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歌,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花篮为题材,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方整,旋律优美,富有弹性,节奏明快,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握。
2.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感受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音乐软件。
2.乐谱、歌词。
3.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花篮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
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音准、节奏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演唱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歌曲的民族特色。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要求。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我国传统的“编花篮”游戏为创作题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表现了人们编花篮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共八个乐句,结构方整,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对本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控不够准确,特别是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编花篮》,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格,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能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民族音乐,感受音乐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欣赏。
3.教学用具:如花篮、装饰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摇摆,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随后,提问学生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重点讲解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6《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编织花篮的知识并且通过音乐将其活动化。
此外,通过此节课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编织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编织花篮的重要性和应用场合;•掌握口头指令跟随编织花篮的基本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动手编织花篮,能够熟练掌握编织花篮的技巧;•能够听从口头指令,灵活变动自己的动作,配合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优秀的完成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1. 《编花篮》的基本编织方法•基本编织方法:交织编、十字编、扁编、编制花环等;•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和材料:编织针、编织麻绳、编织竹条等。
2. 动手实践制作编织花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制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学生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编织线来创造更加丰富的造型;•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其他学生的编制感觉,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并且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介绍《编花篮》的基本编织方法以及所需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到编织花篮的基本知识。
3. 实践体验(5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使用编织线和编织针进行实践。
并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制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总结(10分钟)总结整个课程,回顾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编织花篮,让整个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五、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实施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获得要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编织,以此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通过学生自主发挥,使用不同颜色的编织线创造花篮的不同造型,来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互动程度,进行参与度的评估。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河边编花篮的美好场景,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风格的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3.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分析、评价民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编花篮》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旋律图谱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文件。
3.乐谱: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方便学生跟随演唱。
4.花篮道具:准备一些花篮道具,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民族风格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编花篮》的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编花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编花篮的历史和背景知识;2.熟悉编花篮的节奏和曲调;3.通过编花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功底和动手能力;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编花篮的历史和背景知识编花篮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式之一,流传于闽南地区。
编花篮起源于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是在清朝。
编花篮在民间逐渐成为一种集体文化艺术活动,在庆祝节日和婚礼等喜庆场合中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
2. 编花篮的节奏和曲调编花篮的节奏比较快,曲调优美,旋律流畅。
它融合了南音和闽南音乐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 编花篮的编排和表演编花篮采用汉字注音的方式编排歌词,并在演唱时由主唱领唱,合唱队和笛子、鼓等伴奏。
表演时,演唱者要根据歌曲节奏和氛围,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和互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模仿、演唱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编花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编花篮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音乐鉴赏播放编花篮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花篮的节奏和曲调,同时请学生注意歌曲的歌词和含义。
3. 模仿练习老师分发歌词和编花篮的音乐,让学生根据歌词和音乐内容进行模仿练习,熟悉花篮的歌词和唱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花篮歌曲,并分工合作进行编排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自己的表演展示,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表演效果。
