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4
混合法测固体比热容实验报告混合法测固体比热容实验报告引言固体比热容是描述物质热性质的重要参数,它能够反映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容量大小。
本实验采用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通过测量固体与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计算固体比热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固体比热容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不同固体的热容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热量计法测定固体比热容,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恒温水槽、温度计、电热器和热量计。
2. 实验步骤(1)将恒温水槽中的水加热至恒定温度,保持水温稳定。
(2)将待测固体样品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3)将待测固体样品放入热量计中,并将热量计放入水槽中。
(4)记录热量计中水的初始温度,并将电热器通电加热水槽。
(5)当水温达到一定稳定温度后,记录热量计中水的最终温度,并关闭电热器。
(6)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固体比热容。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数据。
以铝为例,其质量为10g,初始温度为25℃,最终温度为35℃。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m1c1ΔT1 = m2c2ΔT2其中,m1为水的质量,c1为水的比热容,ΔT1为水的温度变化,m2为固体的质量,c2为固体的比热容,ΔT2为固体与水的温度差。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铝的比热容为:c2 = (m1c1ΔT1) / (m2ΔT2)将实验数据代入计算,可得铝的比热容为0.897 J/g℃。
通过对其他固体样品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比热容。
然后,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固体的比热容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固体的物理性质、结构以及化学成分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采用混合法测定了固体的比热容。
通过对多个固体样品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它们的比热容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固体的比热容数值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金属固体通常具有较低的比热容,而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则相对较高。
实验五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电热法)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文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文重点介绍电热法测量固体比热容。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用量热器测热量法。
2、学习用电热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量热器、待测钢球、测温探头【实验原理】固体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热容量,也是特定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的宏观表现。
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对于了解固体物质性质,物质内部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方法有动态法、混合法、冷却法等。
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书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实验重点介绍电热法测量固体比热容。
在量热器中加入质量为m 的待测物,并加入质量为0m 的水,如果加在加热器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通电时间为t ,则电流作功为:UIt A = (5-1)如果这些功全部转化为热能,使量热器系统的温度从1T ℃升高至2T ℃,则下式成立()()1201100T T c c m c m mc UIt -+++=ω (5-2)c 为待测物的比热容,0c 为水的比热热容,1m 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1c 为量热器内筒的比热容, 2m 为铜电极和铜搅拌器总质量,2c 为铜比热容。
由(5-2)式得()[]m c c m c m T T UIt c //0110012ω----= (5-3)为了尽可能使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达到最小,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就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应当直接用手去把握量热筒的任何部分,不应当在阳光直接照射下进行实验。
实验六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混合法)固体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热容量,也是特定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的宏观表现。
