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类风湿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
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4、在二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照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第2--5项必须有医师观察认可。
第2--4项必须持续存在6周以上。
此标准在国外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九。
国内经初步检验此标准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八。
以下内容参考:(8)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损而远端指间关节常不受累,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约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腕部多间隙受累,尺骨茎突处肿胀并有触痛和背侧伸肌腱鞘有腱鞘炎,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征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部关节也常受累。
跖趾关节常发生炎症,而远端趾间关节很少受累。
跖骨头向足底脱位时可形成足趾翘起来的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组织。
该病无独特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
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要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就要对患者的类风因子进行一定的检查,当然都有专门的标准来进行裁定,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不会是检查类风因子这一项,其它的还有几项。
1、要确定是不是类风湿,要对类风因子进行检测,类风湿因子是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IgG的免疫球蛋白,该因子是滑膜的浆细胞合成的,还会分泌到患者的血液和滑液中。
除此之外,类风湿性皮下结节以及淋巴结的浆细胞也会产生类风湿因子。
2、类风湿的诊断可以对血沉进行检查,也就是红细的胞沉降率,血沉是判断炎症活动呈度的指标,血沉的升降是和类风湿活动是一致的,因此,也可以看做是诊断的指标。
血沉的正常值是,儿童每小时10mm;成年男性每小时0~15mm;而成年女性则是每小时0~20mm。
3、对类风湿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查,没有生病的人C反应蛋白为阴性,早期的类风湿或者是急性风湿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能够达到33mg,阳性的患者可达到80%~90%。
4、对类风湿的诊断还可以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查,该检查又称为抗O或者ASO。
正常人的ASO值一般是250到500单位,这个数值会根据年龄、气候、地区、链球菌的流行情况,有所区别。
如果是确实患了类风湿,病人体内的抗O可升高到30%。
除了检查患者的类风因子,还要检查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能我们都不知道这具体指的是什么,但是想要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就要检查这几项。
国际类风湿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类风湿病诊断标准国际类风湿病协会(ACR)和欧洲类风湿病学会(EULAR)分别发布了类风湿病的诊断标准,用于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些标准通常被用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病,并评估其疾病的严重程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国际类风湿病诊断标准的内容。
1. 疼痛和肿胀关节根据ACR/EULAR的标准,患有类风湿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早期出现,持续数周或数月。
关节疼痛通常会出现在多个关节,而且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相同位置的关节同时受累。
2. 早晨僵硬患有类风湿病的患者通常会在早晨起床时感到关节僵硬,这种僵硬通常持续超过一个小时。
这种早晨僵硬是类风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3. 血液检查诊断类风湿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血液检查,包括测量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这些指标通常会在类风湿病患者身上升高,反映了炎症程度。
4. 靶器官受累类风湿病不仅会影响关节,还可能导致其他器官受累,如心脏、肺部和眼睛等。
因此,在诊断类风湿病时,医生还会考虑是否有其他器官的症状和异常,以确定疾病的全身性影响。
5. 影像学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X射线、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关节和骨骼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类风湿病的病变。
总的来说,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指标,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类风湿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建议患有可能患有类风湿病的患者定期体检,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生活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国家优势不少,中国国籍外的人也可以选择去这些国家治疗。
第二篇示例:国际类风湿诊断标准,简称ACR/EULAR诊断标准,是临床上普遍应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准则。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 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 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 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冀节受累血淸学【至少需要1采》(0-3^)0RF和ACPA均阴性02-1M大关节1FJF和/缺(:册底漓度阳件2小天廿{椁成车伴太黄节受累)2RF和/或ACPA高橋度處过正常垃3儕以上)阳性34 7叶小黄节佛敢甲侔大黄节曼JS)3冋0牛关节【至少一节小天节哽累)ZA5益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需裁(0-1^)龊狀持读时间CRPM ES RHjiEB0<6ffl0CRP 或ESRJfl 高11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 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K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 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年Acreular(亦称为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是由美国类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类风湿病学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制定的一套用于诊断和分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标准。
这一标准在2010年被提出,旨在将RA患者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2010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所涵盖的四个主要方面:
1. 关节炎的持续时间:根据关节炎症状持续的时间进行评估。
如果症状已持续至少6周,则符合这个条件。
2. 关节受累部位: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确定是否满足标准。
关节包括手、腕、肘、肩、髋、膝和踝。
3. 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检测:针对RF和anti-CCP抗体进行血清检测,如果其中至少一个阳性,则符合这个条件。
4. 综合评分: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结果,给予不同权重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满足RA的分类标准。
综合评分可用于确定患者是否被归类为无RA、可能有RA或明确有RA。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标准仅作为辅助诊断工具,且在临床实践中会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和医生的临床判断来综合考虑。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自己的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类风湿关节炎1987年acr分类标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双侧对称的多个关节。
ACR(美国风湿学会)于1987年制订了分类标准,用于帮助医生确诊类风湿关节炎。
这个标准被广泛使用,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不断修订和完善。
ACR 1987年的分类标准依据如下:1. 晨僵:指患者早上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发生僵硬,通常持续超过1小时。
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2. 关节红肿:多个关节出现肿胀、红斑,形成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其他重要体征之一。
