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6
目录、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2.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定位基准的选择...................1.精基准的选择..................2.粗基准的选择..................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2.加工阶段的划分................3.加工顺序的安排................4.具体方案的确定................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2.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设计心得..................... ...2 .. .2 ..34 .. .4 .. .4 .. .6 .. .6 .. .6 .. .7 .. .7 .. .七、参考文献 ......................... 六、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2.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2二、毛坯的选择1 .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 为增强 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 Q235-A 因其为 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尊敬的教授:经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我在这里向您提交我个人的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同与指导。
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生如何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同时,教学生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实践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估:1.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六、课程设计计划:1. 第一周:简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第二周至第十周:依次介绍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零件加工、装配、检测等;3.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能够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与建模的能力。
八、结语:以上是我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简要方案,我将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素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完成此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能够综合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分析;•能够运用 CAD、CAM 等软件进行机械零件与总成的设计及制造工艺的规划;•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与高精度机床的应用;•掌握知名机床厂商的各种机床、工具、刀具等制造商的产品,并能有效评估其适用性与可行性等。
2.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模块一:机械零件的设计1.学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设计标准和参数。
2.运用 AutoCAD 和 SolidWorks 等 CAD 软件,绘制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机械零件。
课程设计过程可以得到一定辅导,以帮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设计中的实践问题。
3.进一步优化零件图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零件加工模拟。
模块二:总成的设计1.进一步学习零件设计与组装原理,熟悉组装标准与规范的基本要求。
2.运用 Pro/E 和 SolidWorks 等软件,绘制含有多个零件的总成零件,从原理、结构、装配、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基于模拟,进行总成零件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测试,包括机械运动和热力学性能等。
模块三:机床的实际操作1.熟悉常见的机床的各个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
2.理解机床的加工工艺,熟悉加工工艺的基本要求。
3.熟悉操作各种机床(如车床、铣床、磨床等),并通过实操来加深对工艺流程与安全操作的认知。
模块四:机床的保养和维护1.理解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必要性,学习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床日常保养以及部分关键机床部件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如主轴、导轨、负载轮等。
3.学习机床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培养基本的机床故障评价和维修能力。
3.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学科之一,旨在利用机械制造设备生产机械产品的工艺、设备、工艺设计及加工能力的技术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课程的设计包括对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基础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一、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设备、机械加工工艺及工程图纸等。
特别是要突出机械加工工艺,更发挥其作为一门技术和科学的价值,以制作各种机械部件为目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和详细的机械工艺基础知识,让应用性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变得更清晰方便。
二、机械工程基础教学内容: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机械制造、机械系统设计与动力控制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自动化技术等与机械工程相关的科技学科。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所需的机械工程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刀具技术及热处理、机械自动化等方面。
三、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上学习到的各种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做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实验,运用到机械工艺和机械设计中去,做到初步实习,加强技术的理解能力,参加实训课,实现能力提升。
另外,以实践教学内容中所学到的知识作为技术培训的基础,定期做一些机械加工实验,为进一步学习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能。
四、实训教学: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一些实训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及相关的机械设计、机械自动化等实践操作技能。
另外,通过设计相关的机械制造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并走进实际的环境中,通过实践去学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2.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原则,学会分析并优化加工工艺;3. 掌握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及特点;4. 熟悉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零件进行合理的加工工艺设计和分析;2. 学会使用机械加工设备,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操作;3. 能够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合适的刀具、量具和夹具,提高加工效率;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精细加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勇于尝试新工艺、新技术;4.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为国家制造业发展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从事机械加工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系统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尚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要求,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讲解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加工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3. 机械加工设备:介绍车床、铣床、磨床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设备的基本使用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二)零件技术要求二、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初步拟定工艺路线1)确定加工方案2)划分加工阶段3)选择定位基准4)热处理工序安排5)加工工序安排(二)确定工序尺寸(三)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三、课程设计总结柴油机汽缸套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课程设计零件是柴油机气缸套,是套筒类零件,其功用是支承、导向作用。
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筒形活塞柴油机的气缸套承受活塞侧推力,成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导程,将活塞组件及本身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使之工作温度适当。
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由于其功用、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及热处理等的不同,其工艺差别很大。
(二)零件技术要求气缸套的L/D≈3,属短套筒类。
内孔G面是重要加工表面,需经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密加工等四个加工阶段才能完成。
外圆面φ129,φ132和法兰凸台端面均与内孔φ110有位置精度要求。
气缸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气缸套的结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内孔与外圆;且两者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壁厚较薄;加工中易变形;零件的长度一般大于直径。