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对于了解固体物质性质,物质内部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方法有动态法、混合法、冷却法等。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量热器、加热井装置【实验原理】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书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实验重点介绍混合法测量金属比热容。
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将质量为m、温度为T1 的金属块投入量热器的水中。
设金属块、水、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比热分别为c、c0、c1和c2,质量分别为m、m0、m1和m2,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的水温为T2 。
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将存在下列关系:mc (T1 −θ ) = ( m0c0 + m1c1 + m2c2 ) (θ−T2 )即:)-()-)(++(=112 2211θTmT θcmcmcmc上述讨论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
实际上,只要有温度差异就必然会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必须防止或进行修正热散失的影响。
热散失的途径主要有三:第一是加热后的物体在投入量热器水中之前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不易修正,应尽量缩短投放时间。
第二是在投下待测物后,在混合由外部吸热和高于室温后向外散失的热量。
在本实验中,由于测量的是导热良好的金属,从投下物体到达混合温度所需时间较短,可以采用热量。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指导老师:王亚辉小组成员:李彦辉张燚杨朋波胡宏明电热法测固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1引言在传统的混合法测固体比热容实验中, 量热器等的吸热和散热一直是制约实验结果准确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了消除此类热量传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可以近似地用作图法消除热交换的影响, 其次还要考虑量热器、搅拌器等的等效比热容和质量, 处理过程相当麻烦. 本实验采用电热法, 通过控制放试件和不放试件两种情况下的初末温度和液面高度, 将上述种种热散失抵消掉, 使测量较准确, 操作较简单. 另外, 本实验采用传感器加模拟电路来测量温度, 使温度的测量更准确; 用不锈钢杜瓦瓶代替传统的量热器筒和保温套筒,减少了向外界的热量散失, 且使用方便2实验改进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待测样品及水放在杜瓦瓶中, 并设置了AD590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搅拌器. 水面高度为杜瓦瓶的3/ 5左右;样品不宜太大或太小; AD590和样品大致位于水深的中部; 电加热器置于偏下部.设加热电压为U, 电流为I, 则电加热器在时间T内放出的热量为UIS. 此热量使量热器的整体温度由t1 升至t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可得如下方程UIT= (mc+ m0c0+ C1 + C2 + C3) (t2 - t1) + ΔQ ( 1)式中, m, c为待测物的质量和比热容; m0, c0 为水的质量和比热容; C1, C2, C3 分别为在此实验状况下量热器( 包括搅拌器) 、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的等效热容量; ΔQ为其它因素散失的热量.本实验测量的困难在于C1, C2, C3 及ΔQ均为未知的参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同等实验条件下的系统误差差值消去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不加待测试件, 加热T1时间后, 系统从t1 升温至t2; 第二步放入t1温度的水和试件, 且要求水位和第一步等高, 加热T2 时间后, 同样使温度升高到t2. 据( 1) 式有UIT1 = (m01c0+ C1+ C2 + C3)(t2 - t1) + Δ Q1 ( 2)UIT2= (m02c0 + C1+ C2+ C3+ mc)(t2- t1) + ΔQ2( 3)( 2) 式减去( 3) 式得UI ( T1 - T2) =- mc( t2- t1) + ( m01 - m02) c0( t2 - t1) +ΔQ1 -ΔQ2故\( m01- m02) c0( t 2- t 1) - UI( T1- T2) +Q1 -Q2∆∆( 4) c=m( t2- t1)考虑到在前后两步测量中, 初末温度相同,水的高度相同, 环境条件也相同, 因此量热器热量交换情况基本相同, 其差别仅在于电加热的时间T1 与T2 略有差别, 造成ΔQ1 与ΔQ2 略有不同. 由于用了高真空杜瓦瓶作为量热器, ΔQ1与ΔQ2 均很小, 而其差值将更小. 测试结果也表明平衡后系统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极缓慢, 如图2所示. 因此, 可以忽略该项差别, 认为ΔQ1- ΔQ2= 0, 则( 4) 式化得为( m01- m02) c0( t 2- t 1) - UI( T1- T2)c=m( t2- t1)本实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 本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两步实验初末温度的控制, 最好相同, 稍有差别也是可以的, 但一定要保证t2-t1 相同.2) 加热过程中要充分地、不断地搅拌, 否则传感器即数字毫伏表反映的温度与实际平衡温度会有差别.3) 计时器的开关要迅速及时, 必要时可两人配合. 关闭加热器和计时器后应继续搅拌片刻, t2 应取最大读数值.4) 要选择恰当的电加热功率. 