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6.66 KB
- 文档页数:4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它以理论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也在科学总结各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经济理论,以指导各产业的发展。
产业组织:1.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而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2.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相应地,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
沉淀成本:指已经形成资产而无法回收的投资费用。
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
退出壁垒: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产业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如果退出壁垒很低,企业就可以迅速退出。
流动性壁垒:是指限制资本在产业间流动,从而使产业内的企业获得优势的因素。
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可竞争市场理论: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马歇尔冲突: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形成机制有:1.收入弹性差异。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次产业。2.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
X非效率: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打了就跑策略:由于沉淀成本为零,进入和退出是自由的,潜在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进入任何一个具有经济利润的可竞争市场,而当在位者做出报复反应使价格下降到无利可图时,它们就能无摩擦地迅速撤出。
进入企业在该产业中滞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在位企业的反应速度。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干中学:又称学习效应,是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在位企业先进入市场,在学习效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为达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会充分利用干中学这一技术型因素,进行策略性投资。
第一阶段:市场只有在位企业时,在位者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增加销量;
第二阶段:进入者可能进入市场时,在位者由于干中学,其成本将下降很多,第一阶段降价所损失的利润就是为阻止进入者所进行的策略性投资。
1、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弗农教授1966年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需要占领海外市场而到国外投资。
1.1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创新阶段 (2)成熟阶段 (3)标准化阶段
1.2产品生命周期的局限性:
(1)它没有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直接投资;
(2)该理论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而资源开发型投资和技术开发型投资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无关;
(3)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的解释较为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则解释乏力;
(4)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5)该理论认为母国垄断优势的丧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许多跨国公司在保有垄断优势的同时,还进行大量对外直接投资。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
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产业(包括产业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这些关键产业就被称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主导产业能迅速有效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满足大幅度增长的市场需求,从而能持续获得较高的生产增长率。
主导产业的存在和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密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
(二)主导产业的作用
1.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新所带来的新生产函数都会导致产业技术的进步,但是创新并不一定能为所有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只有那些将创新引入了新的生产函数,加速了技术进步,而且还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对整个产业结构具有引导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由于主导产业导人了新的生产函数,促进了技术进步,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表现出较高的产业增长率。
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前瞻效应”, “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
(三)主导产业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资本积累2.充足的市场需求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四)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1.市场自发调节。2.政府积极干预。
(五)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导产业及其群体不断更替、转换的演进过程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
3、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
在位企业绝对成本优势来源:
1.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2.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的供应渠道;
3.控制产品的销售渠道;
4.拥有特殊经营能力或技术专长的人才;
5.进入者筹集资金需支付更高的资本成本。
4、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合理化和高度化。
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即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三、产业结构高度化
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5、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网络效应种类:直接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
如电话、传真机、在线服务、Email等等。间接网络效应(壁垒):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时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这种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关系称为硬件/软件范式,基础产品为硬件,辅助品为软件。
如互补商品的计算机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