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 格式:doc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8
必刷05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刷点一稳态与内环境1.(2019·全国Ⅲ,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必刷点二神经调节4.(2021·全国甲,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6.(2022·湖北高三模拟)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全套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共5题)1.(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4.(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5.(2019•全国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B.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D.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2.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B.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C.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D.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3. 赫尔希和蔡斯的[Math Processing Error]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B.实验中可用N代替P标记DNAC.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B.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C.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D.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5. 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B.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C.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D.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6.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C.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7.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B.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C.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D.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8. 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B.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C.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D.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9.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C.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D.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10.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B.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C.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D.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11.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练习题(5)李仕才一、选择题1、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o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是一个有机体,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B.禽流感病毒经细胞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C.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其遗传物质为核酸D.病毒一般体积比细胞小,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答案】C【解析】禽流感病毒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禽流感病毒经基因突变产生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B错误;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其遗传物质为核酸RNA, C正确;病毒一般体积比细胞小,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才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D错误。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探究(1)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2)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3)rfl “细胞〜个体”体现了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历程,同时也体现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即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D・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答案】D 【解析】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不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因此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不一定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A错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而不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错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因此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C错误;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D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C [图屮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Z间的原生质,②细胞液,紫色色素分布在细胞液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均为选择透过性膜,影响色素分布。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B. 一棵小叶榕树与一只老虎,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层次C. 一片农田中的所有动、植物个体组成了一个群落D. 实验室中某个培养基上长出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一个种群 【答案】D【解析】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A 错误;动物有系统层次,而植物没有,B 错误;一片农田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一个群落,C 错误;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由一个大肠杆菌繁殖来的同一种生物的群体,属于种群,D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时候,A 、B 液需要混合均匀再滴加C. 盐酸能参与解离液的配制,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D. 脂肪鉴定中使用50%酒精的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答案】C【解析】西瓜含有大量的糖,但也含有色素,所以不宜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 错误;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不需要水浴加热,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B 错误;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 液完全相同,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 氢氧化钠溶液,C 正确;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为了洗去浮色,D 错误。
3.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绝密★启用前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答案】D【解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A错误;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一步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C错误;植物根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D正确。
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进行C.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功能D.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答案】C【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
3.赤霉素和生长素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C.从根本上讲,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由基因决定D.色氨酸一般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分解,不具有两重性,A项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项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从根本上讲,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由基因决定,C项正确;色氨酸是有机小分子物质,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无机盐与水分,不能吸收有机物,D项错误。