3. 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会有关节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使用相关关节时加重。
4. 对称性关节炎: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一般呈现对称性分布,即两侧对称关节出现炎症。
5. 类风湿因子: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标志物。
ACR 1987年标准将有阳性类风湿因子的患者视为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
6. 关节病理学检查:在关节滑膜标本检查中,存在滑膜血管炎,特别是滑膜淋巴细胞浸润,以及有类风湿关节炎特征的滑膜下淋巴组织形成。
根据1987年ACR的分类标准,一个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才能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1. 需要至少4个标准,包括晨僵、关节红肿、对称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或2. 需要至少2个标准(其中一个必须是关节红肿或关节疼痛)和阳性类风湿因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标准旨在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而不是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唯一依据。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病程,这些标准在少部分患者中可能不适用。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ACR 1987年的分类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如今已有更多研究证实这个标准的局限性,并且风湿病学界已经提出了更先进的诊断标准,如2010年ACR/EULAR的新的分类标准,更为全面和灵敏,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及早获得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改变。
典型的病例按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诊断并不困难,但以单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某些不典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常被误诊或漏诊。
对这些患者,除了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外,还可做核磁共振显象(MRI),以求早期诊断。
对可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复查、密切随访。
评分在6鉴别诊断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所致的关节炎相鉴别。
(1)骨关节炎:该病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
活动时关节痛加重,可有关节肿胀、积液。
手指骨关节炎常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尤其在远端指间关节出现赫伯登(Heberden)结节和近端指关节出现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时易被视为滑膜炎。
骨关节炎通常无游走性疼痛,大多数患者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
(2)痛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呈反复发作,好发部位为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或附关节,也可侵犯膝、踝、肘、腕及手关节,急性发作时通常血尿酸水平增高,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在关节和耳廓等部位出现痛风石。
(3)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以手指或足趾远端关节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关节畸形,但类风湿因子阴性,且伴有银屑病的皮肤或指甲病变。
(4)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主要侵犯脊柱,但周围关节也可受累,特别是以膝、踝、醺关节为首发症状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
该病有以下特点①青年男性多见;②主要侵犯舐骼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不对称关节受累为主,常有肌腱端炎;③90-95%患者H1A-B27阳性④类风湿因子阴性⑤能骼关节及脊柱的X线改变对诊断极有帮助。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一、疾病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会侵犯双侧对称性的多个关节,尤其是手、足小关节。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骨和肌腱等组织,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
二、临床表现1、关节症状疼痛:常为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
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可伴有关节积液。
晨僵: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常超过 1 小时。
畸形: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
2、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或经常摩擦处。
肺部病变:如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等。
心脏病变:心包炎较为常见。
眼部病变:巩膜炎、角膜炎等。
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受压引起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三、诊断标准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1、关节晨僵至少 1 小时,持续 6 周以上。
2、有 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手和腕关节的 X 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符合以上 7 项中的 4 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应注意排除其他疾病。
四、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约 70% 80%的患者 RF 阳性,但 RF 阳性不一定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阳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CRP):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
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等。
2、影像学检查X 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关节畸形等。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早期发现滑膜炎症、骨髓水肿等病变。
ACR、EULAR2009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分关节受累、血清学、滑膜炎持续时间、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评分为10分。
总得分大于等于6分以上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可疑类风湿关节炎大致设为3~4分(3-5分可疑似类风湿关节炎)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关节受累(0-5分)1个中大关节 0分2-10中大关节 1分1-3个小关节 2分4-10小关节 3分10个至少1个为小关节 5分血清学(0-3分)RF或抗CCP抗体均阴性 0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规定高于正常人上限水平且低于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 2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规定高于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3分滑膜炎持续时间(0-1分)6周 0分6周 1分急性时相反应物(0-1分)CRP或ESR均正常 0分CRP或ESR增高 1分备注:患者接受的每个评分范畴,按最高得分。
例如,患者5个小关节受累同时四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新标准取代1987年颁布的RA分类标准的意义:1987年的分类诊断标准对患者关节出现持续炎症,因不符合诊断标准而未及早治疗。
新的标准对及早鉴别早期炎症关节炎,提示临床医生给予早期积极的治疗,有效防止患者发生骨质侵蚀,诱导患者病情缓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温馨提示:通络开痹片专家提醒患者朋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选用国药准字药品保证疗效,选用副作用小的药品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把握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尽快控制住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争取最佳的预后效果。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h,病程≥6周。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区中≥3个关节同时肿胀或积液,病程≥6周。
