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24.03 KB
- 文档页数:6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现状分析1.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校共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了解,不能与学校合作,导致家校之间的交流不畅。
(2)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载体。
目前,很多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导致交流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开展合作育人工作。
(3) 家校共育观念不统一。
一些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需供给物质条件,导致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3. 家校共育对策建议(1) 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
学校可以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协调家校合作事宜。
(2) 加强家校交流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交流,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案。
(3) 提高家长参与度。
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参与活动,如家长培训、家长志愿者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二、具体对策建议1. 加强学校家长交流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成绩、师资情况等,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交流机制。
2. 建立家校合作评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育全球信息站或评台,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教育教学政策、教育教学信息,并设立家校互动交流区,方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
3. 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教养水平。
4. 设立家校共育奖励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设立家校共育综合奖励机制,激发家长积极性,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5. 加强师生家庭通联学校可建立师生家庭通联制度,指定一些老师作为学生的家访督导员,与学生的家庭保持通联,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家校合作的问题和对策
家校合作的问题和对策如下:
首先,教育认识不足。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并没有构建家校合作的相关机制。
其实,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育人目标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兴趣、个性与发展具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如果过于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将阻碍家校合作的进行。
其次,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有些家长不能很好地融入。
有些学校的章程并没有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内容,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家委会,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它对学校教育所起的作用。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家校合作的指导评价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再次,家长不重视。
有的家长不重视家校合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教育所起的作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有的家长自身教育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教育技巧以及足够的自信心,而且不与教师积极交流,因此无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小学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双方的合作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找对策,以推动家校合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1. 沟通不畅小学家校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畅,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的工作地点和生活地点不同,很难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方式和频率不够。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只限于学校的通知单和电话,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也难以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感,家长往往认为学校是负责教育的地方,而自己只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种认识容易导致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责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
3. 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的不平衡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与此一些学校也存在着资源不足的问题,缺乏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影响了教育质量。
1. 加强家校沟通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联络委员会、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软件,及时向家长发布通知和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家长和学校的互动交流机制,促进沟通畅通。
2. 建立家校共育机构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合作机构,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并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来,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3. 倡导家校合作理念学校可以在学生家长会、家长日等活动中,倡导家校合作理念,让家长了解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让学校明白家长的教育观念。
通过沟通和交流,培养双方的合作意识,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努力。
4. 引入社区资源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社区资源,提供给学生和家长。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和谐互补、协同育人的作用。
家校共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它可以协同家长和学校的力量,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教育。
当前家校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我们来看一下家校共育的现状。
目前,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家校共育。
家长开始重视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也开始鼓励家长的参与。
现实中,家校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家校共育的参与度不高。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
在学校方面,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无法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了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沟通和解决。
家校共育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理解和认同。
很多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度地理解和实施这一理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举办家校联谊活动、举办家校共育知识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大家的认知度。
我们需要建立家校有效的沟通渠道。
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交流群或者家校联络员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学校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只有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家校共育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宣传家校共育理念,营造家校共育的浓厚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举办家校共育主题的文化节、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和学校共同感受家校共育的力量。
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学校也应该重视家长的参与,积极和家长进行合作,共同育人。
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促进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小学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旨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共同促进其学业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探讨合理的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实施。
二、问题与对策1.沟通不畅的问题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畅是家校合作中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时间,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及时回应家长关切和学生问题。
对策: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包括线上与线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实时互动。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发布学校动态和家庭作业,同时接受家长的反馈。
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2.缺少互信的问题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互信是制约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
家长担心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够关注,而学校也可能觉得家长对于学校工作不信任。
对策:建立互信机制,增进双方的理解和认同。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报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成绩、多元化发展、责任义务等。
同时,学校应当充分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育工作,增加家长的参与感。
3.家校配合不紧密的问题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和协作,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到阻碍。
家庭和学校缺乏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无法达成一致的教育导向。
对策:制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计划,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
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指导,还可以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