功率太大, 会使计时器的控制难度加大, 且增加量热器内温度的不均匀性; 太小会使实验时间延长, 增大散热引起的误差.数据记录:烧杯:m1=66.3 筒:m2=66.6 筒+水:m3=212.1g筒+水+珠:m4=298.7g 烧杯+铜珠:m5=166.4g只加水: U=11.99v I=1.026A稍加热停止时末温T0 T1 T221.2℃21.8℃22.2℃继续加热停止时末温时间T3 T4 T132℃32.4℃599.1s水+珠:稍加热停止时 末温 '0T '1T '2T21.0℃ 21.7℃ 22.2℃继续加热停止时 末温 时间'3T '4T '5T31.8℃ 32.4℃ 590.1s数据处理:m=m5-m1=100.1g m10=m3-m2=145.5gm20=m4-m-m2=132gC 测珠=m m m 2010-*Co 水-)24()21(T T m t t VI -- =1.1001325.145-×4.2×103J/g ℃-)2.224.32(**1.100)1.5901.599(_*026.1*99.11103---J/(g ℃) =566.4 J/g ℃-108.4 J/g ℃=458 J/g ℃误差分析:因为数字毫伏表容许误差为0.1℃,电压表,电流表准确度分别为0.1V,0.01A,启停数字计数器的误差之和为0.4s,天枰的感量为0.02g.u( t1) = u( t2) = 0. 1/ 3 = 0. 06℃u( U) = 0. 1/ 3 = 0. 06Vu( I) = 0. 01/ 3 = 0. 006Au( Ʈ1) = u(Ʈ 2) = 0. 4/ 3 = 0. 23su( m01) = u( m02) = u( m) =0. 02/ 3= 0. 016g则故u( c) = u2( c1) + u2( c2) = 5J/ ( g *℃)取公认值480J/(g*℃)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与标准值取百分比 η=480458480 *100%=4.6% 在允许百分误差(5%)以内,故该实验测量比热容是可行的。
实验18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一)混合法测量固体比热容[实验目的]1.学习量热的基本方法——混合法2.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方法——温度的修正3.测定金属的比热容[实验仪器]量热器、双壁加热器、蒸汽锅、电炉、水银温度计(0-50.0℃, 0-100℃)各一支、物理天平、停表、量筒。
[仪器介绍]1.量热器为了使实验系统(包括待测系统与已知其热容的系统)成为一个孤立系统, 我们采用量热器。
传递热量的方式有三种: 传导、对流和辐射。
因此必须使实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都尽量减少, 量热2.外筒是双层结构, 空气封闭其中, 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故可避免空气传导而引起热量的损失;外筒上端的木盖可严密地盖着, 避免空气对对流所引起的热量损失;外筒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均电镀得十分光亮, 可减少热辐射, 外筒的底部放上一个隔外筒的外表再包一层绒布, 这样就能使整个系统尽可能根据上述测量的T-t数据, 以T为纵坐标, 以t为横坐标, 即得如图(2—3—18—4)的T-t曲线。
A点对应的时刻就是测水温开始的时间 , B点对应的时刻就是, 而不是5分钟末的时间。
然后作图即得混合前后冷水的初温和末温T。
把各个物理量的测量值代入式(2-3-18-1)即可算出金属样品的比热容。
图(2—3—18—4)中的G点所对应的温度应为室温所在的位置, 这样才不影响温度的修正。
[实验内容和要求]1. 混合法测定铜块的比热容2.混合过程中散热的温度修正法3.混合前量热器(含水)系统温度低于室温(加冰块), 测量系统随时间吸热变化的温度。
4. 混合过程快速测量变化的温度5. 数据处理:Cx与标准值求百分误差[注意事项]1. 作温度值修正法曲线图, FE垂直于t轴, 满足S1=S2, 图中G点对应的温度接近室温为佳。
2. 从曲线图中定出初温T2和末温T。
[实验思考]请分析本实验主要的误差来源。
(二)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实验目的]学习冷却法测量金属比热容的方法[实验仪器]FB312型冷却法金属比热容测量仪[实验原理]根据牛顿冷却定律, 用冷却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是量热学常用方法之一。
用量热器测量固体的比热容(1)实验目的习用量热器测定物质的比热容,练习使用温度计和量热器。
(2)实验器材量热器、圆柱体组、托盘天平(2021)或生天平、温度计(0~100℃)、酒精灯、石棉、三脚架、量筒、线、水。
圆柱体组有三个外形尺寸完全相同的铁、铜、铝圆柱体。
(3)实验方法1.在烧杯内盛一些水,用酒精灯对烧杯内的水加热。
2.将天平调节好,先称出一个圆柱体的质量m1。
用线把圆柱体拴好后放入烧杯水中加热,放入时线头留在杯子外面便于手提(图13-资-3)。
图13-资-33.用量筒量出50~100mL的冷水,倒入量热器内筒里,将内筒放在外筒的木架上,从水的体积算出水的质量m2。
并测出冷水的初温t0。
4.待烧杯中水沸腾5min后,测出开水的温度t1,此温度即是圆柱体混合前的初温。
从烧杯中提起圆柱体,并抖去圆柱体表面的水滴,迅速放入内筒的冷水中。
接着盖好盖子,一边搅拌一边观察温度计,记下最高温度,这就是混合后的温度t2。
5.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计算出圆柱体的比热容c1=()()2220112m c t tm t t--,式中c2为水的比热容。
6.用同样方法测出另外两个圆柱体的比热容。
【注意事项】1.从烧杯的沸水中提出圆柱体的时候,应在水面上抖一下甩掉圆柱体表面的水滴,但又不能停留时间过长,以免使它温度降低。
把圆柱体放入内筒中的动作要快,但不要使水溅到外面。
2.实验时,量热器不要靠近酒精灯,以免受酒精灯的烘烤而影响实验的结果。
3.重复测比热容时,应将量热器内筒取出,使量热器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再实验。
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所用冷水温度最好略低于室温。
这样,在圆柱体放入水中混合后温度接近室温,可减少热传递引起的实验误差。
5.测混合温度时,应注意不使温度计的液泡与圆柱体接触。
