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申报表.doc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申报表.doc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申报表.doc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申报表.doc

提交材料目录

⑴《分类代码证》申报表(一式三份)

⑵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

申报表

申领单位(盖章):

申领人(签字):

申领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填报单位:

申办《分类代码证》的所有卫生机构(组织)统一填报本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

已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组织),按证书上9位代码填写(有关部门也称为法人代码)。未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此项由发证机关填写。

三、经济类型代码:

1.国有全资:不包括联营中的国有联营。

2.集体全资:不包括股份合作、联营中的集体联营。

3.股份合作:以合作制为基础,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社会资产投资

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机构。

4.联营:包括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

5.私有:包括私人独资、私人合伙、私营股份、个体经营和其他私有。

6.内地和港澳台合资、内地和港澳台合作、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一般为外经贸

部和卫生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

7.村卫生室的经济类型:“村办”填写“12”(集体全资);“乡卫生院设点”按乡

卫生院经济性质填写相应经济类型;“联合办”填写“14”(联营);“私人办”

填写“17”(私有);“其他”填写“19”(其他内资)。

四、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

由发证机关填写。

五、单位开业/成立时间:

填写最早开业时间或批准成立时间。此项不要求筹建单位填写。

六、登记批准机构:

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填写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领取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的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七、批准文号或注册号:

医疗机构填写批准成立文件的文号,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上的登记号。

八、设置/主办单位

1.政府:指各级政府举办的承担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

督服务、医学科研与教育(包括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政府举办卫生机构下设独立的分支机构)。

2.其他社会组织:包括联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卫生机构。

九、卫生机构分类代码:

卫生机构分类代码共22位代码,依次为组织机构代码(9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

十、办证日期和作废日期:

办证日期填写颁发代码证日期,作废日期从办证日期顺延5年。

十一、变更内容:

填写行政区划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

十二、批准机关:

指批准申报单位注销或依法撤销的机关。

疾病分类与代码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目录 前言 (1) 1 范围 (2) 2 术语及定义 (2) 3. 符号 (2) 4 分类的原则与编码方法 (2) 5 疾病分类与代码表 (2) 6 章节名称与代码 (4) 7 3位代码类目表(ICD-10) (4) 8 4位代码亚目表(ICD-10) (4) 9 6位扩展代码表 (4)

前言 《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等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公安、民政等领域。 为推进疾病分类标准化、规范化,我部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医院评审、重点学科评审、传染病报告等需要。即在4位ICD-10标准代码基础上拓展到6位代码,共对22542个疾病进行了扩展,扩展码的疾病条目来源于部分省市疾病编码字典库及医院出院病人数据库。 本标准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修订,具体工作由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承担,北京等18个省份38家医院参与编码工作。 -1-

疾病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疾病分类与代码规定了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外部原因、与保健机构接触的非医 疗理由和肿瘤形态学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对疾病、伤残、死亡 原因分类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换、分析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二版) ICD-O-3 国际肿瘤学分类 ICD-9-CM 国际疾病分类临床修订版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疾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是将各种疾病按某些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 及系统的方法。 4 符号 本标准在某些疾病或其他诊断用语的代码之后跟有剑号“?”或星号“*”。 4.1 剑号“?” 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必须对该代码进行汇总和统计。 4.2 星号“*” 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 5 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5.1 分类原则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为轴心的基本原则。 5.2 编码形式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 编码除外。即采用字母数字编码的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后五位数为阿拉伯数字。 5.2.1 前3位编码为ICD-10类目码。3位类目码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统计分类使用。 5.2.1.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的编码范围从A00~R99。 5.2.1.2 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从S00~T98。 -2-

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分类管理审核

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分类管理审核 (非行政许可) 一、项目概述 1、办理单位:成都市卫生局(中医局) 2、办理窗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 3、办理时限:承诺时限10个工作日 4、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5、联系电话:、、、 6、投诉电话:、 二、审批依据 1、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2000年2月21日)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医发[2000]233号,2000年7月18日) 三、申请条件 成都市卫生局(中医局)设置审批或登记注册拟变更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 四、办理流程 1、申请人持申请材料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提交申请,由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材料,补正后受理;