2019 高考生物押题卷——全国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 分)核酸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其他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由DNA 转录得到的mRNA、tRNA、rRNA 均不含氢键C.发菜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DNAD.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2.(6分)已知淀粉酶的抑制剂有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种,其中非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基团结合使酶活性下降,增加底物浓度也不可以解除这种抑制。
低浓度NaCl 是淀粉酶的激活剂,能增加酶的活性,但NaCl 浓度到1/3 饱和度以上时就会抑制淀粉酶的活性。
如图表示淀粉水解的两种情况,其中一定量的某种物质不可能是()A.竞争性抑制剂B.非竞争性抑制剂C.低浓度NaCl D.高浓度NaCl3.(6 分)研究发现: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而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上存在特定的载体,可以逆浓度梯度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时,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又可以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转运到血液中.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体现了选择性B.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C.同一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D.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会伴随ATP 的水解4.(6 分)2018 年 10 月1 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因其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获得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该疗法旨在通过激发我们身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潜力,使其对癌细胞发起攻击。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B.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C.免疫系统能够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D.对于癌细胞的杀伤主要依靠 B 淋巴细胞5.(6分)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及有关基因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形态看,图2 细胞可以是图1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B.图1 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图2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C.从基因a 和基因b 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判断,一条染色体上为a,另一条染色体上为b 的原因是其中有一条发生了基因突变D.据图可以推断,图1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核DNA 含量与图2 细胞相同6.(6分)原花青素(PC)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花朵和树皮中的一种天然抗癌化合物,某研究小组就原花青素对离体的人胆囊癌QBC939细胞抑制作用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曲线所示.(说明:细胞的数量通过测定相应培养瓶的吸光度值表示,细胞抑制率=(()1䈘相应组吸光度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对照组吸光度值A.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B.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每个培养瓶测定3 次C.随着PC 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减弱D.随着PC 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二、非选择题(共4 小题,满分39 分)7.(8分)为研究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科研人员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细胞周期,主要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练4(10套含答案)第01套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直接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B.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过核孔C.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与体内线粒体有关D.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和蛋白质中的肽键都会断裂,导致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蛋白的产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只有缺失和重复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能使子代的基因数量发生改变D.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发生改变,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3.人体呼吸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中气体含量的恒定与酸碱平衡。
若呼吸的结果与血液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是()A.人由高山刚刚搬到平原居住时,血液中氧分压增加会促进呼吸作用,呼吸频率增强,导致二氧化碳分压降低B.人由平原刚刚搬到高山居住时,体内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血液中pH下降C.血中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会引起反射,增强呼吸D.手术麻醉时呼吸降低,会同时促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升高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4.兔子的毛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
AA和Aa控制黑色色素的合成且等效,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
其中BB将色素全部淡化,Bb只是部分淡化色素。
现有纯种黑色兔和纯种白色兔杂交,F1为黄褐色,让F1随机交配,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有几项()①F2的性状分离比为3∶6∶7 ②F2中黑色个体有2种基因型③F2中白色个体有5种基因型④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6.在某一生态系统中,物种1和物种2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2是捕食者;BC段两个种群为共生关系,物种1随物种2的变化而变化B.在喷洒农药后的BC段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其中物种1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物种2C.在BC段物种1的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喷洒的农药对物种1的影响而不是物种2的作用D.根据D点对应的数值,两物种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以计算为(300/2000)×100%=15%第02套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高考生物模拟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模拟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模拟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A.是否是纯合体 B.产生配子的比例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答案:D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2.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的孩子,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单∶双=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答案:C解析:根据分离定律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假说是通过实验、观察,提出假说并解释,“演绎"是对其解释的验证,其过程就是测交。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A.1/3 B.2/3C.1/2 D.3/4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在男女中患病几率相等,男孩中某种类型的概率和在所有后代中某种类型的概率相同。
