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下规模趋于庞大,在不断的探索与革新过程中,基础教育信息

化逐步深入核心,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各项工作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取得了突

破性成就,为建设信息教育强国,提高素质教育和文化精神竞争提供可观推动力。本文着眼于如何继续高效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仍面临的问题,提出“高精准”、“多元化”、“均衡态”、“创新性”教育教学要求,为

实现高质量、高要求的教育学习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同时,更是实现教育

信息化的关键契机。基础教育作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接纳高水平知识、教师培养高

素质人才和先进领域探索继承者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信息潮流的波涛中继续高举

基础教育的风帆,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教育教学原则,

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精准教育助贫助弱;拓宽基础教育知识接受来源和提

高知识结构多元化和关联度;把握基础教育过程和相应成果之间的均衡;以创新

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进而带动更多学生具有创新突破思维。做好上述各项工作,

才能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优质均衡发展,更具时代意义和

价值,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高精准,把握地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发展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在追求与时代同轨的基础教育逐渐顶尖和高

效之外,还应发现基础教育建设薄弱地区仍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教育水平断层

和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一)以高质量带动低水平

针对我国西北部以及不少偏远农村出现的教育水平不先进、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导致的基础教育落后现象,我们应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发展带动

低水平发展地区教育,精准薄弱区域,深化教育改革,鼓励优秀人才、教育热爱

者和先进教学模式支援落后地区,同时加大支援人才的待遇和福利,最大程度消

除人才的顾虑,使其能够一心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

结合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如视频

录播课或者视频直播课,通过网络消除遥远的距离,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内容

引入课堂,同时也实现了广泛领域的教学提高,形成一对多的基础教育联络网,

以点带动面快速发展。鼓励教师信息化培训

据了解,我国少部分地区存在教学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但教师仍坚持传统教

育模式,对信息化教育缺乏系统培训,一些教龄较大的老师因为自身接受能力,

无法快速学会使用信息化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鼓励教师进行系统的信

息化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可以通过让少数教师先接受培训,然后熟练掌握信息化

技术的教师在后续培训中积极进行指导和帮助,使信息化培训快速有效进行。此外,培训不仅包括基础使用方法等技能性内容,还应有接纳和顺应时代发展,认

可信息化教育的思想性内容。同样,面对一些教师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过度

依赖技术设备,不再进行手写板书等现象,依然需要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明确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动手推导和演示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完全

借助信息化设备固然使教学更加便捷,但知识的延续不应知识机械的文字,同样

要有灵动鲜活的思维碰撞。

二、多元化,学生个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大数据,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信息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各个学科

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连接紧密。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具备充实的单学科教育能力

之外,接触和学习世界先进思想;要求学生不将升学和高分作为唯一追求,在接

触课程之外学的知识,接受多元内容时产生负罪感;要求家长去发掘孩子的真正

天赋,让孩子有更多彩的童年。

(一)教学多元化

信息技术具有多元交互性,信息化基础教育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网络拉近

了世界的距离,也使更多丰富有趣的知识登上了讲台。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

只局限于教材中内容的讲授是远远不满足信息化教育需求的,要学会多元化教学

思路。借助智慧教室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文字转化为图片或视频,借助通

俗易懂的教学视频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更加专注,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

语文或者历史学科中,学生在大段文字中很难集中精神,此时可以播放相关影视

片段或歌曲,通过学习背景故事提高学习效率。或者在英语学科,除了正常的授

课外,老师多留出一些空间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如开展英语大舞台让学生角

色扮演,与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或者与荧幕中的人物一起演讲,通过沉浸其中

来提高英语能力。信息化基础教育不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需要老师实际

能力,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提供平台。

此外,多元化体现在以人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区别对待优等生和一般生,而是为了

通过多元有效的方式,尽快缩小学生差距。采用翻转课堂,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掌握

知识点并熟悉自己的尚存的疑惑,在课堂中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模

式能够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着眼于自己不理解的区域,针对性进行解决问题,

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针对部分具有感官缺陷的特殊学生,应针对性提供学习

指导、因材施教,开展多样化教学,如场景模拟,借助各类信息技术,使他们具

有平等的教育接受和教学体验。

(二)管理多元化

信息化教育不仅要应用于课堂,还应运用于课外。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

近年来教育改革重心所在,它要求学校管理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追求指标,要尊

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信息化基础教育中,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开