家长则应配合学校的规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4.家庭特征多样的问题家庭背景与特征的多样性使得家校合作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一些家庭存在经济条件不好、文化程度有限的情况,给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对策:学校应制定差异化的家校合作方案,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针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学校可以提供免费的学用品和辅导扶贫政策;针对文化程度有限的家庭,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习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社会能力和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而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1. 家长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在不断改变。
传统意义上,家长主要是孩子的经济和生活支持者,而现在,家长不仅要承担起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的责任,更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部分家长仍未意识到这一点,缺乏主动参与子女教育的意愿。
2. 学校教育局限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家长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3. 家校交流不畅受各种因素影响,家校之间的交流不够畅通。
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只有少数家长会认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
1. 加强家校交流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互动频次,向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可以通过家委会、家长课堂等方式组织家校交流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在周末或晚间组织一些家长学习班,邀请学校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一些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家长能更好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校合作项目,比如共同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活动等,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4. 学校定期家长会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这是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让家长更多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5. 提高教师家长参与意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家校共育意识培训,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加强家访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家长的需求和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6. 家校共育的政策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家校共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学校和家长在共育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全面竞争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这种纷繁变化,已无法局限于学校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在社会参与教育的力量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中小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着手于家校教育的合作,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事实与现状㈠难以单独承担的重任——学校教育的局限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和正规化,一方面显示了教育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制度化容易导致僵化和模式化,对社会变革反应迟缓,学校教育出现了诸多局限。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但却难以对校外环境进行控制,而学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这段时间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弥补,学生的这段教育将成为真空,单依赖在学校的教育,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学校教育将“孤掌难鸣”。
2、人是由各方面素质构成的社会的人。
学校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康合格、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必须在生活、社会大课堂中锤炼,人的性格、品质等多种综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学校教育的模式如同流水线的作业。
在学校,一个教师往往需要面对数十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上师生的变动,一个教师一般很难透彻了解每位学生。
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人数多既给密切师生关系带来障碍,也对教师实施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带来困难。
4、对教育我们必须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它。
特别在当前,教育的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把学校看成是医治社会百病的良药,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学校单方面来解决势必会势单力薄。
教育是社会的事,每个家长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紧张,也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教育的不足之处。
家校共育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对策: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有效沟通机制,如设立定期的家长会议或家长工作坊,以提供家长与学校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同时,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促进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问题2:家校共育资源不平衡
对策:学校应加强家庭教育服务的提供,通过开设家长培训课程、分享家庭教育经验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应倡导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鼓励学校与家庭互助互补。
问题3:学校对家长的参与态度不够积极
对策: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家长的参与,如设立家长志愿者团队或家庭教育指导员队伍,让家长担任一些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或指导者。
同时,学校也应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其参与感和责任感。
问题4: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明确孩子教育的共同目标和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培训、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家庭了解并认同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理念。
另外,也应尊重家庭的特殊文化和教育观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问题5:缺乏家校合作的实际行动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制定并落实家校共育的具体行动计划。
学校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例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家庭教育资源库等;家庭则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参加家长会、志愿行动等,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家庭环境的变化,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界和家庭关注的重要议题。
然而,我国的家校共育尚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的家校共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背景、区域、学校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其次,家校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难以充分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待。
再次,学生的教育压力和家庭压力相互作用,家长往往在拼命工作的同时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准备教育资料等。
对策建议为了推进家校共育,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均衡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加强教育公平。
课程、教材和评价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长也应当积极行动,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并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促进沟通和互动家庭和学校应建立多种沟通和互动渠道,包括家长会、家访、课余活动等。
学校需要加强家校联络员的工作,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反馈,并在必要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及时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和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从而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和不适。
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之,家校共育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家校共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了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1、家校关系紧张在现实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和谐。
家长因为关心孩子,对学校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持不同意见,导致了和学校的矛盾。
2、家长不重视家校共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是“放任自流、顺其自然”。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天生的,不能进行过多的干涉,缺乏对家校共育的重视。
3、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是导致家校共育关系难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学校对家长的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也存在有不少问题。
1、改善教育环境学校应逐步改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团队和个人动力的支持,鼓励老师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增进家校共育的联系。
2、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学校应加大家校共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对家长进行相关学习,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家校共育效果。
3、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学校应创建更好的沟通机制,建立联系家长的渠道,及时更新家长的信息并给予家长反馈。
同时,加强学校管理,落实家长参与有关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及时收集和反馈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4、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学校应承担责任,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鼓励家长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促进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
结论在现实中,家校共育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克服这些问题,家校共育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