2、市卫生局在承诺时限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许可的,书面说明理由。 五、申请材料(均一式二份)(所有提交的材料需加盖公章并装入标准档案袋中) 注:申请资料应用A4纸打印(图纸除外),逐页加盖公章,按次序装订;提交的材料为复印件的,均应在复印件上写明“系原件复印”,并加盖单位公章。申报资料的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清楚,不得涂改。未取得公章的企业在提供的资料上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非申请人本人前来办理的,办事人员应提供申请人委托书。 (一)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审核: 新设置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审批与设置医疗机构许可同时申报审批。 (二)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 1、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的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附表1); 4、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医疗机构投资渠道的说明及投资总额; 6、医疗机构资信证明(申请经营性质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者须加盖设置申请事业单位财务专用章和主管部门公章,或申请设置民办非企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 申报表 申领单位(盖章): 申领人(签字): 申领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填报单位: 申办《分类代码证》的所有卫生机构(组织)统一填报本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 已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组织),按证书上9位代码填写(有关部门也称为法人代码)。未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此项由发证机关填写。 三、经济类型代码: 1.国有全资:不包括联营中的国有联营。 2.集体全资:不包括股份合作、联营中的集体联营。 3.股份合作:以合作制为基础,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社会资产投资组 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机构。 4.联营:包括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 5.私有:包括私人独资、私人合伙、私营股份、个体经营和其他私有。 6.内地和港澳台合资、内地和港澳台合作、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一般为外经贸部和 卫生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 7.村卫生室的经济类型:“村办”填写“12”(集体全资);“乡卫生院设点”按乡卫生院经济 性质填写相应经济类型;“联合办”填写“14”(联营);“私人办”填写“17”(私有);“其他” 填写“19”(其他内资)。 四、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 由发证机关填写。 五、单位开业/成立时间: 填写最早开业时间或批准成立时间。此项不要求筹建单位填写。 六、设置/主办单位 1.卫生行政部门:指各级政府举办的承担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医学科研与教育(包括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政府举办卫生机构下设独立的分支机构)的卫生机构。 2.其他行政部门: 包括公安、民政等行政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的卫生机构。 3.其他社会组织:包括联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等卫生机构。 七、登记/批准机构: 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填写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领取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的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八、注册号/批准文号: 医疗机构填写批准成立文件的文号,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上的登记号。 九、卫生机构分类代码: 卫生机构分类代码共22位代码,依次为组织机构代码(9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十、办证日期和作废日期: 办证日期填写颁发代码证日期,作废日期从办证日期顺延5年。 十一、变更内容: 填写行政区划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十二、批准机关: 指批准申报单位注销或依法撤销的机关。

级学科分类代码快速查询

一级学科分类、代码快速查询

一、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代码一、二级学科名称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 数论 110.21 代数学 110.24 代数几何学 110.27 几何学 110.31 拓扑学 110.34 数学分析 110.37 非标准分析 110.41 函数论 110.44 常微分方程 110.47 偏微分方程 110.51 动力系统 110.54 积分方程 110.57 泛函分析 t10.61 计算数学 110.64 概率论 110.67 数理统计学 110.71 应用统计数学

110.74 运筹学 110.77 组合数学 110.8l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 110.87 应用数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120.20 系统学 120.30 控制理论 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 系统工程(各学科系统工程入有关学科) 12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130 力学 130.10 基础力学 130.15 固体力学 130.20 振动与波 130.25 液体力学 130.30 流变学 130.35 爆炸力学 130.40 物理力学

130.45 统计力学 130.50 应用力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130.99 力学其他学科 140 物理学 140.10 物理学史 140.15 理论物理学 140.20 声学 140.25 热学 140.30 光学 140.35 电磁学 140.40 无线电物理 140.45 电子物理学 140.50 凝聚态物理学 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 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 140.65 原子核物理学 140.?0 高能物理学 140.75 计算物理学 140.80 应用物理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140.99 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 化学 150.10 化学史

