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423.50 KB
- 文档页数:38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一)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
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
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又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诗歌常见的结构方式很多。
下文例举并解析一些以“诗歌结构”为考点的实例,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
1、线索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005江苏卷)【分析】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必备知识】常见结构技巧及作用1.开门见山特点及作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第四句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以景结情特点及作用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一转而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赏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3.卒章显志特点及作用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4.抑扬特点及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抑扬有先扬作用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示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获。
前面遗憾是“抑”,后面高兴为“扬”5.铺垫特点及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6.照应特点及作用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下,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