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1 估计量的含义是指()。

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

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C.总体参数的名称

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

2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充分性

3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要么包含总体均值,要么不包含总体均值

4 无偏估计是指()。

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

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

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

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

5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要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

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方差

D.总体标准差

6 当样本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C.与置信系数的大小无关

D.与置信系数的平方成反比

7 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

D.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8 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在这一区间内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9 95%的置信水平是指()。

A.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

B.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95%

C.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5%

10 一个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

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B.该估计量的一个具体数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C.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

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

11 一个估计量的一致性是指()。

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B.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

C.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该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

12 置信系数(1-α)表达了置信区间的()。

A.准确性

B.精确性

C.显著性

D.可靠性

13 在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中,边际误差由()。

A.置信水平确定

B.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确定

C.置信水平和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确定

D.统计量的抽样方差确定

14 在置信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缩小置信区间,则()。

A.需要增加样本量

B.需要减少样本量

C.需要保持样本量不变

D.需要改变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

15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χ分布 D.F分布

C.2

16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χ分布 D.F分布

C.2

17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χ分布 D.F分布

C.2

统计学讲义稿

第五章统计量及其分布 在概率论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全面描述了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但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概率分布往往是未知的。我们要讨论统计量的分布,找到总体参数与统计量的分布之间的联系,进而通过样本去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总体与样本 1.总体 统计学把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把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成员)称为个体。要研究10,000名在校大学生,10,000名大学生就构成总体,每位大学生就是个体。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关心的往往不是大学生(个体)的一切方面,而是它的某个数量标志,比如大学生的身高,这时所有的身高就构成总体,总体表现为一个数据集,其中有的数值大有的数值小,有的出现机会多,有的出现机会少,记身高为X,它是一个随机变量,记其分布函数为F(x)。可以把X的所有可能取值看做总体,并称这一总体为具有分布函数F(x)的总体。 总体也可以是多维的,如研究大学生的身高对体重的影响,身高和体重这两个数量标志就构成二维随机向量(X1,X2),其取值的全体就构成总体,即二维总体,记二维随机向量(X1,X2)的联合分布函数为F(x1, x2),称这一总体为具有分布函数F(x1, x2)的总体。

2.样本 统计学对总体的研究是以样本为工具的。为了掌握总体的分布规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n 个个体,其标志值(比如身高数值)记为(x 1,x 2,…,x n ),则(x 1,x 2,…,x n )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目n 称为样本容量。 由于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抽取前无法预知它的数值,每个X i (1,2,…n)都是一个随机变量,样本(X 1,X 2,…,X n )则是一个n 维随机向量。样本在抽取后就有确定的观测值,表现为n 个具体的数据(x 1,x 2,…,x n )。 3. 简单随机样本 抽取样本是手段,推断总体才是目的。为使样本更好的反映总体的信息,对样本抽取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样本具有随机性,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可能性进入样本,即每个X i 与总体X 具有相同的分布F (x )。二是样本满足独立性,即X 1,X 2,…,X n 相互独立,每一X i 的取值不影响另一X i 的取值。 如果从总体X 中抽取样本(12,,,n X X X L ),其每个分量i X (1,2,,i n =L )都与总体X 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且相互独立,则 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而如此得到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如果总体X 具有分布函数()F x 或概率密度()f x ,显然来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12,,,n X X X L )具有联合概率分布 1 ()n i F x =∏或联合概率密度1 ()n i f x =∏。

统计学复习提纲

旅游统计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概念(三种涵义,两重关系) 1、统计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等活动。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的科学定义: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第三节旅游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旅游统计的基本环节 (一)统计调查 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要求: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整理 对调查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分类、浓缩简化。 (三)统计分析 运用各种统计方法,揭示被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性,作出科学结论。包括描述性分析、推断分析、决策分析。要求:定性定量结合。 第四节旅游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①统计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②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二、标志与指标 ①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具体表现。 ②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三、变异和变量 ①变异: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分 为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②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分为⑴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 量、 ⑵离散性变量和连续性变 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㈠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目的,取得相应数据的统计资料搜集活动。 ㈡意义:①是统计工作的开始阶段;②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③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一切 统计资料的来源。 二、统计调查的任务和要求 ⑴基本任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每一项的具体调查,取得反映社 会经济总体现象及各个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⑵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前三个是衡量统计调查 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通讯调查法、特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集中意见法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 第四节几种专门调查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的概念 资料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19785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只有有限总体具有 B只有无限总体具有 C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具有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不具有 2.”统计”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统计描述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 3.研究生招生目录中,201为英语、202为俄语、203为日语。这里语种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这里“不应该、应该、无所谓”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5.学生的智商等级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定类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数据 B定类数据包含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比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信息 7.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8.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9.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所有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单位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某个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10.统计学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 A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D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11.统计学的总体性特点是指() A研究现象各个个体的数量特征 B研究由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 C从认识总体入手开始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 D从现象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12.统计研究中的大量观察法是指() A一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B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C收集大量总体资料的方法 D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就必须对全部或足够多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13.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业 14.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是()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任意变量 15.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6.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 D数量性、综合性、同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统计学讲义1

