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线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400.50 KB
- 文档页数:9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摘要:新时代形势下,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工作中,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重点,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本文研究中,注重分析三线划定原则,底线管控重要性问题,做好创新与完善处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管理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注重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完善社会经济与国土资源发展。
联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加强底线约束力,维护空间安全性、生态安全底线,关注规划建设用地总量。
1、“三线”划定必然趋势1.1对国土空间供给提出高要求我国社会矛盾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状态,逐渐过渡到高品质阶段,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划定“三线”,注重源头保护,促进绿色发展,还需要建设人与自然的共同体。
1.2 “三线“落实底线管控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坚守生态红线、环境底线、资源上限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上述发展可以展示出人类对于文明发展、生态发展的认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科学划定“三线”,优化生产、生活空间,确保国土空间布局良好性。
1.3编制“多规合一”规划“三线”、“多规合一”工作持续深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以“三线”为核心,统一国土空间的用途,遵循“多规合一”原则,已经成为无法突破的底线,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有助于优化“三线”,减少冲突、重叠、交叉等问题。
1.4 提升空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以往工作中,空间治理对象存在交叉管控、分裂管控并存问题,各部门间规划的衔接度不足,管控对象的交错重叠问题严重,导致实际管控的矛盾问题突出。
空间规划,能够促进空间治理对象的统一性、全域化,在区域内划定“三线”,明确全域空间开发与保护,统筹管控空间治理对象。
2、“三线”的划定原则2.1 生态优先原则在党的十八大号召下,国家出台生态保护政策,尊重原生态、自然保护理念,协调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强化底线意识,基于生态安全、生态完整性、生态承载力、生态功能性角度分析,高度关注生态安全问题。
三区三线划定原则和要求“三区三线”是指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体系中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管制体系的核心构成。
三区三线划定原则:1、“多规融合”,利益协调现有“多规”中的冲突,主要是各种空间性规划的职权的分割与重叠所导致的。
一般而言,对于同一空间,有着不同的行政主体,并且不同的主体又有着不尽相同的管制方法和措施,并且各类主体之间的交流和衔接较少,进而导致在具体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冲突,这个冲突在市县域层面上尤为突出,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和城乡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冲突,以及各种保护性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冲突等,这就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作规划,从技术上和空间基底上解决多规之间的冲突问题。
进而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底线原则“底线”是包括着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度阈值,这是在未来城镇进行开发建设不能触碰的一道底线。
国家层面一直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规划中重要的编制内容,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到了国家层面,国家逐渐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新常态下的城镇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存的城乡规划均以城镇规模预测来确定城乡的发展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有些许不足,缺乏控制性边界来合理理性的规划城镇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底线角度出发,从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等的角度优先确定城乡建设不可逾越的发展底线,保证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3、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城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具体的规划中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底线、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限度等内容进行严格控制,突显其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城镇空间的合理建设开发与布局,从而达到城镇发展的“动态平衡”。
三区三线的意义:目前,高质量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成果全面启用,成为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思路摘要:当今时代,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带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程加快。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文件,该文件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正式开展。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三区三线”是核心内容,起到了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文讨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三区三线”的划定并详细分析管控思路,期望能够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格局,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形成底线约束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思路前言:2013年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中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市县级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方式实现“多规合一”管理目标。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若干意见》),该文件中强调要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科学布局“三区”,并统筹划定“三线”。
