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0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一梁启超办报实践及在此过程中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报刊实践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活动、政治思想紧密联系。
(一)从属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政治活动的报业活动阶段
梁启超从1895年起涉足报坛,到戊戌政变之前,他的办报活动始终服务于维新派的政治活动,有京师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还有《时务报》、《湘报》、《知新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批判封建制度。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办报实践,提出一套办报主张,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报业的主张。在1896年《时务报》上发表了他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他开创的“时务文体”,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
(二)戊戌政变后康梁保皇立宪主张下的报业活动阶段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仍继续他的办报活动。此间梁启超发表大量主张民权、自由、革命、独立的文章,但总倾向是鼓吹君主立宪。这一时期,梁启超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和宣传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创刊、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以及《政论》杂志、《国风报》。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本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文中阐述报馆的地位是“政本之本”、“教师之师”;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1902年,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2]在《新民丛报章程》中说:“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3];报馆需要“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4]那样去指导国民,这样才能变成“新民”。另外,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政府《少年中国说》等文章,在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少,人称“新民体”,在当时许多报纸都跟着学习,这标志着报刊新文体已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1907年,他在《国风报叙例》、《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等文章中,阐述了关于舆论的一系列问题。
(三)试图以学术改造中国的《大中华》、《改造》时期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侧重于对新闻自由和言论独立的思考,但由于各种原因,梁启超对“言论独立”的前景感到非常失望。到1918年左右,他渐渐淡出政坛,转入学术、教育救国和学术研究中,他的新闻理论也随之沉寂下来。梁启超在1912年初回国时接受共和制,想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宪政,他积极地进行政党组织活动,希望建立“政党内阁”,提出“司法独立”和“言论独立”的观点,此时,他逐渐认识到新闻自由、报馆独立特别是经济独立的重要性。1912年初,他创办《庸言》报,主张用平常、切实、有理、适用的报刊言论来为政府建议献策。1915年,梁启超担任了《大中华》月刊的总撰述,该刊注重社会教育,认为学术之盛衰,国民程度之高下与杂志之发达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主张大力鼓动创办杂志。梁启超1920年回国后参与主编的《改造》(原《解放与改造》),是梁启超所主办的最后一个刊物,他希望能从学术上谋根本的改造,为将来的新中国创造良好的基础。
二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从一开始办报就注意到报刊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和党派性,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利用报刊来引导舆论。其次,开民智、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新闻思想不变的内容,贯穿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始终。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报刊编辑观等四个方面。
(一)报刊功能观
梁启超报刊功能观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早期他认为报刊具有“去塞求通”功能,把报刊之“通”功能与国家兴亡相联系。1902年以后,梁启超认识到报刊具有“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两大天职。
1、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侮,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报馆怎么“去塞求通”改变因塞受侮的现状?他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主体是报馆;“去塞求通”的途径和方法,就要“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5]
2、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6]这一报刊功能上认识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1)监督政府的功能
梁启超认为,政府受公众委托管理国家事务,权力重且大,若没有限制、监督,不免会存在权力滥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是政府的监督者,报馆操纵着舆论。报馆监督政府应当“如父兄之视子弟……教导与扑责,同时并行”,应当“务其大者远者”,当纠政府之大局,当“监督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应拘泥于细枝末节。[7]
(2)向导国民的功能
梁启超重视报刊的向导国民的作用。梁启超认为,报馆是“鉴既往,导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养普通之人物者。”[8]报馆面对普通人,其发行量大,传播面广,可以长期有效地向导国民。
除此之外,在梁启超的新闻实践中,也常常体现出他对报刊教育功能和政治宣传功能的高度认识和把握。
3、报刊功能实现的四项原则
那么报纸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各项功能呢?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长篇论文《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文中提到办报四原则:
一曰宗旨定而高。梁启超认为办任何事都有宗旨,办报也是如此。“宗旨一定,如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报馆宗旨应不为谋私利,不媚权贵,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9]
二曰思想新而正。这里的新指“万国之新思想贡献于其同胞者”,“报馆之著述者,贵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应依据国史民情选取“最有利而无病”之新思想,“而后以全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