只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使得每一个孩子能够走出接下来的人生步伐,并为社会和家庭的未来做出贡献。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教育场所,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品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育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由于社会变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家校共育的现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1. 家校共育的意识不够在传统观念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主体,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往往将孩子的成长教育交给学校,将责任推给老师,而忽视了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也往往只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家校合作。
2. 家庭教育水平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很多家庭的家长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理解和指导能力。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漠视态度,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 家校交流不畅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很少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也很少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这导致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共同协作育人。
4. 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机制,只是简单地要求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活动,却缺乏对家长的实际参与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提高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家长要重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学校也要增强家校共育意识,意识到家长和学校是共同育人的主体。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家长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多举办家长学校和家校互动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共育合力。
学校也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家校合作方案,包括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协作性,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小学家校合作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家校合作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行的家校合作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信息传递不及时、互动不够频繁等。
针对以上问题,提升小学家校合作的对策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加强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关键所在。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途径,如家长会、家长课堂等,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建立有机的家校联系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制定家校合作的长期计划和政策,建立起稳定的家校合作机制,确保家校间的合作能够持续、深入地开展。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家校合作共建共享的意识、推动小学家校合作走向深入,并共同努力实现教育目标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只有通过双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的研究和完善,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导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而学校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
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予孩子更贴心的辅导和支持;学校与家长配合紧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除了对学生个体发展有利外,家校合作还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与互动,构建起师生家长三方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参与教育、共建教育的良好氛围。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小学家校合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校合作关系直接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它关系到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合作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从而不断完善和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1.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很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一般只在每学期开学和期末进行家长会,而且家长会的内容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管理情况,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比较少。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机目前很多学校都提倡家校合作,但是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协调上存在着问题。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学校教育存在冲突,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机。
3. 家长参与度不足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参与度较低。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一知半解,甚至忽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二、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平台的建设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定期发布学校教育的政策法规、学习动态、家校活动等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增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建立家长学校鼓励学校与家长联合共建“家长学校”,开设家长培训、教育讲座等各类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3. 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为家长们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内容涉及亲子教育、性教育、情绪管理等,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建立家长代表会议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代表会议,邀请家长代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共育的思维理念,通过家长代表会议的方式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5. 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家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水平,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家校合作的力量。
家校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一、引言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家校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业成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家校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过分溺爱或严格管教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不到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2.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不足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而学校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况。
这种沟通不足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三、家庭教育问题1.过度溺爱或严格管教过度溺爱或严格管教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严格管教则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监护责任不到位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监护责任,没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四、学校教育问题1.师资配备不足在一些地区,由于师资配备不足,导致一些学校无法开设必要的课程和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政府与社会角色1.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管理力度,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安全。
2.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和支持家校合作工作。
例如,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媒体可以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和学校往往是独立的教育主体,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1. 家校沟通不畅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流通通常是单向的,家长往往只是接受学校的通知和信息,而缺乏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这导致了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也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
2. 家校合作欠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往往仅限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
双方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未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益。
3. 家庭教育负担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负担愈发沉重。
在一个家庭中,通常由父母承担了孩子全部的成长教育任务,而家长们又要面对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导致了他们难以全身心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4. 学校教育需求多元化学校的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但是家长往往缺乏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帮助孩子进行更多元化的教育。
二、家校共育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家校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问题,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双方能够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努力。
3.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
4. 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家长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亲子关系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家园共育工作,共同培育学生。
家园共育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不够了解,也未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且对学校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2. 家校协作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方面常常会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咎于家长,而家长则常常会觉得学校在教育上有所欠缺,导致了教育效果不佳。