同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落实三条控制线的相关指导意见,完成划定三条控制线,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工作,协调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矛盾冲突。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要求,严格遵从“三区三线”的管控思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三区三线”划定作为核心思想,重点分析“三区三线”划定的主要问题。
1“三线”划定的必然趋势落实“三线”划定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社会矛盾会对社会环境全局性发展产生影响,并且限制国家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1]。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三条控制线划定,从源头强调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够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线”不仅仅是表现在规划空间上的三条引导线,更重要的是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强调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和协同性,这是对管理提出的更加精细化和高效的新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摘要: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完善社会经济和国土资源的共同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监督与管理,强化底线约束、保障空间安全,统筹划定“三线”,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锁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
基于此,对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针对各项领域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城市规划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始朝着数据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就是进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然后综合评价结果划定三区三线的范围,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1多规融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意义多规融合举措的本质就是国土规划监管部门通过全面融合多个不同领域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要素,有效杜绝了分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导致的规划冲突情况。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管部门来讲,相关部门必须准确认识多规融合的价值与作用,运用科学手段来助推多规融合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从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来讲,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不同层面上的立法监管机制,因此容易导致规划层面上发生相互冲突现象。
近些年来,国土管理部门全面施行多规融合的重要实践举措,依靠多规融合的思路来灵活调整空间规划体系,有效保证了不同层面的空间规划内容整合于统一的国土规划编制与监管系统内,搭建监管控制国土资源规划运行的统一平台。
2“三线”的划定原则所谓的底线就是指包含生态、生产、生活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值[6]。
国家一直强调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基本农田划定就是落实耕地保护的关键手段,就我国目前的城乡规划都是以城镇规模预测确定城乡的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对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考虑有不足之处,缺乏控制性边界合理约束城镇发展。
“三线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南京空间规划从“划”到“管”的探索郑晓华 林小虎 沈洁ZHENG Xiaohua ;LIN Xiaohu ;SHEN JieThe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Based on "Three in One": A Case Study on Nanjing's Spatial Planning from Zoning to Managing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所长,高级规划师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规划师■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1903003■ 文章编号:2096-3025(2019) 03-0017-07作者信息郑晓华林小虎沈 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改革和优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索。
其中,如何解决各类空间规划的不协调问题、提炼各部门空间管控的共性要素、形成综合治理的最优方向,是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点,也是近年探索和讨论的热点。
本文以南京市的相关工作为例,回顾从开发边界划定“两线两空间”、“四规合一”协调“一张蓝图”、“多规合一”协同审批,到空间规划“三线”管控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分享经验,提出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管控体系,多规合一,开发边界,三线合一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ese government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Therefore, a series of related policies have been issued. Among them, the focal points for the reform of planning system, which are also hot spots in recent years, are to mediate the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spatial planning problems, to extract the common factors from each departments regarding to special control, and to form the optimal direction of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relevant work done in Nanjing,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actice from urban growth boundary of “two lines and two spaces”, “four rules and one coordination”, “one blueprint” and “multi-regularity” collaborative approval to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based on "three in one". A feasible solu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sharing.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patial control system, an integration of multi-planning, urban growth boundary, three in one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1 空间规划体系相关政策及背景1.1 宏观背景与政策近年来,中国进入趋势性转变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摘要:坚持实质性思维,改进规划和管理,充分落实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石。
