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4)生物圈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中,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人类的价值:健康营养物。

主要问题:物种锐减

(5)土壤圈

土壤圈是以上四个圈层的交界面,是联系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枢纽。包含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这一复杂结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功能: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还具有稳定自然系统的功能(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和自净功能)。

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

2.自然环境的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物质元素在各圈层之间的交换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能量流动:太阳能进入到地球生态系统,然后耗散到外部环境中的过程

信息传递: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各生命成分之间的流通

典型实例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3.自然环境的规律

地带性:自然环境要素(如温度、压力、物质含量等)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随纬度、经度等发生变化

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规律: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生态系统也随地球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更替,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了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与苔原。

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水分沿经度变化,生态系统也发生了经度更替,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垂直地带性规律

4.Gaia假说(大地女神假说)

主要观点:

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地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2.证实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地合作。

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

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的进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心思想:生命活动创造了地球环境

(三)人工环境

1. 人工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概念: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掌握人工环境按功能分为: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特点: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满足不同的需求,人类智慧再创造

2.人工环境的多样化:起源于人类需求的多样化

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环境承载力与人类干扰强度之间的关系

人工化程度越高→自然环境比例越低→环境系统越脆弱(现代化城市停电事故)

4.环境污染严重:起因于物质代谢作用,产生环境影响(案例)

5.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案例)

2.城市概念和城市环境特点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形成的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是人类占绝对优势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密度较大

(2)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

(3)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4)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特征

(5)城市环境限制因子众多,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

3.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过程。

表征指标:总量;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4.城市人口承载力:

概念:指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大人数又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

5.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大量基础设施的吸热、蓄热作用,使得城市内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城外空气温度的现象。

6.乡镇环境特点

乡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国行政区划最低建制,处在城乡融合的交汇点, 兼有城乡两种环境特点。

环境特点:1.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多样。

2.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尽合理,存在布局混乱的现象。

3.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致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

4.管理薄弱,难以控制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