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或是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子;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框架、透视图、组装的长方体框架,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3分(1)引出立体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图形变变变动画”你们想看吗?(想)看!这是一个点.仔细看,点变成了什么?(线或线段)线又变成了什么?(正方形)谁知道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回答正确!接着看,正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再看,长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体)对了它叫长方体。
老师厉害吧,会变图形。
你们看(拿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2)联系生活实际: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师:你说……;你说……;你说……,这么多。
(3)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如果老师把一个长方体画在黑板上,它应该是这样的(帖透视图)它叫做长方体的透视图。
二、长方体(24分钟)1.发现名称、特征:(3分钟)现在,请你从桌堂里,找出一个长方体。
仔细看一看,你对长方体有哪些认识?自学:师提示:看一看,摸一摸呦。
(巡视时和学生小声说:这叫什么?这?这?数一数,几个面,比较一下他俩—指相对的面。
或听或教他们说说)组内交流: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8分谁能代表小组勇敢的站起来说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一)了解并掌控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控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育同学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老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老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面积单位1米2=100分米21分米2=100厘米2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老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日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
提问: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厘米3)。
)老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老师:假如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再请同学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同学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老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5、长方体有()个顶点二、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四、我的疑惑: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四、我的疑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二、自主学习1、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观察展开的形状的特点。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指的什么:三、合作交流1、课本例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长方体的面积公式:(2)如何用字母表示:2、课本例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正方体的面积公式:(3)如何用字母表示:四、我的疑惑: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能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 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很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
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 引导探究1、出示例1: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 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即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导学案
兴宾区河西小学:五年级组数学老师
年级:五年级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课时一节科目数学
目标: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
教学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提要时间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教
导事
项
所
需
资
源
听课记录
与评价
一、谈话
导入3分钟1.观察长方体。
(全班)
2.学生回答。
(个人)
提问
二、探究
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小组)
2.汇报交流。
(全班)
引导、提
问、反馈、
评价
课
件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7分钟1拿着长方体指出长、宽、高(双人)
2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几组(小组)
1. 汇报交流(全班)
巡视、反
馈、评价
课
件
四.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2分钟 1.拿出正方体指出面、顶点和棱(双
人)
2.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小组)
巡视
反馈
评价
教
材
五、小结3分钟回答提问。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小结:【课堂作业】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的写作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操作引疑: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
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较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集体交流: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生: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较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
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
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
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7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篇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及还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3)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体的认识。
4. 活动二:认识正方体(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方体的认识。
5. 活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
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
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
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
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
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3、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
(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
(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认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认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打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老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老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次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身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一眼全看到?学生讨论。
(把六个面打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老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打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
也请每位同学把自身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打开铺在课桌上。
老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口答。
)老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身的长方体(用打开图折上)。
老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老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请同学用自身的打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小学数学六上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设计人:沈建岭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活动三:回顾反思,加深认识。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将“长方体”与“正方体”填入下列的集合图中,并说一说为什么?
【检测反馈】
1.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棱长总和是()㎝。
有()个面,它的底面积是()cm2。
2. 相等。
师:由于正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所以我们就把这些棱叫做棱长。
6.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不仅仅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不仅仅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如果将所有具备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符合长方体特征的放到这个椭圆形里,不符合的放到外面,长方体集合里面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
图形,这里面填什么?
三、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检测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采取一生汇报,其他学生轮转批阅的形式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面棱顶点(长方体直观图)6个12条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直观图)6个12条棱
都完全相同长度都相等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