国土空间规划使用规划制度需要全面划定和实施三条控制线。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划定三条控制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件重点介绍了划定三线的做法。
这些管理措施要得到有效执行、支持和管理,还需要创新和改进。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优化生态空间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和国土资源的联合开发,实现与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一体化管理,加强约束底线,确保空间安全,划定“三线”,保持生态安全门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锁定建设用地总量。
1.“三线”划定实践1.划定红色的生态保护线。
根据划界政策和"先做减法,后做加法"办法,优先生态得到维持,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目前的土地使用状况和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首先是在环境敏感性评估和生态功能的基础红线划定,耕地、园地、其他农田和集体建设用地保持在生态保护限度内,不扩大目前的规模,从生态保护红线内扣除主要工程用地,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满足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最大限度地扩大基本农田的永久面积。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结果确定基本农田的指标、任务和要求,根据内部调整、集中统一、优进劣出、划优划足原则,改善设施中的耕地,建设高质量的基本农田。
根据土地管理经验确定的新的高质量可耕地被列为优先保护类别,以确保整个城市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得到提高,布局得到改善。
3.合理划定城市规划边界。
确定建设用地面积是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的核心。
目的根据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规模、项目建设以及过去几年建设用地的减少趋势,通过双评价确定发展潜力和建设用地总量。
通过优化现有耕地分布,确定城市耕地规模,发展边界。
城镇建设活动的边界划定,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占用基本永久性农田或者生态保护线;(2)城镇发展应尽可能促进利用现有边界的管理。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三区三线一、概念内涵“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基于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划定的一条或多条闭合边界,包括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城镇建设预留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划定技术路线“三区三线”划定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确定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两个评价”是对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的反映,是“三区三线”划定的技术依据。
其具体技术路线简要如下:1、三线划定(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1 步:现状资料搜集。
第2 步:明确划定范围。
第3 步:确定红线边界。
第4 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路径图(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第1 步:资料收集。
空间规划丨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思路'三区三线'是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的重要手段,是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明确提出空间规划要'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在之后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明确要求以'三区三线'为载体,合理整合协调各部门空间管控手段,绘制形成空间规划底图。
从地方实际来看,从'多规并行'到'两规合一'、'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均以解决各类空间性规划矛盾为重要目的,统一'目标'、'指标'和'坐标'。
但各类规划都有自身的技术标准与管控方式,对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引导与管控不一致,很多地区开展的'多规合一'探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定'三区三线'、并制定相应的三类空间、六类分区综合管控措施,已成为空间规划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后文称中国城市中心规划院)联合多家单位在多省、市、县(区)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三区三线'划定方法,并以人类行为作为空间管控主体,梳理整合了现有各类规划管控分区与空间规划三类空间、六类分区对应关系,根据六类分区主体功能制定对应人类行为的管控措施,最终形成空间管控措施。
1. 三条控制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各地按照该指南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核心是对国土空间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摘要: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
为了落实中央要求严格管理好三条控制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本文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原则提出了三条控制线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管理引言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
因此,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三条控制线,成为当前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1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原则1.1“多规合一”与系统思维划定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也是统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基础。
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横向上,统筹全域陆海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按照统一底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化落实三条控制线,确保互不交叉冲突;纵向上,与不同尺度国土空间管理事权相匹配,结合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实现三条控制线的逐级落实。
1.2绿色发展与底线思维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底线,划定时要有底线思维。
