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2.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大,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大C.组距越小,组数越小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3.连续型量在确定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为()。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等于15.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上累计B.向下累计C.频数D.频率密度6.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数时,其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D.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7.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总标题D.横行标题8.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态分布B.U形分布C.正J形分布D.反J形分布9.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是()。
A.折线图B.曲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10.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0B.×C.…D.–二、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准确性B.数据的及时性C.数据的系统性D.数据的完整性E.数据的客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B.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C.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D.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第三章统计整理学习要求: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起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
§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整理的目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志进行区分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科学的分组是搞好统计整理的前提条件)2、汇总是对分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并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数,计算出说明总体和各组情况的统计指标数值。
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汇总技术:①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②电子计算机汇总。
3、编表:经过汇总,得出表明社会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位数和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2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统计分组的含义: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①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成部分。
②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二、统计分组的种类1、按统计分组任务和作用不同分: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分析分组: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现象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多属类型分组(例如工业生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私营、集体);现象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多属结构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1000人以下、1000-5000人、5000人以上)。
一、选择题1.按等距分组时,各组次数分布( )A.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B.受组距大小的影响C.它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一致 D.它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E.一定是正态分布2.统计分组方法的主要问题是( )A.对总体进行定性分析 B.计算组中值C.选择分组标志 D.计算次数E.划分各组界限3.影响变量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A.变量值大小 B.变量性质不同C.选择的分组标志 D.组数与组距E.组限与组中值4.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A.区分事物的类型 B.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E.说明总体单位的质量特征5.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 A.研究对象的特点 B.变量值的多少C.次数的大小 D.组数的多少E.统计研究的目的6.对连续性变量编制次数分配数列( )A.只能用组距数列 B.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合C.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相等 D.首尾两组一定得采用开口组限E.首尾两组一定得采用闭口组限7.在编制组距数列时,组限的确定( )A.最小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的变量值B.最小组的下限应略小于最小变量值C.最大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D.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E.最小组的下限和最大组的上限应分别等于最小和最大变量值8.由于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其组限的表示方法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即( )A.连续变量相邻组组限必须间断,离散变量的相邻组组限必须重叠B.连续变量相邻组组限必须重叠,离散变量的相邻组组限可以间断C.按职工人数分组,相邻组限可以间断D.职工按工资分组,相邻组限必须重叠E.商店按销售额分组,相邻组限必须重叠9.统计表从基本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 D.指标数值E.调查单位10.指出下表表示的数列属于什么类型(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人)120-130 130-140 12 18140-150 150-180 合计37 13 80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C.组距数列 D.等距数列E.异距数列二、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它有何意义?2.统计整理的步骤有哪些?3.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哪些作用?4.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哪些原则?5.什么是分配数列?它有哪些种类?6.组距式数列所涉及的要素有哪些?7.累计次数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作用?8.简述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及分类?三、计算题1.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5 4 34 3 4 3 2 6 4 4 2 5试根据上述资料按看管机器台数编制变量数列,并计算出各组频率。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统计研究活动的第三阶段—统计资料整理阶段,阐述了统计整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的设计。
重点要求为:1、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步骤。
2、通过学习统计分组理论,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
3、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4、掌握统计表的具体编配方法。
重点掌握:1、统计分组方法。
2、分配数列的编制与汇总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一、统计整理的意义1、定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即包括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也包括对加工过的综合资料,即次级资料进行再整理。
2、意义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统计整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能否完成整个统计研究的任务。
如果采用不科学不完整的整理方法,即使搜集到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也往往使这些资料失去应用价值,掩盖客观现象的本质,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第一步,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第三步,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第四步,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步,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例如,将某一班级的全体同学按照性别划分为男、女两个组;对某市100家大型零售商店按照零售额、职工人数进行分组等。
统计分组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性质有别的不同组成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它是“组”,即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总体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组。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内容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步骤;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掌握统计表的具体编配方法。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调查之后,就是统计整理。
我们在统计调查阶段搜集得到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分散、零乱、不系统、不规范的,只能反映统计总体每个具体单位的特征,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统计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不在于认识个体的状况,而在于通过个体来认识总体。
因此,我们需要将调查资料进一步整理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1、什么是统计整理?所谓统计整理,简单说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完整说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收集到的分散的、零乱的、不系统、不规范的大量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把它们转化为总体资料,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狭义的统计整理和广义的统计整理。
狭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初级整理,仅指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统计资料的整理;而广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次级整理除了对原始调查资料的整理外,还包括对某些已经加工过的综合(或历史)资料的整理。
2、统计整理的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是从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只有通过统计整理之后,才可能得出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统计活动既是一种从个体的实际表现到总体的综合表现的认识过程。