卫生机构分类代码

关于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的通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卫生行业统计管理,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的通知》 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以下简称《分类代码证》)。为了使该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分类代码证》是卫生机构的“身份证”,是卫生机构合法性、区域属性、经济属性、机构类别和分类管理类型等的标志,其相关信息更是卫生统计的基本依据和分类标准。发放《分类代码证》,不仅能使各区市摸清区域内卫生机构状况,还能进一步甄别和确定卫生机构的真实“身份”,同时也使卫生机构自身明确其基本属性,对于加强和规范卫生统计全行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机构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认真搞好组织协调,安排专门科室和人员做好资料汇总及审核工作,并协调有关科(室)积极参与配合,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二、《分类代码证》发放范围及原则 (一)范围:除下列二类机构外的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卫生社会团体,均应申办《分类代码证》。 可不申办《分类代码证》的机构为: 1.卫生行政机关; 2.军队编制内卫生机构。 (二)原则: 1.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执业机构数发放《分类代码证》; 2.其它卫生机构能够提供法人单位登记证书(由民政、工商行政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发放)的,均应发放《分类代码证》。 三、《分类代码证》申报、审核流程 (一)上报申报资料 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依据属地原则向本区卫生局申办《分类代码证》,并递交以下资料: 1.《分类代码证》申报表(详见附件1); 2.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血站提供《血站执业许可证》复印件、中心血库提供《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复印件、单采血浆站提供《采供血浆许可证》复印件、其它卫生机构和卫生社团提供民政、工商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登记批准证书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注意事项 1.组织机构代码:现已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其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号填写务必与证号相符。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可填写PDY 开头的临时码。 2.机构属性代码:卫生机构的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要依据有关文件正确填写,不能互相矛盾。 3.补填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等信息。直报系统已增加电话号码审核条件,固定电话不得超过8位数字(不填区位码)、允许填11位手机号。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 电话 邮编 户口地址 省 市 县(区) 邮编 工作单位及地址 单位电话 邮编 联系人姓名 关系 地址 电话 入院途径 □ 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入院科别 病房 转科1. 年 月 日 时转 科 2. 年 月 日 时转 科 3. 年 月 日 时转 科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出院科别 病房 实际住院 天 门(急)诊诊断 疾病编码 门(急)诊医生 出院诊断 疾病编码 入院病情 有 临床 未确定 情况 不明 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病例分型□ A 一般 B 急 C 疑难 D 危重 临床路径病例□ 1.是 2.否 抢救 次 成功 次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疾病编码 病理诊断: 病理号 疾病编码 药物过敏 □1.无 2.有,过敏药物: 死亡患者尸检 □ 1.是 2.否 血型 □ 1.A 2.B 3.○ 4.AB 5.不详 6.未查 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 科主任 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责任护士 进修医师 实习医师 编码员 病案质量 □ 1.甲2.乙3.丙 质控医师 质控护士 质控日期 年 月 日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

附录 1.相关标准 1.1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 1.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卫生机构(组织)的分类原则、分类、代码结构及编码方法等。 2)本标准适用于卫生行业管理、卫生机构分类、卫生统计与信息咨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登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 卫生机构(组织)定义 卫生机构(组织)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卫生单位和卫生社会团体。不包括卫生行政机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所属卫生机构(组织)。 4. 分类原则 1)分类原则参照GB/T4754和其他有关国家标准。 2)按照国内通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机构类别。 3)与我国现阶段卫生机构发展状况相适应。 4)医疗机构分类参照1994年国务院第149号令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配套文件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5. 卫生机构分类 卫生机构按行政区划、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卫生机构(组织)类别和机构分类管理四类属性分类。 1)行政区划和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完全引用国家标准和通用统计分类。 2)卫生机构(组织)类别系卫生机构分类的主体。卫生机构(组织)按 类别分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所(站)、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健康教育所(站)、其他卫生机构和卫生社会团体16大类,大类下面根据需要再划分为中类和小类。 3)机构分类管理划分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三类。 6. 卫生机构代码 1)代码结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属性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卫生机构代码表示形式如下: 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属性代码 XXXXXXXX - X XXXXXX XX XXXX X 本体代码_____| | | | | | |___机构分类管理代码