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以主体功能区为导向,统筹安排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不同类型国土空间布局,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坚持节约集约,严控区域开发强度,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明确资源环境保护底线和开发利用上限,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当前,“三区三线”的划定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三区三线”实现全域土地用途管制,进而达到提升国土资源有效管理的目的。
但在目前的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线”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讨论,探索其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线”问题;分析研究一、引言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的合理划定是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探索分析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买践意义。
当前,三条控制线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准则,为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提供保障。
三条控制线以生态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城镇开发为边界,从而制定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但是目前三条控制线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在探索阶段,因此国家应该加大三条控制线的研究力度,严格划定与管理三条控制线,使其很好的作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本文主要对“三线”试划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分析与探讨,促进规划共识的改进。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基层政府对“三线”内涵不明晰,难以转变唯“指标论”思维定式。
自2021年自然资源部印发12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买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的函》后,各级政府开始了如火如茶的“三线”试划工作。
然而,很多地方领导和基层规划管理者还未完全理解“三线”的内涵与作用,表面地理解“三线”为控制约束指标。
事买上“三线”是用于空间治理的“政策线”,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地类线”,并不能与用地指标画等号,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政策属性”,即通过政策来激活地类空间价值,买现资源要素的保值增值。
通俗点讲,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不等于耕地规模,城镇开发边界也不等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因此,应在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理解认知的基础上来统筹划定“三线”,转变唯“指标论”思维定式,才能充分发挥出规划“工具理性”最大作用及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中 "三线 "划定与管理摘要: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生态保护重视度提升,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以三条控制线为主,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
将生态线、城镇开发为边界,深入分析规划工作的不足与问题。
本文研究中,注重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管理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社会经济、优化生态空间,需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而开展科学监督与管理,加强底线约束,维护空间安全,掌握规划建设用地总量。
1、三线划定的基本原则第一,基于合理规划系统,实行三条控制线,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重点。
同时,联合国土空间管制,优化完善生态保护。
针对规划系统,遵循多种规格要求,统筹规划三条控制线。
统筹措施在于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以标准性、统一性平台进行管理,全方位落实三条控制线,减少冲突矛盾。
统筹空间,联合主体功能实施制度、战略控制机制,基于不同尺度,优化匹配国土空间管理,以不同层次国土空间为主,做好规划编制与落实工作。
第二,在划定三条控制线时,应当基于思维模式、绿色发展模式上,以尊重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以生态保护、国土开发为导向,做好生态保护与生存工作,优化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国土空间布局,维护生态环保与安全性,加强各区域发展能力与开放性。
第三,社会发展属于动态发展过程,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生态变化,产业发展。
城镇规模化发展,实现动态变化归类,联合空间规划期限,科学评估三区三线合理性,明确空间结构,全面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此外,严格管控空间规划的底线问题,落实刚性原则,确保建设与布局开发合理性,实现动态平衡。
2、联合三线空间管制的保障措施2.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促进规划体制改革通过现有体系完善多规合一工作,加快体制深化改革,优化国家与省级规划体系,梳理不同层次规划关系,从而形成国土空间管制。
注重完善制度细则,联合法律法规体系,不仅要细化制度规定,还需要推动法制化进程,联合法律制度与规范,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方法,全面满足工作需求。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三区三线一、概念内涵“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基于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划定的一条或多条闭合边界,包括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城镇建设预留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划定技术路线“三区三线”划定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确定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两个评价”是对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的反映,是“三区三线”划定的技术依据。
其具体技术路线简要如下:1、三线划定(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1 步:现状资料搜集。
第2 步:明确划定范围。
第3 步:确定红线边界。
第4 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路径图(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第1 步:资料收集。
关于“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的探究摘要空间管制是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分别为环境空间管制和空间用地管制提供实施依据。
二者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但由于两项规划出自不同部门,导致二者在空间划定以及管制要求上存在矛盾。
本文梳理了“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划定以及管制要求的异同点,针对二者内容一致的部分提出了衔接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空间治理衔接引言空间规划早在1997年就被提出,是国际上一类主流规划,根据土地属性要素的不同,划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类,平衡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需求,达成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1]。
