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02.13 KB
- 文档页数:7
纪念五四运动的意义一、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新时代的开始。
作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次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纪念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推动思想解放:培育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1.启蒙中国青年:五四运动呼吁拒绝外来势力与权威观念,提倡独立思考。
当时,许多优秀年轻学生走上街头表达他们对于政府无能与传统观念束缚下所产生失望之情。
这激起了广泛的反对情绪,并成为当时社会变革与知识革命浪潮中燎原之火。
2.推崇科学理性:五四运动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并促进了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传播与接受。
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人们开始注重实证和理性思考,并且将它们应用到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中。
3.塑造新文化:五四运动催生了一股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新文化运动以革新传统社会制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倡导自由平等为目标。
它推动着中国知识界的大规模思考和创作,既有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学者提出的理论建议。
三、探索民主政治:引领改革开放与国家建设1.民主意识觉醒:五四运动激励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权利的追求。
尤其是五四爱国运动后,广大探求自由平等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与人民解放斗争。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反帝斗争贡献力量,使得中国民族意识更加强烈。
2.倡导宪政体制:五四运动为中国探索现代政治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无能非国殇”的呼声推进了现代宪政理念在中国传播并深入人心。
随后,中国的现代民主实践逐渐加强,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体现出来。
3.启发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引领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改革。
学校课程从古典文化向现代科学转变,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此外,五四运动还推动了女性平等教育与妇女解放运动。
四、激发爱国情感:鼓舞社会前进与伟大复兴1.振奋民族精神:五四运动创造性地融合了爱国主义与民主思想,成为推进全面革命和反帝斗争精神的重要力量源泉。
五四运动的意义3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社会革命、政治觉醒和文化独立三个方面来阐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次社会革命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先声。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通过游行示威、宣传鼓动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不满和抗议。
五四运动的社会革命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第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政治觉醒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广大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意识到了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未来。
一些重要的政治团体如中国青年党和国民党等相继成立,开始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
五四运动还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放弃封建的忠诚而投身进现实的政治活动。
在五四运动后,民主和自由思想在中国社会开始蔓延,政治意识的觉醒成为推动中国现代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第三,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独立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文化独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时中国的文化被西方的文明冲击并受到了很大的压迫,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自信减弱。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们提倡“民主主义”和“科学”作为对抗西方文明的武器,他们主张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吸收西方文化和知识,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五四运动对文化独立的追求是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侵略为背景的,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五四运动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也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是一次社会革命的爆发,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还是中国政治觉醒的重要开端,推动了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中国文化独立的开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五四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1、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革命爆发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显示出强大的政治力量。
它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是在斗争中作为运动的主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运动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革命战线的角度看,帝国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它把反对封建迷信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从知识分子中传播到全国。
同时,它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使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五四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思想解放,各种西方新思想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政治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在国人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通过抗议运动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关切和不满,展现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这使得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大增强,鼓舞了人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寻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二、发起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与挑战,是新思想的兴起和传播之源。
运动中,学生们高举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旗帜,呼唤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到来。
五四运动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知识界的更新与变革。
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女学生积极参与了抗议活动,并主张争取妇女权益与平等。
运动期间,妇女群体展示出了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我主张的精神,为妇女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此后,中国社会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妇女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妇女解放运动也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四、启发了文化艺术的创新:五四运动先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文学艺术多样化和创新。
运动中,五四文人呼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此使文化更加接近民众。
同时,他们倡导自由个性的表达,鼓励大众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如胡适、鲁迅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中,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展现了对时局的关心和积极的社会行动。
运动结束后,此种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强化。
许多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社会改革运动和政治活动,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一、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场革命运动,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详细分析,探讨其在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二、政治意义1. 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象征。
