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的课堂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教育的课堂特点

有人在研究和谐教育。那么和谐教育的课堂特点是什么呢?其根本特点是合作性、和谐性、发展性。当然,他还具有与其他教育流派相识的其他一些特点,如:生成性、开放性、多元性、人文性、探究性、生成性、生活性、主体性、发展性、个性化等。

一、和谐教育课堂的根本特点:合作性、和谐性、发展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坚持两个面向:一是面向所有学生;二是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决定了和谐教育课堂的根本特点是合作性、和谐性、发展性。

和谐课堂的首要特征就是合作性:在和谐课堂上,师生之间形成互助合作的、民主化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动性,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共同前进。为每个孩子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搭建好了他展示的平台。在这种积极氛围的推动下,后进生不前进都困难。

这里的和谐性是指: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心灵的和谐(指学生要有乐观开朗,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勇敢的我战胜懦弱的我,积极的我战胜消极的我,新我战胜旧我);素质的和谐,如

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思维素质、观念素质、情感素质、精神品格素质等);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创新,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过程应当是实现其它目标的载体,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应当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的核心,是在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学习中,获得学科思想、方法的个人的学习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习的归宿,借以形成学生个人的品格与素养。三者各有侧重,相互促进,从整体上形成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学生个体内在要素的和谐,始终是个体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实现学生个体内在要素的和谐,始终是在和谐课堂里实施和谐教育的最高追求。其实施的根本途径是,营建和谐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促进学生个体内在要素的和谐。

这里的发展性,是指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性,学生内在要素的和谐性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二、和谐教育课堂的一般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生成性

和谐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实现社会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切入点,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注重

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谐课堂要求学生们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过程与方法,生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谐课堂里,教学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用心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对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因此,在我们根据预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发生“意外”现象。务必及时把握这种生成的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学。(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人文性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课堂就必然是开放的,充分整合学生资源与老师资源;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传统的纸质资源与现代的多媒体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所谓多元性,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社会现象、探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自然现象。避免局限于一种看法,一个“标准答案”。和谐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心灵的和谐与学生内在素质的和谐,就要求和谐课堂要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内容里生成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规范。

(三)教学活动的探究性、生成性、生活性

所有的教学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上,必须被学生体验到、感悟到、思考到,这就要求和谐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简明扼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了发展性,探究性问题。再抓住“闪光点”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体验:利用生成的学习“生成点”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剖析“闪光

点”,变学生的“个体”认识为学生的“群体”认识;剖析“疑难点”,变知识的学习为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甚至直接进入现实生活,在教师的参与、帮助、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生活即学习,学生的所有人生经验与经历,都将成为他学习生活中某个新知识学习的触动源。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前进与提高,又将是学生整个人生的生存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四)教学主体的主体性、发展性、个性化

为了实现学生心灵的和谐,自身素质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就必然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出适合他们个性化成长的空间。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在平等对话中,“静默见证”他的“破口”,构建出他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他的智慧得以新生。教师不会有受制于教参、学生不会有受制于教师的感觉,师生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教师或给学生当学习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同时,教师作为一个对话者,在课堂上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并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