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摘要:本文针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员参与及优化教学评价等措施,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仪器分析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对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等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这门课程主要以实验为载体,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功能,进而学会仪器的操作方法,最终达到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需要实验来承载和检验教学内容,因此开展具体的实验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本人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难点问题,也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班级中学生人数多,平均50人左右,教学时数有限,每周仅6个课时,指导教师人数较少,仅两名实验员教师,实验设施不足,一次仅能容纳25人左右,很难实现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只有一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另有一部分学生轮不到动手就已经下课,甚至有些学生浑水摸鱼,用编造、抄袭的实验数据充数。

1.2现有的教学仪器,有部分是几年前购买的还未更新,不能完

全适应现代化企业要求,有部分因为品牌、型号多,与学生去企业工作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导致学生就业不能“零对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以单一的实验报告单成绩或者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判断学生学习效果,是纸上谈兵的片面方式,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动手能力。

2 针对性解决方法

2.1针对第一个难点

2.1.1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

我们与就业学生人数较多的巴州地区石油、天然气、建材、造纸等企业积极联系,通过针对企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等进行调研,基本了解了企业对此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讨论课程内容后,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按企业具体要求整理出六项实验任务,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电化学仪(ph计,电位滴定计)使用、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气体分析仪的使用及水质分析仪(电导率仪,cod仪)的使用。在开课之初,向学生清楚告知本课程这六项任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高对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六个实验项分为两组集中、并列、循环开展,学生分组后循环实验。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实施,加强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1.2严格要求学生做实验前预习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准备实验预习报告(有规定的固定

模板),并认真检查。为了杜绝抄袭、应付差事等现象,做到及时抽查学生预习效果,对准备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抽查提问,并作为一项平时成绩记录。做到无实验预习不允许进实验室,进实验室前对实验心中有数。

2.1.3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是对教学的课外延伸及补充,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器材及场地的作用,为课余时间有实

验需求的学生提供时间和仪器,使实验最大化的服务于教学。我们在单周三、五,双周四、五两天的7~8节课时间开放实验室,有两名教师负责指导,要求实验的学生至少提前三天提出申请,同样需要

准备好实验预习报告。由于是自主选择的,所以学生在进行开放的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向指定教师提问的比例

很高,在实验后相互讨论的气氛热烈,明显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探

究科学的兴趣。

2.1.4学生实验员参与

为进一步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同时为解决实验员教师

人数少,教学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及提高部分学生管理水平和参

与意识,我们从高职一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一定数目的动手能力较强,且有一定责任心的学生充当实验员助理。这些实验员助理利用课后或自习课时间跟随教师,从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到实验的讲解指导,

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学生参与实验指导,大大缓解了实验员不足带来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学生身份的转变使得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对安全操作监督、现场管理工作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也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学效果。

2.2针对第二个难点

依据对巴州地区几个主要化工类企业化验室调研信息的分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视频、教学录像,辅助部分文字等资源,弥补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对企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见识和掌握了多种有用的仪器操作方法。

2.3针对第三个难点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以前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改变为多样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其中,以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的重点和根本,分为三个方面:(1)平时考勤、作业(含实验报告)占30%、(2)平时课堂表现(含实验课)占30%;(3)实验考核占40%。实验考核采用随机抽考的方式,几个实验考场同时备好,在考试当天,用抽签的方式抽取出实验考核题目后单人单个考试随即开始。这样学生就会在考核前做充分的准备,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实验操作做准备,间接达到了让学生学会所有实验操作的目的。另外,实验考核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适合考评操作的一整套量化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在开课之初都会发放到学生手中,在实验课程中就以它做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标准,到实验考核时仍然用此表,也就是考核怎么评价就要求平时怎么做。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 改进后的教学效果:

通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与之前两届同专业学生在成绩分析、操作技能、学生满意度测评等方面进行对比,见表1。

在对毕业(实习)生追踪调查中发现,首先是用人单位对2009、2010级两届学生评价高,认为他们在入职后需要培训的时间明显缩短,对岗位的认知比较清楚,动手能力很强;其次,毕业(实习)生自己认为学校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岗位较为满意,觉得在校的扎实专业学习对现任岗位的帮助很大,工作自信心强。

4 仍待解决的问题:

4.1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优化实验及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能力仍有欠缺,说明我们的教学在这三方面仍存在不足;

4.2在教学、考评过程中明显感觉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的劳动强度很大,还未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

4.3暂时还没有真正适合我们自己专业特色的教材。

这三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在后续的学生能力拓展、自编教材课题研究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赛苏,周君,陈玲霞. 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