当时,中国正面临民族危亡的境地,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和剥削经济。
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的民族自强精神,催生了爱国主义思潮。
2.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西方文化的吸收,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的新文化观念,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 推动共产党的产生: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其中不乏五四运动的参与者。
五四运动培养了一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新的思想精英群体,为以后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文化意义1. 语言文字改革: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这场运动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主张,主张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来进行文化传播,推动了汉字拼音的普及。
2. 文学艺术革新: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四运动后,一批新的文学家、艺术家崛起,他们追求表现个体命运、关注社会现实、推崇个性自由等新的思潮,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女权意识觉醒:五四运动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这场运动中,一些女性参与到示威游行等活动中,呼吁平等的婚姻、教育和社会地位。
五四运动为中国妇女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契机。
四、教育意义1. 改革传统教育: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运动后,学生中兴起了反对旧式教育的倾向,主张民主、科学、自由的教育观念,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2. 引进西方教育理念:五四运动为引进西方教育理念提供了桥梁。
运动期间,一些学者洋务派、留学生返回国内,他们积极倡导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教育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
这次运动以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问题为导火线,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追求民主自由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一、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加深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此前,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统治者对于文化的压制,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较弱。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反对不平等条约、主张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文化自觉,使得整个社会开始有了更加清晰的民族自豪感。
二、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较大程度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为特征。
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得以兴起,学生们开始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主张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
这种思想传播让更多人有了启蒙的机会,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促进了政治改革五四运动为实现政治改革提供了动力。
当时的政府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贪腐严重、官僚专制、人民权利无保障等,在运动中得到了学生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运动后,政府为了平息社会的不满和恢复民众的信任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四、革命思想的传承五四运动传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向世人传达了革命的思想。
例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20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革命先驱的凝聚力五四运动促成革命先驱的形成及团结,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林育南、陈独秀、毛泽东等许多共产主义先驱均在此时期涌现出来。
这些先驱人物的成长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他们与运动时期形成的新知识分子群体联结在一起,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打下深厚的基础。
总之,五四运动的意义深刻而广泛,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乃至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导向更加明确的民族主义成长和觉醒,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之一,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源头和传承。
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民主革命运动,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政治、文化和社会角度描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众普遍生活贫困,民族意识被压抑,国家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
五四运动以抵制巴黎和会协定为起点,呼吁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外国特权,要求恢复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政治上的动力和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民主、科学、革命、进步”,提倡科学思想、民主政治和工业化,反对封建迷信和文化保守主义。
五四运动以反对儒家传统和传统文化为核心,呼吁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崇个人自由、人权和平等等理念。
这为中国的文化进步和现代化开拓了思路,为中国的文化独立和民族精神的复兴提供了动力。
五四运动还在社会上具有重大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的自觉觉醒和解放运动,是年轻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殖民侵略的集体行动。
五四运动呼吁提高妇女地位,倡导男女平等,推动了中国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此外,五四运动还强调大众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普及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起点和开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时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文化名人和社会改革家,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五四运动具有政治、文化和社会上的重要意义。
它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精神的复兴提供了动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和文化的支持,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革命事业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然被广大人民铭记和纪念。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
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7、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二、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
2、中共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4、在组织上确立了正确的领导集体。
5、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成为中共革命的主力。
6、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的解放,为国家的富强,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
五四运动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览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过程在1919 年1 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
1919 年 5 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在天安门前集会。
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随后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有学生带头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然而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
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随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简述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
它发生在1919年,起源于北京大学,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这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而且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上的中国问题让人民非常愤怒,他们对于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极度不满。
