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作出决策。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
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即
1.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冲突就是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冲突,想吃糖又怕胖的心理冲突就是趋避式的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重趋避式冲突。
两种工作,一种地位高待遇低;另一种待遇高地位低,选择哪种工作,难以拿定主意。
(二)执行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
在执行的阶段,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心理学知识之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统一的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中常考的是“采取决定阶段”,即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行动之前会产生动机的冲突,这是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把这几个动机冲突区分清楚,主要以单选、判断题备考为主,考察概念的理解或者举例子的形式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点。
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在考试中主要表达为:“既想要A,又想要B,但是只能要其中一个。
”举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自古忠孝难两全;学生上课时,既想玩手机,又想专心听课,但只能选择一个。
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在考试中主要表达为:“既不想要A,又不想要B,但是只能回避其中一个。
”举例: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进退维谷;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这种心理冲突就属于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这可以总结为“既想又不想”,这里只有一个目标A,这个目标既有想要的方面,又有不想要的方面。
举例:想吃鱼又怕刺,想吃甜的又怕;想考好的教师编制又怕考不上。
由此可见,双避冲突是两个目标都不想要;而趋避冲突是只有一个目标,既想要又害怕。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判断有几个目标。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意志行动的过程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想要③典例:高考填志愿,有人既想学文科又想学理科(2)双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是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不想要③典例:进退维谷(3)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②特点:既想要又不想要③典例:既想当干部又怕麻烦(4)多重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②特点:多种目标选择时发生冲突③典例:大学毕业择业难(点击查看大图)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关键步骤、中心环节意志品质的培养常考题型:【论述】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记忆技巧:强目的、强养成、因材施教、组织活动、树模范、自锻炼、正确对待挫折。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在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及意志的品质是较常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例子和定义内容较多,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单选题。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又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这也是单选题考点。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最常考的是动机冲突这个知识点。
(1)动机冲突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简言之就是,两个都想选,只能选一个。
双避冲突。
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两个都想避开,都不想选,只能避开一个。
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即在一个选择中,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多重趋避冲突。
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趋避冲突的简单叠加,而是同一时间下的多个选择中,每一个选择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2)确定行动目的有了目的,人就会自觉采取行动,对于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越深刻,越能推动意志行动。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确定目的之后,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法、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才能实现目的。
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因为在行动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必须有以下心理条件: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行动目的的性质、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执行计划的坚定性。
【考题演练】1.某学生在出国学习前,即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有不想离开父母的照顾,这是他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得。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记忆的SPI理论。
正确答案:Tulving(1995)提出的SPI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综合的框架中。
根据记忆研究中已有的成果,SPI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这5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顺序。
它们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该理论还假定,①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serial,S),也就是说,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
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
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
②存储是并行的(parallel,P),也就是说,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
③提取是独立的(independent,I),也就是说,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时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
解析:关于记忆的研究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记忆系统(关注记忆的类型),一个是记忆过程(关注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SPI理论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统合在一个框架中。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简述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包括:(1)语音类似性。
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
两个音节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2)语音强度。
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当强度为20~30dB时,清晰度为50%;当强度为40dB时,清晰度达70%;当强度为70dB 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3)噪声掩蔽。
噪声的掩蔽对语言知觉也有影响。
噪声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4)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
心理学题库8意志与智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下面哪种活动是意志行动?()A、吹口哨B、背诵课文C、摇头晃脑D、膝跳反射❤B2.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的表现?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D3.与盲目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A4.意志的心理过程包括()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A、动机冲突B、确定目的C、采取决定D、制定计划❤C5.根据能力的分类,写作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认知能力❤B6.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B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是一种()。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B8.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思维力❤D9.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提出的。
A、加德纳B、吉尔福特C、斯皮尔曼D、卡特尔❤A10.韦克斯勒所编制的量表中采用的智商概念是()。
A、离差智商B、比率智商C、智力年龄D、实际年龄❤A11.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抽象思维,这是能力在()上的差异。
A、性别B、表现时间C、类型D、发展水平❤C二、名词解释题1.意志❤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3.智力❤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4.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5.创造力❤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6.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7.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识记):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理解)
(一)双趋冲突:一个人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像这种从两个所爱者或两种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二)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具有威胁性而又力图想躲避的目标,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三)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希望接近;另一方面,不得不回避。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四)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面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向两方面的作用。
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三、意志的品质(识记)
(一)独立性(二)坚定性(三)果断性(四)自制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识记)
(一)行动的目的性逐渐增强
新生儿没有意志,1—2岁的儿童才出现意志的萌芽。
(二)坚持性逐渐发展
著名的马努依连柯“哨兵站岗”实验的研究充分说明: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
(三)自制能力逐步发展。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
在确定目的时会产生心理冲突。
(一)什么是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活动及斗争。
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书时,是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呢?还是留在大城市呢?这时他可能会产生动机斗争。