学科门类及代码查询

学科门类及代码查询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完整word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

(十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 1、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以A开头) 代码诊疗科目代码诊疗科目 01 预防保健科07 儿科 02 全科医疗科07.01 新生儿专业 03 内科07.02 小儿传染病专业03.01 呼吸内科专业07.03 小儿消化专业 03.02 消化内科专业07.04 小儿呼吸专业 03.03 神经内科专业07.05 小儿心脏病专业03.04 心血管内科专业07.06 小儿肾病专业 03.05 血液内科专业07.07 小儿血液病专业03.06 肾病学专业07.08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03.07 内分泌专业07.09 小儿内分泌专业03.08 免疫学专业07.10 小儿遗传病专业03.09 变态反应专业07.11 小儿免疫专业 03.10 老年病专业07.12 其他 03.11 其他08 小儿外科 04 外科08.01 小儿普通外科专业04.01 普通外科专业08.02 小儿骨科专业 04.01.01 肝脏移植项目08.03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04.01.02 胰腺移植项目08.04 小儿胸心外科专业04.01.03 小肠移植项目08.05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04.02 神经外科专业08.06 其他 04.03 骨科专业09 儿童保健科 04.04 泌尿外科专业09.01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04.04.01 肾脏移植项目09.02 儿童营养专业 04.05 胸外科专业09.03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04.05.01 肺脏移植项目09.04 儿童五官保健专业04.06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09.05 儿童康复专业 04.06.01 心脏移植项目09.06 其他 04.07 烧伤科专业10 眼科 04.08 整形外科专业11 耳鼻咽喉科 04.09 其他11.01 耳科专业 05 妇产科11.02 鼻科专业 05.01 妇科专业11.03 咽喉科专业 05.02 产科专业11.04 其他 05.03 计划生育专业12 口腔科 05.04 优生学专业12.01 口腔内科专业 05.05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12.02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05.06 其他12.03 正畸专业 06 妇女保健科12.04 口腔修复专业 06.01 青春期保健专业12.05 口腔预防保健专业06.02 围产期保健专业12.06 其他 06.03 更年期保健专业13 皮肤科 06.04 妇女心理卫生专业13.01 皮肤病专业 06.05 妇女营养专业13.02 性传播疾病专业

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自然科学 (110~180)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 数论 110·21 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 几何学 110·31 拓扑学 110·34 数学分析 110·37 非标准分析 110·41 函数论 110·44 常微分方程 110·47 偏微分方程 110·51 动力系统 110·54 积分方程 110·57 泛函分析 110·61 计算数学 110·64 概率论 110·67 数理统计学 110·71 应用统计数学 110·74 运筹学 110·77 组合数学 110·81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110·87 应用数学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120·20 系统学 120·30 控制理论 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 系统工程 12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130 力学 130·10 基础力学 130·15 固体力学 130·20 振动与波 130·25 流体力学 130·30 流变学 130·35 爆炸力学 130·40 物理力学 130·45 统计力学 130·50 应用力学 130·99 力学其他学科 140 物理学 140·10 物理学史 140·15 理论物理学 140·20 声学 140·25 热学 140·30 光学 140·35 电磁学 140·40 无线电物理 140·45 电子物理学 140·50 凝聚态物理学 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 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 140·65 原子核物理学 140·70 高能物理学 140·75 计算物理学 140·80 应用物理学 140·99 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 化学 150·10 化学史 150·15 无机化学 150·20 有机化学 150·25 分析化学 150·30 物理化学 150·35 化学物理学 150·40 高分子物理 150·45 高分子化学 150·50 核化学 150·55 应用化学 150·99 化学其他学科 160 天文学 160·10 天文学史 160·15 天体力学 160·20 天体物理学 160·25 天体化学 160·30 天体测量学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申报表

提交材料目录 ⑴《分类代码证》申报表(一式三份) ⑵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 申报表 申领单位(盖章): 申领人(签字): 申领日期:年月日