截随着“多规合一”逐步推进,空间规划方向随之调整,各类空间规划整合,以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
2018年,国务院组建自然资源部负责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自此,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陆续开展。
2017年《关于印发〈“三线一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了“三线一单”工作任务[2],标志着“三线一单”工作的正式开展。
“三线一单”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环境管理实践经验等,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实现生态环境与国土空间精细化管控[3],规划近期至2025年,每五年更新一次;国土空间规划以“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为目的[4],依托“双评估”和“双评价”,形成一套“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空间,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传导机制[5],规划近期至2035年,每五年评估一次。
“三线一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划定管控单元指导项目环境准入,合理项目选址;国土空间规划在项目审批受理之前对选址及现场勘查及项目规划许可等环节进行指导协调,确保项目精准落地[6]。
国土空间规划与“三线一单”工作在优化空间布局、项目合理选址落地上发挥指导作用。
二者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成果互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切实改善的重要抓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后半程”中的“三线”划定问题摘要:目前,各级国土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成果编制已完全通过准审批程序。
主要阐明了高层计划的全面性和策略,并逐步转向较低层次计划的目标和有效性。
第三,这意味着以统一控制使用的地域规划为基础的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体系进入基本建设期。
构建土壤开发保护制度是今后合理利用中国资源环境的重要标准和基础,也是加快生态文化制度改革和塑造美利坚合众国未来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空间规划系统的“后半程”中,优化人口、资源、生态平衡、生产与居住环境、科学用地、生态空间三大功能领域具有根本的稳定性。
必须在发展和保护地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和系统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后半程”;“三线”划定问题;引言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优化生态系统体系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共同发展,结合空间规划系统,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建筑红线,确保空间安全,规划“三线”,维护生态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定规划的总体使用范围。
一、“三线”的内涵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必须严格保护。
它负责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林考试、海岸保护等重要环境功能。
非常敏感和脆弱的生态,不仅是在城市地区,更大范围的生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
永久农田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而专门保护的耕地。
原计划,要大大保证全国粮食供应的安全。
这是一个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时代意义和一定的历史。
城市发展边界是一个区域边界,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可以把城市功能为主的城市发展建设集中起来,包括城市、城镇和不同的开发区。
南京等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化阶段落后的城市,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保障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最佳空间结构和最大运行效率的原则,圈出理想的空间外线。
在横向上,“三线”科学有序地协调生态、农业、城市等整个功能空间。
垂直调整底部平面图,通过地面和空间平面图分阶段传送。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区”(三类空间)城镇空间: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三线”(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No.1三类空间是如何划定的?三类空间,既不像两条保护红线那样,是国土空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又不像城镇开发边界那样,是承载开发建设项目落地的主要空间载体,所以管控要求和划定方法弹性比较大。
三类空间划定的主要方法是以“双评价“(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指向为核心支撑的,但要注意的是,“双评价”的预判结果,一定要精细的与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内容进行比对,查缺补漏,互相补充与完善。
这样才能结合地方特点以及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三类空间划定和“三线”为核心的刚性控制线。
因此,在三类空间划定中,须要根据各地区保护重点和发展侧重,对指标进行细化设定,要形成更加符合地方实际的三类空间。
No.2三条控制线划定的依据是什么?生态保护红线:各地依据2017年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的要求划定,核心是对国土空间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试划问题与方法思考
贾玮;刘宏鹏;戴彧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2(19)14
【摘要】“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管控内容,其统筹划定是涉及国土空间格局和重大利益调整的重大决策事项,协同试划工作具有突出的实践价值。
本文回顾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线”试划工作,将划定过程中发现的认识、技术、管理层面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讨论,并从认识转变、优化工作方法与技术方法、探索在地性管控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探讨如何实事求是地划定、优化政策的引导性、提高方法的可行性及增强边界的管控性。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贾玮;刘宏鹏;戴彧
【作者单位】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
【相关文献】
1.\"三线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r—南京空间规划从\"划\"到\"管\"的探索
2.“三线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南京空间规划从“划”到“管”的探索
3.国土空间规划下开阳县永久基本农田评估试划研究