在选择制定计划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例如,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容易的,但不符合道德标准,有损于他人的利益;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困难的需要化很大力气,但符合道德标准,这时一个人也可能产生心理冲突。
在执行决定阶段遇到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放弃预定目标确定新的目标呢?这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二)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情况是很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双趋冲突。
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个所爱者或两个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
一个大学生在开学之初期望选修两门喜爱的学科但只准选修一门时也会产生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又怕受处分,因为在他看来,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例如,学生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等。
这类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冲突。
课程单元16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5分)1 .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
这种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 .初中生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B.行动目标的确定••C.行动计划的制订••D.执行决定•3 .一个中学生得了虫牙,感到非常疼痛,但是他又不肯就医。
因为他害怕治疗带来的痛苦。
因此,他会感到“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这就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4 .某些初中生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能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这体现了意志的()品质。
•A.坚韧性••B.自制力••C.果断性••D.自觉性•5 .中学生的情绪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
•A.动力••B.阻力••C.动力或阻力••D.阻碍因素•6 .在下列四个年龄段中,受暗示性最严重的是()•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7 .下列关于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叙述,对于中学生而言错误的是()•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B.意志对认知具有反作用••C.情感即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D.胜不骄、败不馁,表明了意志服从于情感•8 .“两害相权取其轻”表达了( )的解决途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9 .“两利相权取其重”,表达了()的解决途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0 .青少年意志行动过程中,动机冲突往往产生于()阶段。
•A.开始••B.中间••C.结束••D.整个•多选题(共4题,每题5分)1 .一般认为,要从()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A.坚韧性••B.自制力••C.果断性••D.自觉性•2 .教育中学生的意志行动()•A.要克服困难•B.是有意识的行为••C.有目的性••D.取决于当前需要•3 .意志行动的特征包括( )•A.明确的预定目标••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与情绪相联系••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4 .对中学生而言,意志行动中的准备阶段,包括()•A.动机斗争••B.确定行动目的••C.选择行动方案•D.克服困难•判断题(共6题,每题5分)1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活动难度越高,就越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对错2 .中学生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采取决定阶段对错3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的发展过程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对错4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仍表现出较大的受暗示性对错5 .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统一在人的具体活动中,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在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这就产生了冲突。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也有更深的区别!冲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②双趋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景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③趋避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都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④多重趋避冲突,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这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冲突形式,也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的。
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这时产生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出现在意志行动的采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这里需要接近想要得到的目标,总体而言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对于这个正向的目标也记作“+”;那么需要回避的事件,往往是消极的、不利的,那么对于这个负向的目标则记作“—”。
双驱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也就是说,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想要,但必须二选一,那么可以记作“+,+”,代表两个目标,都是于个体而言是积极的、有利的。
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属于双避冲突。
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不想要,但只能回避一方,记作“—,—”,这两件事与个体都是不利的。
教资知识-动机冲突意志的行动过程;①准备/采纳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方法制定计划②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执行决定阶段是关键步骤动机斗争①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只能选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又想……”)②双避冲突两个都不想要, 但只能逃避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牙痛又不想就医、“既不想( 怕) ……又不想( 怕) ……”)③趋避冲突一个目标有利有弊, 选不选(喜欢甜食,又怕吃多会胖;想参加竞赛,又怕失败、“既想……又怕……”)④多重趋避冲突两个及以上目标都有利有弊,选哪一个(大学生在择业时的多重选择冲突)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A.动机冲突B.制定计划C.执行计划D.采取行动【答案】C【解析】意志行动的环节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关键。
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写作业,属于什么冲突()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看电视和写作业不能“兼得”,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小赵不想用功读书,但又怕考试不及格。
小赵的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又怕受处分,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下列选项中体现趋避冲突的是( )。
A.鱼和熊掌不能兼得B.人心不足蛇吞象C.前怕狼后怕虎D.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答案】D【解析】趋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例如,有些学生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意志:2.冲突:二、判断()1.“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学生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属于意志行动。
()3.意志的产生与认识过程无关。
()4.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选择题1.意志行动的特征不包括()A自觉的目的性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有认知活动参与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3.“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4.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5.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
他(她)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6.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
该同学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8.“想吃鱼又怕鱼刺”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连续性D自制性10.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个体,但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1.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2.个体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是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3.个体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时,每种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而个体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而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4.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取舍,吸收有益的成分,独立自主地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执行决定,对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觉反思和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一个人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_____。
A : 自制力B : 自觉性C : 果断性D : 坚韧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2、单选题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_____A : 文饰B : 否认C : 投射D : 反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3、填空题地震、火灾等灾害性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不自控的高度警觉与紧张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应激4、填空题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____。
参考答案: 执行决定阶段5、简答题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 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6、单选题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_____。
A : 积极的B : 消极的C : 具有二重性的D : 无效的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
(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除了主导动机外,其余的都属于行动的辅助动机。
但有时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之间可能会发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