同时也是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到对现象的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统计调查虽然已经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但从这些反映个体的零散的资料只能得出不全面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使我们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
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周密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统计整理由于手工整理、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技术条件不同,具体步骤有差异,但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主要有: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统计整理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按照统计设计确定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我们将要介绍的统计分组体系具体地设计到统计整理表(过录表)和统计综合表(提供表)中,并详细规定整理、综合的方法。
(2)根据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多少和统计整理表、综合表的要求,仔细计算工作量,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如人力的组织培训,技术设备和财力的保证,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及其相互衔接的办法等。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往往会因种种原因出现一些差错。
要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必须在统计整理之前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的内容主要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
主要是审核应该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指标数值填写是否齐全;应该收到的调查表是否按规定已经收齐等。
(2)审核资料的准确性。
主要包括数据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计算单位等是否符合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汇总时,因有些标志是手工编码的,对代码的审核也很重要。
对查出来的问题,根据统计整理方案工作计划中规定的办法进行处理和更正。
3、数据处理4、编制统计表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及作用1、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既是统计整理、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某一或某几个标志,将总体的所有单位划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例如,人口普查中的“全国人口”的含义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他们都是人口普查的对象,构成人口普查总体。
但是,作为总体单位的每一个人而言,在许多方面诸如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身高、体重、居住地等方面却不尽相同。
统计除了认识总体的综合特征外,还必须进一步揭示总体各组成部分的差异。
统计分组包括两层含义:(1)统计分组的第一层含义是“分”,就是把性质上有差异的单位分开。
(2)统计分组的第二层含义是“合”。
就是把性质上差异不明显的单位归并在一起。
例如对上述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分析时,只有一个“人口总数”指标是不够的。
若分析的目的是人口的民族构成,就得按“民族”这个标志,将人口分成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56个组,每个组内都是同一民族的人口;若研究的目的是人口的性别构成,就要分成男性和女性两组;若研究的目的是人口的文化程度,则要分成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等组。
另外,还可以按几个标志进行多重分组;对某一标志既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等。
经过分组的资料,组内有共性,组间有差异。
对分组资料的这两重属性,是对分组标志而言的,而分组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则在同一组内也有差异。
例如,人口按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在民族、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等标志都具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构成统计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全部统计活动就是在一定的分组体系下,运用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的。
统计工作从始至终都离不开统计指标和统计分组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统计分组的认识,不能仅把它理解成是统计活动的某一个阶段独有的,而是在统计设计阶段就产生,贯穿于整个统计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基本的统计研究方法。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统计分组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在统计资料的整理中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
统计分组的基本作用,就是把大量原始资料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把调查对象的种种特征反映出来,以便于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规律性。
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
客观现象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
按一定标志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在统计分析中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按企业所有制的性质区分,我国的企业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类型,而在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经济类型多样化,出现了一些过去少有或者没有的经济类型,如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等。
(2)研究总体内部结构及其特征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的统计分组,叫做结构分组。
它是将总体单位按照所研究的某一标志或某几个标志分成若干组,并计算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以反映客观现象内部的构成及其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总体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过程。
例如,按三次产业分组以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中三部分的比重及其变化;在业人口中三部分的比例及其变化。
再如,按性别分组的人口数可以研究人口性别比例的状况及其变化。
(3)研究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客观现象之间依存关系的统计分组,叫做分组分析。
客观现象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尽管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别,但是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利用统计分组,可以研究这种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找出影响某一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和方法1、统计分组的原则为保证统计分组的科学性,应遵循下述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
统计分组首先应强调的是科学性原则,即统计分组首先要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突出反映客观现象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表3.1 某地区1997年底各类工业企业及规模构成情况按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分组企业数(个)比重(%)全民所有制企业3204 64.08大型512 10.24中型708 14.16小型1984 39.68集体所有制企业1286 25.72大型286 5.72中型434 8.68小型566 11.32私营企业152 3.04大型24 0.48中型48 0.96小型80 1.60中外合资企业212 4.24大型70 1.40中型74 1.48小型68 1.36外商独资企业102 2.04大型28 0.56中型36 0.72小型38 0.76其他类型企业44 0.88大型 6 0.12中型10 0.20小型28 0.56合计5000 100.00(2)完整性原则。
统计分组要具备完整性,即总体任何一个单位或任何一个原始数据都能归属于某一个组,不能遗漏。
例如,将职工人数进行分组时,如果只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两组的话,就是不完备的。
因为“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不能归入上述两组之中,再说上述所有类型也未必就能把企业类型概括完全,因而必须加上“其他类型企业”这一组,就完备了。
(3)互斥性原则,也称为不相容性原则。
统计分组要求组与组之间具有互斥性,即指的是任何一个总体单位或任何一个原始数据,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组,而不能归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2、统计分组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统计分组的内容和分组体系。
对统计分组,首先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统计分组的内容,即要设立一些什么样的分组。
如要研究人口的文化构成,就要设计反映文化程度的分组;要研究人口的职业则要设计反映各种职业状况的分组。
其次是根据客观现象的复杂性,设计多种统计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这里的分组体系是指以各种不同标志反映总体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分组而形成的整体。
例如,人口统计可以同时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标志进行统计分组,从而形成一个人口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1)平行分组体系。
这是针对简单分组而言的。
同一总体的几个简单分组按某一规定排列起来就构成一个平行分组体系。
例如,人口总体分别按性别、年龄、民族等标志进行分组,这些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一个平行分组体系,如图4.1。
①按性别分组⎩⎨⎧女男 ②按民族分组⎪⎪⎪⎩⎪⎪⎪⎨⎧ 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藏族汉族③按年龄分组⎪⎪⎪⎩⎪⎪⎪⎨⎧----岁以上岁岁岁岁606045451818770图3.1 人口按性别、民族、年龄分组的平行分组体系男生组女生组男生组女生组本科学生组专科学生组理科学生组男生组女生组本科学生组男生组女生组专科学生组文科学生组高校学生总体图3.2 高校学生总体按学科、学制、性别分组的复合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体系。
这是针对复合分组而言的。
由复合分组形成的分组系列就称为复合分组体系。
例如,对高校学生总体可先按学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学制、性别等标志进行分组,就形成一个复合分组体系,如图4.2。
(2)选择分组标志。
统计分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是进行统计分组的最直接的依据,是进行正确分组的关键。
因此,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守下述原则:1)以有关实质性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抓住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