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1类型作用方式时间机械运动了解机械运动视频 B F运动是绝对的1min 网络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和观察图片,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乙甲甲:哈雷彗星大约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访一次;乙:缓慢爬行的蜗牛;丙:奔驰的火车;丁:运动场上的奔跑的学生;戊:飞奔的猎豹。
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等等。
这一章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关于分子、原子的运由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熟悉的图片引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及电磁运动等,我们将在后面陆续学到。
板书课题:第2节运动的描述2、学生设疑,关于运动的描述,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问题举例:(1)什么是运动?(2)怎描述物体的运动?3、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18页,独立解决上面的问题,并做好圈画批注;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解决。
二、解疑合探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风、公路上运动的车、人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使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路程、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物体的运动?(2)引导学生举例:如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小球滚动等。
2.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
(3)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3.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1)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4.讲解路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路程的计算:路程=速度×时间。
(2)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5.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了5秒,速度达到20米/秒,求汽车的加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练习题(1)一辆自行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秒后停止,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6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经过10秒停下,求汽车的加速度。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
8.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该章节主要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描述运动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运动现象,培养其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正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学,思考如何描述他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1)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矢量,可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最终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位移的计算方法为:位移 = 最终位置初始位置。
(2)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的计算方法为:速度 = 位移 / 时间。
(3)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相同。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例题: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的位移为25米,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经过2秒后到达乙地,求甲地到乙地的位移。
第2节运动的描述★开篇简介: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探索运动与静止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机械运动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1.概念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2.特点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翱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学问点。
〔板书〕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头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觉,事实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小车、钩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一则趣闻轶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昆虫,便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用手抓住快速飞行的子弹,可能吗?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运动的描述》。
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找到飞行员抓住子弹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什么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并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阅读本节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要信息。
小组讨论:除了教材中列举的哈雷彗星造访地球、飞奔的猎豹和缓慢爬行的蜗牛,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在运动呢?你是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呢?(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体:指宏观物体)引导: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物体组成,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吗?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进入运动的世界。
分析: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体,还是微观世界里的组成物体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可见,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材分析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法实验引入〔产生疑问〕→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教学过程导入〔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答复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课件。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答复: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考:
1.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2.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
3.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学生进行实验,并经
过讨论思考交流得
出:书本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书
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钢笔相对于书本
的位置没有变化,钢
笔相对于书本是静止
的;钢笔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钢
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
钢笔相对于书本静止
而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说明参照物选择
的不同,描述同一物
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
同。
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
的镜头,再拍出天空
上的白云、地上的山
河湖泊等镜头,然后
将两组画面放到“特
技机”里叠合。
叠合
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
景的白云和山河湖
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
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
照物,于是就产生了
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
的效果。
通过亲身体验明确判
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方法,理解机械运动
的相对性。
体现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
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