五四运动为中国人民觉醒提供了一个契机,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投身运动,表达他们对于民主、自由的渴望。
在运动中,新一代的思想家和领导者崭露头角,他们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为后来的政治历程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也引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其次,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倡导“民主、科学、民族”的思想。
在这次运动中,传统观念和制度受到了挑战,新思潮涌现。
五四运动倡导的新思想包括了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民主的政治观念、西方知识的兼容与借鉴。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培养了一代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次,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四运动呼唤新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和文化评论家,他们试图推动传统文化的更新,并倡导用现代化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文化价值。
五四运动也为中国的文化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文学新时代。
最后,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国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出现了改变。
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束缚和旧时的等级观念,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五四运动为中国社会的新风潮铺平了道路,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奠定了基础。
说说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伟大运动,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开端。
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更对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在这一运动中,中国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并成为主要推动者。
他们反对旧的封建文化体制,倡导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引领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后来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民主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统治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他们呼吁民主、自由和人权,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并倡导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
尽管五四运动并没有立即实现民主政治,但它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觉醒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性别歧视以及工人阶级的权益等。
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呼吁社会正义和平等。
这些努力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民族意识。
在运动中,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倡导爱国主义,并主张中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追求强大。
此后,中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造中国,恢复中国的尊严和繁荣。
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自主文化和民族复兴的探索,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动力。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国内外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相继爆发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重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的解放和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对中国国家、社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激发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
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和爱国情感的觉醒,并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运动开展了道路。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以前后时间为标志的一系列抗议活动和学生运动。
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自觉和爱国主义觉醒: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
族自觉和爱国情感。
运动期间,学生们起义抗议巴黎和约中的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追求民族独立和尊严。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崛起,让人们认识到民族的地位和权益是需要争取和捍卫的。
2.推动思想启蒙和文化进步:五四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自
由和社会进步。
它呼吁废除旧思想和封建传统,提倡现代科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五四运动推动了自由思潮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推动女性解放和妇女权益:五四运动中的女学生和女性积
极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呼吁妇女解放和平等权益。
这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和提高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础。
4.引领政治和社会改革: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改革
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要求政府推行民主政治、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运动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如国民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
义思潮的传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时代价值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所呼唤的民主、科学、自由和社会进步的理念,为中国现代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它唤起了人们对民族自尊、社会公正和文化独立的追求,启发了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而这些价值观和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简单总结20字五四运动意义重大,激发了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它标志着中国思想的新纪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独立解放。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群众运动。
当时,西方列强在一战后将旅日留学生遣返回国,这引起了中国大学生的强烈愤慨。
他们举行示威游行,呼吁抵制帝国主义和进行政治改革。
五四运动以抵制日货为起点,随后衍生出反帝爱国、民主自由、科学实用等多个主题,表达了广大青年的呼声和心声。
五四运动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了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
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的象征,青年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爱国热情、有理想追求的年轻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二、推动了中国思想的新纪元。
五四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倡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这使得中国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追求科学和自由的思潮涌现出来。
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人民思想觉醒和追求进步的标志。
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独立解放。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运动中形成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实践。
五四运动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变革。
四、启发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中的一部分学生开始接触和倡导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并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起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五、激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五四运动发生在民族危机时刻,青年学生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中国爱国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