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和钻削,工作中应有良好润滑和冷却。
缸套采用QT700-2作材料,技术要求正火处理,硬度225~305 HBS;内表面除菱形网纹外不允许有其他拉痕,内表面还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使其具有一定贮油能力和磨合性能。
内表面应有足够的圆度和圆柱度精度,安装支承面对内孔中心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①尺寸精度主要是指钻套零件的内、外径尺寸精度和长度尺寸精度。
钻套零件外径尺寸精度等级为IT6级;内孔精度等级为IT7级。
长度尺寸为一般公差等级。
②几何形状精度钻套零件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内孔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差范围内。
未注时一般几何形状不超过直径公差的1/3。
③相互位置精度钻套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φ0.05mm。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基本的机械加工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3.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5.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7.机械加工中的环保意识。
二、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3.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4.了解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5.掌握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掌握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7.培养机械加工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1.机械切削原理;2.机床主要部件及其作用;3.刀具和夹具的选择和使用;4.测量和检验技能。
2.2 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1.零件图纸的认识和解读;2.工艺规程的编制;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
2.3 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1.主要机床的结构和使用;2.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4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1.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用;2.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用。
2.5 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1.机床零件的磨损和故障的判断和排除;2.刀具损伤和磨损的判断和更换;3.加工误差的判断和调整。
2.6 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班组管理和人员安全教育;2.机床和设备的安全操作;3.环境安全保护。
2.7 机械加工中的环保意识1.加强机械加工中的环境保护意识;2.学习节能减排技术。
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实验操作;3.课堂互动;4.实践练习。
4. 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成绩评价和学生反馈评价。
成绩评价将以考试和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反馈评价将以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为主要依据,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总结如下: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 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的步骤:-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行业和市场需求。
- 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
- 制作样品或模型,测试和改进设计方案。
- 编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评估设计的有效性。
3.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应该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课程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 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安全可控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4. 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改进:- 评价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结果的实用性。
-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实施能力提升,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课程目标。
强调机械制造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1.2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制造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制造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制造过程。
1.3 机械制造的流程和步骤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解释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4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解释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讨论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考虑因素。
介绍选材的原则和常用材料的特点。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解释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探讨机械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2.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如齿轮传动系统和联轴器。
强调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章:机械加工基础3.1 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加工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加工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
3.2 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
讨论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3.3 机械加工工艺和参数选择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3.4 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4.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解释金属切削加工的定义和过程。
讨论金属切削加工的分类和特点。
4.2 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介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
讨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4.3 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选择解释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4 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五章:机械装配基础5.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机械装配的概念和目的。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常用设备,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 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掌握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了解其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机械制造相关设备,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常用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金属切削加工:讲解车削、铣削、磨削等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2章 金属切削加工3. 特种加工:介绍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 教材章节:第3章 特种加工4. 零件加工质量: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因素,阐述提高加工质量的措施。
- 教材章节:第4章 零件加工质量5.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讲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6. 机械制造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1. 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设计和制造简单机械零件;•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图和设计;•学生能够进行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等方面的知识。
3.2 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生将进行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习和掌握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铣削、车削、钻削、刨削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悉不同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3 CAD绘图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和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图和设计。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和二维绘图。