3. 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包括家长教育课程、专业的家长教育老师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家长的教育工作。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定期举办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 建立亲师联盟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建立亲师联盟,加强师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提高其育儿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学校应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长教育课程来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为家长提供育儿建议和指导,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进行德育的问题及对策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在德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探讨小学阶段家校合作进行德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父母缺乏参与意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校、老师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对策一: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进校园活动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
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如微信群、家校通等,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和教育活动,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
对策二:建立家校协作机制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德育目标,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通过定期回访、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德育表现和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问题二:家长在德育方面担忧和困惑很多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存在担忧和困惑,不清楚该如何与学校合作进行德育。
对策一:提供专业指导学校应组织德育教师和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困惑,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
对策二: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分享德育教育经验和资源。
通过在线教育课程、家庭学习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家长的德育引导能力。
问题三:家校合作缺乏有效机制一些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乏有效机制,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
对策一:建立家校合作团队学校应成立家校合作团队,由教师、家长代表和学校管理层组成,负责家校合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
成员可以定期开会,商讨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对策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建立家校合作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参与方式和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手册、家长手册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家校合作的机制和规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综合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功能性作用。
特别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标签: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对策1.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1.1合作水平较低我国的小学家校合作中,学校与家庭之间表现合作的方式是学校单方面的灌输,学校方面以自身为中心,缺乏与家庭的交流互动。
直接指定家长辅助学生的学习计划,缺少对家长方面的考虑。
家长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方面的安排。
1.2合作方式单一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第一、低层次参与,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第二、高层次的参与,合作方式有:經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捐资金等;第三、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从摩根的分类中,可见,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而且合作方式单一,主要以家长会和校迅通的形式出现,缺乏必要的管理,随意性、偶然性较强而计划性、系统性较差。
1.3合作内容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家庭方面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德育素养;或者是学校方面单向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家庭方面持不关注态度。
学生在学校习到的德育知识,在家庭将得不到有效应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德育无用”的不良心理,将导致学生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心灵教育等方面的理性缺失。
2.促进家校合作的措施2.1家长应重视家校合作所谓家校共育,并不只是简单的家庭教育加学校教育。
如果两者不能协同,家长不能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不能配合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而学校也只管埋头教书,不关心学生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干涉家庭教育,两者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方式。
在家庭,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在学校,老师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榜样。
将家庭和学校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园共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
问题一:家校沟通不畅家校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全面,导致孩子在家和学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对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班级通讯录等渠道,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动态和信息。
鼓励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班级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
问题二:家校合作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家园共育工作模式较为僵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家长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对策:创新家园共育模式学校可以借鉴家长委员会、亲子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家校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家长也应该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政策,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问题三: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家长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盲目行动,无法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策:学校与社区协同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问题四:家庭和学校的价值观不一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家园共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家校联合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小学生的教育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校联合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家校联合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更是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
一、现状调查1. 家庭时间短缺。
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都面临工作繁忙,回家晚,出门早,接送孩子的时间较少,不能够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2. 家庭教育观念不同。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不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知识积累,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家庭教育也可能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
4. 家校交流渠道不畅。
一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很多重要信息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和汇报。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家庭教育。
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家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统一。
2. 提倡家庭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提倡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3. 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建立起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注重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5.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家长学校是指学校主办的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活动,这有助于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6. 完善家校联合的信息传递渠道。
学校应该建立起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渠道,包括电话、短信、微信、家长APP等多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及时。
家校联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在全面竞争的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这种纷繁变化,已无法局限于学校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在社会参与教育的力量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中小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历程。
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的的目就是来共同研讨当前家校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伴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家校合作的工作实际,也参照我本人的一些经验,对当前家校合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谈几点思考:一、学校教育的局限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家校合作成为必然(一)学校难以单独承担教育的全部重任,这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
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和正规化,一方面显示了教育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实践中有着诸多的局限。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但却难以对校外环境进行控制。