这种精神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地位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地位一、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性群众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里程碑,它激发了大量的学生、知识分子和革命志士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争,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现代化的国家建设和自主发展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五四运动为中国全面起义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为后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经验和力量。
2.迈向现代化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了科学、民主、自由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学生运动促使了大量学生走出象牙塔,投身社会实践,推动了中国大胆地改革和开放。
五四运动呼吁实现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教育现代化等,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3.启蒙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抗争,更是一场文化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一批思想家和文化名流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张反对封建文化,追求现代科学文化,并试图将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现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二、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具有革命性质。
1.反帝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声音。
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盟国却不能取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中国学生的强烈愤慨。
五四运动要求废除国人的割地赔款和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2.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运动期间,学生们揭露了封建教育的荒谬和愚昧,要求普及科学知识与现代文明。
他们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反对校长的专制行为,提倡学生自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束缚和威严。
3.文化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青年文化名流和新思想家。
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呼吁独立自由的精神,主张反对封建道德和儒家伦理,推崇科学、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
五四运动的意义简单概括35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社会运动,它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运动的意义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简单概括。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自觉。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制度下,国家面临着种种危机。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许多知名的学者、作家、政治家在这一时期崛起,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和革命进程。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强烈要求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
这场运动直接促使了五卅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四运动的斗争精神和方法也成为后来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
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倡新文化运动,通过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变革,使中国文化与时俱进。
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五四新诗的出现,这是一股自由、开放、接地气的文学力量,给了后来的文艺界巨大的启示和影响。
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的进程。
当时,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低下,五四运动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提供了机会。
这场运动鼓励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运动,并呼吁废除封建家庭制度和维护妇女权益。
此后,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得到了巩固和推进。
最后,五四运动还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教育体制设置滞后,思想抑制严重。
而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反对封建式的教育,倡导科学、民主、自由的教育。
这导致了中国教育理念的变革,提倡实用主义和学术自由,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在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自觉,促进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和革命进程,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促进了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的进程,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1. 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民族爱国运动。
它发生在1919年,由于中国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割让的国际秩序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触发了一系列的示威活动和抗议行动。
这场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唤醒民族自觉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民族自觉觉醒的重要契机。
由于对外国列强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慨,中国的新闻记者、学生和知识分子纷纷投身到抗议运动中。
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认识到自身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并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
这一精神影响了之后的抗日战争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
3. 推动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思想启蒙产生了重要影响。
运动期间,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文化涌现出来,包括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
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倡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这些思想观念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4. 推动文化发展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期间,一批有志青年追求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探索新的文学、戏剧和艺术形态。
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运动为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5. 垂直效应五四运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它产生了长期的垂直效应。
这场运动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创造力,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更加开放、民主和富强的目标努力前进。
6. 结论五四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它唤醒了民族自觉,推动了思想启蒙,促进了文化发展,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精神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繁荣、稳定和开放的未来。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五四运动的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五四运动的意义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新思想与社团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中华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
到了民初,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
