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减资前置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完善公司减资前置条件
确保股东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齐齐哈尔市工商局邸文阁
公司资本由发起人、股东向公司投入的股本构成,是公司经营运作的财产基础,是体现公司经营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公司债务承担能力的重要标志。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通过资本结构得到合法保障。因此,公司资本可谓公司的重要血脉,血脉的强弱维系公司肌体的强弱。科学合理运用资本是公司正常运作,实现低成本、高产出、高回报的经营宗旨。科学合理运用资本,必然涉及公司结合不同经营阶段实际进行资本的调整。影响公司资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经营规模、经营方向、经营项目三种,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出现,公司股东必然会根据公司经营资本的需要,作出增减资本的决定。在进行公司资本增减的调整过程中会涉及到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相应权益。特别是公司的减资过程是否合法,更关乎到公司股东偿债义务的公平性和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兑现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对公司减资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设定相应前置条件,在确保公司内外两者权利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进行减资。
目前,新《公司法》对公司减资设定的法定前置条件为:一是公司减资的股东决议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
东通过即可;二是将减资决议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三是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笔者认为上述三项减资前置条件过于宽松,不利于有效保护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其一、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办理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答复》,公司股东可以不等比例减资。这种情况下,如减少出资的股东原所持股权超过三分之二时,即使其他小股东持反对意见也无济于事,致使不减少出资的小股东承担的义务增大,违反了设立公司的自愿、公平、平等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当单个股东持有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时,更可以以此不顾其他股东的利益,单独作出决议减少本身的出资,合理合法地将本应承担的债务和义务转嫁他人;其二、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债务关系,其中存在一定量的潜在债务,这些潜在债务的债权人是未知的,而且可能地处全国各地。因此公司减资知告除直接通知已知债权人外,仅规定在报纸公告告知,其公告媒体和公告地域范围的不确定性,缺乏债权人获得该信息的前提保障,侵犯了债权人的知情权,从而也就无法保障真正获得债权的清偿或担保;其三、由于目前公司减资的债务清偿情况采取的是公司自述方式,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以及减资程序没有规定减资后必须保持的财务底线,给采取先减资后解散借减资逃避债务创造了可乘之机。减资程序的不完善也可能成为掩盖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手段。助长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营秩序。
为杜绝借减资之名行逃避债务或掩盖违法之实的不轨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公司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必须调整关于公司减资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完善公司减资登记法律程序,将现行公司减资法律程序调整为:
一、公司减资的股东会决议必须经全体股东一致通过,方为有效。为小股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保障,以杜绝占股权优势的大股东独断专行的侵权行为。
二、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建立公司登记公告网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凡涉及公司登记方面的所有公告必须统
一由该网站发布,除此以外任何其他媒体发布的有关公司登记方面的公告在公司登记程序中均属无效材料。以保障公司登记公告媒体的独一性和公告发布覆盖面的广泛性,有利于公司利益相关人对相关利益公司的运作信息及时获取,及时维护。
其具体操作可将此类公司公告纳入登记程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上网发布,在发布同时出具公司公告文书材料归档备案。公告发布所需费用亦可纳入公司登记规费收取。并且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须知栏公示公司公告网站网址,并提示注意网站公告发布情况,确保及时维权。
三、确立公司减资审计制度。应确定公司减资后财务决算所有者权益不得低于零的公司减资财务临界点,低于该临界点,公司出现负债经营,属于资不抵债状态,就无法确保债权人权益,应视为有恶意逃债倾向。因此,此类人为造成
资不抵债的减资必须予以制止,否则即是对债权人的不公。故通过减资审计确认公司减资前后的财务状况:包括减资前后实收资本的到位情况,减资后所有者权益情况等涉及到减资的相关数据,来确定公司减资是否具备条件,使公司减资行为在合法健康的轨道正常运作。
四、减资验资应重点审验股东退还出资的情况,特制是以非货币退资的应审验其价值是否经评估确认,未经评估退资无效,验资机构应不予确认。严禁股东自行随意确定价格,以免股东借减资退股之机低估高退非货币资产,变相侵占公司资产。因此,在公司减资验资报告的验资相关事项说明中应重点叙述退还出资的具体情况,在登记审核时也应将此作为重点审查内容之一。
合理的公司减资是经营者资本运作和提高资本效益的科学经营手段,公司登记机关理应予以积极支持,但决不允许借减资为名行逃债或掩盖违法之实的不轨行为的存在。因此法律法规务必对存在隐患和弊端的公司减资法律程序及时
予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