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一、设计理念多渠道训练思维多样性

(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训练多向性思维能力

陶行知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他又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讲,学生学练,而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劳心劳力”。因此作为教学双边互动学习中的主导--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即知识、才能、品德、人格的力量,调动必备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确立为学生而设计的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还要学生懂得学法,了解教法,真正做到为学生而教,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实践“在做上教”,实现“真教”。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训练题以引导学生“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笔者常常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树木、森林、气候》文题是由三个概念组成,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抓往了说理的关键,把概念间的关系说清楚了,问题也就分析透彻了,而三者的关系又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系统地阐发出来,做到既有理又有据,此类题材练习还可以引发为“逆境与成才”“自卑、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作文,通过此类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二)设计多角度作文练习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朱光潜先生说:“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如此一直想下去,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诱发学生的多角度、多思路、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多方法的解决问题,多结果的表现问题。就下则材料,可运用多角度训练法写读后感。齐景公问娇小而机智的晏子:“我听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疏通文意后便知,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联想。最后统一了认识,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交流谓“和”,只有同一色彩,同一风格,意见苟同;不允许有异有补谓“同”。有同无和,集体就没有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和无同,集体就无正气,一盘散沙。由此及人及物,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联想,就可立意广,思路宽:可涉及以下一些观点:A.人才的差导性 B.不拘一格降人才 C.万紫千红总是春 D.和谐与同一 E.求同与求异 F.有异有补、相得益彰 G.人云亦云与群策群力 H.集团结构的优化组合 I.万马奔腾与万马齐喑经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散乱零星的思维条理化。“四面八方的想”得越多,发散点就越多,文思就如汨汨之泉涌,顺畅而又自然。

(三)设计类比性作文练习训练侧向性思维能力

类比性作文练习题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把思考的触角伸向与之相近、相关、相似的事情,进行类比分析、或描写,进而产生新的发现或创造新的意境。侧向性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联想思维能力,写作中产生的联想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的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类训练多以拓展思路弘扬题旨为目的。学生中存在一种写不下去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跟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同向的联想,在相同或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如笔者就拿教材中的课文作范文,讲授。延伸出去,拿王蒙《落叶》作例。“鲜

花总是会凋谢的,塑料花却天长地久,聪明的商家把假花作成半凋谢状,真是巧夺天工。然而,它却再也凋谢不下去了,生命与凋谢同在,幸耶?悲耶?”由此得出,作者由鲜花和人造花对比联想中,感悟生命。让学生领悟要善于联想,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不仅要搜集生活中的见闻,还要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就可以写出如教材中范文一般精致,又具真情实感的美文。

(四)设计反叛性作文练习训练逆向性思维能力

“反叛性”是创作中的个性体现,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追求。美国丹尼尔曾说:“有个性的人一定有创新,能创新必有个性”。学生喜“新”求“新”,逆反心理批判性使他们具备了创造的潜力,而如何使学生的创造潜力转化为创造力,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深刻的文章。则更是思维驳论文训练的首要。对《第一个捕蛇的人是英雄》的命题。可作如下设计:提出疑问,第一个捕蛇的人一定是英雄吗?学生展开讨论有人提出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也许在彼时彼地,他不捕蛇就生存不下来,为了自己的活命而捕蛇,这样就不宜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结果发现,此命题有特例。其他类似的可以引导学生对“近墨者黑”“开卷有益”等“定论”做逆向性深入的思考。写出“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的议论文。

二、发挥主体潜能提高批改效益

以上是讲在“做上教”的一方面。下面再说说“做”的另一面“在做上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发挥主体潜能,授之以法,使其“实学”就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陶行知非常重视行动的作用,认为“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我们觉悟到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其实学与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教必须先有手和脑的结合,思想和生活的结合,亦即不单要“劳力”,同时也要“劳心”。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习作,如何运用最佳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令人深虑的。现实中,教师认认真真的作眉批,总结,试图通过评语分数等方式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却往往只看重分数,计较老师批语的好坏属于哪个等级,根本不关心作文好或差在何处,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探索整体优化增加综合素质课程的内容,以为“精批细改”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样:“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跟别的工作相同,改作文也要讲效益,你改了,他不看,效益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由此看来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后半段的如何“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教”的效果和检查“学”的效果。总之,教师批改要针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师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一)面批面改励优促差

如果说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面”上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事多数学生带共性的问题。那面批面改作文要算是作文教学“点”上的工作,面对的是个别学生,解决的是个性问题。它可以弥补“两课”之不足。对优生,即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面改能切实地帮助他找出弱点,指点方法,纠正偏差,更上一层楼;对差生,通过面改,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自改互改共同进步

魏书生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主要靠学生的写作实践”。吕先生指出:“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把作文交给他们自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写得多,改得多,便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可养成修改文章的的习惯。当然这种自改互改也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必要的点拨、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