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33
绪论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程度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自稳调节发生紊乱.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患病动物经济价值和使役能力降低.2、基本病理过程:指各种疾病中,不同的器官、系统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如水肿脱水等。
3、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的科学。
4、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填空1、家畜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之间的一门桥梁性学科。
2、疾病的转归主要分为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类。
3、中作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4、中国最早的兽医学教科书是唐代李石著的《司马安骥集》5、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发明了复合式显微镜,为组织病理学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1、充血: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也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2、淤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3、出血: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
4、贫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缺血,又称局部贫血5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6、梗死: 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7、发绀: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这种颜色变化再动物的可视黏膜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二、单项选择1、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B )A.外出血B.出血C.内出血D.贫血2、局部组织血管中血液含量增多是(A )A.充血B.出血C.内出血D.血栓形成3、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病理现象是(B )A.充血B.淤血C.血肿D.血栓形成4、由于动脉血输入减少,造成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减少是(A )A.贫血B.淤血C.出血D.梗死5、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是(C )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6、当组织器官因动脉血断流,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过程是(D )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三、填空题1、充血是指小动脉扩张,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第一章测试1.家畜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奠定基础B:为基础课程学习奠定基础C: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D: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答案:C2.医学领域可称为最后诊断的是()。
A:病原学诊断B:病理学诊断C:影像学诊断D:临床诊断答案:B3.疾病的要素包括()。
A:体温升高B:病变C:病因D: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答案:BCD4.家畜病理学的学习内容包括()。
A:普通病理学B:疾病病理学C:系统病理学D:实验动物病理学答案:ABC5.家畜病理学可应用到生产实践做疾病诊断。
()A:对B:错答案:A6.通过病理尸体剖检可明确组织和器官病变的性质与程度。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B:局部呈暗红色C:局部温度升高D: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E:组织器官重量增加答案:D2.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份是()。
A:中性粒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E:纤维蛋白答案:C3.脂肪性栓塞易发生于()。
A:骨折时B:出血时C:分娩时D:静脉注射时E:输液时答案:A4.后腔静脉内的栓子会引起下列哪个部位的栓塞?()。
A:门静脉属支B:肾C:肺D:腔静脉属支E:脑答案:C5.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钙化B:再通C:机化D:吸收E:溶解答案:C6.气体性栓塞常见于()。
A:静脉B:右心C:左心D:肝脏E:动脉答案:B7.出血性梗死可发生于()。
A:脑B:肾C:肝D:心E:肺答案:E8.动脉性充血常见于()。
A:梗死灶中B:炎症的早期C:血肿内D:肿瘤中E:血栓中答案:B9.肝水肿时镜下的主要变化是()。
A:汇管区增宽B:窦状隙扩张C:肝细胞变性D:狄氐腔显现E:肝细胞肿大答案:D10.“槟榔肝”时,肝脏表面和切面呈红黄相间的纹理,黄色的纹理是由下列哪一病变引起的()。
A:颗粒变性B:脂肪变性C:淀粉样变性D:水泡变化E:透明变性答案:B11.“槟榔肝”常见于()。
第一章绪论(Introducation)一、概念: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兽医病理学是:桥梁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目的:诊断、研究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
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
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家畜病理学(2783)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家畜病理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从形态和机能两个方而,研究想病动物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从而使考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家畜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做出诊断。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以前,要求应考生系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如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等:应掌握疾病原因、发生和发展机理及其发生病变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畜禽各系统器官常见病理变化,应掌握其病因、发生机理、病理变化等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家畜病理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介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是:1、动物生理学:2、组织胚胎学重点是:1、炎症;2、临床上常见脏器病变的眼观和显微镜下的识别难点是:眼观和显微镜下识别病变组织的一致性疑点是:从病理学的变化能否对疾病做出诊断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绪论(-)自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2、掌握(1)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2)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研究方法(3)学习家畜病理学应树立的观点3、熟练掌握(1)家畜病理学的概念(2)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尸体剖检及临床病理学研究2、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掌握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家畜病理学的概念2、领会:尸体剖检的常用方法3、简单应用: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4、综合应用:运用树立的观点,解决畜牧实际问题第一篇家畜病理学总论笫1章疾病概述(一)自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经过、一般机制3、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内因、外因、诱因)4、熟练掌握:疾病、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疾病转归的槪念(-)课程内容第一节疾病概念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第三节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三)考核知识点K疾病的概念2、疾病发生的原因3、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4、疾病的经过及转归(四)考核目标1、识记:疾病、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疾病转归的槪念2、领会:疾病发生的原因3、简单应用:疾病发生的一般经过、一般机制4、综合应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决畜牧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2章血液循环障碍(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循环障碍对动物机体的影响2、理解:的发生发展过程3、掌握:动物血液循环障碍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病理学变化4、熟练掌握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的槪念(-)课程内容第一节充血第二节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第四节栓塞第五节梗死第六节休克(三)考核知识点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的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结局与影响(四)考核要求1、识记:充血、岀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DIC的概念及病理变化2、领会:(1)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DIC的发生机制;(2)血拴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3、简单应用: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的病理变化及结局4、综合应用: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对机体的影响第3章水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2、理解:脱水、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3、掌握:水代谢紊乱(脱水、水肿)的发生原因4、熟练掌握:(1)脱水、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2)水盐代谢紊乱的治疗原则以及酸中毒的发生机制(-)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水代谢紊乱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三)考核知识