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1.72 KB
- 文档页数:10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歌有哪些优秀的公开课呢,下面请看出guo为大家的《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标: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③、德育目标:培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教学难点: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曾经历过别离,感受过离别之情。
从小学升入初中,告别初中来到高中,你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二、读与赏(整体研习)1、背景及作者,见多媒体。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感情,并学习有感情诵读。
3、问: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齐读课文,思考:这一首离别诗与以前学过的离别诗从对象上看,有何不同?5、自读课文,讨论:临别之际,作者向哪些对象做了道别?三、品与析(分层研习)1、请学生读第二段,读完后,请其它学生品评,并说明原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
2、问:在作者的眼中,“柳”是怎样的?(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3、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在我心头荡漾”。
)4、请学生读第三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5、问:作者眼中的“水草”是怎样的?(抓住意象的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6、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请学生读第四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8、问:作者眼中的“潭”是怎样的?(抓住意像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9、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分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0、齐读第五、六段,分析作者在这里的情感。
1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段,品析文章最后一段的特点。
(首尾呼应)12、齐读全文,品析作者情感。
四、议与练 (拓展演练)1、教师总结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意象的特点,注意表色彩的词)2、拓展练习(详见多媒体)五、结与思1、教师总结:做诗歌鉴赏的方法是通过意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齐读或自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
3、思考:在本首诗中,你还学会了什么?六、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意象,动用所学知识,写一首小诗。
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朗诵影片《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启动课件,出现片头动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和着片头动画,朗诵出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阅读全诗:进入课件主页面,在音乐的伴奏下,阅读诗歌全文,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掌握诗歌全文。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1.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 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2. 写作背景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年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四.朗读欣赏先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在两个朗诵影片中选择一个播放,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五.情感体味1. 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离别的对象特别2. 继续启发: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营造的气氛轻松3. 再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意象的选择新颖4. 再启发:“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验?《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为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融入自然、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那“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向往宁静安详自由的生活六.艺术技巧1. 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演示课件分析: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 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 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七.知识训练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读这首诗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瑟琶女的弹唱。
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八.作品欣赏1.欣赏一以动画为背景,欣赏丁建华朗诵的《雪花的快乐》2.欣赏二欣赏朗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3.欣赏三阅读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并让学生加以评论,然后欣赏课件中的评论,结合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情感经历。
4.欣赏四欣赏作者的另外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体会其意境与《再别康桥》的异同,以及在离别的对象上的差别,并欣赏对该诗的提示。
九.歌曲欣赏欣赏MTV《再别康桥》,在余味袅袅中结束本节课程的讲授。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