2019年高考生物押题试卷一、选择题1.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2.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生长素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且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D.生长素是生长素基因直接转录和翻译的结果4.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若干天后,分别制片观察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浓度的药物X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B.制作装片过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防止染色过深C.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分裂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5.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A.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后宜选择生女孩B.通过检测孕妇血细胞或基因诊断确定孩子是否患某种遗传病C.患遗传病的孩子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可以利用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9分)图1为CO2在植物细胞内的代谢示意图,自然界中的部分植物不进行途径1,只通过途径2利用CO2,其利用的CO2主要来自大气,称为“X植物”,也有一些植物可通过途径1和途径2利用CO2,称为“Y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酶B所催化的过程在暗反应中叫做,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填具体部位).(2)酶A对CO2的亲和力比酶B高得多.酶A可促使中间物把大气中含量较低的CO2固定下来.据此推测,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填“X”或“Y”)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3)如图2,在光照适宜,不同的叶片温度,不同的CO2浓度(较低CO2浓度和较高CO2浓度)下测定一种X植物和一种Y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甲乙两图的数据,其中(填“甲”或“乙”)图的数据是在较低CO2浓度下测定的.(4)研究发现,部分多肉植物具有途径1和2,并可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从途径1和2发生的时间上推测其原因是:.8.(12分)某养殖场饲养的红眼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褐眼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红眼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红眼,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褐眼个体,且均为雌性.(1)褐眼为性性状,判断依据是.(2)推测控制褐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3)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褐眼群体,必须得到个体,获得的方法是.(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2)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9.(9分)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高浓度(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对家兔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将生理盐水快速注射到家兔的血浆中,家兔的血浆渗透压下降,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时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2)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无法被完全吸收,导致肾小管内葡萄糖的渗透压增大,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已知乙酰胆碱在不同部位的突触中,其功能不同.实验发现刺激家兔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促进细胞膜上K+通道的开放和K+外流,引起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最终导致尿量较少.推测上述过程中乙酰胆碱属于(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4)上述实验表明家兔尿液生成的调节方式属于调节.10.(9分)2016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会议将会提出治水治气节能减排等具体措施.下图是城市生态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題:(1)据图可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除了城市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2)春运期间城市人口密度主要受影响,常住人口密度由决定.(3)城市污水富含砷、铬等重金属元素,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污水中的重金属沿着传递而富集到人体,从而危害健康.(4)城市郊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15分)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有关现代技术实践的问题:(1)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是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制作泡菜时,有时坛内会长一层白膜,这是繁殖形成的.(2)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法灭菌.(3)下图为花粉植株的培育途径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一般通过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此时需要对花粉细胞核进行染色.有些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常用图中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有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之间没有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4)现有乙醇、乙醚和乙酸乙酯,沸点依次为78℃、35℃和77℃,应选择作为溶剂从植物组织萃取胡萝卜素,理由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回答下列与试管动物相关的问题:(1)试管动物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该“工序”中的“供体”是指.(2)培育试管动物首先需要收集精子和卵母细胞.收集精子的方法有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前两种方法刺激的是(填“感受器”或“神经中枢”或“效应器”),后一种方法刺激的是(填“感受器”或“神经中枢”或“效应器”).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羊,可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中冲出卵子,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原因是.(3)为了获得同卵双胎试管动物,可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处理,但不能选用原肠胚,因为原肠胚的较高.(4)转基因动物、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都要用到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解答】解: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错误;B、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抓住“骨架”这一关键词,把细胞内微梁(管)系统、生物膜的基本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道综合题,意在考查教材中小字及难理解的黑体字,避免在此处出现盲区.2.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脱水缩合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丙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对脱氧核苷酸,丁图表示多肽链的一部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⑤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是酶,属于蛋白质,因而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A正确;B、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mRNA、核糖体和tRNA,而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分别是多肽和R基,B正确;C、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③tRNA中也会出现,C错误;D、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又S可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团中,所以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DNA、RNA与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脱水缩合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生长素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且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D.生长素是生长素基因直接转录和翻译的结果【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植物激素有的促进植物生长,如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有的抑制生长,如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等.【解答】解: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秋水仙素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错误;C、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正确;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色氨酸的衍生物,其不是基因直接转录和翻译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4.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若干天后,分别制片观察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浓度的药物X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B.制作装片过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防止染色过深C.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分裂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药物X浓度增加,则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解答】解:A、据图分析,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A错误;B、制作装片过程中漂洗的目的是去除解离液,B错误;C、药物X浓度为O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C正确;D、分裂间期开始,细胞体积略微增大,细胞内开始进行DNA的复制,与分裂间期相比,分裂结束时细胞体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以有丝分裂过程为素材,考查曲线图分析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5.