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关键。首先对学生体能测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

生的身体素质和普遍存在的体能缺陷,结合学生实名制的第二课堂项目意愿调查

问卷,为学生个性化定制课外活动项目,如为长跑不理想的学生安排腿部训练班,

喜欢羽毛球的学生选择羽毛球班。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现在教学过程,同时也体现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建设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学校近期活动安排、各班表现情况变得清晰,同时建设学生反馈信息化平台,拉进学生与学校管理的距离,更清楚地听到学生的足球,面对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能够尊重学生意见,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多元化。

同时尝试注重音乐、美术等竞赛活动,借助信息化设备进行线上选拔、线下竞赛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才会对学习更有期待。要塑造浓厚学校氛围,借助荧幕、广播等各种信息设备播放中外经典诵读、名人演讲,使学生耳濡目染提高学习兴趣,胜过刻板重复教学。教学和管理多元化相辅相成,使学校基础教育得到均衡优质发展。

三、创新性,开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纪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不断创新和不断突破,那么基础教育信息化同样具有创新性,体现在教师创新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创新结构。

(一)创新教学

信息化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态度,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借助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和智能教学设备,课堂教学已经逐渐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实现高质量、高要求的教育学习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创新。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富有趣味、条理清晰的动态演示,是信息化教育特有的教学经验,也是独有的魅力。像数学这类综合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只通过单纯的老师讲解公式的推导是无法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的,而信息化教育能够使演化过程动态化,包括图形面积、函数关系等知识点,能够具象化展示演变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将VR技术,AI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沉浸式学习,同时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解答疑惑,为有效的课堂学习保驾护航。此外要建设学生互助信息化平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实时交流,互相探讨,解答疑

惑;同时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学校购买专业性文献资料,供校内学生查阅和

搜索,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研究数据表示,我国创新思维的高度性、

大胆性和可行性仍有很大突破空间,因此创新性高质量人才仍是我国需要的首要

技术支撑。基础教育作为学生接触高水平知识的桥梁,如何使其在本阶段清晰地

认识到我国发展的真正需求和自己内心追求的方向,是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

重要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大程度来自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熏陶,具有创新

思维方式、敢于接纳新知识的老师或家长,将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这一方向,可以在中小学设立创新思维开发课程和校内创新项目竞赛,

甚至通过网络进行跨学校跨区域竞赛,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学习优秀创新

模范和先进创新思维,同时与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知识接轨,激发学生科学素养,

使更多学生热爱发明创造。通过学校给予的信息化竞赛平台,也让更多学生的奇

思妙想受到重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注意数理化等逻辑性学科的创新答题

技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观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创新。家庭方面,家长要

与孩子深入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尝试启发式和渲染式思维培养,通过共

同研讨科学创新文献资料,或者参观科技展览,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局阶段形成

创新思维,加快教育信息化均衡优质发展。

结语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新征程,教育也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推进其高质量发展也是必由之路。我认为,当下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应以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区域发展的均衡化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为核心特征,每位教

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教育教学原则,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精

准教育助贫助弱;拓宽基础教育知识接受来源和提高知识结构多元化和关联度;

把握基础教育过程和相应成果之间的均衡;以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进而带动

更多学生具有创新突破思维。做好上述各项工作,且必须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审时度势,深刻把握其实质性问题及其成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调整,才能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均衡更优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边家胜,姜巧,董玉琦(2019).CTCL范式下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模式研究: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

[2]边家胜,王珏,解月光等(2015).技术改善学习:第五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

[3]陈雄,王志超(2020).系统思维在信息化顶层设计中的应用[J].系统科学学报,

[4]陈兴冶,王昌国(2019).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5]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9).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R].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姓名:李瑞清

性别:女

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荣泰小学

联系电话:136****9904

邮编:519100

教育信息化搭建均衡发展桥梁

教育信息化搭建均衡发展桥梁 歙县小川中心学校叶剑锋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把孩子调入城区学校学习,从而造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生源短缺,特别是一些教学点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农村和城区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所致。针对这种“不平衡”现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措并举,除从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师资引进、激励机制建设等多方面予以均衡外,特别抓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此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来解决农村与城区学校间各方面的失衡矛盾。我校抓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从信息化硬件建设、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教学点与中心校齐头迸进,并让逐步缩小与城区学校差距成为现实。下面就我校具体做法谈点认识。 一、突破观念瓶颈,让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深入人心。 小川中心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全校40多位教师,近一半都是一直在本校任教的,特别是小学部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民师转正,他们从教至今思想上对教学的思维定势就是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师群体中,推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观念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局限于他们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局限于他们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紧跟时代信息,加强领导,给教师洗脑,灌输新理念。我校从制度建设、培训内容、应用考核作了明确规定,让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渗透到日常教