点脱水、水肿、酸碱平衡障碍的概念、类型、发生机制、结局与影响(四)考核要求1、识记:脱水、水肿、酸碱平衡障碍的概念2、领会:脱水、水肿、酸碱平衡障碍的分类、各类的特点3、简单应用:脱水、水肿、酸碱平衡障碍各类的发生机制4、综合应用:脱水、水肿、酸碱平衡障碍的治疗原则笫4章组织-细胞的损伤(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变性、坏死结局与影响2、理解: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原因、机制3、掌握: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病变4、熟练掌握: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的概念(-)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菱缩第二节变性第三节坏死(三)考核知识点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四)考核要求1、识记:萎缩、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凝固性坏死(蜡样坏死、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的概念及病理变化2、领会: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凝固性坏死(蜡样坏死、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的发生原因3、简单应用:变性、坏死的发生机制4、综合应用:败血症的病理变化有那些,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哪些呈败血症变化,英发生机制如何第5章组织-细胞适应与修复(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适应与修复的临床作用2、理解:再生、增生、化生发生的原因、机制及英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再生、增生、化生病理变化4、重点掌握:再生、增生(肉芽肿)、化生(肉变)的概念(-)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再生第二节增生第三节化生(三〉考核知识点再生、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四〉考核要求1、识记:再生、增生(肉芽组织)、化生的槪念及类型2、领会:再生、增生、化生的原因、机制、病理变化3、简单应用:再生、增生、化生三者的区别:各自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家畜病理学实习,使学生掌握家畜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对家畜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能力。
具体实习目的如下:1. 熟悉家畜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2. 掌握家畜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3. 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进行家畜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验一:家畜常见病理切片观察(1)实验目的:观察家畜常见疾病的病理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2)实验内容:观察猪、牛、羊等家畜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肠道等器官的病理切片,观察细胞、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3)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心肌纤维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肾小球肾炎等。
2. 实验二:家畜病理标本制作与观察(1)实验目的:掌握家畜病理标本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2)实验内容:制作猪、牛、羊等家畜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肠道等器官的病理标本,观察病理变化。
(3)实验结果:通过制作病理标本和观察,发现家畜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心肌炎、肝炎、肾炎、肺炎等。
3. 实验三:家畜病理切片染色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家畜病理切片的染色技术,提高病理切片观察效果。
(2)实验内容:学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等病理切片染色技术。
(3)实验结果:通过染色,使病理切片的细胞核、细胞质、组织结构等更加清晰,有利于观察病理变化。
4. 实验四:家畜病理学实验报告撰写(1)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2)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撰写家畜病理学实验报告。
(3)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观察结果,分析病理变化原因。
三、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家畜病理学实习,使学生掌握了家畜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家畜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能力。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制作病理标本、观察病理切片、染色技术等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家畜病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畜禽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2、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脉充血,简称充血。
3、淤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冲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4、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5、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6、休克:是指由于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以致严重危及生命活动的病理过程。
7、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8、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以原发性NaHCO3减少或以血浆原发性H2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9、浮肿:等渗性体液在皮下组织细胞间隙过多形成的水肿。
(皮肤水肿称为浮肿)10、坏疽: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学变化称为坏疽。
11、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多的现象。
12、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13、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机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4、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新生的肉芽组织所取代,这一过程称为机化。
15、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16、蜂窝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较疏松的组织间隙中弥漫浸润,使得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家畜病理诊断(兽医临床病理解剖学)绪论一、家畜病理诊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家畜病理诊断是研究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用实验室检验方法研究患病动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的病理变化,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门应用学科。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及其形态学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家畜病理诊断课程就是要阐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防治的意义。
前期讲述了兽医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和畜禽临床疾病的联系,家畜病理诊断课程对病理学教学内容起补充和完善作用。
二、家畜病理诊断课程的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动物疾病病理诊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1、动物疾病病理诊断:(1)诊断方法论(怎样建立诊断、深刻认识病理损伤与症状、检验诊断回归临床论、追查病因论、个体诊断如何升华为群体诊断);如何搜集辨认病理剖检信息(主要器官的生理解剖要点、死征的识别、重要脏器病变识别)(2)猪病病理诊断、禽病病理诊断主要介绍畜禽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即病原经何途径侵入动物机体,主要侵害哪些组织,如何导致组织器官的病变)和畜禽疾病的特征病变(疾病所表现病变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形态),突出病理诊断。
2、兽医病理诊断技术:主要内容为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以及病理生化检验。
(1)病理尸体剖检: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在动物体内形成相应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就是导致动物发病和死亡的原因。
在一个动物群体中所发生的患病动物死亡,一定要进行尸体剖检,因为在这个死亡动物身上它能表现出某些传染病的特征。
我们根据死亡动物病理变化所做出相应的诊断,可对动物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紧急接种或药物防制, 使这种疫病在潜伏期中的群体里得到控制。
在现代化养殖业中, 兽医工作应着重于对感染动物群体进行预防, 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已发病的动物治疗上。
在病理尸体剖检诊断中不同疾病会表现不同的病理反应,所以在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群体中,它可以在同一个患病体中清晰的分列出混合感染的种类、性质,这样才可以针对性的、有效的加以控制。
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变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充血: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3.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血充血(淤血或被动性淤血)4.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眼观急性肝淤血时,肝脏肿大,呈暗紫色,切开时从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
镜检见肝小叶中央静脉、窦状隙以及叶下静脉扩张,充满血液。
5.槟榔肝: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明显处呈暗红色,而变性部位呈灰黄色,其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纹理,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此变化的肝脏为“槟榔肝”。