此页由申领单位填写:

此页由发证机关填写: 申领单位代码变更记录 代码证废止登记

填表说明 一、填报单位: 申办《分类代码证》的所有卫生机构(组织)统一填报本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 已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组织),按证书上9位代码填写(有关部门也称为法人代码)。未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此项由发证机关填写。 三、经济类型代码: 1.国有全资:不包括联营中的国有联营。 2.集体全资:不包括股份合作、联营中的集体联营。 3.股份合作:以合作制为基础,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社会资产投资 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机构。 4.联营:包括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 5.私有:包括私人独资、私人合伙、私营股份、个体经营和其他私有。 6.内地和港澳台合资、内地和港澳台合作、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一般为外经贸 部和卫生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 7.村卫生室的经济类型:“村办”填写“12”(集体全资);“乡卫生院设点”按乡 卫生院经济性质填写相应经济类型;“联合办”填写“14”(联营);“私人办” 填写“17”(私有);“其他”填写“19”(其他内资)。 四、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 由发证机关填写。 五、单位开业/成立时间: 填写最早开业时间或批准成立时间。此项不要求筹建单位填写。 六、登记批准机构: 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填写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领取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的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七、批准文号或注册号: 医疗机构填写批准成立文件的文号,其他卫生机构分别填写法人单位注册登记证书上的登记号。 八、设置/主办单位 1.政府:指各级政府举办的承担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使用说明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使用说明 一、修订的《疾病分类与代码》与ICD-10的关系 1.ICD-10的22章目录编码(ICD-10) 第一章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C00-D48 肿瘤 … 2.各章的节编码表(ICD-10) A15-A19 结核病 A20-A28 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 A30-A49 其他细菌性疾病 … 3.3位代码类目表(ICD-10) 4.4位代码亚目表(ICD-10)

5.6位扩展代码表 A00.000 古典生物型霍乱 A00.100 埃尔托型霍乱 A00.900 霍乱 A01.000 伤寒 A01.001+ 伤寒性肝炎 A01.002+ 伤寒性脑膜炎 A01.100 副伤寒甲 A01.200 副伤寒乙 A01.300 副伤寒丙 A01.400 副伤寒 A02.000 沙门菌肠炎 A02.001 阿哥拉沙门菌肠炎 A02.002 沙门菌伦敦血清型肠炎 A02.003 沙门菌胃肠炎 A02.004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A02.100 沙门菌败血症 A02.101 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 A02.200 局限性沙门菌感染 A02.201+ 沙门菌肺炎 A02.202+ 沙门菌关节炎 A02.203+ 沙门菌脑膜炎 A02.800 特指沙门菌感染 A02.900 沙门菌感染 A02.901 猪霍乱沙门菌感染 6位扩展代码表的前4位码与ICD-10第二版完全一致,具有国际对比性。第5-6 位为本次修订增加的扩展码。 6位代码表包括ICD-10所有亚目,但不是一个索引表,更适合于计算机使用。所以《疾病分类与代码》应当与ICD-10配合使用。 二、修订的《疾病分类与代码》依然是一个分类代码表 疾病分类就是聚类,把相同性质的疾病编到一个码下,对于细节性问题可能会被忽略,如:部位不分左右、肿瘤要将部位和形态学分开写等。由于《疾病分类与代码》在ICD-10的4位编码基础上增加2位尾码,详细程度得到了扩展,具有一定的疾病命名特性,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疾病名称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尤其对于尾码不是“00”的疾病条目。 三、“.x”的含义 “.x”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原疾病编码没有亚目,为了统一编码位数,采用“.x”表示。 四、关于尾码“00”