6. 总结回顾课程结束后,老师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表演情况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功底和表演能力,并强化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程主要通过音乐欣赏、模仿练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剧《编花篮》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能够用适当的情感表现方式演唱该歌曲;3.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进行合唱;4.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音乐剧《编花篮》的故事梗概;2.歌曲《编花篮》的歌词和旋律;3.情感表现方式的练习;4.合唱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5分钟):教师为学生编排一段情景剧,学生表演剧中的角色,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歌曲(20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的学习音频,引领学生跟着歌曲旋律拍手。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歌词,带领学生一起唱歌。
3.歌曲欣赏与分析(10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的录像,让学生欣赏音乐剧片段。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如高潮部分怎样唱法使情感更加强烈等。
4.反馈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嗓音的音量和音色变化、演唱者的情感表情等,然后请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1.复习歌曲(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歌曲,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2.合唱练习(30分钟):教师分配学生进入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排练歌曲。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合唱的和声和合理的情感表达。
3.小组演唱(20分钟):教师安排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合唱歌曲,其他学生观摩并提出建议。
4.整合演唱(10分钟):教师指导全班齐唱《编花篮》这首歌曲,重点指出合唱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四、巩固与评价:1.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歌曲并写一篇感想;2.回顾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故事背景、歌曲歌词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音乐教学,学生对音乐剧《编花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演唱音乐剧中的歌曲。
通过小组合唱的练习,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曲调为齐唱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
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均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
第六、第七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月句形成了对比。
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出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模仿、体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河南民歌的音乐风格(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衬词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与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
三、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四、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歌曲风格,有感情的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录音范唱河南民歌《编花篮》,请学生猜猜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教师用板书与河南方言出示课题。
2.教师教授学生简单河南方言。
(设计意图:通过河南方言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学唱歌曲《编花篮》1.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哪个乐句最有河南的味道?学生聆听范唱,思考并回到问题。
总结民歌的一大特点:方言的语调与民歌旋律相一致2.演唱调式音阶教师板书五声调式音阶提问:老师刚才演唱的河南民歌,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什么音?3.唱六声调式音组。
教师归纳河南民歌风格特点4.教师范唱曲谱,寻找曲谱特点,并让学生熟悉旋律及唱名位置。
教案编辑专员:五年级下册音乐《编花篮》教案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感受歌曲《编花篮》的优美旋律和欢快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歌曲《编花篮》,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了解歌曲《编花篮》背后的文化背景,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教学内容:1. 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编花篮》的节奏和拍子。
3. 歌曲《编花篮》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教学重点:1. 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编花篮》的节奏和拍子。
教学难点:1. 歌曲《编花篮》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编花篮》的节奏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编花篮》,注意音准和节奏。
2. 教师分析歌曲《编花篮》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
3.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歌曲的高音部分,直到熟练掌握。
三、学习歌曲《编花篮》的节奏和拍子(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编花篮》的节奏和拍子,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跟拍子唱歌曲《编花篮》,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3.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歌曲的节奏,直到熟练掌握。
四、学习歌曲《编花篮》的表现手法和情感(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编花篮》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歌唱歌曲《编花篮》,注意情感的把握。
3.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歌曲的情感表达,直到熟练掌握。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教师提出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编花篮》的旋律、歌词、节奏和情感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中的积极参与度。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独唱《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生动,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结构紧凑,富有变化。
歌词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也学习了一些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编花篮》,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2.歌曲的音准和音色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3.歌曲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技巧要点。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以及打击乐器。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所需的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然后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旋律优美、抒情,歌词生动、形象。
歌曲通过对花篮的编织,展现了编花篮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通过学习《编花篮》,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还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旋律,并能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编花篮》,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
2.歌曲中旋律的演唱,特别是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琴演奏或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五线谱、旋律、节奏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互相纠正、交流。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情感。