6.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7.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8.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流,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10.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11.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2.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创伤愈合:组织器官受机械性损害所造成的组织伤损,由其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增生、修复的过程,称为创伤愈合。
13.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脾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14.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1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病理性的死亡称为坏死。
【精品文档】家畜病理学教案家畜病理学教案绪论一、家畜病理学的性质与任务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家畜病理学与其他兽医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
学习家畜病理学必须要有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和遗传学的知识作为基础。
另一方面,病理学又与各门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可为学习兽医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等)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临床学科又不断向家畜病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于家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改进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
所以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又可称为桥梁学科。
二、家畜病理学指导思想与方法1.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2.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3.正确理解机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辨证关系4.正确认识疾病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三、研究方法1、尸体剖检和肉眼观察2、病理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4、分子病理学观察5、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观察6、动物实验7、临床观察第一章疾病概论一、疾病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症状是各种损伤引起的患病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体症是损伤变化用查体方法检出的。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还有对疾病发生起促进作用的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一)疾病发生的外因1、生物性因素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它们可以引起畜禽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病、中毒性疾病及肿瘤等。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感染动物的种属、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
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休克:休克是机体受某些有害因素作用所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脉搏频弱、皮肤湿冷、可视钻膜苍白或发组、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修复: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件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包囊形成:组织内出现异物.如铁钉、子弹、缝线、寄生虫等,则在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包裹;肉芽组织中往往可见多核的异物性巨噬细胞。
在寄生虫或虫卵周围包绕的结缔组织中,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死亡的虫体上常沉积钙盐。
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过程。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这种反应包括从组织损切开始直至组织修复为止的—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么现为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中血管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吞噬作用加强等)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局部可影响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同时,它的发生与发展又受机体状态的制约。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旳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旳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旳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互相作用旳损伤与抗损伤旳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旳血量增多旳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旳静脉血含量增多旳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旳旳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旳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旳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旳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旳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旳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多种病理产物旳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旳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旳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旳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多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旳,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局限性为特性,并由此而导致旳多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构造损害旳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旳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旳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旳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旳脾组织与黄色旳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旳有害刺激所做出旳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旳。
家畜病理学: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为防病治病、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病理诊断打下坚实基础。
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指在各种疾病中,不同器官、系统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发绀:淤血发生在可视黏膜或无毛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槟榔肝:慢性淤血时,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的同时,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以至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和灰黄色质变区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称为槟榔肝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为缺血,又称局部贫血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碍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致病因子作用下,集体凝血机制被激活,在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随后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出血,最后由于激活纤溶系统和其他抗凝机制,导致机体弥散性的微小出血休克:指机体收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导致的各种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静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弥漫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大量弥漫地沉着于脾髓细胞之间的网状纤维上,呈不规则形团块或条索,淀粉样物沉着部位的淋巴组织萎缩消失,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俗称火腿脾细胞凋亡: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性的、可复性的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称为肥大化生: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再生:机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临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机化: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包囊的形成: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的形成炎症: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称为菌血症毒血症:指细菌的毒素或炎症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液而引起的机体中毒现象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体液:动物体内各种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