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_冀教
- 格式:docx
- 大小:21.95 KB
- 文档页数:4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细菌和病毒。
2.学生能够明白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以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2.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等方式,培养探究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材料准备:PPT或课件2.导入方式:老师呈现幻灯片或课件,介绍“细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微观生物,如口腔里的脏东西等,启发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识。
2. 知识讲解(30分钟)1.PPT或课件呈现“细菌”“病毒”的详细解释,讲解其形态、生存环境、数量等方面的知识。
2.引领学生分辨两者的特点与区别。
让学生通过实例,如发现的病菌,象征性地感受一下两者都是微生物,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重点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情况,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哪些环节能够抑制或加速其生长繁殖。
3. 实验探究(2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细菌、病毒生长的情况。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感受两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 讨论总结(20分钟)1.整合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之前知道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相结合,总结两者的特点与作用。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类如何防控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哪些预防方式和防范技巧存在?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会比较新颖,适合让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知识。
但细菌和病毒也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其身体所进行的科学探究。
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来结合本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和认知,将微观世界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科学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和细菌的繁殖方式。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件,牛奶,勺子,保温杯,糖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一)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酸奶。
二、探究(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实验材料新鲜酸奶1杯,鲜奶2袋,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金属小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1支。
2.出示实验步骤(1)将所有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左右,平均放在4个杯子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子中加入1勺新鲜的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
3.小组活动做实验4.小组讨论(1)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牛奶的?(2)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3)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酸奶的生成?5.小组汇报交流。
小结: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6.整理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很多的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在62℃加热30分钟,可以把物质中不耐高温的细菌杀死。
(二)细菌的繁殖1.谈话细菌是如何繁殖的呢?我们做一个实验就可以知道。
2.实验提示:将一张报纸对折一次,表示细菌分裂了一次,再对折一次,表示二代细菌又分裂一次……以此类推,直到报纸不能折为止,然后打开报纸,数一数折出的格数,此格数就表示细菌的数量。
3.学生动手实验4.汇报交流5.小结:细菌的繁殖是二分裂式,即:一个细菌细菌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菌,两个细菌中的其中一个又分裂成2个细菌,以此类推。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及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页的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1 / 5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知道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视角。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知道细菌和病毒有对人有利和有害的方面。
3、知道病毒的生存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观察等方法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能够通过事例全面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文字资料、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事例导入谈话:2003年是令我们每个人都难忘的一年。
我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同学们“非典”时,你有什么感受?生说感受。
(害怕、恐惧、不敢出门、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2 / 5请同学们看图片。
(课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我们共同战胜了“非典”。
师:“非典”全称叫非典型性肺炎。
哪位同学说说引起这种肺炎的原因是什么?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
师:是的,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通称SARS病毒。
但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
(课件)看来病毒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有时它也会做好事。
病毒还有个哥哥叫细菌,它也是一种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生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全面认识一下这兄弟俩。
师板书:5细菌和病毒(二)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
生回答自主学习的问题。
探究活动1:寻找细菌的特点1、结合导学案上合作学习部分探究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细菌的知识。
关于细菌你了解哪些知识呢?(课件)细菌的身体大小: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速度:2、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研究的是细菌的身体大小。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
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
根据形状分为三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展示图片、作比较)3 / 5组2:我们组研究的是细菌的生活环境。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前言本文为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和关键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信息收集,朗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关于细菌和病毒的知识,初步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和传播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细菌和病毒,并正确使用与之相关的术语。
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
2.得知防治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如科学洗手等。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等形式,探究知识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以及防治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与之相关的术语,掌握学习方法及科学实验的流程思路。
教学过程活动一:独自思考(15分钟)在此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放有关细菌和病毒的知识卡片模型,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模型观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生长繁殖和传播途径,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活动二:小组讨论(20分钟)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分成不同小组,组内学生分享分析他们所记录的关键问题和结论,并让他们进行短暂的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三:实验探究(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组,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下实验过程。
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贴图等手段,放大观察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寻找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
活动四:课堂展示(15分钟)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将实验观察结果,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成果,以海报或其他形式展现出来,并以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发现和1-2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细菌和病毒》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的种类和特征•病毒的种类和特征•细菌和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防控细菌和病毒•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是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分类、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目的课程背景与目的通过学习细菌和病毒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了解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意识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初始阶段20世纪初,细菌学和病毒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历程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和治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历史与发展02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定义细菌是一类形状细小、单细胞的微生物。
根据形状,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基本类型。
病毒定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与分类细菌特点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分裂生殖,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有些细菌还能形成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一旦环境适宜便又可恢复细胞结构。
病毒特点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细胞的能力,并能引起不同的病症。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要归功于德国生物学家马丁·海因里希·鲁特。
他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病毒的存在。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和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一)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探究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第五课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妈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得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STSE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寻找细菌的特点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4、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5、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让学生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2、对于细菌和病毒对人有益的例子,首选的资料来源是学生的预防接种证。
3、认识病毒和细菌的不同点,统计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各有哪些。
4、在认识细菌和病毒的有益方面,让学生列举出大量实例,尤其是在医学、仪器工业上的作用。
6、从学生的切身利益考虑,重视本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7、判断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为细菌的滋生、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列举一些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实际例子。
8、针对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如何防止或养活有害细菌的滋生、繁殖、传播,从而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并记录下来.9、播放一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多媒体资料.ww w .x k b1。
co m“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课后反思:本单元是对动植物特征的观察与分类的学习,在教学“植物的分类”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了校园植物资源及准备了各种常见的蔬菜,观察植物的茎和根;鸟类动物的特征则让同学们自由观察实验室的鸟类标本,观察鸟的羽毛、爪和喙等。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学习新课:A.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2.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的危害和益处。
3.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本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5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 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5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1/4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1/3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
2/4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3.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知识。
(筷子上的细菌、人民币上的细菌。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活动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2/3
1.学生出示自己记录疾病卡片,并进行讨论得出那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那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
3/4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
3/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