学管理中,让教师处处可学、可用,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点滴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从2004年实施的“农远工程”到今年的“班班通”,我校从未放弃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学以致用的考核。长期的培训、督促,让教师从当初生硬的使用、不理解的接受到如今熟练的操作、主动的使用,这过程可谓“万里长征”。正是这“万里长征”让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走上花开锦簇的道路。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开拓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教学信息化。 自2004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我校集各种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学校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台计算机,拥有了教师电子备课室,特别是立新教学点还建成了全县首个教学点教师备课室。中心校和教学点均开通网络,在2013年教学点实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后,2014年中心校本部又实现“班班通”项目,2014年暑期,学校又投入近万元,整合留守儿童之家设施、农远设施,让每个教室都拥有全覆盖设备。 我校以网站建设为起点,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加强了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以方便教育教学,以QQ群、教师博客(网校网页)为交流平台,形式多样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网校建设为特色,建立了校内资源共享、教师博客、家长空间、社会各界等多方位交流。 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建立了小川中心学校校本资源中心。中心的资源实现了校内共享,有力地方便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全体教师除向县教育资源网上传学科资源外,也鼓励教师积极向中心上传资源,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随着国家对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教育的公平均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已经关系到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呢?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是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和原则。 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二、目前,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 第一、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一是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的个体受教育机会不均;二是家庭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三是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均。五是不同民族之间受教育程度不均。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均衡。 首先表现在区域间失衡。我国教育失衡既表现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表现在同一地区内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其次表现在城乡间失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子女获得教育机会和享受到的资源绝对是不一样的。 最后表现在校际间失衡,同一个地方,学校资源的配置成不均衡状态。 三、教育信息化是解决教育不公平、不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共享,使经济落后地区也能有拥有和发均衡,河北省邯郸市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经费优先落实、专业教师优先保障的三优先政策,先后吧教育城域网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和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下规模趋于庞大,在不断的探索与革新过程中,基础教育信息 化逐步深入核心,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各项工作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取得了突 破性成就,为建设信息教育强国,提高素质教育和文化精神竞争提供可观推动力。本文着眼于如何继续高效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仍面临的问题,提出“高精准”、“多元化”、“均衡态”、“创新性”教育教学要求,为 实现高质量、高要求的教育学习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同时,更是实现教育 信息化的关键契机。基础教育作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接纳高水平知识、教师培养高 素质人才和先进领域探索继承者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信息潮流的波涛中继续高举 基础教育的风帆,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教育教学原则, 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精准教育助贫助弱;拓宽基础教育知识接受来源和提 高知识结构多元化和关联度;把握基础教育过程和相应成果之间的均衡;以创新 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进而带动更多学生具有创新突破思维。做好上述各项工作, 才能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优质均衡发展,更具时代意义和 价值,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高精准,把握地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发展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在追求与时代同轨的基础教育逐渐顶尖和高 效之外,还应发现基础教育建设薄弱地区仍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教育水平断层 和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一)以高质量带动低水平