3、手关节炎:腕或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炎,病程≥6周。
5、皮下结节:类风湿性结节。
6、X线:手和腕关节观察到骨质破坏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符合上述七条中4条以上,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附:
晨僵是指清晨起床时,病变关节在睡眠过程中静止不动后出现的较长时间僵硬或活动不灵,如胶粘着的感觉,适当活动后可逐渐减轻的现象。
睡眠或活动减少时,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适当活动后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
14个关节区域指两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跖趾关节。
皮下结节指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X线骨质破坏改变表现为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
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检测指标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类风湿因子(RF):这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的自身抗体之一。
正常人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如果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C反应蛋白(CRP):这是在机体受到感染和损伤时会急剧上升的一种蛋白质。
C反应蛋白上升能够激活身体的保护功能,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与感染有关,因此可以通过C反应蛋白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3. 抗核抗体(ANA):这是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的总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会呈现阳性反应。
A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为50-90%,但特异性不高,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起出现。
4. 抗角蛋白抗体(AKA):这是针对角质层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AK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为60-78%,且特异性较高。
5. 抗RA33抗体:这是针对RA33抗原的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为70-80%,且特异性较高。
6. 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和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这些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已被纳入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诊断标准。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关节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检查是类风湿关节炎筛查的第一步,关节疼痛、肿胀、红热、活动受限等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关节的炎症和损伤程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书籍。
类风湿诊断标准项目评分
类风湿诊断标准(Rheumatoid Arthritis Diagnostic Criteria)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工具。
其评分系统通常使用以下项目进行评分:
1. 关节炎发病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关节炎症状的持续时间来评分,长时间的关节炎症状得分较高。
2. 关节炎数目:评估患者身体中受累的关节数目,累及多个关节的患者得分较高。
3. 关节炎部位:评估患者身体中受累的关节部位,累及特定关节(如手腕、中关节)的患者得分较高。
4. 血沉或C反应蛋白:根据患者的血沉或C反应蛋白水平来评分,测量结果较高的患者得分较高。
5. 类风湿因子(RF):通过血液检测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得分较高。
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体):通过血液检测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患者得分较高。
以上项目分别给予不同的分数,最终总分用于评估患者是否满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具体的评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研究进行微调。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冀节受累血淸学【至少需要1采》(0-3^)0RF和ACPA均阴性02-1M大关节1FJF和/缺(:册底漓度阳件2小天廿{椁成车伴太黄节受累)2RF和/或ACPA高橋度處过正常垃3儕以上)阳性34 7叶小黄节佛敢甲侔大黄节曼JS)3冋0牛关节【至少一节小天节哽累)ZA5益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需裁(0-1^)龊狀持读时间CRPM ES RHjiEB0<6ffl0CRP 或ESRJfl 高11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 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K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的症状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
二、诊断【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关节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
(2)关节肿胀:常呈对称性,以手、近端指间关节和腕部受累者最为多见。
(3)关节痛及压痛:常为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
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4)节畸形:常见为手指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5)特殊关节:①颈椎的可动小关节及周围腱鞘受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②肩、脆关节: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痛和活动受限;③颜颌关节: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者有张口困难。
(6)关节功能障碍:按轻重程度分为以下4级: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活动;H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某些特定工作,其他工作受限;HI级:能进行一般的□常生活活动,不能胜任工作;IV级: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均受限。
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常见部位为关节伸面、受压部位或经常受到机械摩擦处。
(2)类风湿血管炎:可累及大、中、小血管,导致多种临床表现。
(3)肺部病变:①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病变;②结节样改变,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③胸膜炎,胸膜积液。
(4)心脏病变:心包受累最为常见。
(5)血液系统病变: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活动性RA。
FeI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6)肾脏病变:与淀粉样变、血管炎和药物有关。
(7)神经系统病变:①脊髓受压;②周围神经病变。
(8)胃肠道病变:多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有关。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有轻至中度贫血。
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2红细胞沉降率是RA中最常用来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的指标。
3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病情的活动性。
4自身抗体:⑴类风湿因子(RF):多数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但需排除慢性感染、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确定的诊断标准:
①晨僵,指关节内或周围的晨僵,持续至少1H.
②关节炎至少3组关节肿胀或积液.这些关节应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区、踝关节、膝关节共14组中至少3组。
③手关节关节炎,即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④对称性关节炎,即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
⑤类风湿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⑦放射学改变,腕及手摄片可见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放射学改变,包括骨侵蚀或肯定的局限性脱钙或受累关节近旁的明显脱钙。
凡以上⑦项中至少有④项(①-④项至少6周)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