4.山地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汶川卧龙镇、耿达镇为例5.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优化三线"的分析研究——以朔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与管理高飞发布时间:2021-11-05T06:52:43.62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高飞[导读] 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完善社会经济和国土资源的共同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监督与管理,强化底线约束、保障空间安全,统筹划定“三线”,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锁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身份证号码:3208821982****0031摘要: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完善社会经济和国土资源的共同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监督与管理,强化底线约束、保障空间安全,统筹划定“三线”,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锁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
文章重点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许可的基本内涵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三线”是政策线、责任线、生命线,要落实好、受得住、管理好,与其配套的管理措施仍需更多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引言国土空间规划运行与实施过程中的多规融合措施旨在确保不同层次上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会产生运行冲突的情况,运用全面协调的思路来保证国土空间规划顺利施行。
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在制定及运行实施环节中运用多规融合的改进措施很有必要,充分展现了空间规划协调性与多规融合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国土空间规划许可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较为完善的全要素计划管理为依据,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空间用途及开发利用限制条件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许可和全过程监督监管机制,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安排的政府行政许可体系。
许可体系主要包括空间准入许可、空间转用许可、空间使用许可和空间建设许可,并贯穿于用地、用海、用林审批等各类行政审批过程中。
其中:全要素计划管理,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通过全要素计划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来组织和约束整个国土空间规划许可流程;空间准入许可,是针对不同用途分区实行空间准入审查,通过制定空间准入正负面清单,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进行前置审查;空间转用许可,是依据完善的审批制度,细化转用具体规则,限制过度的国土空间开发和用途改变;空间使用许可,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法性批复;空间建设许可,是对建设项目的条件、规模等进行审查的行政许可。
“三线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导读本文以南京市的相关工作为例,回顾从开发边界划定“两线两空间”、“四规合一”协调“一张蓝图”、“多规合一”协同审批,到空间规划“三线”管控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分享经验,提出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1 空间规划体系相关政策及背景1.1近年来,中国进入趋势性转变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特别强调“要把‘多规合一’放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此之后的一系列相关会议、文件,从各个角度细化对“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提出具体进度安排:在2013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一张蓝图干到底’”;201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2015年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2016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
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2017 年 1 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提出“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
至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在此期间,各部委、各地区相继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深化认识,逐步明确开发边界、“多规合一” 等各项工作的目的,使其更接近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实质。
2016 年3 月22 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海南“多规合一”工作并总结经验:“多规合一”说到底是简政放权,各部门职能有序协调,解决规划打架问题,是简政;“一张蓝图”绘好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规划去做,不再需要层层审批,是放权;政府管理要更多地体现在事中、事后,是监管。
归结到底,“多规合一”就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的效率。
1.2与中央层级明确的政策要求相比,技术层面对于开发边界、“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如何编、如何审、如何管等问题一直未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涉及空间规划管理的各部委在各自主持开展的试点工作中,都曾出台过非正式的“指导意见”“技术指南” 等,但对各地方具体工作中提出的一些焦点问题,未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回复,且随着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试点工作的内容、要求、方向等往往有重复之处。
各地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工作可谓“摸石头过河”,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共性和特有的问题,创造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然而,最终的矛盾焦点往往聚焦于协调成果的法理地位、主管部门的权责划分上。
被协调的“多规”往往是法定规划,协调后的成果却缺乏法律地位,如何让原“多规”各自的主管部门认定规划并执行,这成为一个难题。
1.32018 年3 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自然资源部组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在自然资源部吸纳、重构机构职能之后,原各类空间规划间坐标系统、用地分类、边界基准、管理规则等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2018 年8 月,自然资源部召开“三区三线”专题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三线”是统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基础,横向上规定了各类专项规划的底线,纵向上通过国土空间规划逐级传导落实。
“三线”管控体系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统筹下位专项规划,形成协调一致的空间管控分区。
至此,各地开发边界、“多规合一” 试点过程中划与管的困惑在顶层设计层面有了化解的基础。
