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详细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6.14 KB
- 文档页数:11
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引言消防安全燃烧是指在保持火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燃烧进行各种应用的过程。
了解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还能提高我们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消防安全燃烧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的基本特性、燃烧过程、燃烧三要素及各种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等。
一、火的基本特性火是一种快速的氧化反应,它产生火焰、烟雾和热量。
火焰是火与空气的接触处,燃烧时火温高达1000°C以上。
烟雾是燃烧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微粒混合形成的,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毒性的气体。
热量是火的另一个重要特性,火的热量可以引起物质燃烧,传导给周围的物体,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二、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点燃、燃烧和熄灭三个阶段。
点燃是指引燃料达到可燃条件时,在适当的点燃源下着火。
燃烧是指在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形成并维持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能。
熄灭是指停止供应燃料或氧气,使燃烧反应停止。
三、燃烧三要素燃烧三要素是指燃料、氧气和点燃源三个要素。
没有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燃烧是无法进行的。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油、天然气、汽油等。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0%。
点燃源是引起燃烧的火源或火星。
四、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1. 木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当木材接触到火源时,经过干燥和炭化两个阶段的燃烧过程。
干燥是指木材中的水分被蒸发掉,木材温度上升。
炭化是指木材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固态炭质。
木材的燃烧速度受到木材的密度、湿度、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 煤煤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煤的燃烧过程包括挥发、焦化和灰化等阶段。
挥发是指煤中的挥发分质分解生成燃气。
焦化是指煤中的固定碳聚合生成焦炭。
灰化是指煤中的灰分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灰渣。
3. 油油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燃料,有机化合物是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编号:SM-ZD-33246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 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1. 闪燃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物业保安消防培训资料:燃烧基础知识物业保安消防培训资料:燃烧基础知识第三章燃烧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热、放光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后产生出与原来物质完全不同的物质。
这种在放热发光的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使原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就叫燃烧。
第二节燃烧的三个要素一、燃烧的必备条件: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要有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不同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不同。
同一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也会因条件改变而改变,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为不燃物,而在另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可燃物。
如铁、铝在纯氧中。
2、要有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如空气、氧、氯酸钾、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3、要有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为着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体,可以由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转换而来。
炉火、烟头、火柴、蜡烛是居民楼常见的引起火灾的着火源;电器开关、电器短路、静电等产生的电火花是电器火灾常见的着火源;燃烧蔓延方式:导热传递、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第三节火灾的概念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火警与火灾的区别:火警与火灾都是在违背人们意志而发生的非正常着火事故.火警与火灾的区别取决于经济损失和有无人员伤亡.凡个人损失50元,国家、集体损失100元以及因着火造成死亡或者重伤1人的都叫火灾,不足以上标准的叫火警。
火灾又分为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重大火灾:死3人,伤10人或死伤共10人,受灾30户,经济损失5万元。
特大火灾:死10人,伤20人或死伤共20人,受灾25户,经济损失50万元。
第四节防火的基本措施根据燃烧的条件,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不使燃烧形成。
从而达到防火目的,在长期同火灾作斗争中,人们总结出下列几种防火措施:1、控制可燃物体即控制可燃物品的储存量。
2、控制爆炸极限即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浓度。
化工企业防火防爆的基础知识1.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过程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的三个特征。
(1)燃烧燃烧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在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
①可燃物质。
通常把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三类。
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去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之为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
气态如氢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液态如汽油、甲醇、酒精等;固态如煤、木炭等。
②助燃物质。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例如空气、氧气、氯气、氟和溴等物质。
③点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炽热物体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
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了数值上的要求。
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小于4%时就不能被点燃。
点火源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燃烧也不会发生。
例如飞溅的火星可以点燃油棉丝或刨花,但火星如果溅落在大块的木柴上,它会很快熄灭,不能引起木柴的燃烧。
因此,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三要素”中的一个条件,或使其数量有足够的减少,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而是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对于可燃固体,若是简单物质,如硫、磷及石蜡等,受热时经过熔化、蒸发、与空气混合而燃烧;若是复杂物质,如煤、沥青、木材等,则是先受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和蒸气,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留下若干固体残渣。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气态下进行的,并产生火焰。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游离基的连锁反应则说明了燃烧的化学实质。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燃烧不是两个气态分子之间直接起作用,而是它们的分裂物-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1 、燃烧与火灾( 1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是最普遍的,是火灾和爆炸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 2 )氧化与燃烧氧化反应可以体现为一般的氧化现象和燃烧现象。