Statistics 102133030-01 Lecture 1

Administrative Issues ?Time: Thursday 19:20-21:55 (?)?Location: Teaching Building No. One B305 (Jiang’an Campus) ?Instructor: XIONG Hui(熊晖) Office: Econ507 North (Wangjiang Campus) Email: hxiongecon@https://www.doczj.com/doc/3217388745.html, Office Hours: ?

Administrative Issues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Topics include elementary probability theory, sampling distributions, tests of hypotheses, estim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Emphasis: economic applications ?Bilingual course: instruction language is Mandarin Chinese; course materials are in English.

Administrative Issues ?Text book: Anderson, Sweeney, Williams, Camm, and Cochran: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2th Edition, South-Western,201?Software: Stata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

第五章抽样推断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随机原则也就是机会均等的原则,每个 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其目的是保证抽出的样本是随机样本。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抽样调查虽仅是直接调查被抽取的那一部分样本,但其目的是着眼于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能取得全面资料,但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里,不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2.类型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4.整群抽样(集团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群,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群中抽取部分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是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推断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样本实际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抽样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又称母体,它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 2.样本总体简称样本,又称子样,是从全及总体中抽取,代表全

统计学基础_第五章_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 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 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 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 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 【教学重点】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 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 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12课时 【教学容参考】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 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医学统计学复习提纲

《医学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二章 统计描述 公式:几何均数 (1)直接法: n n X X X G ...21= 或 )lg (lg )lg ...lg lg ( lg 1211 n X n X X X G n ∑--=+++= (2)加权法: )lg (lg ....lg ...lg lg (lg 12122111 ∑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G k k k 中位数(median ) (1) 直接法: n 为奇数 , 2 ) 1(+=n X M n 为偶数,)(21 12 2 ++= n n X X M (2)频数表法:用于频数表资料。 ∑-+ =)2 (L M f n f i L M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n X ∑-= 2 ) (μσ 1 ) (2 --= ∑n X X S 离均差平方和 2 ) (∑-X X 常用SS 或l XX 表示。∑∑∑- =-= =N X X X X l SS XX 2 22 )() ( 直接法: 1 )(2 2 --= ∑∑n n X X S 加权法: 1 )(2 2 -- =∑∑ ∑∑f f fX fX S 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 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率和构成比所说明的问题不同,绝不能以构成比代率。构成比只能说明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或分布,而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例如:以男性各年龄组高血压分布为例,50~60岁年龄组的高血压病例占52.24%,所占比重最大,60~岁组则只占到6.74%。这是因为60~岁以上受检人数少,造成患病数低于50~60岁组,因而构成比相对较低。但不能认为年龄在50~60岁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严重,而60岁以上反而有所减轻。若要比较高血压的患病率,应该计算患病率指标。 3.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医学中参考值范围的涵义及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医学中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也叫正常值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定义“正常人”,不同的指标“正常人”的定义也不同。 (2)选定足够数量的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统计学原理韩兆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小题) 1、统计的含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例:制造业企业是一个总体、由所有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所组成,每一个制造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都是制造业)、大量性、差异性(不同的总体单位间,除了某方面必须有共性之外,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员工人数等等) (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有限为有限总体,总体单位无限称为无限总体 (3)标志、变异与变量 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 变异:可变的品质标志 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指的是标志,不是标志值)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

标志名称标志值 国籍:中国(不变标志) 姓名:张三(品质标志) 性别:男(品质标志) 民族:汉(品质标志) 婚姻状况:已婚(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 年龄:50(连续变量) 身高:172cm (连续变量) 体重:72.5kg(连续变量) 收入:2000元/月(连续变量) (4)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 离散变量:以整数出现 连续变量:可做无限分割的变量 在某些特殊场合,连续变量可做离散化处理。(当人口按年龄分组)(5)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例:工业普查 总体:工业企业 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 指标名称指标值