当前的情况是学生早晨8:00到校,下午4:00放学,除去吃饭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也就是说,一天当中学生有3/4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这段时间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教育将成为真空,单单依靠在学校的教育,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从这点来看,面对着教育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学校“孤掌难鸣”。
2.一个完备的人应该是由各方面合格素质构成的社会人。
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主要还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传承,而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康成长、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必须要在生活当中、在社会大课堂当中进行锤炼。
只有这样,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品格、能力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需要面对数十名学生,在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研究表明,对于完全陌生的一名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要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建立起成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生活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
一个老师,即使他非常努力,一般也很难做到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学生。
这样一来,再加上教育资源本身的限制,就对老师很好地落实因材施教、实施个别教育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教育是学校的事,教育是社会的事,更是每位家长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紧张,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联合优势。
(二)家庭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展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奠基性、血缘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将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小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力就越强,强化作用就越大。
反之,感情越弱,感化作用越小。
因此,父母和子女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情绪、态度、思维,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这种情感的共鸣,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另外,父母不仅和孩子接触最早,而且和孩子接触时间长,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使父母能够深刻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从而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因此,个别教育、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这是其它教育都难以具备的。
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在纪念他母亲的时候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
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的确,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可以说是“生命的教育”,这种影响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的。
从学生自身看,在小学阶段,他们幼稚,不成熟,对学校生活在充满兴奋、激动和期望之余,还会伴随着一些困惑不安和紧张,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去处理和解决在学校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他们非常需要并依赖于父母的帮助,此时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因此说,家庭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三)国家和社会对家校合作越来越重视。
早在八十年代末,家校合作的问题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1988 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才的舆论和风气”。
1989 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实践中探索三结合的形式和方法。
”九十年代,我国政府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使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要“发展社会教育,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家校合作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就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支持教育。
”2009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深情的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我是永远忘记不了的……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国家。
”这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部发出了通知,要求全社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争取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这些都说明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偏差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早就受到政府、学校和大部分家长的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
㈠认识不到位、观念比较陈旧。
从家庭方面看,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读书学习和品德养成由老师管,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就行了。
有的家长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上,在其它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对孩子百依百顺,放任自流。
从老师的角度看,有些老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学校教育工作无所补益。
当家长走进校园,坐上课堂时,老师们又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甚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仿佛他们的职业权威和高大形象受到了某种威胁和挑战。
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家长介入学校事务,是在监督、是挑毛病,这些都是对家校合作意义的狭隘认识。
㈡活动没有秩序,合作没有依据。
1.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
目前来看,家校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限于家长会,形式还比较单一。
同时,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日程,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有了问题才想起找家长,才召开家长会,而且由于缺乏计划性,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
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随意性较强等原因,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交流单项,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
但在实际活动中,老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老师讲家长听,单向交流过多、双向交流不够。
比如说在家长会上,即便我们选择部分家长做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但多数家长还是在被动地听。
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预期的效果恐怕也难以达到。
2.过于随意,缺乏连贯性。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规范的依据、固定的场所和常设的机构,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而是想起来了或是有事了就去做一做,或者仅固定在一个学期的开头,或者是选择在毕业班复习考试的前夕等。
这样一来,就使家校合作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律,也就无法找时间与学校沟通,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是零零碎碎,不够系统,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
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家校合作应有的目的。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加强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与途径育人是一项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工程,在当今变化纷繁的社会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会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方面应该受到的正常教育出现割裂,无法有机地衔接和统一起来。
因此,深化家校合作的实践在当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是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上面讲到的这些家校合作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家校合作要怎么推进?我们应该怎么办?国家、社会和学校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近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9】17号)。
这个文件的颁布表明国家、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家校合作的建设纳入了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要充分认识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意义。
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设置家长委员会,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觉得最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家长委员会要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为学校实施“减负增效”的办学思路献计献策,带领全校家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以深入细微的沟通协调,真正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2.家长委员会要为全校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要以咨询电话、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日为平台,以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为主要内容,为全体家长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3.家长委员会要积极挖掘家庭和地区教育资源,为学校开发丰富高效的校本课程服务,还要鼓励有能力的家长走上讲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等课程。
3.家长委员会还要积极努力,加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使社会各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共同努力,尽己所能为学校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创造条件,为学校克服困难增加助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优化和改善周边环境做出贡献。
4.除此以外,家长委员会还要充分发挥对学校的评价功能,课堂要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进教室听老师上课,直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师德、对学校的管理、对学校办学的成效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