《疾病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疾病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疾病分类与代码》经过多年的积淀,在广泛收集全国各省医疗机构使用的疾病分类库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地筛选,在全国数十数医院百余名专家的努力下,编制了这个全国统一的《疾病分类与代码》表。《疾病分类与代码》的第一条疾病都来源于医院,编码员对每一条目的编码进行了认真地审核,并写明了编码过程。每一条疾病还经过临床专家的审核,力求与临床命名疾病命名一致。 《疾病分类与代码》在编制的过程中,已注意并将所有需要的上报CDC的传染病、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报告的临床路径疾病、重点学科疾病、医院评审疾病等条目收录其中。 为了更好地使用《疾病分类与代码》表,提高分类质量,特做如下使用说明: 1、《疾病分类与代码》与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关系 《疾病分类与代码》包括了几组内容: (1)ICD-10的22章目录编码(3位数); (2)各章的节编码表(3位数); (3)类目编码表(3位数); (4)数亚目编码表(4位数); (5)扩展编码表(6位数)。

(1)-(4)完全与国际疾病分类的编码一致,扩展编码表的前4位数编也完全不与国际疾病分类一致,具有国际交流的功能。 扩展编码表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国际编码的医院常见疾病表,为了达到医院检索,医疗管理统计的目标,对疾病编码进行了细化扩展,使多数疾病达到一病一码的详细程度。 扩展编码只对主要编码与肿瘤形态学编码,其他附加编码不作扩展。 《疾病分类与代码》虽然包括了所有的亚目,所有的疾病也可以归类到这个《疾病分类与代码》表中,但与《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还是有区别,它不是一个索引表,更适合于计算机使用。所以《疾病分类与代码》并不能完全取代《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还应当与它一起配合使用。 2、编码“.X”的意义 当小数点后不是数字,而是“X”时,表示其亚目在WHO国际疾病分类原著中就缺省。“.X”是为了补足位数后进行编码的扩展。 3、《疾病分类与代码》是一个分类代码表 《疾病分类与代码》理论上讲仍是一个分类表。所谓分类,就是聚类,把相同性质的性质编到一个编码下,对于细节的问题可能会被忽略,如:部位不分左右、肿瘤要将部位和形态学分开写等。这样更有利于统计分类,所以《疾病分类与代码》更适合病案科使用。但是《疾病分类与代码》在国际编码4位数的基础上增加2位

医疗机构(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医疗付费方式:□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但必须按首页的费用分类提供电子数据。

附件1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发〔2001〕28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代码由行政区划(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卫生机构(组 例:某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为47000000-1,行政区划码为440103,经济类型为国有,机构类别为综合性医院,属非营利性医院,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为47000000144010311A1001。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医保号”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性别:对未知性别,性别不单纯为男或女的,按照身份证或户口簿上体现的社会性征填为男或女。 (七)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实际年龄。大于1岁的用“Y+周岁”表示,不足1岁大于1个月的用“M+月份”表示,不足一个月的用“D+天数”表示。如28岁写为Y28,3个月的婴儿写为M3,18天的新生儿写为D18。 (八)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指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 (九)出生地:指患者出生时所在地点。 (十)籍贯:指患者祖居地或原籍。

(一)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

(一)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 (医院类) 表号:卫计统1-1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计生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107号组织机构代码□□□□□□□□-□有效期至:2015年 机构名称(签章): 年 一、基本情况(Y是,N否) 11 机构属性代码(要求新设机构和属性代码变动机构填写) 111 登记注册类型代码□112 医疗卫生机构类别代码□□□□ 113 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14 行政区划代码□□□□□□ 115 单位所在乡镇街道名称1151 乡镇街道代码□□□ 116 设置/主办单位代码□117 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代码□ 118 单位所在地是否民族自治地方□119 是否分支机构□ 12 基本信息 121 地址122 邮政编码□□□□□□ 123 联系电话□□□□□□□□124 单位电子邮箱 125 单位网站域名126单位成立时间□□□□年 127 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人) 128第二名称是否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9下设直属分站(院、所)个数□□1291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数□□ 1210 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医院级别:(1一级2二级3三级9未定级) □ 评定的医院等次:(1甲等2乙等3丙等9未定等) □ 1211 是否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类别(1综合性 2专科性 ) □级别(1国家2省级3市级) □1212 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临床重点专科个数:部级□□,省级□□,市级□□ 1213年内政府投资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个数:部级□□,省级□□,市级□□ 1214 是否达到建设标准□1215 是否120急救网络覆盖医院□ 1216 是否政府确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含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当年招生人数□□□其中:全科医生□□□内: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当年在培人数□□□其中:全科医生□□□内: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当年毕业人数□□□其中:全科医生□□□内:中医类别全科医生□□□1217是否政府认定的全科医生实践基地(限第二名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 □ 1218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基本医保定点机构2新农合定点机构0非定点机构) □ 1219是否与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结算□1220是否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1221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可多选)□,□,□,□