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题是高中教材实验中,实验工具和是否需要染色、是否能保持细胞的活性的考查,先回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A、DNA和RNA本身没有颜色,不容易观察,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该实验需要盐酸处理,不能保持细胞活性,A错误;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健那绿染色,细胞保持活性,需要显微镜观察,B正确;C、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现紫色,不用染色既可以观察,在此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用染色既可以观察,在此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工具和染色剂,解题时要把染色剂和发生颜色反应的指示剂区分开,不同实验的用具和染色剂应通过实验原理的分析理解,比较的方法去掌握和应用.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A.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后宜选择生女孩B.通过检测孕妇血细胞或基因诊断确定孩子是否患某种遗传病C.患遗传病的孩子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可以利用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结婚:这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解答】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患病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A错误;B、可通过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B正确;C、人类遗传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故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图1为CO2在植物细胞内的代谢示意图,自然界中的部分植物不进行途径1,只通过途径2利用CO2,其利用的CO2主要来自大气,称为“X植物”,也有一些植物可通过途径1和途径2利用CO2,称为“Y 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酶B所催化的过程在暗反应中叫做三碳化合物还原,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填具体部位).(2)酶A对CO2的亲和力比酶B高得多.酶A可促使中间物把大气中含量较低的CO2固定下来.据此推测,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Y(填“X”或“Y”)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3)如图2,在光照适宜,不同的叶片温度,不同的CO2浓度(较低CO2浓度和较高CO2浓度)下测定一种X植物和一种Y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甲乙两图的数据,其中甲(填“甲”或“乙”)图的数据是在较低CO2浓度下测定的.(4)研究发现,部分多肉植物具有途径1和2,并可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从途径1和2发生的时间上推测其原因是:夜间进行途径1,白天进行途径2.【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中;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合强度、水、矿质元素等.【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三碳化合物在酶B的作用下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该过程是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2)由题图和题意可知,植物YA对CO2的亲和力比酶B高得多.酶A可促使中间物把大气中含量较低的CO2固定下来,供给暗反应利用,因此以植物X相比,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气孔开度低,植物Y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的效率高,光合作用强.(3)由题图可知,甲图随着温度升高Y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X,乙图随着温度变化,X、Y植物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由于植物Y 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甲图曲线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4)具有途径1和途径2的植物,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的条件下,夜晚进行途径1,将二氧化碳储存在C4中,白天利用C4中的二氧化碳进行途径2.故答案为:(1)CO2的固定叶绿体基质(2)Y(3)甲(4)夜间进行途径1,白天进行途径2【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8.(12分)(2016•遵义校级模拟)某养殖场饲养的红眼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褐眼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红眼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红眼,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褐眼个体,且均为雌性.(1)褐眼为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红眼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褐眼个体.(2)推测控制褐眼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F2中褐眼个体均为雌性,且母本为红眼.(3)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褐眼群体,必须得到褐眼雄性个体,获得的方法是用褐眼雌性个体与F1红眼雄性交配,后代中出现雄性褐眼个体.(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2)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结果预期:后代中红色眼均为雄性,褐色眼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红眼与褐眼个体杂交,子一代为红眼,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出现褐眼个体,因此红眼对褐眼是显性性状;且子二代中的褐眼个体均为雌性,因此控制褐眼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褐眼雌鹌鹑的基因型是Z a W,红眼雄鹌鹑的基因型是Z A Z A,子一代的基因型是Z A Z a、Z A W.【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褐眼是隐性性状,因为红眼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褐眼个体(红眼雄性与褐眼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红眼).(2)由题意可知,F2中褐眼个体均为雌性,且母本为红眼,则褐眼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3)由题意知,该褐眼是雌性,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褐眼群体,必须获得褐眼雄性个体,获得褐眼雄性个体的方法是用褐眼雌性个体(Z a W)与F1红眼雄性(Z A Z a)交配,从后代中选出褐眼雄性(Z a Z a)个体.(4)如果褐眼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褐眼雄鹌鹑的基因型是Z a Z a,红眼雌鹌鹑的基因型是Z A 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 A Z a:Z a W=1:1,前者表现为红眼雄性,后者表现为褐眼雌性,遗传图解如下:结果预期:后代中红色眼均为雄性,褐色眼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故答案为:(1)隐红眼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褐眼个体(红眼雄性与褐眼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红眼)。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05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1.(2019•河北武罗教育集团高三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D.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分离比约为9:6:1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答案】D【解析】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但不能由此说明假说成立,还需要通过测交实验验证,A错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发现等位基因,B错误;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并且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6:1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出现该比例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正确。