3.4 机械零件装配和调试学生将进行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实践,学习和掌握机械零件的装配方法和调试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机械零件的装配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装配调试的基本技能。
3.5 实际机械制造问题解决学生将面临一些实际机械制造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本文将围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并在最后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展望。
课程目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设计、加工和装配机械零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了解机械加工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机械制造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原理2.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数字化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数控机床及其编程3. 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和加工方法•金属切削刀具的选用和刀具磨制技术•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4. 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机械零件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践外,还应该引入以下教学方法:1.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项目,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学习将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机械制造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3. 翻转课堂通过提前布置课前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工厂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制造过程,加深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评估方法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评估,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1. 机械制造原理-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参数和标准2. 工程图学- 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 工程图的解读和应用3. 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和设备4. 机械装配技术- 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机械装配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5. 机械制造材料- 机械制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机械制造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机械制造材料的加工和表面处理6.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 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其原理和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课程设计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小组项目设计:指导学生组成小组,开展机械制造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大家的互动和思考。
课程设计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小组项目设计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价:对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进行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工业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故针对此,机械制造技术在职教育培训已成为目前行业内人才培养的主流途径。
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从设计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二、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 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图、机械工艺、加工工艺、工具、刀具、测量、机床、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的培训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教师将针对理论知识所涉及内容,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模拟操作,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操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实施1. 设计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具体包括了设计课程的内容、安排、目标、考核方式等。
大纲可由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制定,为学生提供了明确地学习目标和方向。
2. 实验室建设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场景,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授课在该课程中,教师需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4. 学生操作实验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1 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工程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 - 熟悉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等内容; -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钻孔、车削、铣削等; - 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简单的机械零件,并进行装配和调试。
1.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理论学习部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教学; 2. 实践操作部分: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
二、理论学习部分2.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2.1.1 机械工艺•机械工艺定义•机械工艺的分类和基本流程•机械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2.1.2 机械零件加工•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用2.2 理论学习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上述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理论学习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机械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参数选择 3. 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工艺分类 4. 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择三、实践操作部分3.1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 - 零件设计:根据给定的零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 CAD 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并编写相应的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 零件加工:根据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学生需要使用适当的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的加工; - 零件装配:学生需要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
3.2 实践操作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实践操作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学生接触到 CAD 软件并学习基本的建模操作; 2. 学生设计并建模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3. 学生学习并编写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4. 学生使用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加工; 5. 学生进行零件装配和调试。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制定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设计夹具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年月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物机学院机电系2012年6月目录1.零件分析 (4)1.1零件的作用 (4)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5)2.1选择毛坯 (5)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5)2.3绘制轴套锻造的毛胚图 (6)3.工艺规程设计 (6)3.1定位基准的选择 (6)3.2拟定工艺路线 (7)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10)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1)3.5切削用量的计算 (12)3.6时间定额的计算 (15)4.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17)4.1夹具设计任务 (17)4.2拟定钻床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18)4.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19)4.4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19)4.5夹具专用零件图设计绘制 (21)5.实训小结 (23)6.参考文献 (23)7.导师评语 (24)零件参考图如图所示轴套零件,试制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设计加工锁销孔12H9的钻床夹具。