实验简介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蒸汽机的诞生,量热学有了巨大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人们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逐步认识到不同性质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之间的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根本的定律,成为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进展之一。
从今天的观点看,量热学是建立在“热量”或“热质”的基础上的,不符合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缺乏科学内含。
但这无损量热学的历史贡献。
至今,量热学在物理学、化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以及各种热能工程、制冷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的测定对研究物质的宏观物理现象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混合法测固体(锌粒)的比热容。
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是难免的。
因此要努力创造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精度。
实验原理混合法测比热容设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中有种物质,其质量分别为,比热容为()。
开始时体系处于平衡态,温度为,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后又达到新的平衡态,温度为,若无化学反应或相变发生,则该体系获得(或放出)的热量为假设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为,比热容为,开始时量热器与其内质量为的水具有共同温度,把质量为的待测物加热到后放入量热器内,最后这一系统达到热平衡,终温为。
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中对外界的散热或吸热,则有式中为水的比热容。
代表温度计的热容量,其中是温度计浸入到水中的体积。
⏹系统误差的修正在量热学实验中,由于无法避免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实验结果总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所以,校正系统误差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
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
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两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
11. 电热法测固体的比热容一.目的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电热法.2.测固体的比热容.二.实验仪器1.YJ-RZT-IIA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2.量热器、3.数字温度计、4.加热器、5.天平、6.待测金属钢珠、7.连接线.三.原理如图1所示,在量热器中加入质量为m的待测物,并加入质量为m的水,如果加在加热器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通电时间为τ, 则电流作功为:A=UIτ (1)如果这些功全部转化为热能,使量热器系统的温度从t1℃升高至t2℃,则下式成立UIτ=(mc+m0c+m1c1+ωc)( t2- t1) (2)c为待测物的比热容,c0为水的比热热容, m1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c1为量热器内筒的比热容,在测量中,除了用到的水和量热器内筒外,还会有其他诸如搅拌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等物质参加热交换, 我们把搅拌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的质量用水当量ω表示. ω可以由实验室给出.由2式得:c=〔UIτ/( t2- t1)- mc- m1c1-ωc〕/m (3)为了尽可能使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达到最小,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应当直接用手去把握量热筒的任何部分;不应当在阳光直接照射下进行实验;不在空气流通过快的地方或在火炉旁或暖气旁做实验.此外,由于系统与外界温差越大,在它们之间传递越快;时间越长,传递的热量越多.因此在进行量热实验时,要尽可能使系统与外界的温差小些,并尽量使实验进行得快些.四.实验步骤1. 用天平称出不锈钢量热器内筒质量m1,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用天平称出其总质量M,则水的质量m0=M- m1,2.用天平称取一定量m(约100g)的金属颗粒放于量热器水中,如图1所示,安装好量热器装置.3.打开电源开关,如图2所示,调节恒压调节钮, 使其恒压输出12V左右,4.如图2所示,连接好加热器电路, 将测温电缆和搅拌电机电缆与YJ-RZT-IIA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面板上对应电缆座连接好,安装好搅拌电机、测温探头、加热器.4.打开搅拌开关,记录系统温度t15.连接好加热电阻电路。
实验八 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一 实 验 目 的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二 实 验 仪 器量热器,温度计,物理天平,停表,加热器,小量筒,待测物(金属块)。
量热器如图1所示,C 为量热器筒(铜制),T 为曲管温度计,P 为搅拌器,J 为套铜,G 为保温用玻璃棉。
加热器如图2所示,待测物由细线吊在其中间的圆筒中,由蒸汽锅发出的蒸汽通过加热器的套筒中给待测物加热。
加热厚后将其下侧的活门K 打开,就可将物体投入置于其下面的量热器中。
