课1.个体户张某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不服,他可以通过民法来解决纠纷。
(提醒:1.×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个体户张某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2.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民币10万元。
(提醒:2.×提示: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这一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客体为银行放贷10万元行为和老王在约定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还债行为。
)3.某校高一16周岁的李同学嫌学生宿舍环境不好,通过房屋中介用自己的压岁钱以每月150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房子,并向中介支支付了500元定金。
李某父母得知后不同意李某租房,但不能向中介要回定金。
(提醒:3.×提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16周岁的李同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自身年龄、智力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在外租房属于与李同学的年龄、智力状态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认可才具备法律效力。
李某父母不同意李某租房,即不追认李某的民事活动,因而租房活动无效,李某父母可向中介要回定金.中介应当返还定金。
)4.甲男与乙女自愿订立代孕协议,违反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提醒:4.√提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代孕在我国既是违法的,也是违反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
)5.女大学生小刘到某超市购物,超市方怀疑小刘偷东西,将其非法拘禁半小时并对其搜身,超市侵犯了小刘的健康权。
(提醒:5.×提示:超市方怀疑小刘偷东西而将其非法拘禁半小时并对其搜身,未造成小刘身体内部机能或外部组织受伤害,因而未侵犯其健康权,侵犯的是小刘身体权。
)6.王某、赵某二人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当地公安机关应为其女儿办理户口登记。
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仅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
(×)解析: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平等地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根据自然人不同的年龄和智力状态规定了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并没有违反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固定不变的。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4.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自然人的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所以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2.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均享有姓名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权利。
(×)解析: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权利。
3.与他人同名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解析: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表现是干涉、盗用、假冒等。
与他人同名并没有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4.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5.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一、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1)主要观点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⑴基本观点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⑵评析①科学性。
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②局限性。
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选修二的政治内容属于经济学常识,包含马克思主义经济和西方现代经济等知识,学生们需要了解这部分内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归纳一.凯恩斯革命1.内容⑴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
⑵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作用是有限的。
3.启示:我国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根据国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有效需求,如扩大消费、刺激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要注意提高效率。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②启示:我国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与控制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024年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国家政权机构及其职能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要求- 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它是各个社会阶级之间相互对立和斗争的产物。
- 国家政权必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
2.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特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党政机构和人民团体等。
- 国家政权的基本特点包括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行政机关的内外严格分离等。
3.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 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等。
- 国家机关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审判和检察等。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1. 国家宪法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权机构和各级政府机关运行的总章程。
- 国家宪法的作用包括界定国家政权机构的性质、权力和责任,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2. 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国家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军事法规等。
- 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包括依法治国、宪法至上、法无禁止即可行、民法典编纂和立法科学化等。
3.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 党的建设是党的领导集体的建设,党的领导集体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
三、国家决策制定和实施1. 国家决策的主体和原则- 国家决策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党的领导机关以及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等。
- 国家决策的原则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等。
2. 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与实施- 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与实施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宏观调控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等。
2.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
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 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 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 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
(2)解题方法: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
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
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解答关于所有权的试题(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所有权的不同取得方式为背景,对某种物的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以及阐释其背后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维护自身的民事权利。
(2)解题方法:4.关于知识产权的试题解答方法(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背景考查对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
具体案例中可能涉及著作权、专利权,或者商标权,但均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7.解答有关民事侵权责任的试题解题通法14.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试题的解法(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民事纠纷案例为背景,分析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纠纷。
(2)解题通法第一,辨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纠纷。
纠纷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解决纠纷的方式。
第二,依据纠纷的性质、情况,对解决方式作出选择第三,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15.与诉讼相关的试题的解法(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分析出现争议的原因,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2)解题方法①通读材料,理清材料讲述的事件大概。
②联系所学关于诉讼、调解、仲裁的相关知识,判断该题是否属于诉讼。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课时1认识调解与仲裁 (1)课时2解析三大诉讼 (5)课时1认识调解与仲裁探究点一以和为贵选调解1.解决纠纷的方式(1)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2.调解的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3.调解的种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诉讼调解①发生在诉讼过程中②是由人民法院主持进行的调解,目的是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③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诉讼外调解①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②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进行,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③行政调解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进行④仲裁调解由仲裁机构主持进行,达成的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4.人民调解(1)地位: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2)要求: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3)效力①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经其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②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想一想:人民调解就是当“和事佬”“和稀泥”的说法对吗?提示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那种认为调解就是当“和事佬”“和稀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调解是由人民法院主持进行的。
政治选修2法律与生活提纲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⑴民法①调整关系: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②特点: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③意义: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特别提醒】①民法调整的主体包括: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民法。
③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⑵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等7编。
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⑶民事法律关系①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②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提别提醒】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提别提醒】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①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②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因自然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③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知识网络】【知识总结】1.父母与子女(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
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弃婴或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
(2)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
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
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4)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籍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赡养父母,要求子女尊重、体谅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5)为防止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损,民法典专门规定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依据法律,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继承(1)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
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与代之间爱的延续和传承,是代际传承的重要保障。
在继承关系中,死者是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依法承受遗产的人是继承人,继承人享有的财产性权利称为继承权。
民法典强调继承权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平等。
(2)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
课时2尊重知识产权[课标要求] 1.列举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
2.懂得维护知识产权的途径。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各种知识产权。
2.政治认同:认同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
3.法治意识: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一、保护创作——著作权1.知识产权(1)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____________或者商标、地理标志等______________享有的专有性权利。
(2)内容:知识产权包括________、专利权、________等。
2.著作权(1)含义: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权利。
(2)分类①著作人身权:发表权、________、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②著作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______________等。
(3)保护①侵权条件: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
他人未经著作权人________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②保护期限a.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
b.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____年。
c.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发表权的保护期是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______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
d.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____、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想一想:著作权的各项权利都有保护期限吗?二、激励创新——专利权1.含义: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__________。
2.取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________________申请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____________,授予专利权。
3.种类:______、实用新型和________。
4.保护(1)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一、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1)主要观点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⑴基本观点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⑵评析①科学性。
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②局限性。
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二.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1.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1).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
国家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资本积累来自利润。
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3).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
(李嘉图的上述认识,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4).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5).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观点。
①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是工人获得的名义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获得的实际工资。
②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
)③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为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⑴主要内容①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②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价①积极作用: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带来严重危机。
③启发: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避免外贸依存度过高。
①开放观念和②③风险意识)专题二.马克思经济学的伟大理论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理论~⑴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同一物品的使用方式也是多方面的。
它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劳动者相互交换的量了比例,是商品所特有的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就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⑶交换价值①含义: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了比例。
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②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2、劳动二重学说的含义⑴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⑵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
3、商品的价值量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4、价值规律理论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⑵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⑶作用(认真参看教材P29有关内容)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why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why③实现优胜劣汰。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情况相反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它们之间的竞争过程,也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这一方面是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②启示:我国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与控制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创立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一.凯恩斯革命^1.内容⑴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
⑵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作用是有限的。
3.启示:我国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根据国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有效需求,如扩大消费、刺激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要注意提高效率。
二.西方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 参考名校联盟的要点三的表格)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⑴主要特点;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
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
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压力大。
⑵原因: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⑶评价①积极作用是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是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②弊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德国社会经济体制⑴主要特点: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
⑵原因: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⑶评价:①积极作用是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②弊端是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1)主要特点有:①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②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诚实感。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2)原因: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4.西方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的相同点⑴都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⑵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⑶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5、启示: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应从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其中反映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要求的东西,合理的成分。
要坚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