统计学第五章 练习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 和 。 2、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序列中不同时间数值相加有实际的意义的是 。 3、设i=1,2,…n , i a 为第i 期发展水平,则1a 称为 ,n a 称为 ,/i a 1 i a 是 , /i a 1a 是 。 4、计算间断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一般有两个假设条件:假设上期末水平 本期初水平,其二是假设现象在间断期内数量 变化。 5、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 、 、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6、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加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则粮食每亩产量提高 。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 、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 、前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 、前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时点序列 B 、时期序列 C 、平均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序列 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平均发展速度 4、发展速度属于(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5、一个动态数列的多个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 B 、 104%×106%×109% C 、(4%×6%×9%)-1 D 、(104%×106%×109%)-1 6、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 )。 A 、逐年增加 B 、逐年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第四版第七章课后题最全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7.1 (1)已知σ=5,n=40,x =25,α=0.05, z 05.0=1.96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79.040 5 = (2)估计误差(也称为边际误差)E= z 2 α n σ =1.96*0.79=1.55 7.2(1)已知σ=15,n=49,x =120,α=0.05, z 05.0=1.96 (2)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4915 2.14 估计误差E= z 2 α n σ=1.96* =4915 4.2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 =120±1.96*2.14=120±4.2,即(115.8,124.2) 7.3(1)已知σ=85414,n=100,x =104560,α=0.05, z 05.0=1.96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 =104560±1.96* =100 85414104560±16741.144即(87818.856,121301.144) 7.4(1)已知n=100,x =81,s=12, α=0.1, z 2 1.0=1.645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81±1.645* =100 1281±1.974,即(79.026,82.974) (2)已知α=0.05, z 2 05.0=1.96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81±1.96* =100 1281±2.352,即(78.648,83.352) (3)已知α=0.01, z 2 01.0=2.58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统计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在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公司设备调查 B. 农村耕地调查 C.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D. 汽车养护情况调查 2.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表 4. 5.填报单位( )。 A. 是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 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 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 即是总体单位 6. 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是( )。 A. 不等于l B. 大于1 C. 小于1 D. 等于l

8. 9. 统计表的结构,从其外形看,是由( )。 A. 标题和数字资料两部分构成 B. 标题、横行、纵栏标目三部分构成 C. 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构成 D. 标题、横纵、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10. 1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 4、3、4、6、3、4、 5、2、4,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 单项式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2. 1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 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数算式为( )。 A. 4%÷8% B. 8%÷4% C. (100%+4%)÷(100%+8%) D. (1+8%÷1+4%) 14. 15. (错误) 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

A. 招生录取率 B. 人均钢产量 C. 轻重工业比例 D. 人均国民收入 16.对全市科技人员进行调查,每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科技人员的职称是 ( )。 A. 品质标志 B. 变量 C. 变量值 D. 标志值 17. 18.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80分,则该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变量 D. 指标 1.设2000~2004年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6%、7%、8%、9%和10%,则平均增长速度为 ( )。 A. B. C.

统计学讲义

(重庆科技学院经管类选修课讲义)统计学讲义 战勇 二0 0五年十月

目录 总论 (3)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与作用 (3) 第二节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5)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6) 第四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9) 一、统计指标 (9) 二总量指标 (10) 三、相对量指标 (12) 三、统计指标体系 (16) 第二部分统计资料搜集、整理与显示 (17)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17)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17)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8) 三、统计调查方案 (18)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20) 一、统计报表 (20) 二、专门调查 (21) 第三节统计资料的整理 (22) 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22)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23) 三、统计分组 (23) 四、次数分配 (25) 第四节统计表 (29) 一、统计表的构成(与调查表的区别)p79 (29) 二、统计表的种类 (30) 第三部分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 (31) 第一节平均指标 (31)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 (31)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 (31) 第二节标志变动度 (36) 一、标志变动度的意义 (36) 二、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指标 (37) 第三节运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39) 第四部分抽样推断 (40)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一般问题 (40) 一、抽样的概念和特点 (40) 二、抽样调查的作用 (41) 三、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41) 四、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 (43) 第二节抽样误差 (43)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43) 三、抽样平均误差 (44) 四、抽样极限误差 (45) 第三节抽样估计的方法 (46) 一、抽样估计的特点 (46) 二、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46) 三、抽样估计的方法 (47) 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 (48) 一、抽样调查的程序 (48)