为了减少加热器排出的水蒸汽,可将排汽管插入冰和水的盆中,使蒸汽凝结成水。
三 实 验 原 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之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将质量为m 、温度为t 2的金属块投入量热器的水中。
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q ,其中水的质量为m 0,比热容为c 0,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的水温为t 1。
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将存在下列关系))(()(1002t q c m t mc -+=-θθ (1) 即)())((2100θθ--+=t m t q c m c (2) 量热器的q 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
设量热器筒和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铜)制成,其质量为m 1,比热容为c 1,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V ,则 V c m q 9.111+= (3))(9.11-︒⋅C J V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但V 的单位为cm 3。
也可以用混合法测量量热器的热容q 。
即先将量热器中加入)(0g m '水,它和量热器的温度为1t ' ,其次将)(g m o ''温度为2t '的温水迅速倒入量热器中,搅拌后的混合温度为θ',则根据式(1),的))(()(100200t q c m t c m '-'+'='-'''θθ 即 001200)(c m t t c m q '-'-''-'''=θθ (4) 但是用混合法测量热器热容q 时,要注意使水的总质量00m m ''+'和实际测比热容时水的质量m 0大体相等,混合后的温度θ'也应和实测时的混合温度θ尽量接近才好。
混合法测比热容实验报告混合法测比热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用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的方法。
实验原理:物质的比热容是指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单位质量物质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质量之比值,这种性质叫做比热容。
所以,可利用此原理来测量某些固态物质的比热容。
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索如何用混合法测量硅酸盐晶体(如食盐)和非金属矿物(如石膏、石英等)的比热容,为学习使用化学分离和提纯技术打下基础。
一、原理用混合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就是把已知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充满其他未知物质,然后根据各组成部分加热前后质量差计算该固体的比热容。
若选择不当,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高或偏低。
如欲求木炭的比热容,则应先称量木炭的质量m1,再将其完全烧成灰,并将质量 m2 转化为碳元素的质量,而不能简单地看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减少了 M1,从而由公式:二、仪器水槽:底面直径10厘米,长25厘米,内盛经过充分预热后的空气和酒精灯。
另备有小刀、镊子、橡皮塞、玻璃棒、直尺和滴管。
三、操作步骤1.将大小相同的石蜡块放入水中浸泡数秒钟,目的是让石蜡吸足水分。
2.将固体石蜡块取出,在上面铺一张白纸,再向白纸上撒些食盐粉末,注意撒盐均匀。
3.用手扶住小刀,沿着刻线划切割开石蜡。
4.用玻璃棒轻敲并加热石蜡。
5.冷却后将溶液倒人事先准备好的水槽里,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如有凝结可用玻璃棒稍微搅拌一下。
6.取下白纸和玻璃棒,往水中逐渐加入乙醇,观察比重变化情况,再逐渐增大体积,以达到石蜡完全溶解为止。
7.将上述试样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用干燥滤纸进行过滤。
8.待冷却后,用干燥滤纸将容量瓶中残留的乙醇过滤掉。
9.用分析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记录下来。
10.待试样完全溶解后,用小刀沿着刻痕切割,并仔细除去碎屑,再按照石蜡切割方法切割。
11.将各种规格的硅酸盐晶体分别装入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容量瓶两次,用分析天平测量其质量,记录下来。
12.根据比热容表查出自己所需要晶体的比热容值,算出它的摩尔质量 M1,并换算成克每立方厘米的质量。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固体比热容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比热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其公式为:c = 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三、实验器材1. 石头样品:一块质量为m的石头。
2. 恒温水浴:一个可调节温度的水浴,温度稳定在T1℃。
3. 温度计:一个精度为0.1℃的温度计。
4. 量筒:一个容量为V的量筒。
5. 烧杯:一个容量为500ml的烧杯。
6. 砂纸:用于磨平石头样品表面。
7. 秒表:用于计时。
四、实验步骤1. 将石头样品用砂纸磨平,去除表面的杂质和裂缝。
2. 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中,待水浴温度稳定在T1℃后,将石头样品放入烧杯中,使石头样品完全浸没在水中。
3. 使用温度计测量石头样品的初始温度T1,并记录。
4. 使用秒表计时,记录石头样品在水中浸泡的时间t。
5. 在浸泡过程中,观察石头样品表面温度的变化,并记录温度变化数据。
6. 待石头样品表面温度稳定后,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石头样品的最终温度T2,并记录。