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国耻情绪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914年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发生在1919年,由一群怀抱改革决心的青年学生发起,标志着中国启蒙思想的觉醒和全民族精神解放的起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可以从文化启蒙、反帝反封建、革命精神和新思维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五四运动具有文化启蒙的重要意义。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文化都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学校教育以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现代科学与人文知识的传播。
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催生了学生们立志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
他们反对儒家思想的死板教条,呼吁把教育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真正培养具备现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知识传播,推动了国内外新思潮和新文化的传播与接纳。
其次,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次革命斗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意义。
当时的中国处在列强的压迫之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领土被侵犯,资源被掠夺,民族尊严受损。
与此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农民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工人处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
五四运动勇敢地发起示威游行,并发表抗议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展示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和决心。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是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学生,他们感受到祖国的苦难和危机,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大潮中。
他们勇敢地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是一支积极推动革命进程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不仅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和工人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五四运动带来了新思维和新文化的冲击,标志着中国封建经典文化向现代科学和西方文化的转变。
五四运动的激进运动家们批评和拒绝了传统文化中许多陈腐的观念和道德观念。
他们呼吁用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来重建中国社会,提倡女性平等、个人自由和人民民主等新观念。
五四运动产生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民主革命运动。
该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由一群爱国青年领导,旨在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思想束缚,呼吁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
这场运动以激烈的反帝爱国为特点,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在政治领域上产生了重要意义。
运动中的学生们对外国列强的帝国主义剥削和侵略表示强烈不满,并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国家利益。
这次运动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民族主义觉醒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觉醒,为后来中国革命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导火索作用。
其次,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上具有重大意义。
运动中的学生们发起了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呼吁民主、科学和先进的知识。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并促进了新文化的兴起。
五四运动倡导以白话文写作,为百姓普及知识提供了便利,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此外,五四运动在社会领域上推动了青年群体的崛起。
该运动的主导者主要是大学生和学生团体,他们通过联谊、发表演说和举办示威活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五四运动加强了青年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为青年群体在中国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这为后来的青年运动提供了模范和启示,对中国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该运动呼吁实施新文化教育,提倡个性发展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许多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人才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政治、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运动。
该运动为中国民族觉醒和革命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民主化,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崛起,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的产生和影响使之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里程碑,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近代,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为中国社会的前进设置了更大障碍,中国只有通过斗争摆脱殖民主义统治,才能走上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惧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关键词: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自发反帝;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06)03-0041-06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一些同志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有些新观点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显然起了积极作用,但有些新观点是否正确似乎还须要商榷。
一、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侵略。
按照传统观点,我们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是采取否定态度的。
对此,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殖民侵略虽然给中国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苦难,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打破了这些国家长期停滞落后的状况,把它们拉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评论殖民侵略时,应该首先强调它的进步性。
他们认为,我们对殖民侵略持否定态度是从“狭隘的民族感情”出发,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这些同志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从不否认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起过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展从来是有先有后,很不平衡的。
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远远落后于英国,德国、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又比法国晚得多。
这些曾经处于落后地位的国家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无疑曾受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影响和推动。
这种影响和推动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的,其中虽然也包括和平的交往,但更多的是通过激烈的经济竞争以至残酷的军事较量。
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分歧林华国历史与评论打击往往是迫使落后国家急起直追的重要动力。
但是,这种打击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才能推动落后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这个限度就是:落后国家必须基本上保持自己的独立主权。
世界历史证明,凡是陷入了殖民主义的魔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在它们摆脱殖民统治以前,都被剥夺了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性,长期处于极端贫困和落后的悲惨境地。
殖民统治者虽然也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到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但这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作用乃是更有效地榨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以加速殖民帝国的经济发展,而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留下的则是遍地白骨。
当然,殖民侵略客观上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落后国家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促使这些国家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但是,殖民主义者所允许和需要的只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性的资本主义(如中国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而对于落后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则极力扼杀。