2.(2019•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期中)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不属于F2产生9:3:3:1性状分离比的必备条件的是()A.各种精子与各种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B.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C.环境对各表现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相同D.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所有体细胞中均能表达【答案】D【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A正确;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的,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B正确;环境对各表现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是相同的,C正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所有体细胞中均能表达,不是9:3:3:1的前提条件,D错误。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5)★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A TP的说法,正确的是()A.A TP含有核糖结构,酶一定不含该结构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经高尔基体加工而成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 TPD.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 TP的速率增加【答案】D2.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A、B两点,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明显降低直至失活B.图2中A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不发生光合作用C.图3中引起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是不一致的D.图4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分生组织,b阶段细胞比例会减少【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着重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05题(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答案】A【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1.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①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做到“随机”取样。
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2019年高考生物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全国Ⅲ卷适用)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1. 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A. 青蛙的上皮细胞B. 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C. 大白鼠的肝脏细胞D. 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表达出全能性的标志是产生新个体。
目前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育成新个体,但人们已经将离体的分化的植物细胞培育成新个体,因此青蛙的上皮细胞、大白鼠的肝脏细胞和人皮肤生发层细胞的全能性均比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低,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细胞的全能性【名师点睛】知识拓展:①细胞全能性的体现以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
②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表现其全能性)③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例如,动物克隆技术2.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
第05题(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答案】A【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1.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①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做到“随机”取样。
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
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
2.区分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1)误以为“λ”就是增长率。
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 t/N t-1)。
根据N t=N0λ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
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 t-N t-1)/N t-1=N t/N t-1-N t-1/N t-1=λ-1。
(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2值。
3.生态系统中的易错点(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种群数量介于K/2和K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不会影响演替的方向【答案】C【解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种群数量介于K/2和K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但是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其年龄组成仍然是增长型,B错误;蚜虫、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范围较小,因此它们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速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福寿螺引入我国后迅速蔓延,种植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水稻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试验。
下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福寿螺与水稻为捕食关系,可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卵块的密度B.在6月中旬~7月中旬,幼年期福寿螺大量被捕食导致卵块数量明显下降C.在8~9月份福寿螺的出生率较低,导致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降低D.放养中华鳖能有效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答案】B【解析】福寿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卵块的密度,A项正确;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不捕食幼年期福寿螺,B项错误;据图可知,在8~9月份福寿螺的卵块数量较少,说明福寿螺的出生率较低,可导致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降低,C项正确;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而降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福寿螺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D项正确。
4.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4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答案】D【解析】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C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
5.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火山喷发后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该岛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该岛屿处于太平洋深处,与世隔绝,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A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7.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其单一的食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错误;一方面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另一方面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真菌B 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真菌B的生长,减弱真菌B对切叶蚁的菌圃的攻击,同时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放线菌是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的,D正确。
8.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即为高山灌丛和草甸。
近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增加,下表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
与该生态变化描述相符合的是6A.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树线上升过程中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臭氧层的破坏造成气候变暖从而影响树线移动D.树线上升幅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与种间关系无关【答案】B【解析】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不同是因为海拔高度不同,由于地形的起伏造成光照、温度、水分等不同,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树线上升过程中,树木增多,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B正确;温室效应是CO2过量排放造成的,而不是臭氧层破坏,C错误;树线上升幅度受到植被厚度指数的制约,即树线上升幅度受种间竞争关系的制约,D错误。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是B、A、E种群的能量(单位:J/hm2.a),下列针对图表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种群A粪便中的能量为3.4×108J/hm2·aB.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105J/hm2.aC.若种群D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种群E的数量也会减少D.依图表信息不能计算出能量从种群A到种群E的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种群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同化量,A正确;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B正确;若种群D的数量大量减少,种群E仍可从A中获得能量,且所处的营养级别由原来的第三、第四级降为第三级,得到的能量增加,因此E的数量不会减少,C错误;表格中种群E的能量既来自种群A,也来自种群D,并且E从种群A、D获得的能量比值未知,因此不能算出从种群A到种群E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