7. 根据公式c = Q/(mΔT)计算石头样品的比热容。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石头样品的比热容c。
2.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六、实验结果1. 实验测得石头样品的比热容为c1。
2.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温度测量误差、时间测量误差和石头样品质量测量误差。
七、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测量固体比热容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石头样品的比热容为c1,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3.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电热法测固体的比热容概述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它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很多,有混合法、冷却法、比较法(用待测比热容与已知比热容比较得到待测比热容的方法)。
由于散热因素很难控制,不管哪种方法准确度都比较低。
但实验比理论计算简单、方便,有实用价值。
应当在实验中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的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电热法测量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HLD-ESR-II 型电热法固体比热容测定仪、量热器、测温探头、物理天平、待测金属块、【实验原理】在量热器中放入质量为m 的待测物,并加入质量为0m 的水,如果加在加热器两端的电压为U ,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 通电时间为t , 则电流作功为:UIt A = (1)如果这些功全部转化为热能,使量热器系统的温度从T 1℃升高至T 2℃,则下式成立))((121100T T c m c m mc UIt -++= (2)由2式得)(12121100))((T T T T c m c m UIt c --+-=(3)c 为待测物的比热容, m 为待测物的质量,0c 为水的比热容, 0m 为水的质量,1m 为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加热器的质量,1c 为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加热器的比热容(为铜材制成)。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量热器内筒质量m /,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用天平称出其总质量M ,则水的质量/0m M m -=。
2、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m 的金属块放于量热器水中,连接好量热器装置。
放入待测金属块要轻放。
3、将电源主机电压调节旋钮调到最小,把主机电压输出和加热器连接,将温度探头插入T。
量热器中,记录系统温度1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恒压调节钮,使输出电流为1.2A,同时按动计时器的启动键。
5、加热计数同时开始工作,电压电流如有变化应及时调整。
通电2分钟,把加热器连接T。
注:在通电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断电后仍要继续搅线断开,即停止加热,记录系统温度2拌至温度示数稳定。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 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3、 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量热器、温度计(0.00-50.00 0C 和0.0-100.0 0C 各一支)、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冰、停表、加热器、量筒等。
三、 实验原理
1、 混合法测比热容
依据热平衡原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无热量交换,最后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就应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C ,实验时,量热器内先盛以质量为0m ,温度为1t 的冷水,之后,把加热到温度为2t 质量为m 的待测金属块投入量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水量热器与金属块达到共同的末温θ,依热平衡方程有:
))(()(1002t C c m t mc -+=-θθ (1)
即 )())((2100θθ--+=
t m t C c m c (2) 量热器的热容C 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
设量热器筒和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制成,其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则
C c m C '+=11 (3)
式中C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
C '的值可由下式求出:
{}{}3109.1cm C J V C ='-⋅
式中V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
{}10-⋅'C J C 表示C '以J ·0C -1为单位时的数值,而{}3cm V 表示V 以cm 3为单位时的数值。
2、 系统误差的修正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