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大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大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田志忠,余国源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4期 田志忠余国源 作者简介:田志忠,重庆市育仁中学副校长(重庆,401120) 余国源,原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所长(重庆,401120)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信息技术 教育得到了普及。渝北区通过建立“三大机制”,即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教育信息化建 设升级机制、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机制,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出了—条有效路径。 一、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一是思想管理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渝北地处两江新 区中心,两江新区内的数据交换中心、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将形成“智慧重庆”的核心,助推重庆市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云计划重要基地。为发挥良好的信息化大环境优势,渝北 教育确立信息化发展战略构想:遵循“网络全域化、资源集成化、使用普及化、运维优质化” 的总体思路,抓住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的契机,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出发点,以中小学网络全覆盖为基础,以师生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 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创新建设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关键,努力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 目标,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组织管理改革,落实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渝北区政府成立 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区教委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和师资培训等工作;成立由校长挂 帅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这些举措形成了以区信息化领导 小组为管理主体,以各学校计算机人员为技术支撑,学科骨干教师为信息资源支持,全区师生 为应用核心的运行机制,开创了“区政府抓统筹保障、区教委抓宏观指导、区技装中心抓技术 服务和学科资源整合应用、各学校抓具体落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三是规划管理改革,制订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教育信息化的规 划管理要从单纯的技术设计向整体的综合规划转型,使之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性、战 略性行动蓝图。渝北以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实验学校和“区域教育云平台”为切人点,绘制 了“一年时间内立项规划,三年时间内实践推进,五年时间内成熟推广”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基 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渝北区用地区发展优势支撑渝北教育信息化领先地位,在“理念 更创新、条件更成熟、设施更先进、模式更完善、领导更重视”的大环境下,开启“渝北大教 育模式”,整体推进渝北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机制,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渝北区制订了切实可行 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工程。以2014年为例,首先是组织150 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一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将培训所得应用到各自的教育教学中,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

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

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 教育信息化路径首先是强调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追赶式的发展,缩短差距,实现普遍均衡;其次强调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变革过程中,总体协调、各有特色,实现动态均衡。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缩短区域、城乡、学校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这无疑是一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教育信息化路径首先是强调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追赶式的发展,缩短差距,实现普遍均衡;其次强调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变革过程中,总体协调、各有特色,实现动态均衡。 首先来看实现普遍均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命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区域之间、校际和学生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均衡,最终实现普遍均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打破由地域物理环境限制所导致的资源壁垒。随着“十二五”“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能够通过融合的通信网络获得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促进教师智力资源的可持续输送。通过网络建设稳定的城乡学校结对,并有学科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社区,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和谐温馨、鼓励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网上研修共同体,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实现优质智力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可持续的输送。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在人手一台电脑、平板的多媒体课堂网络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交互性的信息技术,它不仅为教师服务,还可以为学生服务;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的工具,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资源环境的工具、协作工具、教学评估工具、信息加工工具、研发工具、情境探究工具。 提升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仅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其次再来看实现动态均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能够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促进教育在一个底线基础之上,各具特色地动态均衡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保障义务教育学 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着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适龄入学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做到无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坚持素质教育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科学 素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坚持内涵发展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注重教育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四)坚持一体化推进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实施“双基”工程,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帮扶。 (五)坚持科学管理 注重科学管理,推进教育制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 质量监测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无缝对接、信 息共享。 (二)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 (三)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四)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 (五)加强质量监测和评估,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推广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学习渠道。 (七)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 服务活动。 (八)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共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三)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强化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更加透明化。 (五)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五、实施效果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在当前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 信息化的推进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 育资源和平等的学习机会。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 展的策略。 首先,教育信息化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边远地 区和农村地区。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主 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通 过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 的学校和学生手中,使农村孩子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此外,教育 信息化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边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与城市学校的 优质教师进行互动和学习,从而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第二,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信息 化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教育信息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评估,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样,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提高教 育的公平性。 第三,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和 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资源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库、共享教学资源平 台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 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教育 信息化还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领域进行和创新,以促进义 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可以发挥 重要作用。以下是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一、机制建设 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明 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 进行。 2.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集中管理、统一操作的信息化平台,将各类教育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3.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 信息化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 队伍,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二、策略实施 1.加大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 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信 息化教育资源。 2.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专 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建设和整合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 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发展在线教育: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 区和偏远地区,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5.发展个性化教育: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个性化教育评估和指导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6.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 的安全管理和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数字鸿沟问题:由于地区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不同地区之 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投入,缩 小数字鸿沟。 2.教师教育技能不足: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缺乏了解和应用能力,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信息化教育技能。 3.学生上网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学生上网时间也增加,应加强对学生上网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4.资源整合和管理问题:教育资源庞杂,如何有效整合和管理成为一 个难题,需建立健全的教育资源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之,信息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建立完 善的机制和实施相关策略,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浅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