二者都是同一类化学反应,只是反应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热和光)不同。
2 、燃烧的类型( 1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类型。
本身自燃的起火特点是从可燃物质的内部向外炭化、延烧。
受热自燃往往是从外部向内延烧。
植物油的自燃能力最大,其次是动物油,矿物油如果不是废油或掺入植物油是不能自燃的。
有些浸入矿物质润滑油的纱布或油棉纱堆积起来亦能自燃。
凡是盛装氧气的容器、设备、气瓶和管道等,均不得沾附油脂。
( 2 )闪燃一闪即灭的燃烧。
在闪点的温度时,燃烧的仅仅是可燃液体所蒸发的那些蒸汽。
而不是液体自身能燃烧。
( 3 )着火可燃物质燃烧分气相和固相两种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先是液体表面受热蒸发为蒸汽,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可燃性固体,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汽,或受热解析出可燃蒸汽。
有的可燃固体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
( 4 )火灾我国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火灾属于第 8 类。
在生产过程中,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火灾。
消防部门有火灾和火警之分,火灾是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3 、 ?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是燃烧条件。
4 、防火技术基本理论防止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5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火灾的发展过程先是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其次是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再是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大量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最后是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过程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一一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条件,称之为燃烧三要素。
2.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3.燃烧过程可燃物质聚集状态不同,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蒸气或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在气相中燃烧。
4.火灾的分类国家技术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将火灾分为以下几类:(I)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2)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气体火灾。
(4)D类火灾:金属火灾。
(5)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爆炸基本原理1.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爆炸时由于压力急剧上升而对周围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爆炸的特点是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
2.爆炸的类型爆炸按起因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大类。
3.爆炸极限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氧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可燃性混合物在遇到点火源后可能蔓延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粉尘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在下限和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范围。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也就越多,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与液体所处的环境温度有关。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是指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了解的有关防火和防爆的基本概念、原则、措施等知识。
下面,我将以防火和防爆两个方面为主线,为您详细介绍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防火基础知识1. 火灾的定义与特点火灾是指可以自行燃烧,具有明火和持续火焰,同时能够产生危害性物质和热量,扩大规模和破坏性的过程。
火灾有着迅速蔓延、烟雾呛人、高温烫伤等特点。
2. 火灾的三要素火灾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即可燃物、氧气和可燃物质的点火源。
缺一不可。
3. 灭火器的分类与使用根据灭火介质的不同,灭火器可以分为水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在使用灭火器时,要记住P.A.S.S.原则,即拉开销子、瞄准火源、按动扳手、扫射火源。
4. 火灾的防止与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止和预防火灾的措施,如定期检查电线设备和电气设备、远离火源和易燃物、不乱扔烟蒂、不过多使用电器等。
5. 火灾逃生与自救技巧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迅速从安全通道逃生,避免乘坐电梯。
如果无法逃离,应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呼救,并密封门窗,阻止烟气的进入。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二)1. 爆炸的定义与特点爆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遇到火源或电火花等引发的剧烈燃烧过程,并伴随着冲击波、火焰和热量释放。
爆炸有着迅速传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2. 爆炸的四个要素爆炸的发生需要四个条件同时存在,即可燃物、氧气、点火源和产生和稳定传播爆炸波的物质。
3. 防爆分类及防护措施根据爆炸形式和场所,防爆可分为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
在防护措施上,可以采取隔爆、消除点火源、提高自动敏感器的安全性、使用防爆设备等。
4. 防爆设备标志与标准防爆设备根据相关标志进行分类和标识,常见的标志有Ex标志、防爆分级和防爆类别等。
此外,国家对于防爆设备还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5. 防爆人员和防爆证书从事防爆相关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防爆知识和技能,取得防爆培训机构颁发的防爆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 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1. 闪燃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被火点燃的危险。
2. 自燃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自燃又可以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在工业生产中,可燃物由于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的自燃就属于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指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聚,导致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造成自热自燃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自燃点低的物质,例如磷化氢;遇空气、氧气发热自燃的物质,如油脂类、钵粉、铝粉、金属硫化物、活性炭;自然分解发热的物质,如硝化棉;易产生聚合热或发酵热的物质,如植物类产品、湿木屑等。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一、燃烧①有焰燃烧:气体、液体只会发生有焰燃烧②无焰燃烧:只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③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④燃烧的条件:有足够的数量或浓度⑤燃烧四面体: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即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自由基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