它们绝不允许殖民地半殖民地摆脱落后的附庸地位,走上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殖民主义者对落后国家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起的作用也并不是只有破坏的一面。
他们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统治,必须与这些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因此,他们总是致力于保护这些国家原有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和反动的阶级,压制进步力量,绞杀人民革命斗争。
在近代中国,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互勾结,使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由一座增加为三座,给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增加了新的严重困难,在中国社会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新的障碍。
有的同志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毕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乃是历史的进步,而这个进步应归功于外国殖民侵略。
这些同志忽略了或有意回避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殖民帝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通过压榨后者加速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者在殖民主义的重压下根本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地。
落后国家被拉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绝不等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只是变成了殖民帝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垫脚石。
这不是一条进步之路,而是一条没有前途的歧路。
殖民地半殖民地只有通过斗争摆脱殖民主义统治,才能离开这条歧路,走上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获得进步与发展。
二、如何看待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主和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把林则徐、冯子材等坚持反侵略斗争的人物作为爱国者加以赞颂,而把琦善、李鸿章等坚持妥协投降的人物作为卖国贼加以谴责的。
对此,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志认为,在近代,由于我国经济、技术落后于西方,在对外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而,当时一些人主张妥协投降是有道理的,不应加以指责。
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反对抵抗才是实事求是的负责态度,是真正的“爱国”,而主张抵抗则是不负责任的“蛮干”。
这里,首先要讨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能决定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必败吗?不可否认,经济技术水平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绝不能把它夸大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战争不是单纯的经济技术水平的竞赛,而是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各种实力的综合较量。
仅就物力而言,一个国家物力雄厚与否也不仅决定于经济技术水平(虽然经济技术水平是很重要的因素),它还与国家大小、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财政经济制度等等有密切关系。
而且,战争的胜负并不是机械地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对比,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发挥得如何。
而实力发挥的状况则取决于人心的向背、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是否正确和强有力等等因素。
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的人力、物力远不如英国,但是,争取独立的正义事业激发了美国人民极大的积极性,使美国的实力发挥得比英国好得多,从而弥补了实力本身的不足。
美国军队和民兵虽然装备很差,供应困难,有时甚至不得不赤足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作战,但他们以革命军队特有的勇敢和主动精神,灵活地运用游击战和散兵战术,击败了数量庞大、装备优良的英国侵略军。
拉丁美洲的海地进行反对法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双方实力更是极为悬殊:一方是刚挣脱奴隶制的、只有几十万人口的落后小国,另一历史与评论方则是在拿破仑统治下正称雄于欧洲、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资本主义大国。
但是,海地人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击败了实力雄厚的数万法国远征军,赢得了独立。
近代中国虽然在经济技术方面落后于资本主义侵略者,但其差距远没有当年海地与法国之间的差距那样大。
而且,中国不是海地那样的小国,而是拥有几亿人口和辽阔领土的大国。
中国的实力并非全面地处于劣势。
至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也并不比海地和美国人民逊色。
海地和美国人民能打败强大的侵略者,为什么中国就注定要失败呢?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也不乏用落后武器打败侵略者的战例。
特别是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刘永福、刘铭传等都曾多次打败法军。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林则徐等有胆有识的抵抗派遭到排挤、打击,他们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民心可用”等克敌制胜的正确方针被当权者摒弃。
群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受到统治者压制。
甚至连冯子材等浴血奋战取得的军事胜利也被慈禧、李鸿章之流当作屈膝求和的资本。
当然,应该对丧权辱国承担罪责的反动集团中,除了投降派以外还有空谈抵抗而不务实际的顽固派。
只谴责投降派而忽略了顽固派是不对的,只谴责顽固派而为投降派开脱也是不对的。
有的同志批评我们在和战问题上有“形而上学的倾向”,“认为战是绝对的对,和是绝对的错,不问任何情况,都把主战与主和作为爱国与卖国的分界线”。
他们认为,“主战与主和的正义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转化”的。
例如八国联军战争时,主战的西太后和顽固派是十分反动的,应该否定的;袁昶等主和派“倒是有点责任感和爱国心的”[1],是应该肯定的。
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形而上学”地把主战与爱国等同起来,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西太后和顽固派曾经主战就把他们视为爱国者,而是对他们持否定态度。
但我们认为,西太后和顽固派之所以应该否定,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一度主战,而是因为他们对侵略者稍作抵抗后就屈膝投降,与侵略者和主和派一起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主和派与顽固派曾经是尖锐对立的。
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否定顽固派就肯定主和派。
当时,主和派在向侵略者投降和镇压义和团方面比顽固派更坚决,在卖国方面比顽固派更主动。
这难道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吗?有的同志一再声明他们并不赞成投降,只是主张对“主和”进行“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
他们提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应轻率地“对外开战”。
他们在进行这种“具体分析”时,却回避了这样一个“具体”事实,即:中国近代的历次对外战争都是外国侵略者强加于中国的,从没有一次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战”。
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上只有两条路:或者抵抗,或者投降。
“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
就八国联军战争而论,这次战争明明是帝国主义挑起的。
在侵略军攻占大沽,进犯天津,正式发动侵略战争之后,清政府才被迫宣布对外抵抗。
而袁昶之流在外国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仍然反对抵抗,坚持“主和”。
试问,他们主张的“和”不是投降卖国又是什么呢?有的同志还争辩说,在一定条件下,对侵略者实行妥协退让也是可以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作法。
他们举出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事例来证明袁昶等主和派的“正确”。
[1]对于这种论证方式,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这些同志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但他们却恰恰忽视了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的历史条件和中国近代的历史实际之间的根本区别。
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的历史条件是怎样的呢?当时,十月革命刚胜利不久,新建立的苏维埃国家还十分脆弱,而国内外形势又极其险恶:外有德国的军事进攻,内有反革命的顽强反抗。
当时列宁尖锐地指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德作战,“可能甚至不需要经过几个月,而是经过几个星期,就会把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府推翻”,[2](P415)人民已经取得的伟大革命成果就有完全丧失的危险。
当时唯一的出路是:对德国实行退让,争取一段喘息时间,以便集中力量“首先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并且安排好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的组织工作”[2](P410),使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