浅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这是信息技术发展 的目的,而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其中教育信息化,极大 的促进了我国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工作。除此之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重要性,不仅对提升劳动者素质有关键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概念和教 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并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工作提出了 对应的措施,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士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教育均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工作提供 了新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其中信息化教育对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工作产生了 有利的影响,比如,创造了许多教学方式等。近年来,造成教育发展不公平和不均 衡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或是教育资源没有均衡分配等,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就是合理地、及时地分配教育资源,学校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机制,才能有效地发展教 育事业,改进企业人才结构,进而促进地区经济有高效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讲的是国家通过合理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教育 均衡指的是在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思想的前提下,学生和教育机构在教学活动中, 能受到平等的教学待遇,实际操作方面得到保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规定。而教育公平 和教育均衡的基本要求是在学生和教学机构之间,能平等地、合理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实现平衡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目标,进而保证人民群众分配和使用教育资源[1]。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信息技术渗透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灵活性、泛在性等学习要求,但是信息化 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需求,能够创造新型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打破时间限制和 空间限制,能快速有效地复制和传播知识,达到教育方式多样化的目的,除此之外,信息化教育是新课程教材的需求,通过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有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的理解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的理解 作者:徐海军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现代的教育发展及其不均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需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倘若教育发展不均衡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有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加入,会大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因此,在任何时候必须把信息技术教育摆在首位,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当成每个人心中的头等大事。教育发展却极不平衡,尤其表现在城乡间的不平衡。值得我们大家来探讨一下。然而有了信息技术就会对教育均均衡和实现教育公平有所扭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应该程度的重视程度等。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设备的购买、学生的应用情况等。教育不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经济水平教师技术学生应用学校重视 第一、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间的贫富差距较大,大城市资金绰绰有余,可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小乡村负债累累,资源缺乏。何谈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城里的教师配备是一些优秀的或知名学校毕业的教师,传授知识时居高临下、得心应手。而农村学校的教师是一些不十分正规的“杂牌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城里的教师视野开阔、水平较高。而农村教师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造成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 第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要留住人才,还得先种好梧桐树,凤凰是不愿意在荆棘丛中筑巢的。由于城乡间的距离比较远,有些好的信息技术教师已各寻出路,跑出偏僻的大山沟。充实进来的是城里一般的老教师。甚至有些教师还不愿走进大山。因而山村教师缺编严重。 第四、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有限,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学生感到学无兴趣。因此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突出。是一些在本地比较好的学生往城里钻;升学无望的学生在班里混。影响到全校学生的学习和听讲。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且还会有好的学校生源充足,较弱的学校无人问津。教育的不良风气会越刮越猛。 第五、学校的信息装备落后,城里学校实现了现代化,而农村学校仍是以往的简单设备,有些教师还是不适应。因此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说是痴心妄想。是教育不均衡、不公平的重要体现。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邓云峰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5期 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性问题。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和沟通方式,是一场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革命。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下面,我将结合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分享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2010年青岛市已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接近大众化水平。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我们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青岛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善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2011年以来,青岛市致力于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先后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核指标,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构建多方参与的设施建设机制。青岛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向全市覆盖。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青岛教育城域网,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青岛还探索企业参与机制,与青岛伟东科技教育集团、华师京城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开展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空中课堂、未来教室等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于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到2016年,青岛市中小学将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第三,构建以应用为驱动的资源共享机制。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与服务的机制,全面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用工作。在青岛,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智能教室连线课堂,成功实现“专递课堂”教学同步展示,让农村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青岛还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和电子书包应用试点,通过构建“微课知识树

推动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与对策-教育文档

推动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与对策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开始发生变化,社会资源往一部分地区倾斜,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城乡的贫富差距,使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战略方针也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效率与公平并重”。从长远来说,保证教育公平是推进社会公平的根本手段。然而,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教育公平的推进,并将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抓住教育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机遇,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分析 在战略层面,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将教育公平确立为我国的国策。随后,教育公平的概念多次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议中有所体现。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