“多规”成为“一规”,即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由自然资源部行使编、审、管的职责。
既有的试点研究成果,可以跳出条框限制,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语境下进一步完善提升。
2 “多规”协调空间管控的实践探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部委及全国各地多阶段、多方位地开展了空间规划与空间管控方面的实践探索。
特别是2013 年以来,试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以及2015 年后,多地尝试“多规合一”“一张蓝图”,都为空间规划管控相关概念及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深入而全面的经验。
2.12014 年7 月,原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工作,14 个试点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划定方案。
厦门市城市开发边界以梳理“两规”一致的建设用地、满足规划建设需求为导向,正向划定包括:将生态林地、基本农田、市政走廊、重要河流水系、城市公园等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梳理生态控制线范围以外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的差异,对差异图斑按照形成原因进行分类处理,形成“两规”一致的建设空间,作为远景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
深圳市以各类法律法规及既有的法定规划为依据,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维护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外允许建设区为基础,结合法定图则的建设用地边界反向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南京市在划定全市刚性管控区、严守城市开发建设底线区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的发展布局、国土规划的指标控制要求,提出以“两线两空间”界定城市开发边界,刚性、弹性相结合地协调“两规”、衔接“两规”。
南京市“两线两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模式2.2 “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开发边界的划定初步奠定了空间规划间相互参照、协调的工作基础,达成了划分城乡空间“可建”与“不可建”区域的共识。
而“多规合一”作为空间规划在更高层次的协调过程中,强调各类空间规划在空间层面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规划的目标,因此是协调各类规划矛盾,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途径。
“多规合一”第一层目标主要是对接规范、标准,梳理规划成果,协调矛盾,统一规划期限、目标,建立“一张蓝图”以及动态维护与更新的制度规则;第二层目标是通过信息平台联动,建立业务协同的规划实施机制,为“多规合一”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第三层目标主要是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边界,建立统一的施政框架,从体制上明确事权划分。
厦门市是国家28 个“多规合一” 试点地区之一,2014 年启动该项工作,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即划定“一张蓝图”、建立“一个协同平台”、推行“一张表”审批流程、形成“一套机制”予以保障。
其中,对“一张蓝图”的要求是衔接基础数据、用地分类标准和用地边界,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开发边界,确保生态控制线落地。
开化市以“六个统一”为核心内容,即一套规划体系、一张空间布局蓝图、一套基础数据、一套技术标准、一个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一套规划管理机制。
其中,“一张蓝图”以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战略导向、规模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定位、管控指标为基础,科学布局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
南京市分阶段开展“多规合一”,前期完成“四规合一”的“一张蓝图” 协调工作。
首先统一底图数据,统一标准与平台。
由市规划局负责完成对空间规划各部门的数据收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多规数据基础,同时对比“四规”,形成全市多规差异分析数据;其次以“市区协调、三上三下” 来开展协调工作,将全市多规差异数据分解、发放到各区,由市、区两级部门协调。
市级部门定原则,区政府提诉求,制定详细的差异协调原则,分区进行差异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全市“四规”的“一张蓝图”;最后建立多规信息平台,纳入各类空间规划底图及全市“四规”的“一张蓝图”,持续补充及更新各类空间专项规划数据,并与各空间主管部门共享,实施业务协同审批。
南京市“四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成果构成南京市、区两级“一张蓝图”协调过程南京市“四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业务协同审批流程设想3 “三线合一”划定理想空间格局在各地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地均通过划定“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对应区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来确定全域空间体系。
“三线”中,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控制性界线,保护生态、生产安全,强调保护控制,限制建设行为;城镇开发边界是引导性界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建设运行效率。
在全域空间管控的语境下,“三线”各自的划定已不单单是原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跳出各部门的管理范畴,相互协调。
“三线”的划定,更是需要站在空间全局的角度保底线、促发展,以城市空间的综合最优用途为判断依据,实现“最优解”。
3.1原各空间规划管理部门分别确定的各类控制线和控制要素,存在边界各自表述、标准相互交织、管理要求自相矛盾等实际问题。
随着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在不同的研究和实践阶段,对各类控制要素的认定、控制线及管控空间的选取落地工作不断趋于深入、普及和完善。
南京在划定“三线”、确定全域空间管控格局的过程中,整理各类要素要求,进行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和市域空间控制性要素的综合划定。
3.1.1 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要素梳理对自然要素采取跨部门、跨规划类别的共识性认定标准,形成共通的自然底线空间。
例如对山的认定,采用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选取一定高程、一定坡度以上的区域;底线水域选取具有泄洪功能的骨干河道,以及有一定面积、库容的自然湖泊及水库的上口线包络范围;采矿用地以土规现状数据为基础,经现状核对后,实际甄别采矿和郊野用地;林地综合国土、园林、规划等部门现状数据,结合影像数据,甄别各类林种,按用途、分布位置等综合判定是否纳入生态底线。
通过对现状和自然要素的再次梳理,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指导,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的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考虑客观、共通的现状建设情况,选定底线要素,划定底线空间。
3.1.2 现状用地协调整合在空间规划整合编制的要求下,南京开展了对各类空间规划现状数据的整合。
以地块实际的土地利用性质为基础,建立能够反映现势土地使用建设情况的“一张图”,建立“地块最小单元”现状信息库。
以现行的城规用地分类为梳理、融合后的目标地类,土规现状用地数据经甄别、筛选后,与城规用地分类进行对照衔接。
考虑城规和土规在城、乡现状调查中采取的依据、调查的方式、调查的深度等不同,以“各取所长、数据互补、融合自洽”为原则,综合选取“两规”现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