5.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的五线谱、简谱,及相关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4.教学素材:其他版本的《编花篮》歌曲、相关民族音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编花篮》的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方法。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编花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编花篮》这首曲子的基本情况,包括曲名、作曲人、节奏等。
•掌握这首曲子的旋律和简谱读唱。
•了解歌词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并口头解释。
1.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简谱演奏这首曲子。
•能够正确地唱出歌词,并且情感适合。
1.3 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欢快与活泼。
•能够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这首曲子的旋律和简谱读唱。
•正确地唱出歌词,并且情感适合。
2.2 教学难点•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弱。
•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并不深入,需要进行一定的介绍和讲解。
3. 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课件。
•演奏器材(高音小号等)。
•学生用品(音乐笔等)。
•歌词、简谱等教材以及相关图片。
3.2 教学环境•教学活动需要在音乐教室进行,需要有乐器和音响设备。
•教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及合适的氛围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教学主题,提问学生用什么方式表达心情最好,引发学生对音乐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演示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4.2 学习•播放《编花篮》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息和韵律。
•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名、作曲人、时期背景等基本情况,并对比其他中华传统音乐,加深学生对中华音乐的认识。
•向学生介绍高音小号等乐器的特点、构造及演奏方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使用简单的语言,对《编花篮》歌词进行讲解,并且播放配有图片和图示音频的视频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词内涵和情感表达。
4.3 练习•在演奏器材上演示这首曲子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观看并模仿。
教师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指出一些掌握演奏技巧的学术核心比如爆吹等,帮助学生提升演奏的技术水平。
•笔耕简谱,向学生展现编制简谱的方法,进行简谱的讲解和演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对这首曲子使用简谱演奏或许唱。
人音版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一、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人音版音乐五下的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伴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活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编花篮》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
3.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歌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掌握歌曲的发声方法和表演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编花篮》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析歌曲:3.学习歌词和曲谱:教师将歌词和曲谱分发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然后,教师讲解歌曲的曲谱,指导学生认识音符和节拍。
4.练习唱歌: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歌曲,并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5.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并分工合作,用表演的方式来演唱这首歌曲。
6.集体表演:每个小组轮流在班级面前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评价他们的表演,给予肯定和建议。
7.总结和延伸:通过观看和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唱歌和表演情况,评价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评价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人音版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主要围绕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编花篮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了解河南民歌基本特点,学会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掌握前倚音的演唱方法,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
3.在感受、体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二.重点难点运用听、读、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的音和衬词的旋律。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1、听一听,教师演唱豫剧《花木兰》。
感受河南地方戏曲的特点。
2、导课。
刚才老师演唱的是那个地方的戏曲。
河南豫剧,字正腔圆。
表现了河南人淳朴善良、踏实能干的性格。
一个地方的民歌也往往跟地方戏曲一样,有着浓浓的地域文化。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活动2【讲授】学唱《编花篮》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地方特点?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剧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时配以豫剧中的亮相动作;甩腔的运用,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 (师唱:豫剧“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嗯唉嗯唉咳咳” 在曲调上有异曲同功之处!)3.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
4.趣味理解歌词。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2)师生配合,用问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手拿响板)(3)齐读歌次。
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设计意图:强调衬词和押韵,使学生了解衬词和押韵足我国民歌歌词创作的特点之一。
) (4)用河南方言读歌词,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学唱歌谱。
(2)引导学生用an演唱歌曲旋律。
五年级音乐教案《编花篮》五年级音乐教案《编花篮》1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册第八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错误。
难点应该具体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编花篮》伴奏进教室2、师生问好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二、导入新课1、引出河南师:相见是缘,很高兴能给我们501班的同学上课。
希望我们一起轻松快乐的度过这宝贵的四十分钟好吗?那就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吧!干老师觉得你们很中!唉?有些同学皱着眉头,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2、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