二、燃烧分类(一)气体燃烧(1)气体的扩散燃烧即可燃气体与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如家用煤气燃烧。
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慢,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2)气体的预混燃烧指可燃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如氧乙炔焊。
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液体燃烧时,火焰并不紧贴在液面上。
这表明在燃烧之前,液体可燃物元蒸发形成可燃蒸气,可燃蒸气发生扩散并与空气掺混形成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后在空间某处形成火焰。
(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2)沸溢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深层运动时,会使乳化水汽化,大量蒸汽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使油罐体积膨胀向外溢出。
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这种现象就是沸溢。
(3)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不断加大。
当热波达到本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文件编号:GD/FS-780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燃烧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 燃烧的含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
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
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
1. 闪燃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
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被火点燃的危险。
2. 自燃
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自燃又可以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在工业生产中,可燃物由于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的自燃就属于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指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
渐积聚,导致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造成自热自燃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自燃点低的物质,例如磷化氢;遇空气、氧气发热自燃的物质,如油脂类、钵粉、铝粉、金属硫化物、活性炭;自然分解发热的物质,如硝化棉;易产生聚合热或发酵热的物质,如植物类产品、湿木屑等。
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
引起自热自燃的热来源于物质本身的热效应,而引起受热自燃的热来自于外部的热源,因此它们的起火特点也不同。
一般来说自热自燃大都从内向外燃烧,而受热自燃往往从外向内燃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国家标准《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GB 5332—85)规定了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
度(自燃点)的试验方法。
3. 点燃
点燃亦称强制着火,即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维持燃烧的现象。
物质被点燃后,先是局部被强烈加热,首先达到引燃温度产生火焰,该局部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邻近部分加热到引燃温度,燃烧就得以蔓延开去。
点燃与自燃的区别在于:自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反应与燃烧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的。
而在点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低,只在火源局部加热处燃烧,然后向可燃物其他部分传播。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源之后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
三、点火源
能够引起可燃物燃烧的热能源叫点火源,主要的点火源有以下几种。
1. 明火
有生产性用火,如乙炔火焰等;有非生产性用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等。
明火是最常见而且是比较强的着火源,它可以点燃任何可燃性物质。
2. 电火花
包括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以及静电放电火花和雷击火花。
随着电器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操作过程的连续化,这种火源引起的火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如加压气体在高压泄漏时会产生静电火花,人体静电放电产生静电火花,液体燃料流动时的静电着火,加注燃料时的摩擦与由于燃料和输油管道、容器以及其他注油工具的互相摩擦,能产生大量
的静电荷,注油的速度愈快,产生的静电愈多。
在采用明流加油时,由于油流和空气或油气混合气的互相摩擦以及飞溅的液滴和油气之间的摩擦,都能产生静电荷。
3. 火星
火星是在铁与铁、铁与石、石与石之间的强烈摩擦与撞击时产生的,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现象。
这种火星的温度一般有1200℃左右,可以引起很多物质的燃烧。
4. 灼热体
灼热体是指受高温作用,由于蓄热而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
灼热体与可燃物质接触引起的着火有快有慢,这主要是取决于灼热体所带的热量和物质的易燃性、状态,其点燃过程是从一点开始扩及全面的。
5. 聚集的日光
指太阳光、凸玻璃聚光热等。
这种热能只要具有足够的温度就能点燃可燃物质。
6. 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
指由于化学变化或生物作用产生的热能。
这种热能如不及时散发掉就会引起着火甚至燃烧爆炸。
四、燃烧产物
1. 燃烧产物的含义
燃烧产物是指有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也就是说可燃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固体和蒸汽等物质均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按其燃烧的完全程度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如CO₂、SO₂、水蒸气等),这种燃烧叫做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如CO、未燃尽的碳、甲醇
等),则叫做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的完全还是不完全与氧化剂的供给程度以及其他燃烧条件有直接关系。
燃烧产物的成分是由可燃物的组成及燃烧条件所决定的。
无机可燃物大多数为单质,其燃烧产物的组成较为简单,主要是它的氧化物,如CaO、H₂0、SO₂等。
有机可燃物的主要组成为碳(C)、氢(H)、氧(0)、硫(S)、磷(P)和氮(N),完全燃烧时主要生成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二氧化硫(SO₂)和五氧化二磷(P₂0₅)。
如果在空气不足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则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就不仅会产生上述完全燃烧产物,同时还会生成一氧化碳(CO)、醛类、醇类等。
2. 燃烧产物的危害
二氧化碳(CO₂)是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CO)是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二氧化硫(SO₂)有毒,是大
专业生产运营/ Sample Professional Contract 文件编码:GD/FS-7801气污染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气体,它严重损伤植物,刺激人的呼吸道,腐蚀金属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等都是有毒气体,对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烟灰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由悬浮在空气中未燃尽的细碳粒及分解产物构成;烟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形成。
两者都会污染环境,并对人体有害。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