§1 零件分析§1.1零件的作用轴套是一种常用零件,设备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
轴套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用途,可以轴向定位,可以减磨减振。
§1.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1可知,其材料为45钢。
该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适用于承受弯曲应力的工作条件。
该轴套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的轴类零件。
为实现轴向定位,其轴套孔与轴没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不高。
轴套孔40Φ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去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 ;为保证轴套两端面在钻孔时受力均匀,要求A 基准与B 基准的平行度要求为0.05mm 。
为了保证轴套在轴上有准确的定位,采用锁销定位。
锁销孔的尺寸为912H Φ,且锁销孔的中心线与A 基准的垂直度为0.05mm 。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轴套的两端面、轴套孔021.0040+Φm m (H7)和锁销孔912H Φmm ,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1.3 确定生产类型年产量为5000件/年,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为3%和0.5%,故零件年产量 N=5000×1×(1+3%)×(1+0.5%)=5175.75件/年轴套质量为1.6kg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2的“机械加工零件生产分类”知,轴套属轻型零件。
查表2.3知,该轴套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 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2.1 选择毛坯由于该轴套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轴套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锻件。
该轴套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于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锻件精度,宜用模锻方法制造毛坯。
毛坯材料为45钢,起模斜度为5º。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1. 锻件的公差等级由轴套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一般精度。
2. 锻件质量轴套质量为1.6 kg,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锻件毛坯质量为:体积×密度=2 kg 。
3.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对轴套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锻件外廓包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即l=80 mm,b=70 mm,h=70mm;该轴套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为S = mt /mN=2/(lbhp)= 2 kg/(80mm×70mm×70mm×7.8×106 kg/mm3)≈ 0.7由于0.7介于0.32和0.63之间,故该轴套的形状复杂系数属1S级。
4.锻件材质系数由于采用45钢,含碳量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故材质系数属M1级。
5. 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轴套件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高度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平直分模线。
6. 零件表面粗糙度该轴套零件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1.6 um。
根据上述诸因素,确定该锻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见表2-1。
表2-1 轴套机械加工余量及锻造毛坯尺寸公差§2.3 绘制轴套零件锻造毛坯简图§3 工艺规程设计§3.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1、精基准的选择轴套孔025.040+Φmm的轴线时轴套两端面和锁销孔015.012+Φmm的设计基准,轴套左端面是轴套轴向方向的设计基准。
选用轴套孔025.040+Φmm的轴线和轴套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锁销孔锁销孔015.012+Φmm,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表面加工零件尺寸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公差毛坯尺寸轴套左右两端面80 1.7-2.2(两端面分别取1.7和2.2)7.15.0-2.2+7.15.0-9.83+轴套孔40Φ 1.7-2.2(取2)2.16.0-18+2.16.0-36+Φ轴套外圆70Φ 1.7-2.2(取2)5.15.0-0.2+5.15.0-74+Φ轴套锁销孔022.012+Φ 2.0 0.14.0-4.1+8±1.0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
2、粗基准的选择选择轴套的外圆70Φmm 和轴套的右端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70Φmm 外圆面定位加工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轴套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3.2 拟订工艺路线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根据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2.25平面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2.24孔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轴套零件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3-1。
表3-1 轴套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2、现在进行加工阶段的划分: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轴套孔025.0040+Φmm 的轴线和轴套左端面)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
第一阶段:将轴上下两端固定,粗车轴套的右端面、轴套的外圆。
接着半精车这四个端面。
第二阶段:用夹具固定轴套的外圆,找出外圆的轴心线,进行大头扩孔。
此过程分为粗扩、精扩并对其倒角。
第三阶段:以轴套孔轴线为基准,由已知尺寸(025.0040+Φmm )找出键槽的所在,并对其孔进行粗扩、精扩,并对其进行倒角。
第四阶段:用已经设计好的夹具和025.0040+Φmm 配合,对轴套锁销孔015.0012+Φmm 进行孔钻—粗铰—精铰。
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轴套的加工工序。
该轴套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4.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轴套孔025.0040+Φmm 的轴线和轴套左端面;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轴套左端面和轴套孔40Φmm ,后加工键槽表面;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轴套外圆、轴套两端面,再加工轴套孔40Φmm 、钻12Φmm 。
由此初拟轴套机械加工工序安排,见表3-2。
表3-2 轴套机械加工工序安排(初拟)(2)热处理工序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质处理,调质硬度为241到285HBS,并进行酸洗、喷环处理。
喷环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因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精加工之前进行局部高频淬火,提高其耐磨行和在工作中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在表3-2的50和60之间增加热处理工序,即轴套孔40Φ进行热处理。
(3)辅助工序粗加工轴套和热处理后,应安排校直工序;半精加工后,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
综上所述,该轴套工序的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热处理。
5. 确定工艺路线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拟定轴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见表3-3。
表3-3 轴套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修改后)§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应在满足零件加工工艺的需要和可靠地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与生产批量和生产节拍相适应,并应优先考虑采用标准化的工艺装备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降低生产准备费用。
§3.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工序10——粗车轴套左右两端面和工序20半精车轴套左端面现在计算轴套大头上下两面的工序尺寸:求解工序尺寸2L :查表2.64平面加工余量,得半精车余量3Z =1mm ,由(c )图知:L 3=L = 80 mm 。
从(b )知,323L L Z -=,则332Z L L +==(80+1)mm=81mm 。
由于工序尺寸2L 是在粗车加工中保证的,查表2.25平面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知,粗车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可达到右端面的最终加工要求IT9,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9,其公差值为0.087mm ,故2L =81±0.0435mm 。
求解工序尺寸1L :由于右端面的加工余量是经粗车一次切除的,故2Z 应等于右端面的毛坯余量,即7.12=Z mm 。
有图(b )知,212L L Z -=,则5.827.181221=+=+=Z L L mm 由表2.25平面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该粗车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IT11,其公差值为0.19mm ,故1L =83±0.095mm 。
故L 2=L 3+ Z 3= 22.5 + 0.5 = 23 mm ,由于L 2是在粗车中保证的,确定工序尺寸公差为IT12,其公差值为0.21 mm ,为验证确定的工序尺寸及公差是否合理,还需对加工余量进行校核。
余量3Z 的校核:在图(b )所示尺寸链中,3Z 是封闭环,由竖式法计算可知:0435.1~9565.010435.00435.0-3==+Z mm 。
取3Z =1mm 。
由3Z 是封闭环,用竖式法:环名称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2L (增环) 81 +0.0435 -0.0435余量2Z 校核:在图(a )所示的尺寸链中,2Z 是封闭环,由竖式法计算可知:mm 8385.1~5615.1mm 7.11385.01385.02==+-Z由2Z 式封闭环,用竖式法:余量校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工序尺寸公差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