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小抄【呕心沥血整理、电大考试必过】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规律,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的效能。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处于组织环境中个人的所作所为。2、群体行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行为。3、组织行为:由个体和群体构成的组织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组织行为在西方的发展历程:1.古典管理阶段,侧重劳动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2.经典组织理论,侧重组织管理、马克斯·韦伯经济理论之父3.行为学派阶段,a、《心理学与产业效率》的出版b、由霍桑试验推动创立了人际关系学派、雨果·明斯特博格、梅奥3.人力资源学派阶段:核心思想:企业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员工的潜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阿吉雷斯: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员工发挥潜力的原因麦格雷戈(X、Y理论)4.权变理论阶段
租住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包括:动机、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特点:1.由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2.人格是一个系统模式,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4.相对稳定的,5.不是生下来就有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天生的、表现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差异和特征。特点:1.气质是先天的心理特征,2.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一、特征(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性格是人格结构中最具有道德评价因素的部分2.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3.性格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性格有复杂的结构,构成性格的特征可以分为态度、情绪、意志、认知。
气质的分类:外倾:胆汁质(急躁性)、多血质(活泼型)内倾:黏液质(恬静型)、抑郁质(神经质)
认知风格:指人们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的两个维度:个体收集信息的方式(两种倾向:具体经验、抽象概念)、评价所接受的信息的方式(两种倾向:反思性观察、积极试验)认知风格分为4种:发散、吸收、会聚、适应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
MBTI人格理论四个维度:1、外倾型和内倾型2、感觉型和直觉型3、思考型和情感型4、判断型和知觉型
自我监控:指个体根据外部情景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控制点: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的程度。内控型: 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外控型:认为自己受命运的操纵。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影响因素:具体性、社会规范、态度体验、
态度的作用: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2、态度影响忍耐力3、态度影响行为效果4、态度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容性。
认知失调理论: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影响因素:1、造成失调的因素的重要性2、个人认为自己对失调因素的影响程度3、失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外部因素:1.人际影响2.企业内部信息沟通3.企业文化影响;外部因素:1.员工的认知2.员工的需要3.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1.把员工的需要同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2.适当地放权3.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4.上下沟通,管理人员经常与员工自由交谈
5.重视员工培训
6.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阶段一选择、阶段二赞赏、阶段三行动;影响因素:1.文化影响2.父母影响3.老师影响4.朋友影响5.个人经验影响
价值观分类:斯普兰格(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格雷夫斯(第一级反应型、第二级部落型、第三级自我中心型、第四级坚持己见型、第五级玩弄权术型、第六级社交中心型、第七级存在主义型);罗客奇(工具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
动机定义:是指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它是指特特定需要引起的,想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动机形成条件:1.内在条件:人的需要2.外在条件:诱因
动机发生的途径:1.由强烈的内在需要引发;2.由强烈的外在诱因触发;3.由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联合引发。
动机的类型:1、基本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绩效影响因素:绩效=能力x动机x机会,即P=M+A+C
早期的工作动机理论: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金字塔)。.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意义: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找出一般激励因素和采用相应的组织措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
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X理论的主要组织原则是通过运用权力实现指挥与监督,即等级制原则;Y理论是一体化原则:即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体化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注意:没有满意≠不满意。双因素理论指导意义:要想持续、有效地激励员工,必须从工作本身的相关因素出发。
麦克利兰德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和需要
成就需要理论对实际管理的重要意义:管理者应该分配给高成就需要的员工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ERG理论(克雷顿·奥尔德弗):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
期望理论:动机=效价x期望值,即M=VE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自然消退
激励的方式: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培训激励、荣誉和晋升的激励激励方式选取原则:激励的公正性、激励的普及性、激励的适度性、激励的及时性
知觉特性:第一知觉具有选择性、第二知觉具有整体性、第三知觉具有理解性、第四知觉具有恒常性
知觉过程:阶段一注意、阶段二组织、阶段三解释、阶段四检索、阶段五判断。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2、知觉对象3、知觉环境。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社会知觉中的捷径:选择性知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效应、刻板印象
凯利的三维度归因理论:行动者、刺激物、外在环境。信息分为:一致性信息、共同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维拉的归因理论:三个维度1.外因与内因2.稳定与不稳定3.可控性
决策的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步骤一确定目标,步骤二认识问题所在,步骤三确定决策标准,步骤四给各项标准分配权重,步骤五开发所有的可行性方案,步骤六评估备选方案,步骤七做出抉择;有限理性模型:步骤一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使问题变得清晰而单一,步骤二开始寻求标准和备选方案,步骤三挑选备选方案;隐含偏爱模型:步骤一确定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