而且哪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产。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PPT:三大特产】1)了解河南豫剧师:第一大特产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生:或有或无师:如果你没听过可是太可惜了,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那么既然今天来了就给大家唱上一段!师:有些同学咬字练得很到位,希望唱时也能保持3)小声唱旋律师:那么下面小声地唱唱看【师伴奏、学生小声唱】师:还不错4)学唱倚音师:同学们知道这几个音乐记号叫什么吗?生:如果小声回答师:你的答案很准确啊,不大声说出来多亏啊!它就叫做前倚音师:那么前倚音应该怎么唱呢?唱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生:迅速,快一些(如果回答不出用声音和手势提示)师:很好,应该迅速一些、快一些!编编(师唱)跟老师来试试看生唱:编编(如果还不够快再引导一次:再快一点试试)师:很棒5)学唱下滑音和了解押韵的特点师:同学们看这里有几个乐句?生:三个师:那么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有什么特点呢?仔细听听看你能发现吗?【师范唱】生:往下唱等等师:那么你们知道什么音乐记号要求我们往下滑着唱得呢?生:下滑音师:还有什么特点吗?篮、山、丹?你发现了什么?生:an师:这叫什么?生:押韵师:还有押韵的特点,那么跟老师来读一读,牙关打开的篮(带下滑音的读)、山(带下滑音的读)、丹(带下滑音的读)。
编花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花篮的历史和分类•掌握编制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练习编制花篮,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了解花篮配乐的节奏和表现手法教学内容历史渊源•介绍花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花篮的分类和表现方法编制花篮•指导学生使用材料,如花瓣、柳条、竹篾、彩带等•讲解制作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给学生展示多种花篮样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花篮的特点和用途•练习编制花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创造自己的花篮作品花篮配乐•花篮的配乐是花篮表现手法的重要部分,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篮的美感和节奏•播放不同种类的花篮配乐,让学生听懂花篮的节奏和表现手法•给学生播放常用的花篮配乐,学生可以自由地编排舞蹈和表演,以此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花篮的历史与分类教学目标•介绍花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花篮的分类和表现方法教学内容1.集体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花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讲解花篮的分类,如场景花篮、礼仪花篮、祭祀花篮等3.给学生准备多种花篮样式,如苹果花篮、菊花花篮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花篮的特点和用途教学过程1.教师利用PPT或视频介绍花篮的历史和发展2.教师让学生观看多种花篮样式,了解不同分类花篮的特点和用途3.教师展示不同场合使用的花篮,例如婚礼、生日、去世等情况下的不同花篮,让学生区分场合和分类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和图片介绍2.讲授花篮分类和表现方法3.展示花篮样式和场合教学评估1.回答相关知识问题2.了解学生对花篮分类的掌握情况第二课:花篮的制作方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使用花瓣、柳条、竹篾、彩带等制作花篮•讲解制作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内容1.让学生熟悉花篮制作工具和材料2.讲解制作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花篮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2.讲解花篮制作的基本步骤:选择花篮类型、选材、测量、剪裁、编制等3.开始练习编制花篮,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教学方法1.讲授制作花篮的步骤2.练习制作花篮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花篮作品评估2.了解学生的制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第三课:花篮配乐教学目标•介绍花篮配乐的节奏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播放不同种类的花篮配乐,让学生听懂花篮的节奏和表现手法2.给学生播放常用的花篮配乐,让学生自由地编排舞蹈和表演教学过程1.学习乐理,了解常见花篮配乐节奏2.展示花篮配乐视频,分析不同配乐的节奏和表现手法3.让学生排练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学方法1.学习乐理2.分析花篮配乐的节奏和表现3.练习表演和舞蹈教学评估1.了解学生对花篮配乐的掌握情况2.学生表演和舞蹈评估教学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编花篮的历史和分类、制作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花篮配乐的节奏和表现等内容。
6《编花篮》(教案)人音版(2012)音乐五年级下册
I.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5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第六首歌曲——《编花篮》。
II.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并能正确朗读歌词。
•能够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学会使用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能够通过编织花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III. 教学重点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IV. 教学准备
•音乐教材
•编织花篮所需的材料
•讲解编织花篮的视频或实物演示
V.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
步骤二:学唱歌曲
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歌曲唱,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唱法。
步骤三:讲解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通过视频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讲解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重点讲解编织花篮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要点。
步骤四:编织花篮
让学生自行分组,准备好编织花篮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开始编织花篮。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
步骤五:分享和展示
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编织的花篮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编织经历和心得体会。
VI.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还能够学会使用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通过编织花篮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编花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由“牡丹花”的高贵气质,引申到学习体验人物高贵品格。
2.感受歌曲的特有“乡味”,能在正确把握节奏音准的基础上,愉快地表现歌曲。
二.重点难点1.欣赏歌曲,体验人物的高贵品格。
2.学唱歌曲,把握歌曲风格,体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牡丹之歌》欣赏《牡丹之歌》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国家有一种象征着福贵、吉祥的花朵,你知道是什么花吗?生:牡丹。
师:讲地得对,关于牡丹的音乐作品也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牡丹之歌》仔细听,歌曲唱出了牡丹的那些特征?2.学生第一遍欣赏歌曲。
3.听后讨论,“歌曲唱出了牡丹的哪些特征?”师:是呀,歌曲唱出了牡丹的娇媚、福贵、鲜艳、壮观等等,可有一句我不明白“哪知道你历经贫寒”历经贫寒,我们一般指什么的呀?生:人。
师:对,其实这首歌是电影《红牡丹》的插曲。
出示PPT2 红牡丹从小失去父母,为了凑足埋葬妈妈的棺材钱,她被迫卖给了杂技团,从此她呵斥、和鞭子底下艰难度日,但她坚强勇敢,后来成为一名技艺超群的杂技演员,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当国家有难的的时候,她有投到了抗日救国的热潮中。
同学们听了介绍,你觉得红牡丹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坚强、勇敢、爱国师:讲得真好,《牡丹之歌》就是用牡丹花的高贵特质来比喻红牡丹的高尚品格。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跟唱。
3.第二遍欣赏歌曲,边听边唱遍体会。
活动2【讲授】了解豫剧特点了解豫剧特点1导入:师:刚才我们听了《牡丹之歌》,同学们,你们知道“牡丹之乡”在哪里吗?生:河南、洛阳师:你们在河南有一门戏剧非常的富有特点,它唱起来高亢、爽朗、富有激情,而且还铿锵有力,你知道以什么戏曲吗》生:……师:是河南的豫剧PPT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视频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位四岁小女孩的表演。
生:学生观看师:看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最后一句,有拖长(拖腔)师:我们也来学学看,“千针万线可都是他们连呐a ^^^^^^^”(带上手就更好了)3.师:哎,同学们听了半天,你们发现没有豫剧的的吐字发音有什么特点?生:河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