贫工程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教育均等化。各省级相关部门为响应中央的号召,也纷纷出台推进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 在实践方面,第一,为保障基础教育的公平,我国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体系[1]。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为中西部教育投入超过500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还用于给予当地教师补贴,以及用来开展中西部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给予师范生一定的减免,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入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第二,为了推进区域化的教育公平,国家给予贫困地区几百亿的拨款,专门用于学校设备升级,使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拥有足够的教室、桌椅、图书等,同时改善学校的宿舍,满足学生和教师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三,为了推进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国家建立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学费减免、学费贷款、路费补贴等等,避免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中断学业[3]。目前,国家已经为这类学生提供了过千亿的政策性补贴。第四,为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推进城乡的教育公平,国家进一步扩大高校对于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2013年,在实施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22个省市中,农村户籍学生的重点高校录取率达到总录取人数的%,达到万名。同时,我国也对乡村教师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积极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在当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XXX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旗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现就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精神和教育部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基础设施均衡建设为基础,以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为核心,以信息化应用推广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我校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我校现代化进程。 二、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近几年,我校建有校园网并光纤接入互联网络,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创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近几年我校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和“XXX未来教育”等培训项目,坚持以考促培,以培促用,圆满完成各年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事情。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我校信息化设备绝大部分是由国家和省项目装备的,有限的装备数量,很难满足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到现在为止,大部分设备已趋于老化。学校没有信息化的专项经费,无法保证教育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系统软件升级,以及设备更新等需求。 2.信息化教育队伍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流失严重,现在的教师基本是经过短期的培训转行过来的,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对教育信息化提供的技术服务和推广的能力较弱,难以承担起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 三、整体目标

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前中国正处干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城乡差距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基础教育差距大医疗差距大、消费差距大、城乡就业差距大,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大等方面。教育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应是缩小城乡差距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不仅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实践意义。城乡教育差距大主要是因为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增加乡村基础教育投入,构建平衡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的普及,教育数字化为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种教育数字化的体系让地方教育也能通过网络信息手段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相关政策。在职业教育方面,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5年、2020年两次发布职业 院校数字校园相关规范。为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部近年来先后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 动计划》,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2018年8月以来,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在北京大学等100个单位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10年来,国家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 为进一步支撑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7月,已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03个、省级460个,还有500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对教育数字化 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国学校网络基础环 境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99.7%,99.7% 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教师终端1060万台、学生终端1703万台。今年3月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升级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营。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育资源,并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四类资源。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 是我国教育事业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教育数字化提供的教育资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优质资源。教育数字化并不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或者通过录播传到

教育信息化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论教育信息化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与教育扶贫的深入推进,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学校都在大力进行着教育有关信息化方面工程的建设,学校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硬件设施正在日渐完善,这使得学校具有的信息化方面水平逐渐提升。而且,在国家 2015—2020 年乡村教师计划出台后,国家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与运用,越来越重视。师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均衡相关发展。国内各地区的学校都在积极使用教育领域

的信息化相关建设来推动该领域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并且推动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形势的发展。如今,教育领域都将信息化相关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之中的重要位置,积极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来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以及均衡发展,并以此来共同为有学者国教育这一领域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一、有关教育公平以及均衡发展的内涵 所谓的教育公平,其实指的就是国家可以针对当前现有教育资源实施配置期间,一定要以合理原则以及规范作为依据。而教育均衡指的其实就是基于教育公平以及平等这一思想以及原则,教育机构以及受教育的人参与教育活动期间,可以受到平等待遇,以及对这样的实际操作进行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政策,即具有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育群体以及机构间对教育资源进行平等分配,让教育供给与需求达到一定平衡,进而将人们对于教育资源方面的使用以及分配可以得到真正落实。 二、国内教育公平以及均衡发展当前状况 如今,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各地经济水平发展极为不均,进而使得教育资源在分配方面普遍存在不均匀这一现象。特别是城市以及乡村之中的学校,这种差距尤为明显。城市之中的教育资源远远比乡村学校多许多,并且质量好许多。例如,城市之中的教师数量比乡村教师数量多,并且教师具有的学历以及教学经验远比乡村教师的经验丰富。城市之中的教师普遍都可以对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操作,例如,对于多媒体以及几何画板等设备以及软件的使用,城市教师操作

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公平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例

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公平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例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2022年3月教育部推出的免费面向全国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的资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信息化平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成功开展,对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大部署与举措。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基础教育;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基础教育更是教育公平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持续保障,区域、城乡、校际在硬件设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仍存在鸿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差距。1《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亦指出,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2 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利于突破时空界限和优质资源的高速流动与共享,其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因此信息化可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更重要责任。3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为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教育部正式上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聚合了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免费向全国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开放,对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大部署与举措。一、国家中小学教育智慧平台的创建 2022年3月,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随后,移动端“智慧中小学”App也正式上线。上线之初,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有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6个板块。2022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增设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板块。截至7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