统计学基本知识第七章课后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相关和回归 一、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1)直方图 (2)散点图 (3)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4)累计频率曲线图 2.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1)小于0 (2)大于0 (3)等于0 (4)等于1 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yx S (提示:yx S 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 (1)68.27% (2)90.11% (3)95.45% (4)99.73% 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1)函数关系 (2)单向因果关系 (3)互为因果关系 (4)严格的依存关系 5.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 (1)严格的关系 (2)不严格的关系 (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6.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备选答案之中,它是( )。 (1)0.29 (2)-0.88 (3)1.03 (4)0.99 7.如果变量z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1)低度相关关系 (2)完全相关关系 (3)高度相关关系 (4)完全不相关 8.若已知 2()x x -∑是2()y y -∑的2倍,()()x x y y --∑是2 ()y y -∑的1.2倍, 则相关系数r=( )。 (1) 21.22 (3)0.92 (4)0.65 9.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问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明显因果关系 (2)自身相关关系 (3)完全相关关系 (4)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首先应对两个变量进行( )。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回归分析 (4)因素分析 11.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 )。 (1)相关系数 (2)回归系数 (3)回归参数 (4)估计标准误差 12.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 (1)都是随机变量 (2)都不是随机变量

统计学讲义

东南大学统计学辅导班笔记 总论 本章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与作用 一、“统计”一词的含义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都需要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统计”有着多种含义。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这时“统计”是一个动词,我们一般称其为统计工作,它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数字资料的工作,具有计数的含义。 统计工作的结果形成一系列的数字资料,也称统计资料或统计数据,这是“统计”的另一个含义。它和前面讲的统计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是统计工作的结果。例如,我们班的学生人数120人,女生占30%,男女生的比例为2.33:1等。国家统计局每年出版统计年鉴,反映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发展等情况,这些都是在这个意义上的统计。 除了上面所讲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之外,“统计”一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作为一门科学的统计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科学。 “统计”一词虽有上述三方面的涵义,但它们之间又是具有密切联系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工作是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二、统计学的性质 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早期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有人口调查、出生与死亡的登记等,后来又扩大到社会经济和生物实验等方面。目前不论社会的、自然的、或实验的,凡是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学。凡能以数量来表现的均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方法已渗透到其他科学领域,成为当前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的规律性。总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各个个体在数量特征上受必然和偶然两种因素的支配,必然因素反映了该总体的特征,但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又是有差异的,如何通过这些个体的差异来描述或推断总体的特征就产生了统计学。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大学统计学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7章 参数估计 练习题 7.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样本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边际误差是多少? 解:⑴已知25,40,5===x n σ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79.04 10 40 5≈= = = n x σ σ ⑵已知5=σ,40=n ,25=x ,4 10 = x σ,%951=-α 96.1025.02==∴Z Z α 边际误差55.14 10 * 96.12 ≈==n Z E σ α 7.2 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 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1)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边际误差; (3)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 解.已知.根据查表得2/αz =1.96 (1)标准误差:14.249 15== =n X σ σ (2).已知2/αz =1.96 所以边际误差=2/αz * =n s 1.96* 49 15=4.2 (3)置信区间:)(2.124,8.11596.149 151202 =*± =±n s Z x α

7.3 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100=n 的随机样本,得到104560=x ,假定总体标准差 85414=σ,构建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 96.12 =?Z 144.16741100 85414* 96.12 ==? ?n Z σ 856.87818144.16741104560. 2 =-=-?n Z x σ 144.121301144.16741104560. 2 =+=+?n Z x σ 置信区间:(87818.856,121301.144) 7.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100=n 的简单随机样本,得到81=x ,12=s 。 (1) 构建μ的90%的置信区间。 (2) 构建μ的95%的置信区间。 (3) 构建μ的99%的置信区间。 解;由题意知100=n , 81=x ,12=s . (1)置信水平为%901=-α,则645.12 =αZ . 由公式n s z x ? ±2 α974.181100 12645.181±=? ±= 即(),974.82,026.79974.181=± 则的的%90μ置信区间为79.026~82.974 (2)置信水平为%951=-α, 96.12 =αz 由公式得n s z x ? ±2 α=81352.281100 12 96.1±=? ± 即81352.2±=(78.648,83.352), 则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78.648~83.352 (3)置信水平为%991=-α,则576.22 =αZ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