实际上只要有温度差异就必然会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实验结果总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所以,校正系统误差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
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
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2)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两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
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
这样混合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3)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沸点的校正。
在实验中,我们是取水的沸点为被测物体加热后的温度,但压强不同,水的沸点也有所不同。
为此需用大气压强计测出当时的气压,再由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查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
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前,整个系统还会向外散热。
所以理论上的末温是无法得到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修正: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前4-5min 就开始测度量热器中水的温度,每隔1min 读一次。
当被测物体放入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应每隔0.5min 测读一次。
直到升温停止后,温度由最高温度均匀下降时,恢复每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第15min 截止。
由实验数据作出温度和时间的关系t T -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为了推出公式(2)中水的初温度1t 和末温θ,在图1中,对应于室温在曲线上之O 点作一垂直与横轴的直线。
然后将曲线上升部分AE 及下降部分FD 延长,与此垂线分别相交于B 点和C 点,这两个交点的温度坐标可看成是理想情况下的T 1和T 2,即相当于热交换无限快时水的初温1t 与末温θ。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称出质量为m 的金属粒,放入加热器中隔水加热。
在沸水中至少15min ,才可认为金属粒与水同温。
水沸腾后测出大气压强P 。
2、在金属粒加热的同时,称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1m ,然后倒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冰屑使水温降低到室温下6~4(注意:不能使筒外表有水凝结),称出总质量10m m +,求出水的质量0m 。
3、在倒入金属粒前,一面用棒轻轻搅动,一面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计时5分钟后将加热好的金属粒迅速而准确地倒入量热器内(注意:不能使量热器中水溅出,又切勿碰到温度计),立即将盖盖好并继续搅拌,同时,每隔半分钟测一次水温。
至水温均匀下降,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连续10min 左右为止。
4、用排水法将温度计浸没于水下的体积在小量筒中测得。
先将水注入小量筒中,记下其体积1V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使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体积与在量热筒中没入水中的体积相同(以从量热筒中取出温度计上水印为准),读出液面升高后的体积2V ,则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为:12V V V -=(注意:实验中温度计中的水银泡一定要没入水中,但又不能碰到锌粒)。
5、查表得到实验气压条件下水的沸点T ',即作为金属粒加热后的温度2t 。
6、作温度-时间曲线,求出1T 和2T ,即公式(2)中水的初温度1t 和末温θ。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自拟表格记录测量的有关数据。
根据公式(2)求出金属粒的比热c ,并和其标准比热比较,求出相对误差。
六、思考题:
1.混合量热法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基本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保证?
2.实验中质量称衡采用了精度较低的物理天平,为什么测量温度却采用了分度值为0.10
C 的精密水银温度计?
3.为了提高量热精度,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分析你在实验中对各参量(如温度、水的质量等)的选取是否得当?
[附记]
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可如下求出: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g ·cm -3,比热容为0.139J ·g -1·0C -1,其1cm 3的热容为1.89 J ·cm -3·0C -1。
而制造温度计的耶那玻璃的密度为2.58 g ·cm -3,比热容为0.83 J ·g -1·0C -1,其1cm 3的热容为2.14J ·cm -3·0C -1
,它和水银的很相近,因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不大,其热容在测量中占次要地位,因此可认为它们1cm 3的热容是相同的。
设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V (以cm 3为单位),则该部分的热容C '的数值可取为{}{}3109.1cm C J V C ='-⋅,V 可用盛水的小量筒去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