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___,同“寨”。
()A.zàiB.cáiC.zhàiD.chái[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_____)(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
(_____)(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
(_____)(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_____)2. 古诗阅读。
材料一: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材料二: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1]这两首词以一个“________“字为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
第一首是总写对________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________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
[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江南________季的美景,可以从“________”中看出。
[3]这两首词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以下几首小诗都选自诗集《繁星》《春水》,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众鸟____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3.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4. 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文直通车。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 宋、岳飞B. 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 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 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A. 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 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出现了许多活生生的人物,有、、、、。
我还听到了和用吴音相互交谈的声音,看到了在溪东锄豆的情景,织鸡笼的情景和剥莲蓬的情景。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词的内容看,作者不喜欢“小儿”,因为他太顽皮,太淘气了。
B.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C.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题目是村居。
D.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4]“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用得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文要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片段阅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
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2.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2)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4)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6)______,春风不改旧时波。
3. 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古诗中有不同的心情,我喜欢陶渊明的“______,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宁静;喜欢王维的“人闲桂花落,______。
”的空灵与静谧;喜欢“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的闲适与从容;更喜欢“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与可爱。
(2)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那一声声______的跳动,给我极大的______,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当朋友取得优异成绩时,我可以用歇后语“______——一枝独秀”来赞美他。
(4)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______,______。
”自己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别人。
(5)《桂林山水》一文以名句“______”开头,以诗句“______,______。
”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
4. 古诗名言积累。
(1)莫等闲,______(2)最喜小儿亡赖,______(3)天行健,______(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5)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5. 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6. 快乐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这首诗属于(_____)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3.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的情怀。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用“√”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砚(yàn xiàn)痕(héng hén)乾(qián qǐ)坤(kūn sh ēn)[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淡:___________________(2)清气:_________________(3)乾坤: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的“洗砚池头”点明了_________,“朵朵”说明了___________3.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词阅读。
春日田园杂兴范成大土膏欲动①雨频②催,万草千花一晌③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④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
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
②频:频繁。
③一响:片刻,一会儿。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
④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本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诗中的“__________”词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本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A.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所见所感。
B.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
C.描写的对象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3]根据语境写诗句。
我家后院本来是荒地一片,如今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邻家的竹笋,透过土墙,冒出地面,刺向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成长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也当做自己的玩具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辛勤——(______)尊重——(______)赞颂——(______)[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1. 课外拓展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 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轻”字体现了什么?4. 背一背,填一填。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3)______无闲田,______犹饿死。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6. 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诗人的足迹,下面的诗句分别描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呢?请写出地名。
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诗句,完成练习。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出言不逊B.稍逊一筹C.黄帝逊位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
③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解释词语:可怜:________;真珠:________②诗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③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2. 阅读理解。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这首诗是《____》中的第____首诗。
[2]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_____和_____。
[3]在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________的感情。
3. 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
[2]这两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描写了白桦的美丽。
( )A.比喻局部B.比喻整体C.拟人整体[3]请续写第二节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②真珠即珍珠。
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比作(),因为他们都是(),把()比作(),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
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2. 课外类文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①田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④未解⑤供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锄草。
②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③当家:主持家务。
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④童孙:指儿童。
⑤未解:不懂得。
⑥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__________________,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之美的______之情,也流露出诗人______的心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2. 把下列诗句补写完整(1)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
(2)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3)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4)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3. 背一背,填一填。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3)______无闲田,______犹饿死。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补全古诗。
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诗中描写了______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思想感情。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默写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
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2)“萧萧”是指______;“促织”是指______。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____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选一选。
1.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下列对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B.《凉州词》通过写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处开怀畅饮,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
C.《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
D.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批判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3.下面哪两句诗表达出对守关将士的同情?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下面哪首诗描写的是“龙城将军”李广英勇善战?()A.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下列现代诗句中,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A.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D.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二、填一填。
1.“暮江吟”中“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____________。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______________上面的。
3.“征”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画。
“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③寻求,渴望得到;④由国家召集或收用。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征”应取解释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