国家标准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 数论 110.21 代数学 110.24 代数几何学 110.27 几何学 110.31 拓朴学 110.34 数学分析 110.37 非标准分析 110.41 函数论 110.44 常数分方程 110.47 偏微分方程 110.51 动力系统 110.54 积分方程 110.57 泛函分析 110.61 计算数学 110.64 概率论 110.67 数理统计学 110.71 应用统计数学 110.74 运筹学 110.77 组合数学 110.81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 110.87 应用数学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 系统学 120.30 控制理论 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50.25 分析化学 150.30 物理化学 150.35 化学物理学 150.40 高分子物理 150.45 高分子化学 150.50 核化学 150.55 应用化学 150.99 化学其他学科 160.00 天文学 160.10 天文学史 160.15 天体力学 160.20 天体物理学 160.25 天体化学 160.30 天体测量学 160.35 射电天文学 160.40 空间天文学 160.45 天体演化学(各层次天体形成与演化入各学科)160.50 星系与宇宙学 160.55 恒星与银河系 160.60 太阳与太阳系 160.65 天体生物学 160.99 天文其他学科 170 地球科学 170.10 地球科学史 170.15 大气科学 170.20 固体地球物理学 170.25 空间物理学 170.30 地球化学 170.35 大气测量学 170.40 地球学 170.45 地理学 170.50 地质学 170.55 水文学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 1、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以A开头) 代码诊疗科目代码诊疗科目 01 预防保健科 07 儿科 02 全科医疗科 07.01 新生儿专业 03 内科 07.02 小儿传染病专业 03.01 呼吸内科专业 07.03 小儿消化专业 03.02 消化内科专业 07.04 小儿呼吸专业 03.03 神经内科专业 07.05 小儿心脏病专业 03.04 心血管内科专业 07.06 小儿肾病专业 03.05 血液内科专业 07.07 小儿血液病专业 03.06 肾病学专业 07.08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03.07 内分泌专业 07.09 小儿内分泌专业 03.08 免疫学专业07.10 小儿遗传病专业 03.09 变态反应专业 07.11 小儿免疫专业 03.10 老年病专业 07.12 其他 03.11 其他 08 小儿外科 04 外科 08.01 小儿普通外科专业04.01 普通外科专业 08.02 小儿骨科专业 04.01.01 肝脏移植项目 08.03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 04.01.02 胰腺移植项目 08.04 小儿胸心外科专业 04.01.03 小肠移植项目 08.05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 04.02 神经外科专业 08.06 其他 04.03 骨科专业 09 儿童保健科 04.04 泌尿外科专业 09.01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 04.04.01 肾脏移植项目 09.02 儿童营养专业 04.05 胸外科专业 09.03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 04.05.01 肺脏移植项目 09.04 儿童五官保健专业 04.06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09.05 儿童康复专业 04.06.01 心脏移植项目 09.06 其他 04.07 烧伤科专业 10 眼科 04.08 整形外科专业 11 耳鼻咽喉科 04.09 其他 11.01 耳科专业 05 妇产科11.02 鼻科专业 05.01 妇科专业 11.03 咽喉科专业 05.02 产科专业 11.04 其他05.03 计划生育专业 12 口腔科 05.04 优生学专业 12.01 口腔内科专业 05.05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 12.02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05.06 其他 12.03 正畸专业 06 妇女保健科 12.04 口腔修复专业 06.01 青春期保健专业 12.05 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06.02 围产期保健专业 12.06 其他 06.03 更年期保健专业 13 皮肤科 06.04

医疗机构组织机构代码

- 1 -

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 2 -

附件2: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发〔2001〕28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 3 -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 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